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377
題名: 終戰初期臺灣煙酒專賣事業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in Early Post-war Taiwan, 1945-1947
作者: 葉彥邦
Yap, Gan-Bang
貢獻者: 張炎憲<br>李酉潭
Chang, Yen-Hsien<br>Lee, Yeau-Tarn
葉彥邦
Yap, Gan-Bang
關鍵詞: 煙酒專賣
臺灣總督府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
軍事接管
接收
貪污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Taiwan Governor’s Office
Taiw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Executive Office
military occupation
taking over
corruption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Sep-2009
摘要: 從日治中期以來就對殖民地政府財政貢獻卓著的臺灣煙酒專賣事業,於1945年10月底政權易手後,依然為新統治者所倚重,在終戰初期的財政上繼續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n純就歷史的角度來看,以煙酒專賣事業在近代臺灣財政上所佔的份量,理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唯因戰後千頭萬緒又百廢待舉,新來政權行政效率欠佳也無心兼顧,任憑許多與臺灣國家社會政經建設有關的資料散佚流失,終致釀成一段令人扼腕的歷史空白。\n基於尊重史實的態度,本論文乃從紮下臺灣專賣事業雄厚根基的日治時期談起,但旨在探討國民黨政府的對臺接收政策、戰後如何接收原屬於總督府公產的臺灣專賣事業、接掌之後如何維持營運、又曾經面臨哪些難題,以及終戰初期臺灣煙酒專賣收益對政府歲入的重要性等等議題。\n終戰初期,在積極復元的過程中,臺灣社會同時也出現嚴重的適應不良症候群,尤其是國民黨政府若干罔顧民情民意的政策與作為,導致政局動盪,經濟更形蕭條,民怨沸騰。終於1947年2月27日傍晚,經由一起武裝緝私員警取締人民販售私煙案現場處理失當而引爆震驚國際的慘劇──「二二八事件」,當然也在本研究檢視之列。\n本論文試圖結合當年有限的史料,以及解嚴後陸續出土的官方檔案文獻與民間研究成果,期能以較為寬闊而多元的視野,重新呈現臺灣煙酒專賣事業在終戰初期的樣貌,俾補綴這一段現已鮮為人知或疏忽遺漏的臺灣現代史,甚且充實現階段「臺灣研究」的內涵。
The monopoly of tobacco and wine in Taiwan has been a major source of revenue for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since the middle period of its occupation. After Japan ceded Taiwan to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of China in October 1945, it continued to be the policy of the new ruling power, the result of which greatly redounded to the new government’s fiscal income, especially during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As the monopoly policy has left a deep imprint on Taiwan’s economics, it should have been the focus of much attention. Nevertheless, due to the ruins ravaged by the war and the ineptitude of the government, a lot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concerning Taiwanese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ere lost, leaving a blank of the history of the monopoly policy.\n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survey the history of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in Taiwan. Starting with the 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which laid down a good foundation of the monopoly policy, my research would then focus on the policy of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toward Taiwan after reclaiming its territory, the way the new government took over the monopoly business and kept it running, the kind of problem it confronted,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nopoly business in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government’s revenue. The author would also examine the political incident related to the monopoly business, arguing that the real cause of the February 28 Incident(known in Chinese as the “2-2-8 Incident”), though triggered by an anti-smuggling crackdown on February 27, 1947, was Taiwanese refusal to accede to the peremptory policies set by Kuomintang(Nationalist Party or KMT) Government.\nThis research is done based on the limited first-hand documents and the newly released governmental archives, besides some non-governmental documents. Efforts have been made to reconstruct the history of the tobacco and wine monopoly business in the early post-war years with a view to enriching the Taiwan Studies.
參考文獻: 一、日文之部
A.文章:
青木秀馬,〈我國の燃料政策概要〉,《臺灣の專賣》,第18卷3號,1939年3月,頁3-4。
石黑忠悳,〈新領地臺灣ニ於ケル阿片意見〉,收入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頁62-67。
加藤非左史,〈往時を偲ぶ〉,《煙草專賣三十週年紀念號》,台北: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第14卷4號,1935年。
金澤吉次郎,〈最近の本島農業移民事業梗概〉,《臺灣時報》,1937年5月,頁4-7。
金関丈夫,〈すれちがい〉,「日本人の見た二‧二八」特集,《台湾青年》,第27號,1963年2月25日,頁13-15。
小林道彦,〈後藤新平と植民地經營〉,《史林》,第68卷5號,1985年9月。
周烒明,〈台湾医学の近代化と拓殖大学──拓殖大学創立一○○年を記念して〉,序文,收入拓殖大学創立百年史編纂室編,《台湾論その5∕月刊‧台湾協会‧会報(一八九八〜一九○七年)から》(東京:学校法人 拓殖大学,2004年),頁iii-xiii。
《臺灣拓植株式会社文書》,編號2665〈南興公司關係書類〉,1941年至1943年,頁116-132。
───,編號2586〈日華菸草株式会社定款南興公司事業概況〉,1941年至1942年,頁297-298。
橋口文藏,〈阿片專賣ニ關ケル意見〉,收入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頁68-69。
〈發刊辭〉,《臺灣の專賣》,17卷9號,1938年9月,頁1。
福澤諭吉,〈臺灣施政の革新〉,收入慶應義塾編纂,《福澤諭吉全集》第16卷「時事新報論集9」(東京:岩波書店,1961年),頁10-12。
───,〈臺灣割讓を指命すゐの理由〉,收入慶應義塾編纂,《福澤諭吉全集》第14卷「時事新報論集7」(東京:岩波書店,1961年),頁659-660。
───,〈日清の戰爭は文野の戰爭なり〉,收入慶應義塾編纂,《福澤諭吉全集》第14卷「時事新報論集7」(東京:岩波書店,1961年),頁491-492。
───,〈脫亞論〉,收入慶應義塾編纂,《福澤諭吉全集》第10卷「時事新報論集3」(東京:岩波書店,1960年),頁238-240。
ミシエル‧ルボン,《遼東及臺灣統治ニ關スル答議》,收入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頁399-409。
モンテーギウー‧カークード,〈臺灣制度、天皇ノ大權、及帝國議會ニ關ケル意見書〉,收入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頁78-107。
───,《殖民地制度》,明治廿八年反譯,收入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頁108-148。
安達良之助,〈制度實施後の本島葉煙草耕作事情〉,《專賣通信》,第14卷4號,1929年4月,頁48。
橫澤次郎,〈後藤伯と臺灣の阿片制度〉,收入三井邦太郎編,《吾等の知れゐ後藤新平伯》(東京:東洋協会,1929年),頁166-178。
吉野作造,〈憲政の本義を說いて其の有終の美を済すの途を論ず〉,《中央公論》,第31卷1號,1916年1月,頁17-114。
若林正丈,〈台湾議会設置請願運動〉,收入後藤乾一等著,《抵抗と屈從》,岩波講座「近代日本と植民地」第6卷(東京:岩波書店,1993年),頁3-27。
