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3820
題名: 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歐盟戰略之研究
作者: 陳祺升
CHEN, CHI-SHENG
貢獻者: 姜家雄<br>賴岳謙<br>湯紹成
<br><br>
陳祺升
CHEN, CHI-SHENG
關鍵詞: 中共
歐盟
中(共)歐關係
戰略
攻勢現實主義
守勢現實主義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7-九月-2009
摘要: 中共與歐盟自1975年建交至今已滿30年,兩者已建立成熟的合作夥伴關係。尤其,在後冷戰時期國際體系已轉化為「一超多強」,中共與歐盟作為兩支在國際舞台上正在崛起的重要力量,均具有長遠的戰略目標,以實現各自的國家利益。故本論文乃藉由攻、守勢現實主義理論,探究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歐盟之戰略。\n基本上,中共與歐體(歐盟前身)雖於1975建交,但在當時冷戰的內外條件下,雙方都將不可能發展經貿關係,作為具根本意義的戰略選擇。直到1978年底中共改革開放實施,同時歐盟整合亦不斷深化及廣化,雙方關係才日趨緊密。然而,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卻使得中(共)歐關係嚴重倒退。1990年代中期,由於中共經濟實力快速成長及國際地位日漸提高,因此歐盟在政治、經濟等多重因素考量下,重新體會到亞洲和中共之重要性,並於1995年對中共發表《歐盟對中國長期政策》第一份文件,其後又相繼發表《歐盟對華新戰略》(1996年)、《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1998年)、《國家戰略文件2002-2006:中國》(2002年)、《歐中關係的共同利益與挑戰-走向成熟的夥伴關係》(2003年)等四篇文件,並視中共為其全球六大戰略伙伴之一。而中共亦於2003年10月13日發表有史以來第一份對外關係文件-《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公開闡明中共在中(共)歐關係中的國家利益與目標,更標誌著中(共)歐總體關係邁向一個新階段。\n由於歐盟欲透過政治與人權對話、經濟及貿易關係、安全合作計畫之三大途徑來達成其所規劃之中共政策目標。因此,中共對在追求經濟發展和國際地位提昇之國家發展目標下,亦欣然接受。同時,中共在國家內部和對外皆做出許多彈性調整,以進一步發展與歐盟的友好關係。\n進而言之,中(共)歐雙邊關係迅速提升,以2004年為例,歐盟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共的第一大貿易夥伴。然而,中共對於歐盟重視的人權問題等有所堅持,故在經貿利益上,雙邊呈現是利益互補、各取所需之態,但對於普世人權價值卻呈現「同床異夢」現象。另外,在國際安全上,雖然中共與歐盟兩者並無直接威脅及利益衝突,且皆共同主張多極化,但為維持「和平發展」的國際環境,實現其「三步走」戰略目標,故筆者認為中共對歐盟戰略目前乃採取「明聯歐,暗制美」的積極守勢戰略。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中共外交》。北京:世界出版社,1994年。
《共匪原始資料&#24410;編(五十三):中共「十三大」專輯》。臺北:國防部總政治作戰局編印,1985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四大以來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中共商務年鑑編輯委員會編。《中共商務年鑑》。北京:中共商務出版社,2004年。
中共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大陸工作會。《大陸情勢專題研究》。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2年。
中共國家統計局編。《中共國家統計局年鑑(2003年)》。北京:中共統計出版社,2003年。
中共機密文件彙編。《周恩來關於國際形勢的兩篇報告摘要》。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83年。
中共聯合國協會編。《聯合國基礎知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73年。
尹慶耀。《中共的統戰外交》。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
方柏華,《國際關係格局-理論與現實》。北京:中共社會科學,2001年。
毛澤東,《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
毛澤東,《毛澤東外交思想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年。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
王玉琮主編。《當代世界與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會出版社,2003年。
王崑義、蔡裕明。〈「戰爭論述」與「非戰論述」的平衡戰略〉,收錄《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朱新民主編,頁223-265。臺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王連嘉,〈全球化進程中的中共特色社會主義〉,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148-163。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王朝才、傅志華、隆武華。〈世界經濟全球化與中共經濟安全〉,收錄《全球化與中共》,胡平梓、薛曉源編,頁188-199。臺北:創世文化出版社,2001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臺北:立緒文化,1998年。
瓦茨(Kenneth N. Waltz)。《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胡祖慶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1年。
任曉、胡泳浩。《中美日三邊關係》。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曲星。〈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的戰略選擇〉,收錄《後冷戰時期的中共外交》,鄭宇碩主編,頁7-32。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9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1999年。
朱新民、張凱勝。〈胡溫平衡戰略思維的緣起〉。收錄《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朱新民主編,頁1-6。臺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朱新民、陳銘顯。〈胡溫體制平衡戰略的評估與展望〉,收錄《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朱新民主編,頁267-278。臺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米爾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王義桅、唐小松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印。《九一一事件後美國與兩岸安全策略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年。
