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5568
題名: 《三國演義》史傳敘述模式的研究
作者: 賴志鈞
貢獻者: 高桂惠
賴志鈞
關鍵詞: 三國演義
敘事學
史傳文學
歷史敘事
日期: 2005
上傳時間: 18-九月-2009
摘要: 本論文旨在探析中國三大類型之史書──編年體、紀傳體、以及紀事本末體的敘事模式如何制約羅貫中的創作意向,並對情節結構造成了怎樣的牽引作用,進而塑造了《三國演義》獨特的結構形式。並從構成話語的敘事方式與技巧,即敘事主體、敘事視角、敘事時間與人物語言等四方面,探究歷史敘事的基本特徵,以及其對《三國演義》的影響。研究對象以和《三國演義》息息相關的《三國志》、《資治通鑑》、《通鑑紀事本末》為重點,然而在歷史敘事的演變過程中,先秦歷史著作──左傳、國語、戰國策,以及《史記》、《漢書》、《後漢書》等,亦在論述的範圍內。研究方法將借重西方敘事學理論,同時以其為論文整體框架的區分原則。\n論文首章為緒論,提出研究動機、方法與目的,並界定研究的範圍與整體框架。第二章為《三國演義》的生成背景,陳述中國小說發展中的史傳淵源,《三國演義》形成與流傳的過程及史傳系統中對《三國演義》影響最深的著作,包括:陳壽《三國志》、裴松之注、司馬光《資治通鑑》與袁樞《通鑑紀事本末》,提供文本分析的基本背景資料,以為下章解析文本預作準備。第三章從敘事文本內容的形式的角度,以《三國志》、《資治通鑑》及《通鑑紀事本末》為基本研究對象,探討中國三大史體──編年體、紀傳體、紀事本末體的文體結構,並論述其對《三國演義》組織情節方面起了何種促進作用。第四章從敘事文本表達的形式方面,探究史傳文學對《三國演義》的影響,由敘事主體、敘事視角、敘事時間、人物語言四方面,剖析《三國演義》對歷史敘事形式的承續與揚棄。末章為結論,除論述歴史敘事的侷限性,並強調中國小說的多方接受影響,以及歷史敘事在小說發展過程中的意義。\n\n\n\n關鍵詞:三國演義、敘事學、史傳文學、歷史敘事
參考文獻: 一、古籍
楊伯峻編著,《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7年9月30日初版)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宏業書局,1992年10月再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漢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5月三版)
[後漢]范曄著,李賢等注,《新校後漢書注》,(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9月初版)
[晉]陳壽著,李宗侗主編,《三國志》,(台北:世界書局,1972年9月初版)
[北宋]司馬光著,《資治通鑑》,(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6年5月)
[南宋]袁樞著,《通鑑紀事本末》,(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11月21日)
陳曦鍾等輯校,《三國演義》會評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1月第二次印刷),
劉勰著,《文心雕龍》,(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28日初版四刷)
孟元老著,《東京夢華錄》卷五〈京瓦伎藝〉,(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第一版)
高承著,《事物紀原》卷九〈影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4月第一版)
李漁著,《閒情偶寄》〈詞曲部.結構第一〉,(台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9月台三版)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卷五,(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3月,一版一刷)
錢鍾書著,《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8月第一版)
劉知幾著,《史通》,(台北:華世出版社,1981年9月新版一刷)
著者不詳,《三國志平話》,(台北:臺北文化圖書公司,1983年5月5日初版)
二、近代專著
一. 有關《三國演義》的著作
〔俄〕李福清著,《三國演義與民間文學傳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
朱一玄、劉毓忱編,《三國演義資料匯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
沈伯峻著,《三國演義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三國演義研究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2月初版)
許盤清、周文業整理,《《三國演義》《三國志》對照本》,(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鄭鐵生著,《三國演義敘事藝術》,(北京:新華出版社,2000年8月第一版)
譚洛非主編,《三國演義與中國文化》,(成都: 巴蜀書社,1992年4月第一版)
關四平著,《三國演義源流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次印刷)
二. 小說史與歷史研究
王汝梅等著,《中國小說理論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次印刷)
王枝忠著,《漢魏文朝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次印刷)
李紀祥著,《時間・歷史・敘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9月20日初版一刷)
孟昭連等著,《中國小說藝術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次印刷)
侯忠義著,《隋唐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次印刷)
袁世碩著,《文學史學的明清小說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11月第二次印刷)
張京媛主編,《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5月第二次印刷)
張俊著,《清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次印刷)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里仁書局,1984年10月。
陳大康著,《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10月第一次印刷)
陳美林等著,《章回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次印刷)
