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4444
題名: 中高齡退休專業人力再運用之研究--以企業需求為導向
作者: 顏兆農
貢獻者: 成之約
顏兆農
關鍵詞: 中高齡
專業人才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九月-2009
摘要: 依照聯合國的定義,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超過7%以上者即稱為「高齡化社會」(aging society),65歲以上之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率超過14%者則稱為「高齡社會」(aged society)。台灣地區早在民國82年即已邁入高齡化社會的時代,並逐漸朝「高齡社會」轉變。更由於知識經濟時代來臨,妥善運用知識技能並發揮創造力才是企業能否創造價值的關鍵因素。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提早退休或正面臨退休抉擇的專業人才一方面正值中壯年仍有足夠的心力發揮自己的能力的階段,另一方面專業人才本身也累積了許多的人脈與工作經驗,能夠為企業與社會提供專業的協助。如果能夠適當地使企業再運用這些中高齡的專業人才,對於企業以及提早退休的專業人才雙方面必定都能有所獲益。\n 緒論的部分,首先說明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指出現今台灣在高齡化以及知識經濟世代下如何有效地開發、運用以及維持中高齡退休專業人才的勞動力必然成為解決扶養人口負擔的重要手段。本章除了敘述研究背景之外,並且提出本研究希望達成之研究目的,並針對本研究所採用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的範圍、限制加以說明。\n 文獻探討的部分,分析全球高齡化的趨勢,並試著說明在高齡化的趨勢下對於勞動力的參與及運用會有如何的影響?其次則是經由文獻的分析探討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有怎樣考量?中高齡專業人才在勞動力的供給上又有哪些影響因素?\n 國外經驗介紹的部份,目的是希望經由介紹其他國家有關中高齡勞工再運用的計政策方案與措施,進而思考是否這些政策方案與措施能作為台灣企業人力資源運用或政府政策制定的借鏡。\n 本研究的問卷調查部分是將「行政院科技顧問委員組」委託成之約教授等人就「中高齡專業人才再運用議題研究:企業與政策法制面探討」這項議題所設計的問卷以及研究發現做再運用,以分析國內企業僱用中高齡專業人才的現況。最後並統整、歸納前述各章所得結論後就本研究之內容做一總結,希望能提出增進退休專業人才再進入職場的具體建議。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中文專書
1. 白秀雄(1988),高齡人力研究與規劃論集,台北市,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2. 沈增圻(1987),技術變動對人力需求與勞資關係之影響,台北市,行政院經建會。
3. 李漢雄,曾敏傑主編(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問題與對策,嘉義,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
4. 徐麗君、蔡文輝(1985),老年社會學 : 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巨流。
5. 陳肇男(2001),快意銀髮族-台灣老人的生活調查報告,台北市,張老師。
6.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理念與實施-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策略,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7. 張晉芬(2001),台灣中高齡離職者的勞動參與和再就業 台汽與中石化的實證研究。
8. 黃國彥、詹火生(1994),銀髮族之社會資源。嘉義,國立嘉義師範學院編印。
9.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出版。
10.蔡文輝(2003),老年社會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二、中譯本
1. 王晶譯(2000),Person, G.原著,『老年潮: 人口老化的浪潮,將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Gray down: how the coming age wave will transfer America and the world”,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
2. 施純菁譯(1998),Handy,C.原著,『組織寓言 : 韓第給管理者的21個觀點』”Inside organizations:21 ideas for managers”,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3. 高忠義譯(2001),Posner,R.原著,『老年、社會與法律經濟學』”Aging and old age”。台北,商周出版。
4. 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5),Smelser原著,『社會學』”Sociology (4th ed)”,台北市,桂冠圖書公司。
5. 張嘉倩譯(1999),Rowe,J.&Kahn,R.原著,活力九九,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
6. 張宏哲等譯(2000),Ashford,J ,Lecroy,C.&Lortie,K.原著,『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Human behaviors in the social enivernment : a multidimensional perspective ”,台北市,雙葉書廊出版社。
7. 劉真如譯(2002),Drucker,P.原著,『下一個社會』,Managing in next society,台北市,城邦文化事業出版。
8. 劉修慈譯(2000),甘粕啟介原著,日本高齡化社會的雇用問題,台北,勞委會職訓局。
9. 賴文珍譯(2002),Ulrich,D.原著,『人力資源管理的未來』”Torrow’s HR management : 48 thought leaders call for change “,臺北,商周出版。
三、中文期刊
1. 成之約(2007),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探討,台灣勞工雙月刊第五期,
pp9-17 。
2. 成之約(1999),中高齡勞工就業的障礙與突破兼論我國中高齡勞工就業促進政策,勞工行政第129期,pp2-14。
3. 李健鴻(2006),僱用獎助方案的診斷與分析,就業安全半年刊第五卷第二期, pp34-39
4. 李應元(2006),我國人力資源問題分析與對策,台灣勞工雙月刊第二期,pp4-10。
5. 辛炳隆(2005),外國專業人員來台工作單一窗口作業之成效分析,就業安全半年刊第四卷第二期,pp3-7。
6. 周玟琪(2006),高齡社會時代下我國高齡者就業對策,就業安全半年刊第五卷第二期,pp11-17。
7. 周玟琪、蔡瑞明(2006),延後退休年齡與促進高齡就業-我國因應高齡社會到來宜儘早進行準備與規劃,台灣勞工雙月刊第三期,pp76-92。
8. 張秋蘭(2004),外國專業人員在台僱用與管理機制之探討,就業安全半年刊第三卷第二期,pp103-111。
9. 劉梅君(1993),退休研究對中高齡人力資源運用的意義,政大勞動學報第三期,pp169-196。
四、碩博士論文
1. 吳柏嬅(2004),台灣人力派遣運作模式新探,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2. 林素霞(2002),我國中高年勞工職業問題之硏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硏究所碩士論文。
3. 林毓堂(1996),從職業分析資料探討中高齡適任之職業,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管理技術硏究所工業管理學程碩士論文。