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戰爭論精華》(A Short Guide To Clausewitz On War),鈕先鍾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冷銓清編。《中共人權狀況白皮書學習材料》。北京:紅旗出版社,1991年。
吳江。〈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16-19。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吳東野。《歐洲聯盟對台海兩岸跨世紀政策走向之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0年。
吳建德。《中共威脅論:後冷戰時期中共軍備的擴張》。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宋國誠。〈全球化與中共:機遇、挑戰與調整〉,收錄《21世紀中共(卷二)-全球化與中共之發展》,宋國誠主編,頁3-45。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宋國濤。《中共國際環境問題報告》。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李五一等。《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共》。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李亦園、楊國樞編。《中共人的性格》。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74年。
李克穆。〈關於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幾點認識〉,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43-48。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李忠誠編。《跨世紀的世界政治》。北京:時事出版社,1997年。
李登科。〈六四天安門事件後的中共外交政策分析〉,收錄《鉅變與未來-1989年天安門事件之後的中共大陸情勢》,趙倩主編,頁185-212。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0年。
李德哈特(B.H. Liddell–Hart)。《戰略論:間接路線》(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紐先鍾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佟唯真編。《中共人權白皮書總覽》。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周弘主編。《共性與差異:中歐夥伴關係評析》。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周琪。《美國人權外交政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周煦。〈後冷戰時期中共與西歐關係〉,收錄《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周煦主編,頁1-2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1994年。
奈伊(Joseph S. Nye Jr.)。《美國霸權的矛盾與未來》,蔡東杰譯。臺北:左岸文化,2002年。
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金鑫編。《世界問題報告-以世界的視角觀照中共》。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俞可平。〈全球化的二律背反〉,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20-24。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俞正梁等。《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俄、日、歐(盟)和中共》。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姜家雄。〈後冷戰時期中共與西歐關係〉,收錄《後冷期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周煦主編,頁97-115。臺北:政治大學外交系,1994年6月。
施岳群編。《探索冷戰後的世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洪兵。《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9年。
胡喬木。《胡喬木回憶錄毛澤東》。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
夏立平、江西元。《中共和平崛起》。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孫健。《中共經濟通史》。北京:中共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
孫紹蔚。《國家戰略概論》。臺北:三軍大學,1983年。
徐斯儉。〈全球化:中共大陸學者的觀點〉,收錄於《21世紀中共(卷二)-全球化與中共之發展》,宋國誠主編,頁85-11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年。
徐瑜編。《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高金鈿主編。《國際戰略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高登斯坦(Joshua S. Goldstein)。《國際關係》(International Relations),歐宏信、胡祖耀譯。臺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3年。
國立編譯館編。《西洋政治思想史》。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國家統計局編。《偉大的十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盟中小企業對華投資發展研究〉,收錄《中共發展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報告選》,馬洪、王夢奎主編,頁436-437。北京:中共發展出版社,2002年。
張木文。《中共新世紀安全戰略》。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0年。
張亞中、李英明。《中共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文化出版,2000年。
莫根索(Hans J. Morgenthau)。《國際政治學》(Politics Among Nations),張自學譯。臺北:幼獅文化出版社,1976年。
郭瑞華編。《現階段中共對台統戰策略與實務》。臺北:共黨問題研究中心,2000年。
陳一新。《戰略模糊中的美中臺新圖像》。臺北:遠景基金會,2004年。
陳志敏。〈試論歐洲聯盟的外交主體特性〉,收錄《大國外交(上冊)-理論、決策、挑戰》,肖佳靈、唐賢興主編,頁175-192。上海:時事出版社,2003年。
陳勁。《歐盟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陳慶。〈四十年來的中共外交〉,收錄《海峽兩岸四十年》,華力進、雷飛龍編,頁261-324。臺北:革命實踐研究院,1994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論》。臺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1985年。
