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2392
題名: 家族關係與台灣百貨公司經營型態―以遠東及新光三越百貨為例
作者: 姜懿紘
貢獻者: 王振寰
姜懿紘
關鍵詞: 家族關係
百貨公司
遠東百貨
新光三越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4-Sep-2009
摘要: 遠東、新光兩家百貨公司皆為台灣知名百貨公司,其發展模式受到不同的家族關係影響而有所不同。本文藉由相關文獻的收集及訪談釐清兩家公司的歷史發展脈絡,並從中分析家族因素對於兩家百貨公司的經營之影響。\r\n\r\n遠東百貨及新光三越背後各自的家族關係,不論是家族的歷史背景、家族成員在公司組織裡的組成結構、家族企業文化、關係企業的援助與支持皆影響兩家百貨公司在面臨本土獨資、與外資合作、百貨公司的擴張、轉型時刻的選擇時,形成不同的決策,進而使得兩家百貨公司在商品、服務、土地開發方面形成不同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一、中文
Robert K. Yin著、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法》,台北:弘智文化。
一銀徵信室,2000,〈零售業―百貨公司〉,《調查資料》,第425期,頁78-79。
一銀徵信室,2002,〈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業〉,《一銀產經資訊》,第446期,頁124-126。
一銀徵信室,2002,〈綜合商品零售―百貨公司業〉,《一銀產經資訊》,第453期,頁125-127。
一銀徵信室,2004,〈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業〉,《一銀產經資訊》,第470期,頁93-95。
中華徵信所,1978,《中華民國最大民營企業》,台北:中華徵信所。
中華徵信所,2008,《2008台灣地區大型集團企業研究》,台北:中華徵信所。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曼。
自由時報,2004,〈百貨深耕自營商品 另闢財路〉,2004年05月10日。
吳琬瑜,1994,〈新光企圖摩天?〉,《天下雜誌》,第154期,頁174-179。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newmops.tse.com.tw/。
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http://www.tej.com.tw/。
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經濟部經濟統計資訊網路查詢系統,https://2k3dmz2.moea.gov.tw/gwWeb/gwHomePage.aspx?ReturnUrl=%2fgwWeb%2fDefault.aspx。
新光三越百貨公司,http://www.skm.com.tw/。
遠東百貨公司,http://www.feg.com.tw/tw/index.aspx。
林麗珠,1993,《台灣區百貨公司產業報告續篇(一)》,台北:台北銀行經濟研
林麗珠,1998,《台灣區百貨公司產業報告續篇(二)》,台北:台北銀行經濟研究室。
周嫦娥,2003,〈從柑仔店到AMAZON―我國零售業的現況與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6卷,第8期,頁30-40。
洪美娟,1997a,〈企業浮沉關鍵探索〉,《天下雜誌》,特刊第17期,頁312-318。
洪美娟,1997b,〈徐荷芳力戰百貨群雄〉,《天下雜誌》,第195期,頁108-116。
徐有庠口述,王麗美執筆,1994,《走過八十歲月》,台北:聯經。
許士軍,1994,《邁向21世紀的管理》,台北:地球。
陳定國,2005,《集團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陳明璋,1984,〈家族文化與企業管理〉,收錄於楊國樞、黃光國、莊仲仁編,《中國式管理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及中國時報,頁467-488。
陳明璋,1985,《企業升級之經營管理》,台北:經濟日報。
陳柔縉,2005,,《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台北:麥田。
陳貞樺,1999,〈台北市百貨公司經營型態與空間區位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碩士論文。
連玲玲,1993,〈中國家族企業之研究―¬以上海永安公司為例,1918-1949〉,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大微,1994,〈遠東的國際領航手〉,《天下雜誌》,第157期,頁162-170。
黃進興,1990,《半世紀的奮鬥》,台北:允晨。
游常山,1997,〈八方拓土 徐旭東重畫遠東版圖〉,《天下雜誌》,第195期,頁90-103。
楊雅民,1999,〈新光三越―營造「商圈共榮」,躍升百貨業龍頭〉,《商業周刊》,第602期,頁114。
溫曼英,1984,〈「新光」能否綻出新光?〉,《天下雜誌》,第34期,頁12-20。
新光人壽三十年史編輯委員會,1993,《新光人壽三十年史》,台北:自刊。
經濟日報,1967,〈遠東百貨公司 今天下午開幕〉,1967年10月28日,07版。