稅所重雄,〈臺灣煙草耕作沿革〉(一),《專賣通信》,第10卷10號,1931年10月。
八木秀次,〈中国知識人との対話で分かった歴史問題の「急所」〉,《正論》,通卷第409號,2006年4月,頁71-81。
B.書籍:
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蕃語研究會,1938年。
井出季和太,《台湾治績志》,復刻版,東京:青史社,1988年。(按:此書原版係由臺北的臺灣日日新報社於1937年初次發行)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上卷,東京:刀江書院,1928年。
伊藤博文(編),《臺灣資料》,平塚篤等5人校訂,東京:秘書類纂刊行會,1936年。
矢內原忠雄,《帝國主義下の臺灣》,東京:岩波書店,1929年。(按:此書於1988年由原出版社再發行復刻版──《帝国主義下の台湾》)
岩波書店編集部(編),《近代日本総合年表》,第4版,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
海野福寿,《日清‧日露戦争》,東京:集英社,1992年。
小森德治,《明石元二郎》,上下卷,復刻版,東京:大空社,1988年。(按:此書原版係由台北的臺灣日日新報社於1928年初次發行)
王育徳,《台湾──苦悶すゐその歴史》,增補改訂版,東京:弘文堂,1970年。
加藤邦彦,《一視同仁の果て──台湾人元軍属の境遇》,東京:勁草書房,1979年。
外務省(編),《日本統治下50年の台湾》,外地法制誌第5卷,復刻版,東京:文生書院,1990年。(按:此書原版係条約局法規課編,《日本統治下五十年の台湾》,「外地法制誌」第三部の三,1964年)
近藤正己,《総力戦と台湾──日本植民地崩壊の研究》,初版,東京:刀水書房,1996年。
林 陸朗、村上 直、高橋正彦、鳥海 靖(編),《日本史総合辞典》,東京:東京書籍株式会社,1991年。
倉岡彦助,《臺灣ニ於ケルペストノ流行學的研究》,臺北:臺灣醫學會,1920年。
楠井隆三,《戦時臺灣經濟論》,臺北:南方人文研究所,1943年。
楠精一郎,《明治立憲制と司法官》,東京:慶應通信株式会社,1989年。
黃文雄,《日本人が台湾に遺した武士道精神》,東京:德間書店,2003年。
小山榮三,《人種學概論》,東京:日光書院,1939年。
───,《人種學(總論):人種基礎概念‧人種計測法‧人種分類史》,東京:岡書院,1929年。
小沼良成(編集),《外地酒造史資料集》第6卷,東京:文生書院,2002年。
柯旗化,《台湾監獄島:繁栄の裏に隐された素顔》,東京:株式会社イ─スト‧プレス,1992年。
後藤新平,《日本植民政策一斑‧日本膨脹論》,東京:日本評論社,1924年。
駒込武,《植民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1996年。
佐佐木隆爾(編),《昭和史の事典》,東京:東京堂,1995年。
笹本武治、川野重任(編),《台湾経済総合研究》上中下三冊,東京:アジア経済研究所,1968年。
參謀本部(編纂),《明治二十七八年 日清戰史》第七卷,東京:東京印刷株式會社,1906年。
大園市藏(編),《臺湾人事態勢と事業界》,臺北:新時代社臺灣支社,1942年。
司馬遼太郎,《台湾紀行》,ワイド版 街道をゆく40,東京:朝日新聞社,2005年。
塩見俊二,《私の終戦日記》,高知:高知新聞社,1979年。
末川博,《法律》,《資料戦後二十年史》第3輯,東京:日本評論社,1966年。
末光欣也,《台湾の歴史 日本統治時代の台湾──1895〜1945/46‧五十年の軌跡》,非売品,東京:著者,2002年。(按:此書稍後於2004年由位在臺灣臺北市的致良出版社正式發行)
杉本 良,《專賣制度前の臺灣の酒》,東京:著者,1932年。
砂田 弘,《明治維新の原動力──坂本竜馬》,東京:講談社,1996年。
稅務職員共慰會編,《臺灣稅務史》,臺北:臺灣總督府財務局稅務課,1918年。
臺北市役所,《臺北市案內》,臺北:編者,1928年。
臺灣敎育會(編),《臺灣敎育沿革誌》,臺北:編者,1939年。
臺灣經世新報社(編),《臺灣大年表》,臺北:編者,1925年。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士鑑》,改訂版,臺北:編者,1937年。
台湾総督府(編),《台湾日誌》(大正8年─昭和19年),翻印版,台北:南天書局,1994年。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總督府及所屬官署職員錄》昭和19年版,臺北:臺灣時報發行所,1944年。
───,《台湾統治概要》,復刻版,東京:原書房,1973年。(按:此書原版《臺灣統治概要》係由編者於1945年在臺灣初次發行)
───,《台湾統治綜覽》,台北:編者,1908年。
臺灣總督府植產局商工課(編),《熱帶產業調查書》,臺北:編者,1935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臺北:編者,1939年。(按:本書另有復刻版《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Ⅲ──台湾社会運動史》,係由東京綠蔭書房於1986年9月發行)
───,《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上卷)》,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臺北:編者,1938年。(按:本書另有復刻版《台湾総督府警察沿革誌Ⅱ》,係由東京綠蔭書房於1986年9月發行)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衞生課(編),《臺灣の衞生》昭和十四年版,臺北:編者,1939年。
臺灣總督府史料編纂委員會(編),《臺灣樟腦專賣志》,臺北:編者,1924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總督府專賣事業第四十二年報》(昭和17年度),臺北:編者,1944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事業》,臺北:編者,1923年。
───,《臺灣の專賣事業》(昭和16年版),臺北:編者,1941年。
───,《臺灣專賣誌概要》,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5年。
───,《臺灣酒專賣史》上、下二卷,臺北:編者,1941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編),《臺灣酒專賣法規》,臺北:編者,1938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庶務課(編),《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法規集要》,臺北:編者,1911年。
臺灣と海外社,《臺灣專賣事業年鑑‧十五年版》,臺北:編者,1940年。
高濱三郎,《臺灣統治概史》,東京:新行社,1936年。
高橋龜吉,《現代臺灣経済論》,東京:千倉書房,1936年。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東京:博文館,1905年。
鶴見祐輔,《正伝‧後藤新平 3台湾時代 1898〜1906年》,東京:藤原書店,2005年。
───,《後藤新平》第二卷,東京:勁草書房,1965年。
カーライル,《衣服哲学》(Sartor Resartus),石田憲次訳,東京:岩波書店,1946年。
董顯光,《蒋介石》,寺島正、奧野正已合譯,東京:日本外政学会,1956年。
東郷実、佐藤四郎,《台湾植民發達史》,復刻版,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按:《臺灣植民發達史》原版係於1916年由臺北市晃文館與東京市丸善株式會社同時初版發行)
中村 哲,《明治維新》,東京:集英社,1992年。
日本参謀本部(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第7卷,東京:東京印刷株式会社,1907年。
日本歴史大辞典編集委員会(編),《日本歴史大辞典》第9卷,東京:河出書房新社,1979年。
野口 毅,《台湾少年工と第二の故郷──高座海軍工廠に結ばれた絆は今も》,東京:展転社,1999年。
畠中泰治(編輯),《臺灣專賣事業年鑑》昭和十六年版,酒專賣二十周年紀念號,臺北:臺灣と海外社,1941年。
橋本白水(編著),《臺灣專賣事業要覽》,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32年。
文 大宇,《台湾》,東アジア長期経済統計別卷2,東京:勁草書房,2002年。
福澤諭吉,《文明論之概略》,「福澤諭吉著作集」第4卷,戶澤行夫編,東京:慶應義塾大学出版会株式会社,2002年。
每日新聞社(編),《最新昭和史事典》,東京:編者,1986年。
宮川次郎,《國策糖業讀本》,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38年。
溝口敏行、梅村又次(編),《旧日本植民地経済統計:推計と分析》,東京:東洋経済新報社,1988年。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東京:富山房,1912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国主義下の台湾》,復刻版,東京:岩波書店,1988年。
吉野秀公,《台湾教育史》,臺北:著者,1927年。
李登輝,《「武士道」解題》,東京:小学館,2003年。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舊慣制度調查一斑》,東京:編者印行,1902年。
鍾謙順,《台湾難友に祈ゐ──あゐ政治犯の叫び》,黃昭堂編訳,東京:日中出版,1987年。
若林正丈,《台湾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出版(山本書店出版部),1983年。
C.網路資源:
<http://www.cc.matsuyama-u.ac.jp/~tamura/tennnouzaiirokujyuunenn.htm>
D.報紙:
《臺灣新民報》,1929年至1931年。
《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
二、華文之部
A.文章:
王詩琅,〈王詩琅先生序〉,收入林子候編著,《臺灣涉外關係史》(嘉義:著者印行,1978年),頁14-16。
丘東旭,〈看菸酒專賣憶菸酒征稅〉,《菸酒業務通訊》,第2卷第6期,1959年6月,頁3-6。
北山富久二郎,〈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周憲文譯,收入譯者編,《臺灣經濟史八集》,(台北:臺灣銀行,1959年),頁87-163。
朱高影,〈行政長官公署時期臺灣經濟之探討〉,《臺灣風物》,第42卷第1期,1992年3月,頁53-85。
江文苑,〈光復以來臺灣的製酒工業(續完)〉,《臺灣經濟月刊》,第6卷第3期,1952年3月,頁24-30。
───,〈光復以來臺灣的製酒工業(續)〉,《臺灣經濟月刊》,第6卷第2期,1952年2月,頁21-25。