黃霖等著,《中國小說研究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逯耀東著,《魏晉史學的思想與社會基礎》,(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0年2月初版)
齊裕焜著,《中國歷史小說通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齊裕焜著,《明代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次印刷)
劉上生著,《中國古代小說藝術史》,(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三次印刷)
鄧鴻光、李曉明主編,《史學理論與史學史》第一輯,(武漢:崇文書局,2002年10月第1版)
魯迅著,《魯迅小說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92年9月第一版)
蕭欣橋等著,《話本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年4月第一次印刷)
蕭相愷著,《宋元小說史》,(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次印刷)
瞿林東著,《中國古代史學批評縱橫》,(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6月第2次印刷),
簡後聰、林君成著,《歷史編纂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年1月初版)
三. 敘事學:
[美]華萊士.馬丁著,伍曉明譯,《當代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第二次印刷)
[英]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年6月新版三刷)
〔荷〕米克.巴爾著,譚君強譯,《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11月第一次印刷)
Gerald Prince, 《A Dictionary of Narratology》, New York: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87.
Shlomith Rimmon-Kenan , 《Narrative Fiction: Contemporary Poetics》, London: Methuen, 1983.
申丹著,《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5月第二版第一次印刷)
胡亞敏著,《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12月第二版)
浦安迪著,《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1月第二次印刷)
張寅德選編,《敘述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陳平原著,《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二版)
楊義著,《中國敘事學》,(嘉義:南華管理學院。1998年6月)
趙毅衡著,《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一次印刷)
羅鋼著,《敘事學導論》,(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7月第三次印刷)
四. 文化論述及其他:
丁錫根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
王旭川著,《中國小說續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5月第一次印刷)
王泰來編,《敘事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6年版)
王靖宇著,《中國早期敘事文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第1次印刷)
王齊洲著,《四大奇書與中國大眾文化》,(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石昌渝著,《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5年)
李幼蒸著,《理論符號學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李福清著,《李福清論中國古典小說》,(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周英雄著,《小說.歷史.心理.人物》,(台北:東大出版社,1993年10月再版),
林崗著,《明清之際小說評點學之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11第一版)
紀德君著,《明清歷史演義小說藝術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11月第一次印刷)
胡經之、王岳川主編,《文藝學美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三次印刷)
孫楷第著,《中國通俗小說書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孫綠怡著,《〈左傳〉與中國古典小說》,(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
孫遜、孫菊園編,《中國古典小說美學資料匯粹》,(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1月第一版第一刷)
高小康著,《市民、士人與故事:中國近古社會文化中的敘事》,(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2月第二版)
張素卿著,《敘事與解釋:左傳經解研究》,(台北 : 書林出版社,1998年)
陳文新等著,《明清章回小說流派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二次印刷)
傅修延著,《先秦敘事研究》,(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傅惠生著,《宋明之際的社會心理與小說》,(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次印刷)
辜美高編,《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
馮文樓著,《四大奇書的文本文化學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
黃忠順著,《長篇小說的詩學觀察》,(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二刷)
楊義著,《楊義文存》第六卷《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二版)
葉朗著,《中國小說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6月10日)