鈕先鍾。《西方戰略思想史》。臺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
鈕先鍾。《戰略研究入門》。臺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董云虎編。《人權:中美較量備忘錄》。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年。
裘元倫、王鶴。《歐盟對華長期政策與中歐經貿關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裘元倫、沈雁南主編,《歐洲和世界》。北京:中共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裴長洪、盧聖亮、沈進建、吳波龍。《歐盟中共:經貿前景的估量》。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赫爾德(David Held)等。《全球化大轉變》(Global Transformations: Politics, Economics and Culture),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譯。臺北:韋伯文化,2001年。
趙全勝。《解讀中共外交政策》。臺北:月旦出版公司,1999年。
劉德海。〈後冷戰時期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與日本政策〉,收錄《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周煦主編,頁117-138。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研究所,1994年。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臺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3年。
樓耀亮。《地緣政治與中共國防戰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蔭公強。《中共十年經改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
蔡東杰。《西洋外交史》。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1年。
鄧小平。《建設有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鄧中堅。〈後冷戰時期中共對拉丁美洲的外交政策〉,收錄《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周煦主編,頁51-79頁。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1994年。
賴昱安。〈大國外交與睦鄰戰略〉,收錄《胡溫體制的平衡戰略-思維與政策》,朱新民主編,頁197-221。臺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3年。
閻學通。《中共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霍斯帝(K. J. Holsti)。《國際政治分析架構》(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李偉成、譚溯澄譯。臺北:幼獅出版社,1989年。
薄富爾(Andr&eacute; Beaufre)。《戰略緒論》(An Introduction to Strategy),鈕先鍾譯。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年。
薛曉源。〈全球化與當代社會主義、資本主義研討會綜述〉,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284-286。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譚君九。〈關於全球化的思考與討論〉,收錄《全球化的悖論》,俞可平、黃衛平編,頁127-136。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譚溯澄。〈後冷戰時期中共對俄羅斯的外交政策〉,收錄《後冷戰時期中共對外政策》,周煦主編,頁81-96。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文系,1994年。
二、期刊論文
丁永康。〈2004年是中共的歐洲年:分析總理溫家寶訪歐洲五國〉。《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6期。2004年6月,頁5-9。
于有慧。〈中共的大國外交〉。《中共大陸研究》,42卷3期。1999年3月,頁45-62頁。
王元綱。〈樂觀的現實主義:國際關係守勢現實主義之評析〉。《國際關係學報》第18期。2003年12月,頁1-17。
王忠祥、趙俊鋒。〈經濟全球化語境下的國家主權〉。《中共南京市委黨校南京市行政學院學報》,第3期。2005年,頁56-58。
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共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2005年,頁43-84。
丘怡新。〈歐盟反傾銷制度對中共大陸貿易影響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朱紹中。〈世紀之交看歐盟擴大進程新動向〉。《德國研究》,15卷1期。2000年,頁1-6。
朱雪寶。〈歐盟積極開展中歐經濟合作〉。《國際經濟合作》,第8期。1995年,頁33-34。
吳東野。〈後冷戰時期德國亞洲政策之研究〉。《國際論壇》,1卷1期。1998年7月,頁106-118。
吳朝旺。〈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研究〉。《復興崗學報》,第80期。2004年,頁195-221。
吳福寶,〈中共「夥伴關係」之理論研究〉,《共黨問題研究》,27卷2期。2001年2月,頁40-49。
吳福寶。〈夥伴關係重塑中共大國地位之成效分析〉。《中共研究》,35卷2期。2001年2月,頁107-117。
李忠誠。〈年中世界形勢交流紀要〉。《現代國際關係》,第8期。1995年,頁2-11。
阮宗澤。〈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構想到實現〉。《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2005年4月,頁68-73。
周煦。〈十四大後的中共外交政策;持續與轉變〉。《中共大陸研究》,36 卷1期。1993年1月,頁51-59。
周睦謹。〈中共「大國外交」研究(1989-2000)〉。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孟祥青。〈把握後冷戰世界發展趨勢實現跨世紀國家綜合安全— 江澤民新安全觀初探〉。《外交學院學報》,第2期。1999年,頁14。
林華。〈歐盟的「拖延戰術」-中共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二只攔路虎〉。《中共外資》,第8期。2004年,頁9-12。
林碧炤。〈國際新秩序的挑戰與轉機〉。《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2期。1991年2月,頁1-19。
俞邃。〈世界格局和大國關係若干問題探討〉。《現代國際關係》,第2期。1998年,頁38-44。
姜孝伯。〈中共外交政策取向演變與其變數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11月。
姜家雄。〈中共與歐盟政經關係:二十五週年回顧〉。《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年12月,頁91-119頁。