───,〈光復以來臺灣的製酒工業〉,《臺灣經濟月刊》,第6卷第1期,1952年1月,頁30-37。
任山,〈九月話臺灣〉,《臺灣月刊》創刊號,1946年10月,頁75-78。
任慶福,〈臺灣之田賦〉,《臺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4期,1962年12月,頁1-35。
安衡,〈台灣的菸業〉,《臺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1期,1952年7月,頁28-29。
何廉,〈簡述國民黨的派系──何廉回憶錄之七〉,《傳記文學》,第62卷第6期,1993年6月,頁82-90。
───,〈負責起草戰後經濟計畫──何廉回憶錄之八〉,《傳記文學》,第63卷第2期,1993年8月,頁77-88。
何義麟,〈戰後初期台灣報紙之保存現況與史料價值〉,《台灣史料研究》,第8號,1996年8月,頁88-97。
何漢文,〈臺灣二二八起義見聞紀略〉,收入李敖編,《二二八研究》(第3版,台北:李敖出版社,1991年,頁101-140。
何舉帆,〈論專賣制度──兼論臺省專賣問題〉,《臺灣月刊》,第2期,1946年11月,頁44-49。
汪公紀,〈處理東方各民族之原則(上吳秘書長簽呈)〉,未刊之手寫本(manuscript),1941年,共8頁。(按:該手書原件現由國立臺灣圖書館以分類號673.24/3182、登錄號171799,庋藏於其「臺灣資料中心」內)
李永熾,〈「終戰」的世界史意義〉,收入現代學術專刊編輯委員會編,《戰後臺灣歷史省思》,「現代學術研究」專刊13(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04年12月),頁1-16。
───,〈後記──散步於歷史和現實之間〉,收入司馬遼太郎著,《台灣紀行》(李金松漢譯,台北: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頁541-547。
李舟生,〈農業政策調整與菸酒事業發展之互動趨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6卷第9期,1993年9月,頁38-42。(按:《臺灣經濟研究月刊》從第8卷第1期起,封面同時出現「臺經月刊」字樣與原刊名並列,自第8卷第3期開始,再縮減成「臺經」二字)
李國鼎,〈臺灣民營工業的成長〉,收入杜文田編,《臺灣工業發展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6年),頁13-48。
李登輝,〈我的臺灣 我的人生──接受日本《產經新聞》駐華盛頓特派員古森義久訪問〉,收入正中書局主編,《傾聽人民的聲音──李登輝總統十年建樹,破舊立新》(台北:編者,1998年),頁315-340。
李喬(本名「李能棋」),〈「台灣思想」初探〉,收入莊萬壽主編,《第四屆台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思想與台灣主體性》(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2005年),頁20。
───,〈台灣主體性的追尋〉,《臺灣文藝》,第147期(新生版第7期),1995年2月,頁10-15。
───,〈台灣文學正解〉,《臺灣文藝》,第83期,1983年7月,頁6-7。
李疏影,〈由「分裂中的中國」看軍閥政治的概況〉,收入張玉法主編,《軍閥政治》,「中國現代史論集」第五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頁135-147。
李筱峰,〈二二八事件與台灣獨立運動〉,收入李旺台(總編輯),《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年),頁126-143。
───,〈從《民報》看戰後初期台灣的政經與社會〉,《台灣史料研究》,第8號,1996年8月,頁98-122。
───,〈二二八事件前的文化衝突〉,《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年12月,頁185-215。
───,〈臺海兩岸的歷史分歧導致文化摩擦〉,收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二二八事件文獻輯錄》(南投縣中興新村:編者,1991年),頁42-44。
李肇雲,〈三十年來台灣對大陸貿易之分析〉,《財政經濟月刊》,第1卷第2期,1951年1月1日,頁33-48。
宋冬陽(本名「陳芳明」),〈放膽文章拼命酒──論楊逵作品中的反殖民精神〉,《臺灣文藝》,第94期,1985年5月,頁144-164。
沈建德,〈二二八為何大屠殺?滅口!〉,《Taiwan News總合周刊》,第70期,2003年2月27日,頁24-25。
明哲(本名「柯旗化」),〈醒起來,殖民地的奴隸〉,《台灣文化》,第6期(革新版第2期),1987年9月15日,頁46。
林本元,〈福佬人乎 河洛人乎〉,《臺北文物》,第7第3期,1958年10月15日,頁25-29。
林呈蓉,〈日據時期臺灣島內移民事業之政策分析〉,《淡江史學》,第7期,1997年6月。
林忠正,〈威權主義下弱勢團體相互剝削的循環──台灣經濟體系的解剖〉,收入吳忠吉、蕭新煌等八人合著,《解剖台灣經濟》(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頁161-196。(按:本書初版時書名原為《壟斷與剝削》)
林思慧,〈商人之子的政治路:揚帆待發〉,《少年台灣》,第21期,2004年2月,頁46-47。
───,〈罪與罰:陳儀之死〉,《少年台灣》,第21期,2004年2月,頁66-67。
林能士,〈建國十年(二)──建設〉,收入賀允宜等著,《中華民國建國史綱》(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頁235-266。
林惺嶽,〈臺灣美術史及其史料分析〉,高淑媛記錄,收入張炎憲、陳美蓉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料評析講座紀錄(一)》(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頁245-262。
林媽利,〈從組織抗原推論閩南人及客家人所謂「台灣人」的來源〉,《公論報》,2002年2月19日。
林濁水,〈臺灣是美麗島〉,《八十年代》,第1卷第4期,1979年9月,頁20-24。
周夢江,〈舊事重提──記《和平日報》〉,收入周夢江、王思翔合著,《台灣舊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頁58-66。
周憲文,〈日據時代臺灣之專賣事業〉,《臺灣銀行季刊》,第9卷第1期,頁11-32。
周錚,〈不要把臺灣看得太特殊化〉,《臺灣新生報》,第434號,1947年1月1月,頁4。
周鐵,〈論專賣歸屬問題〉,《臺灣經濟月刊》,第6卷第3期,1952年3月,頁8-9。
吳乃徳,〈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收入思想編輯委員會編,《歷史與現實》(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6年),頁1-34。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的放足斷髮運動〉,收入瞿海源、章英華主編,《臺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上冊,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乙種第16號,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6年,頁69-108。
吳漫沙,〈專賣〉,收入黃玉齋主編,《台灣年鑑》第6冊,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1年,頁1871-1941。(按:本書即臺灣新生報社於1947年6月出版之《臺灣年鑑》的重新排版、分册並更換新出版社發行)
吳槐,〈河洛語(閩南語)中之唐宋故事〉,《臺北文物》,第4卷第3期,1955年11月20日,頁67-76。
吳聰敏,〈台灣戰後的惡性通貨膨脹〉,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之「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5年11月24日至25日。(頁1-17)
〈邵毓麟為經濟接收問題呈蔣委員長電〉,收入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戰後中國」(台北:編者,1981年),頁31-32。
禹,〈日據時代臺灣工業化過程及其教訓〉,《臺灣經濟月刊》,第7卷第5期,1952年11月,頁8-12。
孤槍俠,〈打開台灣廣播史? 悖離事實的影音大展主題內容〉,《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75期,2005年4月30日,頁111。
哈約翰(Hall, John Whitney),〈德川時代日本的儒家導師〉,收入尼微遜(David S. Nivison)等,《儒家思想的實踐》,孫隆基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0年),頁351-396。
柳德玉、顏鄭潛,〈臺灣之電業與經濟〉,收入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電力問題》(台北:臺灣銀行,1952年),頁65-86。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中販賣權的指定與遞嬗〉,《台灣風物》,第50卷第1期,2000年。
柯旗化,〈醒起來!殖民地的奴隸〉,《台灣新文化》,第12期,1987年9月,頁78。
茅秀生,〈臺灣之造酒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1952年12月,頁111-159。
侯坤宏,〈二二八事件以後的陳儀〉,國史館主辦之「檔案解密與歷史真相」座談會,台北市,2006年12月10日(會議手冊頁29-36)。
侯家駒,〈光復初期台灣經濟體系之重建〉,收入《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第四册(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頁18-42。
洪炎秋,〈日本的武士道〉,收入劉百閔等,《中日文化論集》第二冊(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1955年),頁1-20(總38-57)。
洪麗完,〈異族接觸與南島民族之「文明化」:十八世紀後半葉岸裡社群社會文化之探索〉,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之「國科會臺灣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研討會之未刊論文,台北市,2001年6月28日至29日。(計37頁)
