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129
題名: 中共對港政策之研究:1997∼2000
The Research of People of China`s policy to Hong Kong: 1997-2000
作者: 施逸銘
Yi-Ming Shih
貢獻者: 吳安家
An-Chia Wu
施逸銘
Yi-Ming Shih
關鍵詞: 中共
香港
整合理論
一國兩制
台港關係
對台統戰
People of China
Hong Kong
The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Hong Kong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18-Sep-2009
摘要: 在論文中藉由整合理論探討中共對港政策的緣起、決策的黨政結構、影響決策的因素、政策執行概況、實施效果評估等層面。歸納出:\r\n一、 中共對港政策反映中共領導人對香港的政治考量。\r\n二、 中共對港政策受國際、大陸本身、香港本地政經結構以及對台統戰考量等因素之影響。\r\n三、 以「一國兩制」模式整合大陸與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面,至目前而言,大致順暢,惟有些許個案對未來整合的影響,有待觀察。\r\n四、 國際對「一國兩制」香港模式,大致持正面評價,惟較擔憂司法獨立遭破壞。\r\n五、 港人對「一國兩制」模式雖不滿意但無奈地接受。\r\n六、 在中共對台統戰考量之下,台港關係易因政治議題受阻,經貿往來較易合作。\r\n七、 多數國人對「一國兩制」模式適用在台灣仍持反對,惟台灣及大陸的經濟發展情況、大陸對香港及台灣的友善與否,影響台灣居民對「一國兩制」模式的支持與否。\r\n亦即中共領導人對香港的政治考量主導對港政策的制定。這些考量包括大陸對本身政經結構是否能吸納香港不同體制的衝擊、大陸在國際社會中欲扮演的角色、香港在大陸國力發展進程的角色與作用、香港在兩岸關係的角色與作用等層面。\r\n而政治考量主導中共對港政策最明顯的當屬對台統戰考量因素。中共領導人不諱言香港採一國兩制是要給台灣作為垂範的樣板,也因而在台灣未與大陸統一之前,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應仍是中共對港政策的主軸。惟論文中也藉由實例舉出一國兩制在理論設計上及實務執行上的缺失。\r\n\r\n第一章 序論………………………………………………………………………… 1\r\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r\n第二節 研究理論與研究機構…………………………………………………… 3\r\n第三節 研究方法………………………………………………………………… 9\r\n第二章 中共對港政策之歷史背景……………………………………………… 10\r\n第一節 長期打算,充分利用時期:一九四九~一九七九…………………… 10\r\n第二節 「一國兩制」理論形成時期:一九七九~一九八四………………… 13\r\n第三節 組織推動時期:一九八四~…………………………………………… 17\r\n第三章 中共對港決策過程與機制……………………………………………… 21\r\n第一節 參與對港決策的黨組織系統…………………………………………… 21\r\n第二節 參與決策的政府組織系統……………………………………………… 23\r\n第三節 黨政組織的權力運作…………………………………………………… 45\r\n第四章 影響中共對港政策之因素……………………………………………… 51\r\n第一節 國際政經結構因素……………………………………………………… 51\r\n第二節 中共政經結構因素……………………………………………………… 55\r\n第三節 香港政經結構因素……………………………………………………… 62\r\n第四節 對台統戰考量因素……………………………………………………… 68\r\n第五章 「一國兩制」實施的評估………………………………………………… 72\r\n第一節 政治社會面的整合……………………………………………………… 72\r\n第二節 經濟文化面的整合……………………………………………………… 97\r\n第三節 國際對香港移交後情勢之評估………………………………………… 107\r\n第四節 港人對香港移交後之民意趨向………………………………………… 119\r\n第六章 中華民國對「一國兩制」香港模式的反應:\r\n對台統戰之評估………………………………………………………… 123\r\n第一節 中共處理「九七」後香港涉台問題原則……………………………… 123\r\n第二節 中共利用香港對台統戰之原則及管道………………………………… 126\r\n第三節 我方對一國兩制之評估………………………………………………… 144\r\n第七章 結論………………………………………………………………………… 146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王家英,1997,《公民意識與民族認同----後過渡期香港人的經驗》,香港,香港大學亞太研究所出版。
王家英、沈國祥,1998,《回歸後的香港青少年公民意識》,香港,香港大學亞太研究所出版。
王家英、孫同文、廖光生編,1996,《兩岸四地的互動整合---機遇與障礙》,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王家英、孫同文編,1996,《兩岸關係的矛盾與出路》,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王家英、孫同文編,1997,《香港回歸與港台關係》,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王家英等著,1997,《香港大趨勢1997》,香港,商務印書館。
田弘茂主編,葉明德等著,民國85年,《一九九七過渡與台港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
亦然,1993,《後過渡期香港經濟結構展望》,香港,廣角鏡出版。
朱雲漢等著,民國85年,《一九九七前夕的香港政經形勢與台港關係》,台北,業強出版社。
何頻、嵩新,1998,《北京如何控制香港》,明鏡出版社。
吳奕新,1997,《一國兩制與香港的繁榮穩定》,廣州,廣州經濟出版社。
吳國光編,1997,《九七效應----香港、中國與太平洋》,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公司出版。
吳新興,民國85年,《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台北,巨流出版社。
李小建、張放濤、楊汝萬著,1997,《河南與香港的聯繫與合作----現狀及未來》,香港,香港大學亞太研究所出版。
李後,1997,《回歸的歷程》,香港,三聯書店。
李英明,民國86年,《香港學》,台北市,楊智文化。
李家泉,1998,《香港回歸望台灣》,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出版。
邢慕襲、金耀基,1986,《香港之發展經驗》,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林聰標等人,民國84年,《一九九七前後中資企業在香港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台北,陸委會。
香港文匯出版社,1994,《英國如何撤出殖民地》,香港,香港文匯出版社。
段樵,1992,《經濟管理的挑戰與回應¾香港經濟發展研究》,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
胡堅,1997,《欣欣向榮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蘭木偷主編,1997,《邁向21世紀的香港經濟》,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袁求實,1997,《香港過渡時期重要文件彙編》,香港,三聯書局。
袁培樹,1992,《大趨勢:港澳粵經濟一體化》,香港,三聯書局。
國世平,1997,《香港經濟的平穩過渡及未來繁榮》,深圳,海天出版社。
國世平,1998,《九七後中港新關係》,香港,太平洋世紀出版公司出版。
許家屯,民國82年,《許家屯香港回憶錄》上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
麥朝成等著,民國86年,《民國84/85年兩岸經濟情勢分析》,台北,陸委會。
彭定康著,蔡維先、杜默譯,民國87年,《東方與,西方-彭定康治港經驗》,台北,時報出版社。
馮邦彥,1997,《香港英資財團(1841∼1996)》,香港,三聯書局。
馮邦彥,1998,《香港華資財團(1841∼1997)》,香港,三聯書局。
馮道仁,1997,《香港回歸千日風雲》,香港,新天出版社。
楊清澕,民國80年,《中共統一戰線剖析¾組織、演變、論證》,台北,龍文出版社。
廖光生,民國58年,《香港民主化的困境》,台北,允晨出版社。