經濟日報,1968,〈遠東百貨 開業週年 計劃建全台灣公司網〉,1968年10月26日,05版。
經濟日報,1969,〈台中遠東百貨公司昨天開幕顧客雲集〉,1969年10月11日,06版。
經濟日報,1970,〈台中遠東百貨公司 三樓部門今天落成〉,1970年06月06日,06版。
經濟日報,1971,〈百貨業縮短工作時間 員工精神好 自然面帶微笑向顧客 遠東
公司 實施三班輪休制 效果很理想〉,1971年05月05日,9版。
經濟日報,1972,〈遠東百貨公司台北市寶慶路分公司將於月中開業 女裝部仿歐美選品中心 設一千零一夜街 街中有街店中有店〉,1972年01月02日,06版。
經濟日報,1972,〈遠東百貨 寶慶路公司開業 氣象恢宏附有停車場 專業訓練新設服務課〉,1972年01月16日,06版。
經濟日報,1972,〈從寶慶路遠東公司「淑女館」看百貨業的新面貌〉,1972年01月23日,06版。
經濟日報,1972,〈一千零一夜女裝街 名字怪內容也引人〉,1972年01月23日,11版。
經濟日報,1972,〈「百家珍品」盡集於一家 百貨公司要給人這個印象 關鍵全在於設計〉,1972年01月31日,06版。
經濟日報,1972,〈以婦女兒童為對象的百貨公司 新開幕的永緩路遠東公司經營新方式〉,1972年04月09日,06版。
經濟日報,1973,〈遠東關係企業在永綏路百貨公司舊址 開設綜合觀光餐廳 今天開業〉,1973年06月07日,06版。
經濟日報,1973,〈百貨業歡慶光輝十月 展開一連串祝賀活動 高雄遠東百貨公司今揭幕 舉辦百萬元贈禮及藝品展〉,1973年10月10日,06版。
經濟日報,1986,〈遠東企業第二代掌門 徐旭東鋒芒畢露 才幹卓越 正派經營 饒有父風〉,1986年03月24日,06版。
經濟日報,1990,〈台中遠百小檔案 百貨雄獅月營業額一億 二度失火同業坐收漁利〉,1990年01月15日,03版。
經濟日報,1991,〈遠東百貨寶慶店大火 損失高達數億〉,1991年04月14日,03版。
經濟日報,1991,〈百貨業一級戰區砲聲隆隆 新光三越明開幕聲勢浩大 隔壁力霸南京店嚴陣以待〉,1991年10月28日,11版。
經濟日報,1992,〈日百貨經營策略在台「水土不服」?〉,1992年6月3日,19版。
經濟日報,1997,〈6月天 百貨異國風味濃 遠百法國月聲勢最大 其他業者則推出澳洲義大利特展〉,1997年06月13日,23版。
經濟日報,2002,〈新光三越台南西門店明日開幕〉,2002年06月13日,40版。
經濟日報,2003,〈吳東興:新光三越將擇機上市登陸〉,2003年01月23日,3版。
經濟日報,2006,〈遠百自營超市 下月說再見〉,2006年08月26日,A10版。
彰銀徵信室,1999,〈綜合商品零售業〉,《彰銀資料》,第48卷,第9期,頁63-70。
彰銀徵信室,2001,〈綜合零售業〉,《彰銀資料》,第50卷,第5期,頁98-107。
蔡明洵,2005,〈新光三越金三角 吳東興父子開店高速度〉,《天下雜誌》,第320期,頁178-183。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鄭伯壎,1995,〈家長權威與領導行為之關係:一個台灣民營企業主持人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79期,頁119-173。
聯合報,1991,〈中日合資新光三越百貨擠進西區 標榜週休一日 提供藝文空間 帶給同業衝擊〉,1991年10月29日,15版。
聯合報,2000,〈新光三越信用卡 半年發卡40萬張〉,2000年06月26日,22版。
聯合晚報,1991,〈遠紡集團重要文件 損失難估 如何善後?徐旭東黯然〉,1991年04月14日,07版。
聯合晚報,1991,〈半中半日 新光三越 百貨經營 理念翻新〉,1991年10月24日,15版。
魏啟林(1992),〈台灣百貨零售產業之最適經營與發展趨向―兼論社區型百貨公司之市場潮流〉,《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5卷,第8期,頁90-93。
顏惠卿(2002),〈綜合商品零售業―百貨公司〉,《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第142期,頁96-108。
嚴笙文,1998,〈一女二男三龍頭―徐荷芳、吳東興、章啟明、率領三大百貨大廝殺〉,《財訊》,第191期,頁313-318。
二、外文
Benson, Susan Porter, 1986, Counter Cultures : Saleswomen, Managers, and Customers in American Department Stores, 1890-1940.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handler, Alfred D., 1977, The Visible Hand: The Managerial Revolution in American Busin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andler, Alfred D., 1990, 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hurchill, Neil C. & Hatten, Kenneth. J., 1997, “Non-Market-Bases Transfers of Wealth and Power: A Research Framework for Family Business.”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0(1): 53-67.