家博(Jacobs, J. B.),〈臺灣人與中國國民黨1937-1945──臺灣「半山人」的起源〉,陳俐甫、夏榮和譯,《臺灣風物》第40卷第2期(1990年6月),頁19-。
徐振國,〈陳儀的困頓和失敗〉,《歷史月刊》,第25期,1990年2月,頁44-52。
馬若孟(Myers, Ramon H.),〈臺灣經濟的發展〉,呂孝德譯,收入彭懷恩、朱雲漢主編,《中國現代化的歷程──知識份子與中國現代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0年),頁299-331。
高天生,〈壓不扁的文學魂──日據下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展〉,《臺灣文藝》,第83期,1983年7月,頁36-41。
陳三井,〈臺灣光復的序曲:復臺準備與接收〉,收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抗戰與台灣光復史料輯要──慶祝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特刊》(南投:編者印行,1995年),頁79-102。(按:此文原載於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抗戰勝利與臺灣光復史》,「孫中山先生與近代中國學術討論集」第四冊,台北:編者,1985年,頁226-248)
───,〈從歷史淵源看臺灣與大陸的關係〉,收入陳奇祿等合著,《中國的臺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頁17-50。
陳乃菁,〈何瑞元的台獨論:獨到、率真、樂觀〉,《新台灣新聞周刊》,第390期,2003年9月13日,頁25-27。
陳文瑛,〈陳儀早期經歷〉,收入李敖編,《二二八研究》第三集(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頁1-6。
陳文龍,〈財政專賣理論探討〉,《鹽務月刊》,第9期,1970年6月,頁4-10。
陳志讓,〈中國軍閥派系詮釋〉,收入張玉法主編,《軍閥政治》,「中國現代史論集」第五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頁3-32。
陳佳文,〈臺灣地區菸酒專賣政策及專賣制度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39卷第3期,1988年9月,頁310-355。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陳儀治臺論〉,收入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頁223-302。
陳宗逸,〈桃園缺水夢魘 戳破石門水庫神話〉,《新台灣新聞周刊》,第490期,2005年8月13日,頁36-38。
陳華洲,〈臺灣省的公營事業(中)〉,「公署記者招待會 陳華洲報告」,《臺灣新生報》,第480號,1947年2月16日,頁4。
陳順勝,〈從人文與醫學資料看臺灣的族群〉,收入施正鋒編,《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頁265-301。
陳翠蓮,〈戰後初期臺灣政治結社與政治生態〉,收入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書局,2001年),頁289-327。
───,〈『大中國』與『小台灣』的經濟矛盾──以資源委員會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的資源爭奪為例〉,收入張炎憲、陳美蓉、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頁51-77。
陳儀,〈陳長官除夕廣播講辭〉,《臺灣新生報》,第434號,1947年1月1日,頁4。
陳儀深,〈豈止是「維持治安」而已:論蔣介石與台省軍政首長對二二八事件的處置〉,收入李旺台(總編輯),《二二八事件新史料學術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3年),頁144-161。
陳鶴聲,〈對一年來本省專賣事業觀感〉,《臺灣新生報》,第434號,1947年1月1日,頁5。
〈貪污禍國殃民──兼談任于兩局長舞弊案〉,社論,《大明報》,第132號,1946年9月14日,頁1。
康培德,〈十七世紀的西拉雅人生活〉,收入詹素娟、潘英海主編,《平埔族群與臺灣歷史文化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2001年,頁1-31。
許雪姬,〈臺灣光復初期的民變:以嘉義三二事件為例〉,收入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年),頁169-222。
───,〈台灣光復初期的語文問題〉,《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年12月,頁155-184。
許登源,〈二‧二八前夕的台灣經濟〉,收入葉芸芸編寫,《證言2‧28》(台北:人間出版社,1990年),頁204-222。
許極燉,〈識破大中國主義台灣史觀的謬誤〉,收入氏著,《台灣研心錄》(台南:真平企業公司,2001年),頁79-85。
莊永明,〈台灣之獅‧社教之父──楊肇嘉〉,收入李筱峰等七人合撰,《島國顯影》第三輯(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頁48-77。
菊仙(本名「黃旺成」),〈後藤新平氏的「治臺三策」〉,《臺灣民報》,第145號,1927年2月12日,頁14-15。
曾文亮、王泰升,〈被併吞的滋味──戰後初期台灣在地法律人才的處境與遭遇〉,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之「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5年11月24日至25日。(頁1-48)
曾汪洋,〈臺灣之鹽〉,《臺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1952年12月,頁26-80。
彭百顯,〈緬懷恩師林鐘雄〉,《新台灣新聞周刊》,第546期,2006年9月9日,頁62。
彭瑞金,〈追尋‧迷惘與再生──戰後的吳濁流到鍾肇政〉,《臺灣文藝》,第83期,1983年7月,頁42-48。
湯熙勇,〈戰後初期在臺灣的日本人之遣返〉,發表於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主辦之「國科會臺灣史專題研究計畫成果發表研討會」研討會之未刊論文,台北市,2001年6月28日至29日(計51頁)。
───,〈戰後初期臺灣省政府的成立及人事佈局〉,收入黃富三、古偉瀛、蔡采秀主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回顧與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頁125-149。
───,〈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1945.10─1947.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卷第1期,1991年11月,頁391-425。
張炎憲,〈冷靜與熱情交織岀的心靈世界〉,序言,收入曾秋美,《台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The Lives of Sim-Pua: The Stories of Taiwanese Daughters-In-Law)(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8年),頁8-10。
───,〈台灣史研究與台灣主體性〉,收入張炎憲、陳美容、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基金會,1996年),頁431-451。
───,〈台灣史研究的新精神〉,《台灣史料研究》,創刊1號,1993年2月,頁76-86。
張洋培,〈從歐美經驗談台灣應如何建立自主之歷史價值觀〉,收入施正鋒編,《從歐洲反思台灣》(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頁169-199。
張清溪,〈台灣黨國資本主義的興起〉,發表於國史館主辦之「臺灣1950-1960年代的歷史省思學術研討會」,台北市,2005年11月24日至25日,頁1-15。
張琴(本名「胡允恭」),〈台灣二二八起義真相〉,收入李敖編《二二八研究續集》,1989年,頁31-33。
張富美,〈陳儀與福建省政(1934〜41)〉,收入陳琰玉、胡慧玲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1992年),頁9-26。
張瑞成,〈台灣光復的史料與著述〉,收入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抗戰與台灣光復史料輯要──慶祝台灣光復五十週年特刊》(南投:編者印行,1995年),頁110-132。(按:原載於中華民國史料研究中心編,《中國國民黨黨史資料與研究》,1989年,頁535-561)
張漢裕,〈日據時代臺灣經濟之演變〉,《臺灣銀行季刊》,第4卷第4期,1951年12月,頁36-90。
張慕漁,〈菸考〉,《菸酒業務通訊》,第2卷第3期,1959年3月20日,頁70-71。
葉萬安,〈台灣的經濟計畫〉,收入高希均、李誠編,《台灣經驗四十年(1949-1989)》(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頁44-75。
楊士仁,〈連戰揮揮衣袖,債留國民黨〉,《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203期,2005年9月15日,頁24-26。
楊逵(本名「楊貴」),〈二二八事件前後〉,收入陳芳明編,《楊逵的文學生涯──先驅先覺的台灣良心》(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頁163-174。
楊逸農,〈臺灣菸酒公賣事業面面觀(下)〉,《臺灣經濟月刊》,第12卷第3期,1955年2月,頁30-33。
───,〈臺灣菸酒公賣事業面面觀(上)〉,《臺灣經濟月刊》,第12卷第2期,1955年2月,頁28-31。
───,〈臺灣菸葉之生產及其行政管理〉,《臺灣經濟月刊》,第9卷第1期,1953年7月,頁23-25。
───,〈臺灣之菸葉〉,《臺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1952年12月,頁188-209。
楊選堂,〈臺灣之製菸工業〉,《臺灣銀行季刊》,第5卷第3期,1952年12月,頁160-187。
楊灝,〈臺灣之公賣收入〉,《臺灣銀行季刊》,第13卷第4期,1962年12月,頁151-157。
鈴木正夫,〈關於陳儀之備忘錄──與魯迅、許壽裳、郁達夫之間的關係〉,陳俐甫、夏榮和譯,《臺灣風物》,第42卷第1期,1992年3月,頁13-52。