4. 林慧蘭(2002),我國海外高級科技人才返國工作動機與適應之研究—以工研院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究所碩士論文。
5. 游玉卿(2002),資訊社會中新勞動市場的變動-再就業者之工作穩定性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張筱貞(1994),臺灣企管顧問業經營特質與國際化之研究,臺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7. 楊慧敏(2004),業務外包下企業勞資關係和人力資源管理運用之探討—以承攬企業為對象,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楊靜宜(2007),外國專技人員來台工作政策與管理制度之研究,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潘柳青(1991),勞動環境變遷與男性在職場上「優勢」迷思之探討:以中高齡男性為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貳、外文文獻
一、英文文獻
1. Atchley (1976),The sociology of retirement,New York : distributed by Halsted Press.
2. Auer, and Cazes (2003),Employment stability in an age of flexibility, ILO: Geneva.
3. Nancy, B. and Graham, C. (2000), New Markets, New Opportunities?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4. Castells, M. (2002).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2nd ed), Oxford, U.K. Blackwell Publishers.
5. Galenson, D. (2004), A Portrait of the Artist as a Very Young or Very Old Innovator: Creativity at the Extremes of the Life Cycle,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6. Phillips, D. (2000), Ag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sues, Policies and Future Trends, London, Routledge.
7. Flynn, G. (1997), Making a Business Case for Balance, Workforce .
8. Raymo and Cornman (1996),Trends in labor force status across the life course in Taiwan:1970-1990. Journal of Cross-Cultural Gerontology.
9. Martin, Linda and Kinsella. (1994) ‘Research on the demography of ag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Linda Martin and Samuel H. Preston (eds), Demography of Aging,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0. Darien (1989), Your Right at Work , John siley&Sons , Inc.
11. Leonesio, M. (1996), The Economics of Retirement: A Nontechnical Guide, Social Security Bulletin.
12.Quinn&Burkhauser(1990), Passing the torch : the influence of economic incentives on work and retirement, Upjohn Institute for Employment Reserch.
13. Schulz, R. (1999), Adult development and aging : myths and emerging realit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4. Feinsod, Davenport and Arthurs( 2005), The Business Case for Workers Age 50+:Planning for Tomorrow’s Talent Needs in Today’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ARP.
15. Rix, S. (2005) ,Rethinking the Role of Older Workers: Promoting Older Worker Employment in Europe and Japan, AARP.
16.Perrin(2005), The Business Case for WorkersAge 50+:Planning for Tomorrow’s Talent Needs in Today’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AARP.
17.Vasoo, Ngiam and Cheung(2000), ‘Singapore’s ageing population: social challenges and responses’, in Phillips, D.R. (ed), Ageing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ssues, Policies and Future Trends,London, Routledge.
18.Wee Beng Geok、Chung Sang pok、Quek Pek Noi(2000) ,The employment of mature and older workers:strategies for managing work and career transitions, nanyang business schoo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93262009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262009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6200901.pdf44.45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2.pdf56.33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3.pdf79.13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4.pdf110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5.pdf178.1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6.pdf400.7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7.pdf379.3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8.pdf319.82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09.pdf121.28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10.pdf151.83 kBAdobe PDF2View/Open
26200911.pdf152.67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