潘萬木著,《「左傳」敘事模式論》,(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次印刷)
鄭振鐸著,《鄭振鐸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8年)
三、學位論文
王小琳著,《唐代傳奇敘事模式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9年
吳正宏著,《三國故事對水滸傳的影響》,私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吳堅立著,《三國演義考述》,私立輔仁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75年
汪蕙如著,《二拍敘事技巧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金正起著,《三國演義修辭藝術探究》,私立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2年
洪淳孝著,《三國演義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1983年
袁盛森著,《三國演義戰爭描寫研究》,國立高師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86年
涂允文著,《三國演義的歴史敘事與認知──大眾文化歷史思維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歷研所碩士論文,1998年
張娣明著,《三國時代戰爭詩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曼娟著,《明清小說評點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陳薏如著,《三國演義評點研究──以毛評為中心》,私立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1年
廖文麗著,《古典小說虛實論研究──以三國演義為例》,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劉恆興著,《話本小說敘事技巧析論》,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4年
四、期刊著作
王平著,〈《三國演義》研究〉,《南亞學報》第八期,1988年11月。
馬幼垣著,〈中國講史小說的主題與內容〉,《中外文學》第八卷第五期,1979年。
張清文著,〈三國傳說研究〉,《中華學苑》第四十七期,1996年3月。
傅隆基著,〈從《三國演義》看歷史小說實與虛的藝術辨證法〉,《三國演義學刊》第一期,1985年。
程鵬著,〈歷史與小說──對歷史小說概念的一種理解〉,《文藝理論研究》第一期,1992年。
黃忠慎著,〈《三國演義》的社會價值與文學貢獻〉,《書目書評》第九十九期,1981年。
劉紹智著,〈毛宗崗論歷史小說的特點〉,《三國演義學刊》第二期,1986年8月。
李弘祺著,〈漫論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與意義〉,《食貨月刊》復刊第十卷第九期,1980年。
閔虹著,〈《三國演義》人物形象的定型化敘事模式〉,《文藝研究》第六期,2001年。
李躍忠、劉紹明著,〈《三國演義》敘事模式淺探〉,《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第十三卷第二期,2003年6月。
李雙華著,〈論《三國演義》中的歷史主義〉,《江西社會科學》2002年第六期。
王振星、黃佳晨著,〈論《戰國策》對《三國演義》創作的影響〉,《濟寧師專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一期,2002年2月。
吳建勤著,〈中國古典小說的預敘敘事〉,《江淮論壇》2004年第六期。
羅書華著,〈中國敘事學事體流變論〉,《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5年第2期。
龍迪勇著,〈事件:敘述與闡釋——敘事學研究之三〉,《江西社會科學》2001年第十期。
唐偉勝著,〈國外敘事學研究範式的轉移〉,《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第十九卷第二期,2003年3月。
李鳳亮著,〈文學敘事與歷史敘事比較的理論基點〉,《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一卷第二期,2004年。
鄭鐵生著,〈明清小說評點對中國敘事學的意義〉,《南開學報》1998年第一期。
高萍著,〈歷史敘事中虛構、想象語境的營造〉,《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二十三卷第四期,2003年12月。
高萍、劉寧著,〈歷史敘事模式的定型及其對小說敘事的影響〉,《西安教育學院學報》第十八卷第一期,2003年3月。
王文成著,〈略論小說中的敘述人〉,《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二期。
申屠雲峰、曹艷著,〈試論“故事”與“話語”關係的兩個層面〉,《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05年第六期。
龍迪勇著,〈試論敘事作品的意義生成〉,《江西社會科學》2003年第四期。
范道濟著,〈話本小說敘事模式述論〉,《荊州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四期。
郭豫適著,〈關於中國古代小說理論批評特點問題〉,《文藝理論研究》,1998年第6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89151008
9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89151008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51008101.pdf44.93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2.pdf73.73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3.pdf70.89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4.pdf165.76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5.pdf411.58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6.pdf330.52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7.pdf342.52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8.pdf183.99 kBAdobe PDF2View/Open
51008109.pdf148.38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