姚中原。〈歐盟擬解除中共武器禁運之探討-析論解禁對臺海安全的衝擊與影響〉。《展望與探索》,3卷4期。2005年4月,頁96-102。
郇慶治、王珂。〈全面合作伙伴關係:從比較的觀點看〉。《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2年,頁53-58。
唐仁俊,〈兩岸關係中的美國因素〉,《中華戰略學刊》,1999年冬季刊。1999年12月,頁71-105。
唐仁俊。〈冷戰結束後中共對美國外交政策之轉變〉。《共黨問題研究》,25卷5期(1999年5月),頁33-41。
耿風。〈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中共與歐盟關係〉。《國際關係學院學報》,第4期。2004年,頁16-20。
高朗。〈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21期。2004年9月,頁19-48。
高華。〈歐盟安全和防務的不同概念辨析〉。《現代關際關系》,第5期。2002年,頁35-39。
宿景祥。〈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與民族化問題〉。《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2年,頁13-17, 47。
張玉榮。〈略談全球化對中共經濟發展的影響〉。《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5年,頁66-67。
張惠玲。〈中共力爭「市場經濟地位」國家之議〉。《展望探索》,第3卷第3期。2005年3月,頁16-27。
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中共大陸研究》,44卷4期。2001年4月,頁33-56。
梅兆榮。〈歐盟歷史性東擴及其影響〉。《國際問題研究》,第5期。2004年,頁29-31。
畢英賢。〈中共與俄羅斯關係:從正常化向夥伴關係過渡〉。《問題與研究》,33卷11期。1994年11月,頁1-10。
畢英賢。〈論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問題與研究》,35卷12期。1996年12月,頁19-28。
許桂清。〈淺析社會主義人權觀〉。《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4卷5期。2000年9月,頁39-42。
陳湘永。〈從歐盟對華新經濟政策看中(共)歐經貿關係的發展前景〉。《國際經濟合作》,第11期。1995年,頁15-17。
傅豐誠。〈中共大陸因素對東亞區域整合的影響〉,東亞區域整合與兩岸關係學術研究會。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中共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主辦,2005年11月23日。
華玉洁。〈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可以結束了嗎?〉。《世界經濟與政治》,第9期。2004年,頁48-52。
馮仲平,〈當前歐盟對華政策的四大特性〉,《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1998年,頁12-14。
馮仲平。〈50年的中歐關係及其特點〉。《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1999年,頁15-19。
馭志。〈從「十四大」看中共對外關係〉。《中共研究》,26卷11期。1992年11月,頁55-63。
黃仁偉、張來春。〈試論中共和平戰略中的新觀念〉。《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6期。2004年,頁59-62。
楚樹龍。〈全面建設小康時期的中共外交戰略〉。《世界經濟與政治》,第8期。2003年,頁8-13。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共大陸研究》,42卷10期。1999年10月,頁29-44。
楊金柱,〈中共戰略外交與戰爭觀〉,《東亞季刊》,18卷4期。1987年4月,頁76-98。
楊益。〈WTO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以反傾銷為中心的探討〉。《浙江萬里學院院報》,18卷2期。2005年4月,頁142-145。
葉自成。〈中共實行大國外交戰略勢在必行〉。《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2000年,頁5-10。
葉雲龍。〈冷戰終結之爭論〉。《美國月刊》,7卷10期(1992年10月),頁11-23。
葉靜。〈反傾銷,中共出口的攔路虎〉。《全球經營》,第11期。2000年,頁22-23。
裘元倫。〈中歐關係現狀與未來〉。《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4年,頁1-15。
鄒念祖。〈聯合國國際人權外交─中共的認知與政策〉。《問題與研究》,38卷8期。1999年8月,頁89-102。
熊自健。〈評中共的人權觀〉。《中共大陸研究》,35卷7期。1992年7月,頁85-94。
趙洁、房樂憲。〈歐盟東擴的內外影響及其對外中歐關係的意義〉。《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第7期。2004年,頁27-30。
劉勝湘。〈中共實行大國外交戰略為時尚早-與葉自成商榷〉。《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0年,頁77-78。
劉復國。〈綜合性安全與國家安全—亞太安全概念適用性之檢討〉。《問題與研究》,38卷2期。1999年2月,頁21-37。
德福安。〈歐盟與中共聯合推進多邊主義及發展模式的多樣性〉,《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4年,頁65-69, 60。
潘琪昌。〈歐盟東擴的機遇與風險〉。《當代世界》,第5期。2004年,頁4-6。
鄭為之。〈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1984年4月,頁4-7。
鄭端耀。〈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評析〉。《問題與研究》,42卷2期。2003年3/4月,頁1-22。
鄭端耀。〈國際關係新自由制度主義理論之評析〉。《問題與研究》,36卷12期。1997年12月,頁1-22。
曉光,〈中俄關係的建立、發展與走向〉,《東亞季刊》,29卷1期。1998年1月,頁79-104。
錢箭星。〈發展中共家的人權觀-反貧困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海),2卷3期。2000年6月,頁11-16。
龍永圖。〈加入世貿組織融入國際社會主流〉。《國際貿易問題》,第9期。1999年,頁1-10。
戴炳然。〈歐盟東擴的政治含義〉。《國際觀察》,第2期。2004年,頁7-18。
戴超武、趙文洪。〈第五屆全國青年世界史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在廣州召開〉。《世界歷史》,第1期。1999年,頁67-69。
羅琨、黃旭。〈從國家角色理論淺析冷戰後中共安全觀的變化〉。《河池學院學報》,24卷3期。2004年8月,頁119-122。
譚溯澄。〈政治科學與國家安全政策分析〉。《問題與研究》,18卷1期。1979年1月,頁27-36。
蘇芳誼。〈90年代歐洲聯盟的中共政策研究〉。《問題與研究》,41卷1期。2002年1/2月,頁51-72。
張清敏。〈中國的國家特性、國家角色和外交政策思考〉。《太平洋學報》,第2期。2004年,頁47-55。
三、雜誌、報紙專文
〈『太平洋地區論壇』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人民日報》,1997年4月16日,版1。
〈預防性防禦,美新安全戰略〉。《中共時報》,1999年3月12日,版15。
