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295
題名: 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之探討-「組織定位的歷史演變」的分析
Central Leading Small Group of CCP-Analyse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Organization Orientation
作者: 蘇厚宇
貢獻者: 邵宗海
蘇厚宇
關鍵詞: 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
中共黨政關係
以黨領政
黨政分開
The Central Leading Small Group
日期: 2006
上傳時間: 18-九月-2009
摘要: 中共以黨領政,強調共產黨領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具體表現為它對國家各方面事務的政治領導、組織領導和思想領導。政治領導是指黨對國家法制和國家發展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領導,即以馬克斯主義為指導,根據國家的歷史和現實特點,制訂正確的路線、政策、方針以及對國家立法進行思想指導,並以此來領導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及各方面的工作。很多人會認為中共中央的決策機制是在政治局或政治局常委的會議裡完成,但是在實際運作上,由於讓政治局常委在重大決策上拍版定案前必須事先具備一些政策細節的評估與分析,加上要交付國務院相關單位執行之前也要有具權威的決策本質,因此一個類似具有「黨政協調」或是「黨政運作」的機制就因應產生。1958年5月中共的八大二次會議,決定中央成立財經、政法、外事、科學、文教五個小組,各有專人負責,此為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開始本文欲探討的目的有二,分別為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在中共黨對政府及對黨內領導而言的組織定位與扮演角色之變化,其敘述如下:一、瞭解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在不同階段所扮演的角色與發揮的功能;二、探討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對黨內領導而言,其扮演的角色及功能有所變化,亦即研究是否相較於毛澤東時代,中央工作領導小組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其協調功能與輔助決策的功能增強,而幕僚功能也隨之加強。換言之,即研究是否其制度化程度提高,對領導小組本身而言,其功能也跟著加強。因此本文所欲探討的另一重點為中央領導小組在組織運作上的差異。是否領導小組的角色功能從在毛澤東時代的為了強化中央領導而設立的領導小組,其小組功能從最初的深有毛個人色彩的為了掌控黨對政府行政的控制能力所成立的監督機構,轉為輔助政府決策的黨政協調機制。
The full name of CLSG is Central Leading Small Group, which is considered as the internal decision-making organs. Its main duties is to propose policies and give suggestions to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Political Bureau, which used to be the final decision maker. \r\nIn the political structure of china, a CLSG, is a committee composed of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ich coordinates party activities within an agen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r\nAs the Constitution of China stipulates, it is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o lead the whole society by controlling the administrative organs by means of organization, personnel, etc. The Party has established many institutions called “the corresponding departments between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which intervene directly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activities of the country.\r\nThis thesis is research in definition and status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especially in historical change. CLSG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 within the PRC after the 1990s,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foreign policy where the CLSG has become a tool for coordinating the work several agencies as well as insuring party supervision over government activities and much more institutionalized and less focused on personalistic factions.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
一、專書
中央檔案館,1983。《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四冊》。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1。《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2002。《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78-1989》。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共產黨編年史編委會,2002年。《中國共產黨編年史1958-1965》。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斯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研究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室編,1997。《中國共產黨黨內法規制度手冊》。北京:紅旗出版社。
毛澤東,198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七卷)》。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1987。《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五卷)》。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毛澤東,1996。《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卷)》。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王永欽,2002。《磨難中的周恩來》。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徐尚禮,1993/7/15。〈中共對台工作重心由幕前轉入幕後〉,《中國時報》。
時捷、陸南,2003/10/24。〈第八次修憲建議出台全調查〉,《國際先驅報導》,版5。
張聖岱,1999/11/14。〈江澤民:不放棄原則,爭取早日入會〉,《聯合報》,版13。
富權,2002/11/13。〈兩岸觀察: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成員也將承前啟後〉,《新華澳報》,版4。
熊錫元,1954/11/18。〈我國國家機關組織的活動的原則〉,《人民日報》,版3。
樂為良、韓建華,1992/11/7。〈中央財經小組即將恢復〉,《聯合報》,版10。
聯合報東京電,1998/6/24。〈中共建立江朱分工體制〉,《聯合報》,版13。
蘇新,2003/3/11。〈中國外交應急機制探秘〉,《21世紀經濟報導》,版1、3。
六、網際網路
(一)論文
王健英編著,1995。《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彙編:領導機構沿革和成員名錄》。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天兒慧,1999/11/6-7。〈改革開放政策和政治體制的變化- 現階段及未來〉,台北:民主進步黨,《廿一世紀的中國研討會論文集》,<http://www.