潘志奇,〈臺灣之社會經濟〉,《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年6月,頁25-54。
臺灣省財政廳,〈臺灣省政府成立以來之財政概況〉,《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90-97。
臺灣省專賣局,〈臺灣光復後之專賣事業〉,《臺灣銀行季刊創刊號》,1947年6月,頁216-225。
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臺灣省政府成立以來之菸酒公賣概況〉,《臺灣銀行季刊》,第2卷第2期,1948年12月,頁135-144。
〈臺灣教育的機會不均等〉,社說,《臺灣民報》,1929年6月16日,第265號,頁2。
鄭士鎔,〈細說我所認識的陳儀〉,《傳記文學》,第88卷第3期,2006年3月1日,頁4-40。
鄭梓,〈試探戰後初期國府之治台策略──以用人政策與省籍歧視為中心的討論〉,收入陳琰玉、胡慧玲(合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1992年),頁229-277。
鄭欽仁,〈臺灣史研究與歷史意識之檢討〉,《臺灣文藝》,第84期,1983年4月。
〈蔣主席在臺灣光復週年紀念會上訓詞〉,《臺灣月刊》,第2期,1946年11月,頁1-3。
劉士永,〈陳儀的經濟思想及其政策〉,《臺灣風物》,第40卷第2期,1990年6月,頁55-88。
劉進慶,〈戰後台灣經濟的發展過程〉,張正修譯,《台北文獻》,第3卷第22期,1974年?月,頁29-30。
衛真,〈日治時代臺灣財政的若干特色〉,《臺灣經濟月刊》,第1卷第3期,1948年6月,頁10-14。
賴澤涵,〈陳儀與閩、台、浙三省省政(1926-1949)〉,收入《中華民國建國八十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四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頁232-357。
錢通,〈如何維護國家公賣利益〉,《臺灣經濟月刊》,第10卷第4期,1954年4月,封底。
錢履周,〈陳儀主閩事略〉,收入王曉波編,《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頁35-46。
薛化元,〈中華民國與台灣國家定位的再檢討──以「兩國論」為中心的討論〉,《現代學術研究》,專刊13「戰後臺灣歷史省思」,2004年12月(25日),頁17-43。
───,〈戰後十年台灣的政治初探(1945-1955)──以國府在台統治基盤的建立為中心〉,收入張炎憲等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頁13-38。
薛光前,〈序〉,收入薛光前、朱建民主編,《近代的臺灣》(Taiwan in Modern Times)(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頁i-xi。
薛武忠,〈我國專賣制度〉,《菸酒事業》,第11卷第11期,1968年□月,頁57-61。
嚴家理,〈「公沽」始末〉,收入王曉波編,《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頁59-68。
魏揚光,〈我所知道的公沽局〉,收入《福建文史資料》第四輯(中國福建:□□出版社,1980年),頁9-21。
魏楚陽,〈追憶布蘭徳總理的身影〉,《Taiwan News財經‧文化周刊》,第249期,2006年8月3日,頁70-71。
蕭聖鐵,〈台灣二二八事件的經濟與文化背景──社會期望理論之應用〉,收入陳琰玉、胡慧玲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1992年),頁77-113。
〈關於專賣問題〉,社論,《臺灣新生報》,1945年12月21日,第58號,頁2。
顧應昌,〈臺灣的經濟發展〉,收入薛光前、朱建民主編,《近代的臺灣》(台北:正中書局,1977年),頁289-321。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1期,1945年12月1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2期,1945年12月5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3期,1945年12月8日。
《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2卷第2期,1946年1月23日。
B.書籍:
丁銀謀、陳錫九,《臺灣菸草之改進》,台北:榮泰印書館,1958年。
马菁林,《清末川边藏区改土归流考》,中国成都:巴蜀书社,2004年。
尹仲容,《我對臺灣經濟的看法》,三編,台北:美援應用委員會,1962年。
文馨瑩,《經濟奇蹟的背後──臺灣美援經驗的政經分析(1951-1965)》,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王白淵,《王白淵‧荊棘的道路》上下二冊,初版,陳才崑譯,彰化市: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5年。
王永志(主編),《2006台灣名人錄》(Who’s Who in Taiwan),台北:中央通訊社,2005年。
───,《2004台灣名人錄》(Who’s Who in Taiwan),台北:中央通訊社,2003年。
王作榮,《我們如何創造了經濟奇蹟》,初版,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78年。
王育德,《台灣獨立的歷史波動》,王育德全集12,侯榮邦等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台灣──苦悶的歷史》,黃國彦譯,台北:草根出版公司,1999年。(按:本書另有1970年鄭南榕發行書名《苦悶的台灣》、1993年自立晚報版,以及2000年前衛出版社版)
王家雲,《台灣省煙酒事業概況》,台北:台灣省菸酒公賣局,1948年。
王泰升,《台灣法律史概論》,台北: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9年。
王崇堯,《台灣廣場》,台南:臺灣復文興業公司,2005年。
王景弘,《第三隻眼睛看二二八──美國外交檔案解密》(American Role in the February 28th Tragedy: Documents and Introduction),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2年。
王詩琅(譯),《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88年。(按:本書乃根據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領臺以後の治安狀況(中卷)──臺灣社會運動史》,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編,1939年版的中文翻譯本)
王曉波(編),《陳儀與二二八事件》,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年。
───,《二二八真相》,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
───,《臺灣的殖民地傷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5年。
王覺源,《中國黨派史》,台北:正中書局,1983年。
井出季和太,《日據下之臺政》全三冊,郭輝編譯,台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6年。
中國教育學會(編),《近五十年來之中國教育》,台北:復興書局,1977年。
中國廣播公司研究發展考訓委員會(編),《中國廣播公司大事紀》,台北:空中雜誌社,1978年。
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編纂委員會(編),《中國鹽政實錄》第六輯(全一冊),台北:經濟部,1987年。
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編輯委員會(編),《中華民國當代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第一冊,初版,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8年。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周憲文譯,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
古野直也,《台灣代誌(下):總督府到總統府》,謝森展譯,台北:創意力文化事業公司,1995年。
布洛赫(Bloch, Marc Leopold Benjamin),《史家的技藝》(The Historian’s Craft),周婉窈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9年。
台灣革命同盟會(編),《台灣問題言論集》第1集,台北:國際問題研究所,1943年。
台灣歷史學會(編),《國家認同論文集》,台北:稻鄉出版社,2001年。
史明(本名「施朝暉」),《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台灣人四百年史》,漢文版,加州聖荷西:蓬島文化公司(San Jose, CA.: Paradise Culture Associates),1980年。
司馬遼太郎,《台灣紀行》,李金松漢譯,台北: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司馬嘯青(本名「廖慶洲」),《櫻花‧武士刀──日本政要與臺灣五大家族》,初版,台北:自立晚報社,1988年。
艾倫‧謝克頓(Shackleton, Allen J.),《福爾摩沙的呼喚:一位紐西蘭人在台灣二二八事件的親身經歷》(Formosa Calling),宋亞伯譯,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西雅圖酋長(Chief Seattle),《西雅圖的天空》(How Can One Sell the Air?: Chief Seattle’s Vision),孟祥森譯,台北:雙月書屋有限公司,1998年。
江慕雲,《為台灣說話》,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2年。(按:本書原名為《為台灣說話》,係中國上海的三五記者聯誼會於1947年出版之臺灣新版)
伊藤金次郎,《台灣不可欺記》,財團法人日本文教基金會編譯,台北:文英堂出版社,2000年。
伊藤 潔(本名「劉明修」),《台灣:四百年的歷史與展望》,江萬哲譯,台北:新遠東出版社,1994年。
行政院衛生署(編),《臺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一)》,台北:編者,1995年。