王逸舟。〈正視世紀之交的國際三個大勢〉。《了望新聞周刊》,1999年1月4日,頁4。
朱夢魁。〈國際安全靠多邊合作〉。《人民日報》,2004年12月9日,版3。
江澤民。〈發展中歐友好合作、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在瑞士工商界人士集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1999年3月28日,版1。
李巧雲。〈尋找定位〉。《中共時報》,2005年9月11日,版14。
李學江,〈美歐分歧面面觀-美歐關係再辯論(上)〉,《人民日報》,2004年12月7日,版3。
社論。〈全世界一切反對美帝國主義的力量聯合起來〉。《人民日報》,1964年1月21日,版1。
俞邃。〈政策平衡與大國外交〉。《瞭望新聞周刊》,第52期。2000年,頁34。
張宗智、汪莉娟。〈布希促自由,胡提「中共特色民主」〉。《聯合報》,2005年11月21日,版2。
張宗智。〈美自由大餐,胡認真咀嚼?〉。《聯合報》,2005年11月21日,版2。
張聖岱。〈中共與四強都建立了「夥伴關係」〉。《聯合報》,1998年10月7日,版13。
陳一姍。〈2017年中共將成第一經濟強權〉。《中共時報》,2005年11月21日,版7。
楊少華。〈2041年中共取代美國當老大〉。《商業周刊》,2005年2月28日,頁114-115。
楊清順譯。〈德總理主張恢復對中共軍售〉。《聯合報》,2003年12月4日,版13。
四、網路專文
〈「三步走」戰略〉。《新華網》,2003年1月22日,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33-01/22/content_702946.htm
〈2001年:中共市場經濟測度結論及其國內外比較〉。《2003中共市場經濟發展報告》,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zhuanti/301660.htm
〈上海合作組織元首會議簡介〉。《華夏經緯網》,2005年6月28日,http://big5.huaxia.com/zt/tbgz/05-50/2005/00335694.html
〈上海合作組織成形抵制NMD〉。《中央日報》,http://www.cdn.com.tw/daily/2001/06/16/text/900616g1.htm
〈中共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秘書處新聞公報(閉幕)〉。《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5089/5101/20010428/454603.html
〈中共共產黨章程〉。《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5089/5101/20010428/454635.html
〈中共能否拿到「完全市場經濟國家」門票〉。《瞭望東方週刊》,2004年5月18日,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OP-c/567312.htm
〈中共最大貿易伙伴微妙變局 歐美日「三國演義」〉。《東方早報》,2005年5月9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05/09/content_2933891.htm
〈中共對歐盟政策文件〉。2003年10月13 日,http://www.cas.ac.cn/html/Dir/2004/02/03/6285.htm
〈中共關於新安全觀的立場文件〉。《新華網》,2002年8月6日,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2-08/06/content_512599.htm
〈中國WTO專家:「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幾大利弊〉。《中國青年報》,2004年6月30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06/30/content_1556739.htm
〈中國能否拿到「完全市場經濟國家」門票〉,2004年5月19日,http://big5.huaxia.com/sw/cjzx/jjdt/00203674.html
〈中歐舉行首輪戰略對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2005年12月22日,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xos/dqzzywt/t227692.htm
〈中歐雙邊貿易和投資關係〉。《歐盟執委會駐華代表團》,http://www.delchn.cec.eu.int/cn/eu_china_wto/EU%20China%20Trade%20Relations.htm#
〈五角大樓公布中共軍力報告:中共處在戰略十字路口〉。《路透社》,2005年7月19日,http://www.6park.com/news/messages/18763.htm
〈生存權與發展權是首要基本人權〉。《人民日報》,2005年6月27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6/3498974.html
〈我國與哪些國家建立了伙伴關係〉。《新華網》,2005年7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banyt/2005-07/19/content_3238994.htm
〈胡錦濤會見歐盟領導人 中共支持歐盟整合〉。《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3-10/31/content_1152630.htm
〈國際先驅導報:美國要控制歐中”伽利略”〉。《新華網》,2004年10月28日,http://news.sina.com.cn/w/2004-10-28/18434069214s.shtml
〈評60年代末中共的大戰備〉。《中共社會科學院網》,http://www.cass.net.cn/zhuanti/y_party/yc/yc_m/yc_m_026.htm
〈溫家寶哈佛大學演講:「把目光投向中共」(全文)〉。《多維新聞網》,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Opinion/2003_12_11_18_25_19_863.html
〈構築新世紀的新型國家關係〉。《人民網》,1997年12月8日,http://218.17.222.243/was40/detail?record=122&channelid=7184
〈歐盟反傾銷法及其對中共的影響〉。《中共民商法律網》,2004年4月12日,http://kq.308308.com:88/ReadArt.asp?Art_ID=21611&Class_ID=1
〈歐盟成為中共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共商務部網站》,2005年1月6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200501/200500329272_1.xml
〈歐盟誇大中共經濟缺陷的背後〉。《瞭望》,2004年7月10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newspapers/2004/07/liaowang100704.html
〈環球時報:別太看重市場經濟地位〉。http://www.people.com.cn/GB/jiingji/1045/2619869.htm
〈聯合國人權委員會舉行被取代前最後年會〉,《多維新聞》,2006年3月21日,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Topics/2006_3_20_14_26_4_913.html
太史簡,〈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為何墮落成暴政者羞辱人權的俱樂部?〉,《大紀元網》,2006年1月21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6/1/21/n1198306.htm
