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762
題名: 大陸黨報集團化發展之研究-以廣州日報及人民日報為例
作者: 蕭媛齡
貢獻者: 潘家慶
蕭媛齡
關鍵詞: 大陸黨報
集團化
內容分析法
《廣州日報》
《人民日報》
日期: 2004
上傳時間: 17-Sep-2009
摘要: 在改革開放後,大陸黨報開始實現「事業單位,企業化經營」政策,黨報不再獲得來自政府的經濟補助,開始面對市場,自負盈虧。1996年,大陸組建第一個報業集團後,造成大陸黨報結構性的變革,打破過去上下從屬的黨報體系,形成另一以經濟發展優劣評斷的新黨報體系。與現代企業相似的是,現今大陸報業集團的發展,均以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為目的,唯一不同的是,除了追求經濟效益外,大陸的報業集團,仍需擔負國家賦予的社會責任,形成所謂「有中國特色的報業集團」。\n本研究以大陸「黨報集團化」發展為主題,利用內容分析法,探討不同層級的黨報,在進入集團化後,具體的發展差異為何。因此,選擇《廣州日報》與《人民日報》作為比較的樣本。從兩報的編採方式、經營體制,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發展…等面向,進行比較分析。\n研究結果顯示,首先,大陸黨報的集團化發展,雖然為境內熱門的經濟活動,但不同層級的黨報,進入集團化發展後,在多種不同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出相異的發展模式;其次,由於特殊的屬性關係,與政治力的干涉,發展仍舊產生侷限性,無法與國外強大的媒體產業競爭;最後,本身結構的不健全,也將成為大陸報業體制的一個新的隱憂。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期刊
王良能 (1994),「市場衝擊下的大陸報業變革」,《中國大陸研究》,第37卷第9期,頁 66-81。
王首程(2004),「報業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徵」,《廣州大學學報》,第9期,頁21-26。
王首程(2005),「報業的核心能力及其特徵」,《新聞傳播》,第一期,頁33-37。
王章陵(1998),「中共報業體制的形成與其改革」,《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11期,頁38-50。
王毓莉(1992),「政治環境變遷對政治宣傳的影響」,《報學》,台北:中華民國新聞編輯人協會,頁232-244。
王毓莉(199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中共大眾傳播-由意識型態到第三產業」,《東亞季刊》,第26卷第2期,頁92-107。
王毓莉(1999),「中共傳播改革之研究」,《東亞季刊》,第30卷第1期,頁19-38。
王毓莉(1999),「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傳播事業之發展」,《東亞季刊》,第27卷第3期,頁73-95。
任 琦(2004),「報業集團的整合挑戰」,《中國記者》,第5期,頁28-29。
余致凌(1980),「論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後,報紙的性質與任務」,新聞研究資料第一輯。
余康寧(2001),「世界貿易組織與大陸大眾傳播事業發展」,《共黨問題與研究》,第27卷第12期,頁95~103。
吳 飛、盧小雁(2002),「試析我國傳媒集團發展策略」,《中國傳媒報告書》,第1期,頁48-54。
吳宗憲(2003),「WTO架構下的大陸媒體集團現象:理性模型、市場機制抑或社群精神?」,《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6期,2003年6月,頁46-57。
宋建武(2004),「中國報業發行網絡的五大課題與發展趨勢」,《中國記者》,第12期,頁52-53。
李茂政(2003),「堅持應該堅持的-論媒體運作的理論與現實」,《中國傳媒報告》,第2卷第3期,頁81-91。
李 東、潘玉鵬(1997),「世界報業集團發展原因初探」,《新聞知識》第5期,頁45-46。
李本乾、張國良(2003),「中央與地方黨的機關報議程的實證分析-《人民日報》與《解放日報》個案研究」,《新聞界》,第2期,頁3--5。
李希光、郭曉科(2005),「2004:黨報改革觀察」,《中國記者》,第1期,頁40-41。
李良榮(2004),「論中國新聞媒體的雙軌制」,《現代傳播》,第4期,頁1-4。
沈世緯(199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新聞觀念更新」,《新聞學》(北京),頁4-11。
肖光華、陳曉紅(2005),「我國報業產業市場結構實證分析」,《新聞傳播》,第2期,頁41-45。
阮志孝(2003),「入世初大陸報業的現況、問題、對策」,《中國傳媒報告》,第2卷第4期,頁29-37。
周泰穎、朱麗(1995),「報業集團:中國報業新現象探析」,《華中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頁61-63。
邵培仁(2004),「論中國媒介經濟管理的前景」,《中國傳媒報告》,第2卷第4期,頁23-28。
施 唯(1993),「80年代大陸傳播模式演變探討」,《中共研究》,第27卷第10期,頁74-83。
胡 雪(2004),「報紙發行模式的變化與走勢」,《中國記者》,第10期,頁28。
胡興榮(2004),「中國傳媒業呼喚權威型經理人」,《中國傳媒報告》,第3卷第2期,頁76-80。
胡興榮(2004),「中國傳媒業呼喚權威型經理人」,《中國傳媒報告》,第3卷第2期,頁76-80。
屠忠俊(1997),「中國報業集團運行環境芻議」,《新聞與傳播研究》,第4期,頁24-26。
張裕亮(2003),「大陸報業從業員依附行為的轉變-以人民日報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
張裕亮(2003),「大陸報業經營制度改革-制度變遷理論的觀點」,《中國大陸研究》,第45卷第6期,頁38-40。
張裕亮(2004),「從黨的喉舌到黨營傳媒企業-廣州日報制度變革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7卷第3期,頁29-57。