朱庆葆、蒋秋明、张士杰,《鸦片与近代中国》,中国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年。
朱學典,《光復五年》,台北:興臺文化服務社,1950年。
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工商经济組,《回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中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
余玲雅,《戰後臺灣公賣政策形成過程之研究:以臺灣省議會(1946-1951)對公賣制度之議政分析為例》,初版,台北縣五股鄉:高立出版社,2004年。
李壬癸,《台灣南島民族的族群與遷徙》,台北:常民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李敖(編著),《二二八研究續集》,台北:李敖出版社,1989年。
李純青,《台灣論》,初版,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按:本書原名《台灣問題研究》)
李恭蔚(編著),《臺灣史導讀》,初版,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李盛平(主編),《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中国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年。
李國鼎、陳木在,《我國經濟發展策略總論》上下二冊,初版,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7年。
李登輝,《新時代台灣人》,台北縣淡水鎮:財團法人群策會,2005年。
───,《台灣的主張》,初版,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9年。
李喬,《台灣人的醜陋面──台灣人的自我檢討》,臺灣版,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李筱峰,《台灣人應該認識的蔣介石》,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4年。
───,《快讀台灣史》,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2年。
───,《台灣史100件大事》上下二冊,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9年。
───,《解讀二二八》,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8年。(按:本書乃自立晚報社於1993年出版之《島嶼新胎記──從終戰到二二八》的增訂新版)
───,《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第1版,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臺灣戰後初期的民意代表》,第3版,台北:自立晚報社,1987年。
李筱峰、林呈蓉,《台灣史》,台北:華立圖書公司,2003年。
李瑞祥,《臺灣財政之研究:自殖民主義財政到民生主義財政》,台北:正中書局,1970年。
汪彝定,《走過關鍵年代:汪彝定回憶錄》,初版,台北:商周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第14版,台北:著者,1997年。
沈建德,《台灣國建國方法論》,第3版,屏東:著者,2004年。
───,《台灣血統》,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
───,《台灣常識》,台北:前衛出版社,2003年。
───,《血統源流與國家定位》,第2版,屏東:著者,2003年。
宋平,《蒋介石生平》,中国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
宋澤萊(本名「廖偉竣」),《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何思瞇,《抗戰時期的專賣事業(一九四一〜一九四五)》,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7年。
何義麟,《跨越國境線──近代台灣去殖民化之歷程》,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6年。
何廉,《何廉回忆录》,朱佑慈、杨大宁等译,中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年。
何維凝,《專賣平議》,台南市:著者,1949年。
何鳳嬌(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彙編》上下二冊,台北縣新店市:國史館,1990年。
近代史敎學研討會(編),《中國近代史》,第14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周宏濤(口述),《蔣公與我──見證中華民國關鍵變局》,汪士淳撰寫,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3年。
周明,《楊肇嘉傳》,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0年。
周育仁,《政治與經濟之關係──台灣經驗及其理論意涵》,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89年。
周維亮,《鹽政概論》,台北:鹽務月刊社,1972年。
周憲文,《臺灣經濟史》,台北:臺灣開明書店,1980年。
───,《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第二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日據時代臺灣經濟史》第一冊,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林子候,《甲午戰爭前日本之內政與備戰》,嘉義:大人物書店,2001年。
林木順(本名「楊克煌」)(編),《台灣二月革命》,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林玉体,《台灣教育面貌40年》,台北:自立晚報社,1987年。
林志昇,《台美關係關鍵報告:讓台灣定位回到歷史原點》,初版,台北:著者,2005年。
林志昇、何瑞元(Hartzell, Richard W.),《美國軍事占領下的台灣:徹底踢爆謬誤的台灣主權爭議》,台北:著者,2005年。
林忠,《臺灣光復前後史料概述》,台北:皇極出版社,1983年。
───(編著),《國語廣播教本》第3冊,第3版,台北:臺灣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部,1946年。
林茂生,《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Public Education in Formosa under the Japanese Administration: A Historical and Analytical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ltural Problems),林詠梅譯,台北:新自然主義公司,2000年。
林書揚,《從二‧二八到五○年代白色恐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
林景淵,《武士道與日本傳統精神》,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0年。
林景源,《臺灣工業化之研究(1942〜1972)──開發中國家貿易和進口替代政策之研究》(Industrialization in Taiwan, 1942〜72: Trade and Import Substitution Policies for Developing Countires),陳正順等合譯,台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81年。
林照真,《覆面部隊──日本白團在台秘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林滿秋,《產業台灣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林毅夫,《台灣人『受虐性格』的心理分析──從二二八事件的受難經驗談起》,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年。
林鐘雄,《台灣經濟經驗一百年》,增訂一版,台北:著者,1998年。
林繼文,《日本據台末期(1930〜1945)戰爭動員體系之研究》,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6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第6版,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杨鹏,《陈仪生平及被害內幕》,中国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
經濟研究社臺灣省分社(編),《臺灣經濟輯要》,台北:編者,1954年。
邵毓麟,《勝利前後》,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67年。
吳永猛,《經濟思想史》,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1994年。
吳育臻,《人文地理志》,「嘉義市志」卷二,嘉義市:嘉義市政府,2002年。
───,《嘉義市》,「臺灣地名辭書」卷二十,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年。
吳若予,《戰後臺灣公營事業之政經分析》,台北:業強出版社,1992年。
吳密察,《台灣近代史研究》,第3版,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4年。
吳演南,《現代經濟思想》,台北:帕米爾書店,1973年。
吳濁流(本名「吳建田」),《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出版社,1995年。
───,《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無花果──臺灣七十年的回想》,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吳鐵城,《吳鐵城回憶錄》,台北:三民書局,1968年。
陈呜钟、陈兴唐(主编),《台湾光复和光复后五年省情》上下二冊,中国南京:南京出版社,1989年。