王莉。〈中共與歐盟關係大事記〉。《中共網》,2004年4月29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wjbfo/555953.htm
王憲磊。〈中共國家經濟安全的發展戰略〉。《中共網》,2003年1月17日,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263703.htm
布朗特。〈國際特赦呼籲歐盟嚴控售武〉。《大紀元網》,2004年5月14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4/5/14/n539425.htm
田雪琪。〈環球時報:別太看重市場經濟地位〉。《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619869.html
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紀-十五大報告〉,http://xibu.tjfsu.edu.cn/elearning/lk/15c.htm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四)〉。《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6/content_2467736.htm
吳國光。〈試析中共的東亞安全戰略〉。http://www.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19991106/mt9911_08.htm
吳黎明。〈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的分歧與妥協〉。《瞭望》,2004年10月20日,http://www.zaobao.com/cgi-bin/asianet/gb2big5/g2b.pl?/special/newspapers/2004/10/liaowang201004d.html
門洪華。〈中共大戰略的主導理念〉。《學習時報》,第283期,2005年5月15日,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asp?newsid=487
門洪華。〈中國國家戰略利益的拓展〉。《戰略與管理》,第2期(2003年),http://www.54479.com/study/shownews.asp?newsid=436
查君紅。〈中共戰略利益:毛澤東和鄧小平的判定之比較〉。《世紀中共》,2003年04月18日,http://www.cc.org.cn/zhoukan/zhonguoyanjiu/0304/0304181007.htm
高華。〈戰&#20105;未打響 北約先「&#20869;戰」〉。《人民網》,http://past.people.com.cn/GB/guoji/209/4219/4221/20030217/924796.html
張台麟。〈中共與歐元區之經濟關係剖析〉。《中共經濟》,http://www.tier.org.tw/13chinaeconomic/chinaeuro.htm
張台麟。〈中共與歐盟經貿問題之研析〉。《國政評論》,2002年8月13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1/CL-C-091-316.htm
張台麟。〈歐盟擬解除對中共軍售禁令事之研析〉。2004年8月13日, http://www.mofa.gov.tw/webapp/public/Attachment/491416362471.doc
張登及。〈中共大國外交的類型學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2004年第8期,http://www.usc.cuhk.edu.hk/wk_wzdetails.asp?id=3918
許榮富。〈新歐盟二十五國願景及統計資訊要覽〉,2004年5月,http://www.nsc.gov.tw/dept/belgium/NEWSLETTER/s-report/SP/SP1.htm
陳支農。〈市場經濟地位西方對華有差異〉。《貿發網資訊》,http://www.tdctrade.com/report/top/top_040604.htm
陳淑美。〈誰說中國人安土重遷?-中國古代的遊記文學〉。《台灣光華網》,http://www.sinorama.com.tw/ch/show_issue.php3?id=199858705118C.TXT&page=1
章沁生。〈面對新世紀的戰略思考〉。《解放軍報》,2001年1月30日,http://www.future-china.org/fcn/ideas/fcs20010130.htm
程瑞華。〈05年中共GDP增長9.9%,連續3年保持10%左右增速〉。《新浪網》,http://news.sina.com.tw/articles/13/55/69/13556967.html?/finance/
舒泰峰。〈從布什中國觀的變化看中美關係未來三年〉。《瞭望東方周刊》,2005年11月22日,http://news.sina.com.cn/c/2005-11-22/14038371211.shtml
楊力宇,〈一黨專政與民主政治-從民主白皮書看中共的民主理念〉,http://www.chengmingmag.com/cm337/337spfeature/spfeature22.html
裘元倫。〈歐盟目前處在十字路口〉。《學習時報》,236期(2004年),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xxsb/571258.htm
維爾納&#8226;魏登菲爾德、約瑟夫&#8226;雅寧。〈歐洲的選擇—塑造大歐盟的選項〉。http://www.deutschebotschaft-china.org/cn/home/Newsletter/Essays/Europa.htm
趙紫陽。〈沿著有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中共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1987年10月25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5089/5105/5277/20010430/456409.html
劉大和、黃富娟。〈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政策(下)〉。《知識台灣電子報》,2004年9月15日,http://iwebs.url.com.tw/enewsv3f/archiveRead.asp?scheid=29227
劉建生。〈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內容、實質到前景〉。2005年9月28日,http://www.ciis.org.cn/item/2005-09-26/51148.htm
鄭偉靜,〈2004年1月大陸情勢-陸、外交〉,《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站》,http://www.mac.gov.tw/big5/cnrpt/9301/06.pdf
鄭端耀。〈新型安全觀與兩岸關係〉。http://iir.nccu.edu.tw/newact/%E6%96%B0%E5%9E%8B%E5%AE%89%E5%85%A8%E8%A7%80.htm
鄧小平。〈鄧小平在中共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開幕詞〉。《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5089/5104/5276/20010429/455579.html
鄧志松,〈中共的人權問題〉,http://ceiba3.cc.ntu.edu.tw/course/3576cc/china_human.html
賴岳謙。〈美歐對中軍售解禁之歧見〉。《中華歐亞基金會研究通訊》, http://www.fics.org.tw/publications/monthly/paper.php?paper_id=318&vol_id=107