梁 衡(1999),「中國報業:艱難而光榮的50年」,《新聞戰線》, 頁16-19。
陳 雨、谷 虹(2004),「《廣州日報》大分類廣告經營策略分析」,《新聞大學》冬季刊,頁70~73。
陳皇寺(1996),「中國大陸心文改革的歷程」,《東亞季刊》,第27卷第6期,頁132-153。
陳皇寺(1996),「當前中國大陸報業變遷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第22卷第12期,頁 49 -57。
陳懷林(2000),「試析中國媒體制度的漸進改革-以報業為案例」,《新聞學研究》,第62期,頁97-118。
曾振隆(2001),「中國大陸新聞理論與實踐之討論」,《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2期,頁61-68。
童 兵(2003),「入世一年的中國傳媒市場新格局」,《中國新聞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4129。
童 兵(2005),「加入世貿組織三年中國傳媒格局的嬗變與前瞻」,《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86-92。
辜曉進(2003),「美國報紙的集團化管理」,《新聞記者》,第3期,頁76-78。
馮□D (1994),「80年代以來中國大陸報業的變遷」,《當代中國研究》,第42期,頁 21-30。
黃小雄、尹良富(2005),「日本報業專賣發行制度對我國報業發展的啟示」《新聞傳播》,第3期,頁43-46。
楊恩芳,「中國報業經濟必須適用的兩個根本性轉變」,《當代傳播》,1997年第5期,頁34-36。
萬智炯(2004),「中央黨報試水北京零售市場」,《中國記者》,第6期,頁25。
董天策(2003),「解析中國報業競爭的現實進程」,《中國傳媒報告》,第2卷第2期,頁95-103。
鄔晶晶(2005),「報紙發行面對的挑戰和對策」,《新聞傳播》,第1期,頁38-40。
趙成儀(2003),「中國大陸頒布報業改革方案評析」,《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9期,頁8-11。
劉 東、卜琳、高俊山(2004),「中外媒介集團公司治理結構比較研究」,《新聞與傳播》,第4期,頁14~17。
潘忠黨(1996),「大陸新聞改革過程中象徵資源之替換型態」,《新聞學研究》,第54期,頁111-139。
賴祥蔚(2001),「所有制改革在中國大陸傳播機構上的適用性探討」,《共黨問題研究》,第27卷第3期,頁67-75。
戴元光(2002),「加入WTO後中國傳媒面臨五大問題」,《中國傳媒報告》,第1期,頁34-38。
魏 然(1997),「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廣告事業的發展暨其對新聞媒體之研究」,《東亞季刊》,第28卷第2期,頁134-155。
羅建華(2003),「報業集團化運作創新:打造價值鍊、品牌鍊、產業鍊」,《新聞戰線》,第4期。
網路相關文章
方曉軍,「西方傳媒集團化及其對中國傳媒的影響」,http://www.cddc.net/shownews.?newsid=4747。
王天定、汪雲風,「市場化過程中黨報要聞版的改革與創新-《廣州日報》與《蘭州日報》要聞版比較研究」,www.mediachina.net。
王金龍,「報業集團媒體資源共享與差異化處理」,http://www.people.com.cn。
朱建國,「改革媒體鬥士」,http://www.ncn.org/0008b/50-58b.htm。
何 穎、陳武亮,「對報業集團內報刊整合問題的思考」,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5498。
吳 鋒,「當代中國報紙發行的七種模式及其優劣分析」,http://www.people.com.cn。
吳軍、但敏,「從“兩會”看都市報會議報導新策略」,http://www.people.com.cn。
李 蓓,「打造版面形象-黨報改革的必要舉措」,http://www.people.com.cn。
阮志孝,「大陸報業多元化經營的歷史、問題與發展趨勢」,http://www.people.com.cn
阮志孝,「報業市場變化及川報的崛起」,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5391。
邵培仁,「論媒體產業全球化與中國的對策」,http://www.cddc.net。
張 炎,「加入WTO後黨報生存環境變化及影響淺析」,http://www.cddc.net/shownews.asp?newsid=3849。
張志安,「淺析報業經營改革中的四次邊緣突破」,www.mediachina.net。
陳戈、儲小平,「現代中國報業制度變遷的一個理論解說」, http:cenet.org.cn/cn/CEAC。
陸炳炎,「中國報業的產業空間與政策支撐」,www.mediachina.net。
彭 劍,「當前黨報八大營利模式研究」,http://www.people.com.cn 。
馮 蕾,「論黨報報業集團多元化經營」,http://www.people.com.cn。
熊澄宇,「WTO對中國傳媒的影響」,http://www.people.com.cn。
劉伯順,「略論“入世”對黨報的影響及對策」, http://www.people.com.cn。
論文
邱淑容(1983),「中共正式與非正式大眾傳播媒介政治社會化功能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照祥(2002),「中國大陸報業集團化之發展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德蘭(2001),「中國大陸區域經濟發展策略研究(1979-2000)產業結構觀點-」,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皇寺(1996),「中國大陸新聞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素卿 (1995),「上海主要報紙發展取向之研究-市場經濟對大陸報業的影響」,私立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琇晶(2004),「北京青年報的政治經濟分析」,私立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長裕(2001),「大陸報業經營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家慶(1996),「大陸新聞學的發展與評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潘家慶(1997),「大陸新聞改革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賴祥蔚(2001),「中國大陸廣電集團的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戴瑜慧(2001),「中國報業的政治經濟分析:1978-2001」,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顧秦雯(2002),「改革開放後中共媒介市場化之分析-以上海界放日報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書籍
丁和根(2005),「傳媒競爭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丁柏銓(2005),「加入WTO與中國新聞傳播業」,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中國新聞年鑑2002,北京:中國新聞年鑑出版社。
中國新聞年鑑2003,北京:中國新聞年鑑出版社。
中國新聞年鑑2004,北京:中國新聞年鑑出版社。
于鳳娟譯(2002),「報刊編輯手冊」,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王石番(1999),「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王朝暉(2003),「決勝媒體市場-新聞信息資源開發戰略」,北京:新華出版社。
王耀生(1995),「新制度主義」,台北:揚智出版社。
申 凡(1993),「中國企業報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
石麗東(1996),「當代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朱新民(1991),「1978-1990年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台北:永然文化。
何 川(1994),「中共新聞制度分析」,台北:正中書局。
何 舟、陳懷林主編(1998),「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社。
吳文虎(1999),「新聞事業經營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信訓、金冠軍主編(2004),「中國傳媒經濟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鋒、陳偉(2004),「報紙發行營銷導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李利國、黃淑敏譯(1995),「當代新聞採訪與寫作」,台北:知周文化事業股份公司、佛光大學聯合出版。
李良榮(2004),「新聞改革的探索」,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李英明(1992),「文化意識型態的危機:蘇聯、東歐、中共的轉變」,台北:時報文化公司。
林 楓,「十年回顧,明確幾個新聞論點,新聞改革十年回顧與展望」,北京:新華出版社。
紀 寧(2001),「媒介新動向」,瀋陽:瀋陽出版社。
胡連利、田紅虹(2003),「英、法、美、日報業發展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孫燕君(2002),「報業中國」,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
祝基瀅(1983),「政治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屠忠俊(1992),「報業經營管理」,北京:新華出版社。
崔恩卿(1998),「報業經營論:《北京青年報》發展的軌跡」,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張國良、黃芝曉主編(2002),「中國傳播學:反思與前瞻-首屆中國傳播學論壇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曹 鵬(1999),「中國報業集團發展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
梁 衡(1996),「新聞原理的思考」,北京:人民出版社。
郭冬樂主編(1998),「中國所有制問題探索」,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
陳力丹(2003),「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概念」,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志瑋、潘明宏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陳桂蘭(1999),「復旦大學新聞傳播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陳懷林(1998),「中國傳媒新論」,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
彭 芸(1986),「政治傳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彭永斌(2004),「媒體產業發展的系統理論分析」,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曾華國(2004),「媒體的擴張」,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童 兵(2002),「比較新聞傳播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黃升民(1999),「媒介產業化再思考,《媒介經營與產業化操作實務》」,北京:新華出版社。