郑友揆等,《旧中国的资源委员会──史实与评価》,中国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若林正丈,《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洪金珠、許佩賢譯,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
政經報社,《政經報》第1卷第1期至第2卷第6期,復刻(合訂)本,台北:傳文文化事業公司,2000年。
派翠西亞‧鶴見(Tsurumi, E. Patricia),《日治時期台灣教育史》(Japanese Colonial Education in Taiwan, 1895-1945),林正芳譯,宜蘭市: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年。
范雅鈞,《台灣酒的故事》,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年。
范雅慧,《日治時期臺灣酒專賣事業》,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2000年。
段承璞(編),《台灣戰後經濟》,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柯喬治(又名「葛超智」)(Kerr, George H.),《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陳榮成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柯旗化,《臺灣監獄島──柯旗化回憶錄》,初版,高雄:第一出版社,2002年。
───,《母親的悲願》,台北:笠詩刊社,1990年。
柯邁政(Cohen, Marc J.)、鄧津華(Teng, Emma),《台灣就是台灣》(Let Taiwan Be Taiwan),蔡百銓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3年。
洪麗完、張永楨、李力庸、王昭文,《臺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6年。
洪馨蘭,《台灣的菸業》,台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
哈伯瑪斯(Habermas, Jürgen),《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Strukturwandel der Öffentlichkeir),曹東衛、王曉玨、劉北城、宋偉杰合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2年。
施敏輝(本名「陳芳明」)(編),《台灣意識論戰選集》,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柏楊(本名「郭衣洞」),《醜陋的中國人》,台北:林白出版社,1985年。
凃照彦,《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李明峻譯,台北:人間出版社,1999年。
高永謀,《台灣正名100》,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2005年。
高賢治(編),《台灣三百年史》,初版,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8年。
高麗鳳(主編),《台北人物誌》第二冊,台北:台北市政府新聞處,2000年。
《馬關條約一百年──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馬關條約一百年──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自由時報社,1996年。
索爾孟(Sorman, Guy),《謊言帝國──中國雞年紀行》(L’année du Coq),許益源譯,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2006年。
翁嘉禧,《台灣光復初期的經濟轉型與政策(1945〜1947)》,初版,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1998年。
唐賢龍,《臺灣事變內幕記》,「臺灣文獻匯刊」第6輯「臺灣事件史料專輯」第12冊,中國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按:本書又名《臺灣事變面面觀》,原版係於1947年由設址在中國南京的中國新聞社所出版)
孫子和(編),《民國政黨史料》,台北:正中書局,1981年。
孫文,《建國方略》,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編,「國父全集」,第1冊,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89年。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最新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9年。
國史館(編),《政府接收臺灣史料》,台北縣新店市:編者,1993年。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編),《臺灣文化事典》,台北:編者,2004年。
梁永煌、田習如等(編著),《拍賣國民黨──黨產大清算》,台北:財訊出版社,2000年。
曾逸昌,《悲情島國四百年》,初版,台北:編著者,1997年。
稅所重雄,《臺灣菸草栽培變遷史》(原名《臺灣ニ於ケル煙草耕作ノ變遷史》),吳萬煌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程舒伟、孙启泰、王东方,《蒋介石外传》,中国北京:团結出版社,1994年。(按:本書另在臺灣發行繁體中文版,書名改為《蔣介石秘卷》,係由臺北的風雲時代出版公司於2003年出版)
黃文雄,《中國瘟疫史:兼論SARS禍》,蕭志強、李明峻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05年。
───,《華禍》,洪平河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05年。
───,《被捏造的近現代史》,楊碧川譯,台北:一橋出版社,2002年。
───,《日中戰爭:「中國八年抗戰」掩蔽的真相》,蕭志強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
───,《國父與阿Q》,曾齡儀譯,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
黃仁宇,《放寬歷史的視野》,增訂一版,台北:允晨文化事業公司,1999年。
黃伯和,《奔向出頭天的子民──從台灣俗語「出頭天」探討拯救的神學意義》,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91年。
黃武東,《黃武東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黃金島(本名「黃圳島」),《二二八戰士:黃金島的一生》,潘彦蓉、周維朋整理,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年。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臺灣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
黃昭堂,《台灣淪陷論文集》,張國興等譯,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6年。
───,《台灣總督府》,新修訂版,黃英哲譯,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按:此書原版係由自由時代出版社於1989年以同書名首次在臺出版)
───,《台灣民主國之研究》,廖為智譯,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3年。
黃淑英,《民報與戰後初期的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2003年。
黃通、張宗漢、李昌槿(合編),《日據時代臺灣之財政》,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7年。
黃華昌,《叛逆的天空──黃華昌回憶錄》,台北:前衛出版社,2004年。
黃煌雄、張清溪、黃世鑫主編,《還財於民──國民黨黨產何去何從?》,台北: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2000年。
黃静嘉,《春帆楼下晚涛急──日本对台湾殖民统治及其影响》,中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
───,《日據時期之臺灣殖民地法制與殖民統治》,初版,台北:著者,1960年。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再版,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年。
葉萬安、邱顯明,《中國之公營生產事業》,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
葉龍彦,《台灣的老戲院》,台北縣新店市:遠足文化事業公司,2006年。
陳三井,《臺灣近代史事與人物》,初版,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陳文添,《八田與一傳》,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年。
陳正茂,《台灣經濟發展史》,台北縣中和市: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2003年。
陳冷(編),《公教人員手冊》,台南縣新營鎮:文化出版社,1936年。
陳芳明,《探索臺灣史觀》,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的雨夜花》,台北:前衛出版社,1991年。
───(編),《二二八事件學術論文集──台灣人國殤事件的歷史回顧》,臺灣版,台北:前衛出版社,1989年。
───,《臺灣人的歷史與意識》,台北:敦理出版社,1988年。
陳奇祿等人,《中國的臺灣》,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年。
陳亮州,《戰後台灣日產的接收與處裡》,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1998年。