Danila, N, 1989, “Strategic Evaluation and Selection of R&D Projects.” R&D Management, 19(1): 47-62.
Donnelley, Robert, 1964, “The Family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2(4): 93-105.
Duncan, Claye E. & Flamholtz, Eric G., 1982, “Making the Transition from Entrepreneurship to a Professionally Managed Firm.” Management Review, 71(1): 57-62.
Edvinsson, L. & Sullivan, P., 1996, “Developing a Model for Manag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14(4): 356-364.
Evans, Robert, 2003, “‘Don’t Sell Things, Sell Effects’: Overseas Influences in New Zealand Department Stores, 1909-1956.” Business History Review, 77(2): 265-289.
Fama, Eugene. F., 1980, “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8(2): 288-307.
Fama, Eugene. F. & Jensen, Michael. C., 1983,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2): 301-325.
Ferry, John W., 1960, A History of the Department Store. New York : Macmillan Press.
Ford, D., 1988, “Develop Your Technology Strategy.” Long Range Planning, 21(5): 85-91.
Grannovetter, Mark., 2005, “Business Group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Handbook of Economic Sociology, edited by N. J. Smelser and R. Swedberg.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429-450.
Hall, R., 1992, “A Framework Linking Intangible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to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4: 607-618.
Handler, W., 1990, “Succession in Family Firms: A Mutual Roles Adjustment Between Entrepreneur and Next-Generation Family Member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5: 37-51.
Haque, Mahfuzul & Hassan, M. Kabir, 2001, “Diversification as a Corporate Strategy for a Family-Controlled Business Group in a Frontier Market.” The Journal of Social,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tudies, 26: 719-758.
Jensen, Michael. C. & Meckling, William. H.,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
Kacker, M., 1988, “International Flow of Retailing Know-how: Bridging the Technology Gap in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 41-67.
Katz, Robert L., 1974, “Skills of an Effective Administrator.”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2(5): 90-102.
Klassen, Henry C., 1992, “T.C. Power & Bro.: The Rise of a Small Western Department Store, 1870-1902.” Business History Review, 66(4): 671-722.
Kraakman, Reinier, 2001, The Durability of the Corporate Form. in The Twenty-First-Century Firm, edited by P. DiMaggio.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p. 147-160.
Lancaster, William, 1995, The Department Store : A Social History. London; New York: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Lasberg, Ivan S., 1983,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 in Family Firms: Th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Overlap.”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2(1): 39-46.
Levinson, H., 1971, “Conflicts that plague the family busines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53-62.
McCraw, Thomas K. (Ed.), 1997, Creating Modern Capitalism: How Entrepreneurs, Companies, and Countries triumphed in Three Industrial Revolution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Miller, Michael B., 1981, The Bon Marché: Bourgeois Culture and the Department Store, 1869-1920.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ubauer, Fred & Land, Alden G., 1998, The Family Business: Its Governance for Sustainability.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Nonaka, I. & Takeuchi, H., 1995, 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 N. 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d, McQueen, 1999, The Eatons: The Rise and Fall of Canada`s Royal Family. Toronto, Canada: Stoddart.
Schein, Edgar H, 1968, “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and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nagement Review, 9(2): 1-16.
林惠玉,1999,〈台灣の百貨店と植民地文化〉,收錄於山本武利、西沢保編《百貨店の文化史―日本の消費革命》,京都:世界思想社,頁109~128。
三、網路
中華民國統計資料網,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5261008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5261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