鍾志明。〈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之初探〉。「亞歐會議對台灣經濟與安全之影響」學術研討會,2005年5月10日,http://www.nhu.edu.tw/~europe/20050530/20050510.pdf
貳、西文部分
一、專書
Babbie, Earl R.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 2001.
Barnett, Doak A. China and the Major Powers in East Asia.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77.
Barnett, Doak A. Communist China and Asia.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for the 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 1960.
Clubb, Edmund O. China and Russia: the “great gam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71.
Donnelly, Jack.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1993.
Fairbank, John K. “A Preliminary Framework.” In The Chinese World Order: Traditional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ed. John K. Fairbank, 1-19.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ary Press, 1968.
Gilpin, Robert.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7.
Harding, Harry. “China’s Changing Roles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In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1980s, ed. Harry Harding, 177-223.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Hinton, Harold C. Communist China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Houghton Mifflin, 1966.
Holsti, K. J.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Engli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7.
Kapur, Harish. China and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The New Connection. Boston: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86.
Kent, Ann E. China, the United Nations, and Human Rights: The Limits of Compliance.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999.
Keohane, Robert O. and Joseph S. Nye Jr. Power and Interdependence: World Politics in Transition. Boston, Mass.: Little Brown, 1977.
Kesselmann, Mark, and Joel Krieger, ed. European Politics in Transition. Lexington, MA: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2.
Kim, Samuel S. China, the United Nations, and World Order.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9.
Meisner, Maurice. Mao’s China and after: a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3rd ed. New York: Free Press, 1999.
Nathan, Andrew J. “China and the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Regime.” In China Joins the World: Progress and Prospects, ed. E. Economy and M. Oksenberg, 136-160. New York: Council in Foreign Relations Press, 1999.
North, Robert C.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China, 3rd ed. (North Scituate, Mass.: Duxbury Press, 1978.
Pye, Lucian W.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China, 3rd ed. North Scituate: Duxbury Press, 1978.
Rosenau, James N. Linkage Politics: Essays on the Convergence of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N.Y.: Free Press, 1969.
Schell, Orville. Discos and Democracy: China in the Throes of Reform.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88.
Weston, Burns H. “Human Rights.” In Human Rights in the World Community: Issues and Action, 2nd ed. Richard Pierre Claude & Burns H. Weston, 14-31.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1992.
Wyatt-Walter, Andrew. “Regionalism, Globalization, and World Economic Order.” In Regionalism in World Politics Regional Organization and International Order, ed. Louise Faweett and Andrew Hurrell, 74-12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二、期刊論文
Baldwin, David A. “The Concept of Security.”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23 (January 1997): 5-26.
Brooks, Stephen G. “Dueling Realism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51 (Summer 1997): 445-477.