future-china.org.tw/csipf/activity/19991106/mt9911_02.htm>。
何文靜,2005/3。〈人教社與我國中小學教科書的三次“統編”〉,《出版人》,2006年1月第1期,總第26期,《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
pep.com.cn/200503/ca673140.htm>。
李華球,2003/10/12。〈中共發表國安戰略報告〉,《國政評論報告》,國安(評)092-313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
org.tw/PUBLICATION/NS/092/NS-C-092-313.htm>。
候猛,2003/9/17。〈中國政法治理方式的制度變遷-以政法委員會為研究中心〉,《中國憲法行政法律網》,<http://www.cncasky.com/get/lltt/fxll/
000608519.htm>。
閆東,2006/4/29。〈從結構-功能的視角看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黨特徵──革命黨向執政黨轉型面臨的歷史困境分析〉,《二十一世紀》網路版,2006年4月號(總第49期),<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
/essay/0512026g.htm>。
朱光磊,2002。《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詹中原,2003/3/31。〈中共政府黨政關係改革〉,《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12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2.htm>。
羅耀培,2004/9/12。〈一九五四年憲法的制定和實施及其經驗教訓〉,「『五四年憲法與新中國』憲政學術研討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法學網》,<http://www.iolaw.org.cn/alumni/shownews.asp?id=9044>
(二)一般報導
〈三峽工程大事記及歷史回顧〉,《中國湖北電視台》,<http://www.hbtv.com.
cn/sanxia/gongcheng/page8-3.htm>。
1981/3/6。〈人大常委會批准撤銷國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大事輯要》,<http://www.amr.gov.
cn/macro_economic/index.jsp?subframeid=1>。
1982/4/13。〈國家計委向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匯報「六五」計畫〉,《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大事輯要》,<http://www.
amr.gov.cn/macro_economic/index.jsp?subframeid=1>。
1982/5/5。〈國務院明確國家計委經委科委工作分工〉,《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大事輯要》,<http://www.amr.gov.cn/
江澤民,2006。《江澤民文選(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macro_economic/index.jsp?subframeid=1>。
1982/6/30。〈趙紫陽總理對「六五」計畫的主要意見〉,《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大事輯要》,<http://www.amr.gov.cn/
macro_economic/index.jsp?subframeid=1>。
1982/7/21。〈全國計畫會議討論「六五」計畫草案〉,《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大事輯要》,<http://www.amr.gov.cn/
macro_economic/index.jsp?subframeid=1>。
1985/9/13。〈北京市執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派遣臨時出國人員和邀請國外人員來華審批許可權的規定』的細則〉,《找法網》,<http://
www.findlaw.cn/findlaw/lawdetail.asp?id=81806>。
2003/3/21。〈國務院關於機構設置的通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網站》,<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041.htm>。
2003/5/30。〈江澤民實權悉數交出〉,《成報》,< http://www.singpao.com/
20030530/international/382566.html>。
江澤民,2006。《江澤民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9/1。〈中國正草擬國安戰略報告〉,《鳳凰網》,<http://www.phoenixtv.
com/home/200309/01/102573.html>。
2004/10/15。〈中國共產黨大事記(1942年)〉,《新華網》,<http://news.
xinhuanet.com/ziliao/2004-10/15/content_2094306.htm>。
2004/3/20。〈中央發出『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意見』〉,《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20/content_
1375785.htm>。
2004/6。〈中小學教材編輯出版記事〉,《人民教育出版社》,<http://www.pep.
com.cn/200406/ca474869.htm>。
2004/9/26。〈受權發佈:關於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9/26/content_2024236.htm>。
2005/1。〈中共中央批轉中央文教小組『關於一九六一年和今後一個時期文化教育工作安排的報告』-1961年2月7日〉,《新華網-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文件選編(1961年)》,<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
李永春、史遠芹、郭秀芝,1987。《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政治體制改革大事記》。北京:春秋出版社。
01/24/content_2501262.htm>。
2005/1。〈中共中央批轉陳毅、李富春「關於加強對外經濟、技術援助工作領導的請示報告」-1958年10月29日〉,《新華網-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文件選編(1958年)》,<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t.com/ziliao/2005-01/05/content_2419146.htm>。
2005/1/27。〈中共中央批轉中央精簡小組「關於精減任務完成情況和結束精減工作的意見的報告」-1963年7月31日〉,《新華網-新華資料》,<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
/27/content_2515609.htm>。
2005/11/11。〈中共中央關於全黨大搞對外貿易收購和出口運動的緊急指示-1960年8月10日〉,《新華網-新華資料》,<http://big5.xinhuanet.com/
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11/content_2445835.htm>。
2005/6/1。〈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國軍政在線》,<http://www.
chinajunzheng/bbs/simple/index.php?t14468.html>。
2005/9/20。〈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中國軍政在線》,<http://www.
