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nccu.edu.tw/handle/140.119/33605
|
Title: | 雙重面相-1950年代後半張學良的自敘 The Double Faces: Chang Hsueh-liang's Autobiographies in the second half of 1950's |
Authors: | 若松大祐 WAKAMATSU, Daisuke |
Contributors: | 張啟雄 Chang Chi-Hsiung 若松大祐 WAKAMATSU, Daisuke |
Keywords: | 張學良 自敘 敘述 正統 正當 |
Date: | 2003 |
Issue Date: | 2009-09-17 17:11:02 (UTC+8) |
Abstract: | 張學良(1901-2001)在1950年後半期台灣,撰寫四篇自敘。那麼張要撰寫的目的是甚麼?本文是透過探討四篇張學良自敘,即其特色可以形容為「應用正統性」、「顧慮正統性」、「套用正統性而驗證」、「同化於正統性」的四篇,而已經得到「張學良為了主張自己過去的有用性而撰寫自敘」之結論。 總之,四篇張學良自敘都是由於正當敘述者與正統敘述者主張過去有用性,來擁有矛盾而構成的。也就是說,以時間的順序來看,兩個敘述者的關係在第一自敘形容為應用正統性,其次在第二自敘就形容為顧慮正統性,而正當敘述者優勢的。但是在第三自敘中,由於「黨國正史」的套用並驗證的特色來改變為正統敘述者的優勢。最後自敘中,其傾向更強化,而由此兩敘述者的敘述就同化於正統性。總之可言,張學良在自敘中使用「正當的正統化」此一方法,來主張自己過去的有用性。張學良就是,由於對應一套擁有正統性的「黨國正史」,而將自己認為正當的歷史認識,加以正統化而且鞏固其敘述的妥當性基礎。這張學良思想活動,我們可以理解為兩樣,即張對「黨國正史」的挑戰的失敗結果,或是其對之迎合的成功結果。因此本文將此兩聲性敘述,稱為敘述者張學良的「雙重面相」。 |
Reference: | --原始資料(合併專書與論文)-- 張學良(著)、張之宇(校註),《雜憶隨感漫錄 -張學良自傳體遺著-》,台北:歷史智庫,2002。 張學良,〈《西安事變懺悔錄》摘要〉,《明報月刊》,3卷9期=總33期(香港,1968.09),pp.50-53。 張學良,〈西安事變反省錄〉,《蔣經國總統檔案》第0904號。台北:國史館所藏。 張學良,〈坦述西安事變痛苦的教訓敬告世人〉,1958。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所藏,楊天石氏提供。 張學良,〈張學良日記〉。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所藏,楊天石氏提供。 張學良,「恭讀《蘇俄在中國》書後記」,之宇(張之宇),〈張學良一份未公開的資料──「恭讀《蘇俄在中國》書後記」〉,《歷史月刊》,178期(台北,2002.11),pp.88-94。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89153023 9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153023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學術集成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