Christensen, Thomas J. “Chinese Realpolitik.” Foreign Affairs 75 (September/October 1996): 37-52.
Der-Chin, Horng. “The EU’s New China Policy: The Dimension of Trade Relations.” Issues & Studies 34 (July 1988): 85-111.
Fukuyama, Francis. “The End of History?” National Interest 16 (Summer 1989): 3-18.
Glaser, Bonnies. “China’s Security Perceptions: Interests and Ambitions.” Asian Survey 33 (March 1993): 252-271.
Goldgeier, James M., and Michael McFaul. “A Take of Two Words: Core and Periphery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46 (Spring 1992): 467-491.
Halloran, Richard. “China: Restoring the Middle Kingdom.” Parameters (Summer 1998): 56-86.
Hamin, Carol Lee. “Competing ‘Policy Packages’ in Post-Mao China.” Asian Survey 24 (May 1984): 487-518.
Hamrin, Carol Lee. “China Reassesses the Superpowers.” Pacific Affairs 56 (Summer 1983): 209-231.
Harkavy, Robert E. “Images of the Coming International System.” Orbis 41 (Fall 1997): 570-586
Huntington, Samuel P. “America’s Changing Strategic Interests,” Survival 33(January/February 1991): 3-17.
Jan, Hung-Yi. “Interaction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he UN Human Rights Regime.” Issue&Studies 34 (November/December 1998): 56-89.
Mearsheimer, John J. “Back to the Future: Instability in Europe after the Cold War.”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5 (Summer1990): 5-56.
Segal, Gerald. “Europe, China and the Soviet ‘Threat’.” Issues and Studies 22 (February 1986): 64-84.
Shambaugh, David. “The New Strategic Triangle: U.S. and European Reactions to China’s Rise.”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8 (Summer 2005): 7-25.
Vasak, Karel. “Human Rights: A Thirty-Year Struggle.” UNESCO Courier 31(Nov. 1977): 27-31.
Yahuda, Michael. “China’s Search for A Global Role.” Current History 98 (September 1999): 266-270.
Yi, Xiaoxiong. “China’s U.S. Policy Conundrum in the 1990s: Balancing Autonomy and Interdependence.” Asian Survey 34 (August 1994): 675-691.
三、雜誌、報紙專文
Brookers, Peter. “Keep the Pressure on China.”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167, August 26 2004, 22.
Delfs, Robert. “Racist Mob Mentality.”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143, January 12 1989, 12.
Tkacik, John J. Jr., and Nile Gardiner, “Blair Could Make a Strategic Error on China,” Backgrounder 1768, June 7 2004, 1-5.
四、網路專文
“EU Code of Conduct for Arms Export.”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fsp/sanctions/codeofconduct.pdf
“UK interpretation of arms embargo against China.” http://www.sipri.org/contents/expcon/euchiuk.html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C Declaration on China. European Council, Madrid, 26-27 June 1989.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fsp/sanctions/measures.htm#1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Towards A New Asia Strategy, COM(1994) 314/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4.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em/asem_process/com94.htm#0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 Long Term Policy for China-Europe Relations, COM(1995) 279/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5.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hina/com95_279en.pdf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with China, COM(1998) 181/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1998.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hina/com_98/index.htm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Report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98 Communictaion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Partnership with China”, COM(2000) 552/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0. http://www.delchn.cec.eu.int/en/eu_and_china/com2000_0552en01.pdf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rope and Asia: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nhanced Partnerships, COM(2001) 469/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1. http://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asia/doc/com01_469_en.pdf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EU Strategy towards China: Implementation of the 1998 Communication and Future Steps for a more Effective EU Policy, COM(2001) 265/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1.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hina/com01_265.pdf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China: European Commission Approves Country Strategy Paper 2002-2006,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2.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hina/csp/index.htm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A Maturing Partnership- Shared Interests and Challenges in EU- China Relations, COM(2003) 553/final. Brussels: Office for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2003. http://www.europa.eu.int/comm/external_relations/china/com_03_533/com_533_en.pdf
Harold J. Johnso, “China: U.S. and European Union Arms Sales Since the 1989 Embargoes.” http://www.fas.org/asmp/resources/govern/gao98171.pdf
Grimmett, Richard F. “European Union’s Arms Control Regime and Arms Exports to China: Background and Legal Analysis,” CRS Report for Congress Order Code RL32785, March 1 2005, http://fas.org/sgp/crs/row/RL32785.pdf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3922022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2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92202201.pdf8.74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2.pdf15.4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3.pdf18.69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4.pdf171.74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5.pdf631.36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6.pdf357.9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7.pdf322.05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8.pdf434.03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09.pdf167.79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10.pdf67.78 kBAdobe PDF2View/Open
92202211.pdf249.98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