廖光生編著,1995,《兩岸經貿互動的隱憂與生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
趙蓉、宋瑩等編,1997,《中國領導人談香港》,香港,明鏡出版社。
劉兆佳,1998,《香港的政制改革與政治發展》,香港,明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兆佳,1993,《過渡期香港政治》,香港,廣角鏡出版社。
劉青峰、關小春編,1998,《轉化中的香港:身份與認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衛民,民國81年,《台港關係:機制與發展》,台北,業強出版社。
鄭宇碩、雷競璇,1995,《香港政治與選舉》,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鄭宇碩、盧兆興編,1997,《九七過渡-香港的挑戰》,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黎堅著,民國86年,《九七後香港商機探索》,台北,中華民國貿易發展協會編印。
二、英文論文及專書
Ambrose Y.C. King, 1973, The Administrative Absorption of Politics in Hong Kong. Within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City Distrier Officer Scheme, Hong Kong: Social Research Centr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Ambrose Y.C. King, 1991, The Hong Kong Talks and Hong Kong Politiucs, HKIAPS Reprint Series No. 4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Bela Balassa, 1961, The Theory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by Richard D. Irwin, INC. Homewood, Illinos.
Chan Cheuk-wah, 1998, The Myth of Hong Kong’s Laissez-faire Economic Governance 1960s and 1970s,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David Enston, 1965,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Elliot, John E, 1984, The Institutionalist School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What is Political Economy? ed. By David Whynes. Oxford: Basil Blackwell.
Ernest Wing-tak Chui, 1993, Elile-Mass Relationship in Hong Kong: A Look into the Perception of Local Level Political Representation,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G. Almond, 1960, “Introduction: A Functional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G. Almond and James Colemon (eds.),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ing Area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G.B. Endacot, 1964, Government and People in HongKong, HongKong: 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
Kuan Hsin-chi and Lau Siu-Kan, 1997, Political Attitudes in a Changing Context: The Case of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ing press.
Kuan Hsin-chi, 1991, Hong Kong After The Basic Law, HKLAPS Reprint Series No. 8.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Lan Siu-kai & Kuan Hsin-chi, 1991, Public Attitude Toward Laissze Faire in Hong Kong, HKLAPS Reprint Series No. 2: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Lau Siu-Kai, 1992, Public Attitude toward Political Parties in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Lau Siu-Kai, 1997, Hongkongese or Chinese; The Problem of Identify on the Eve of Resumption of Chinese Sovereignty over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Lau, Siu-Kai, 1998, From the “Through Train” to “Setting Up the New Store”: Sino-H? Row Over the Election of the Hong Kong Legislatur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Louie Kin-Sheun, 1991, Political Parties, in Sung Yun-Wing and Lee Ming-Kwan eds., The Other HongKing Report, HongK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Michael C. Davis, 1997, Constitutional in Hong Kong: Politics verse Economic. HKLAPS Reprint Series No. 23,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Michael Yahuda, 1996, Hong Kong China’s Challeng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in Asia Reprinted in 1996.
Nomura, 1994, Asia Perspective, 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 Hong Kong.
Nornian Miners, 1988, The Government and Politics of HongKong, Hong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phen Chiu, 1994, The Politics of Laissez-faire: Hong Kong’s Strategy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Sung Yun-Win, 1992, Non-institu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Via Culture Affinity: the Case of Mainland China, Taiwan and Hong Kong,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Thomas W.P. Wong and Tai-lok Lui, 1993, Morality, Class and the Hong Kong Way of Lif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研究所
81252504
8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34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