黃升民、周 主編(2004),「中國傳媒市場大變局」,北京:中信出版社。
溫治銘(2004),「報業集團經營管理概論」,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
董天策(2002),「中國報業的產業化運作」,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鄭保衛主編(2004),「論傳媒改革與發展」,北京:新華出版社。
藍鴻文(2001),「新聞採訪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網站
人民網http://www1.people.com.cn
中國知網http://www.cjfd.cnki.net/index.htm
中國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中國期刊網http://www.cnki.net/oldcnki/index4.htm
中國集報網http://www.jibao.org/jibao/
中國新聞研究中心http://www.cddc.net/
中國新聞傳播學評論http://www.cjr.com.cn/gb/node2/node26108/index.html
中華傳媒網http://academic.mediachina.net/index.jsp
五洲傳媒網http://www.cn5c.com/new/
北方網http://news.enorth.com.cn
和訊傳媒http://www.hexun.com/
報紙觀察http://my9w.com/
傳媒透視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309.html
二、英文部分
Bishop, L Robert QI LA! Mobilizing One Billion Chinese :The Chinese Communication System, Iowa State University,1989。
Chen,Huailin and Chin-Chuan Lee,“Press Finance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China Review (1998) ,pp.584~589 。
Fred S. Siebert, Theodore Peterson, and Wilbur Schramm, 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56。
McQuail. ,Denis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An Introduction ,Beverly Hill:Sage Publication,1983。
Schurmann, Franz 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 L.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
Wenshan Jia, Xing Lu, and D.Ray Heisey(Eds),Chinese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 ,London: Abex publishing,2002。
William A. Hachten The World News Prism, Iowa State University,1981。
Won Ho Chang Mass Media in China-The History and the Future, Iowa State University,1989。
Zhao, Yuezhi,“From Commercialization to Conglomermation :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Press Within the Orbit of the Party State,”Journal of Communication,vol.16(Spring 2000),pp.3~26。
Zho, Yuezhi Media ,Market ,and Democracy in China: Between the Party Line and Bottom Line., Urbana, Ill.: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c199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1260011
9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6001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011201.pdf45.84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2.pdf79.98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3.pdf74.58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4.pdf392.67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5.pdf427.33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6.pdf375.5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7.pdf389.07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8.pdf341.26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09.pdf229.34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10.pdf185.17 kBAdobe PDF2View/Open
60011211.pdf193.72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