陳思宇,《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與經濟發展策略(1949-1953)──以公營事業為中心的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2002年。
陳勇志,《美援與台灣之森林保育(1950-1965)──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關係之個案研究》,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0年。
陳晉一,《台灣菸酒公賣事業》,東海大學經濟系未刊學士論文,1961年。
陳師孟、林忠正、朱敬一、張清溪、施俊吉、劉錦添,《解構黨國資本主義──:問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台北:澄社,1991年。
陳淑芬,《戰後之疫:台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制(1945-1954)》,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2000年。
陳琰玉、胡慧玲(合編),《二二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台北:二二八民間研究小組等,1992年。
陳翠蓮,《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
陳碧奎、張瑞雄、張良澤(合編),《高座海軍工廠臺灣少年工寫真帖》,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年。
陳興唐(主編),《台灣「二‧二八」事件檔案史料》上下二卷,初版,(中國)南京‧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台北:人間出版社,1992年。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再版,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年。
許昭榮,《動盪時代的無奈:台籍老兵血淚故事》,周振英譯,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年。
───,《台籍老兵血淚恨》,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年。
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許極燉,《台灣研心錄》,台南:真平企業有限公司,2000年。
───,《台灣近代發展史》,台北:前衛出版社,1996年。
笠原英彦,《日本歷代天皇略傳──天皇制度的傳承》,陳鵬仁譯,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戚嘉林,《台灣史真相思索》,台北:著者,2000年。
───,《臺灣新史觀──二十一世紀的新史觀》,台北:著者,1999年。
───,《台灣歷史真貌》,台北:著者,1983年。
隅谷三喜郎、劉進慶、凃照彦,《台灣之經濟──典型NIES之成就與問題》,初版,雷慧英、吳偉健、耿景華譯,台北:人間出版社,1993年。
張世和,《台灣省菸酒專賣制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1968年。
張宗漢,《光復前臺灣之工業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
張炎憲,《1920年代臺灣的抗日民族運動》,(日本)東京大學東洋史研究所未刊博士論文,1983年。
張炎憲、王逸石、高淑媛、王昭文(採訪記錄),《嘉義驛前二二八》,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諸羅山城二二八》,台北: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嘉雲平野二二八》,台北: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5年。
───,《嘉義北回二二八》,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4年。
張炎憲、李筱峯(編),《二二八事件回憶集》,台北縣板橋市:稻鄉出版社,1989年。
張炎憲、李筱峯、戴寶村(編),《台灣史論文精選》,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6年。
張炎憲、陳美容、楊雅慧(編),《二二八事件研究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8年。
張炎憲、陳美容、黎中光(編),《台灣近百年史論文集》,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臺灣史料基金會,1996年。
張炎憲、陳美蓉(編),《臺灣史與臺灣史料:臺灣史料評析講座紀錄(一)》,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
張炎憲、黃秀政、陳儀深、陳翠蓮、李筱峰、何義麟、陳志龍、黃茂榮,《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台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06年。
張則堯,《財政學原理》,第27版,台北:三民書局,1979年。
張素玢,《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博士論文,1998年。(按:此書日後改名為《台灣的日本農業移民(1905-1945):以官營移民為中心》,由臺灣的國史館於2001年出版)
張清溪、許嘉棟、劉鶯釧、吳聰敏,《經濟學:理論與實際》下冊,台北:著者,1987年。
張國興,《戰後台灣勞工問題》上冊,台北:財團法人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1991年。
張圍東,《走進日治臺灣時代──總督府圖書館》,台北:台灣古籍出版公司,2005年。
張瑞成(編輯),《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年。
張漢裕,《西洋經濟思想史概要》,第五版,台北:著者,1983年。
張德水,《激動!台灣的歷史──台灣人的自國認識》,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年。
張繡文,《臺灣鹽業史》,台北:臺灣銀行,1955年。
馮玉祥,《我所認識的蔣介石》,1949年,台北:鄭南榕,出版年份不詳。(1987年?)(按:早在1976年,日人牧田英二就已將此書譯成日文,並以《我が義弟蔣介石‧その虛像と実像》為書名,交由長崎出版株式会社在東京發行)
彭大年(編輯),《塵封的作戰計畫 國光計畫──口述歷史》(Kuoguang War Plan: An Oral History Collection),初版,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彭小妍(主編),《楊逵全集》第九卷‧詩文卷(上),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1年。
彭明敏,《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A Taste of Freedom),林美惠譯,臺灣版,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
彭明敏、黃昭堂,《臺灣在國際法上的地位》,蔡秋雄譯,台北:玉山社出版公司,1995年。
彭瑞金,《台灣新文學運動40年》,初版,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按:此書原版係由自立晚報於1991年以同名首次出版)
彭懷恩,《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初版,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2000年。
游重義,《台灣拓殖株式會社之成立及其前期組織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未刊碩士論文,1997年。
董忠司(總編纂),《臺灣閩南語辭典》,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經典雜誌(編著),《赤日炎炎──台灣一八九五〜一九四五》,初版,台北:編著者,2005年。
賈廷詩、馬天綱、陳三井、陳存恭(訪問兼紀錄),《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下冊,初版,郭廷以校閱,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
楊家俊(編着),《臺灣菸酒公賣事業》,初版,台北:商業周報社,1956年。
楊逵,《楊逵集》,張恒豪主編,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86261504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8626150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150401.pdf68.2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2.pdf94.63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3.pdf104.79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4.pdf114.13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5.pdf639.04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6.pdf562.32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7.pdf827.85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8.pdf884.5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09.pdf877.2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10.pdf468.09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11.pdf836.25 kBAdobe PDF2View/Open
26150412.pdf425.83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