李立,2005《目擊台海風雲》。北京:華藝出版社。
chinajunzheng/bbs/simple/index.php?t20243.html>。
2005/9/20。〈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中國軍政在線》,<http://www.
chinajunzheng/bbs/simple/index.php?t20265.html>。
2005/9/29。〈第六個五年計畫(1980-1985)〉,《人民網-中國政府新聞》,<http://gov.people.com.cn/GB/46728/53739/53744/3738059.html>。
2006/7/5。〈廣東省公安廳-省直單位、中央駐穗單位人員申請因私事往來臺灣地區辦事指南〉,《廣東省人民政府》,<http://www.gd.gov.cn/gov_
guide/206gongan_ting/2/14.htm>。
2007/2/27。〈中共中央關於加強中央人民政府系統各部門向中央請示報告制度及加強中央對於政府工作領導的決定(草案)-1953年3月10日〉,《新華網:新華資料》,<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
xinhuanet.com/ziliao/2004-12/24/content_2376294.htm>。
中共重慶市長壽區委組織部,〈黨的領導的基本原則〉,《黨建信息港》,<http://www.djcs.gov.cn/djcsnew/list.asp?id=204>。
毛澤東,2004/7/2。〈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1940年3月6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
李谷成,1992。《中共黨政軍結構》。香港:明報出版社。
2004-07/02/content_1565185.htm>。
北京市科學技術史志辦公室,2005/3/15。〈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決策過程〉,《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http://www.bjkw.gov.cn/
pub/bjkwdemo/ztrd/kjsz/xzdt/t20050315_16182.htm>。
李先念、陳雲,2005/2/5。〈關於財經工作給中央的一封信(1979年3月14日)〉,《新華網-新華資料》,<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05/content_2550130.htm>。
金堯如,2001/7/11。〈中央文革六七暴動元兇〉,《大紀元時報》,<http://www.
epochtimes.com/b5/1/7/11/n108746.htm>。
前國務院外事辦公室部分工作人員,2001/7/1。〈陳毅同志,我們懷念您-1992年1月5日〉,《人民網-紀念陳毅誕辰100年》,<http://www.people.
com.cn/BIG5/shizheng/252/6165/6179/20010701/501230.html>。
高新,2003。《領導中國的新人物:中共第十六屆政治局》。香港:明鏡出版社。《多維新聞網》,<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
林尚立,2003。《當代中國政治型態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Forums/BackStage/2004_1_30_12_12_5_740.html>。
張希敏,2004/2/11。〈中紀委高官:解決三農問題關鍵村務公開民主管理〉,《中國新聞網》,< http://news.chinanews.com.cn/n/2004-02-11/26/
400728.html>。
陳雲,2005/1。〈目前財政經濟的情況和克服困難的若干辦法-1962年2月26日〉,《新華網-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文件選編(1962年)》,<http://
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26/content_2510306.htm>。
陳雲,2005/1。〈在中央財經小組會議上的講話-1962年3月7日〉,《新華網-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文件選編(1962年)》,<http://big5.xinhuanet.
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26/content_2510194.htm>。
陳雲,2005/1。〈落實鋼鐵指標問題-1959年5月11日〉,《新華網-中國共產黨建國以來文件選編(1959)》,<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1/10/content_2440105.htm>。
新華社,2004/1/4。〈澤民在中央宣傳思想工作領導小組第20次會議紀要上作重要批示(1999年12月31日〉〉,《中國文明網》,<http://www.
邵宗海,2004。《中共決策機制之研究:中共中央領導小組的黨政協調運作》。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SC 92-2414-H-004-024-)。
godpp.gov.cn/sxdd/2003-12/15/content_1347494.htm>。
趙紫陽,1988/9/26。〈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http://past.
people.com.cn/BIG5/shizheng/252/5089/5105/5186/20010430/456364.html>。
貳、英文書目
一、專書
Barnett, A. Doak, 1985.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in China: Structure and Process. Boulder: Westview Press.
Huntington, Samuel P., 1968.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 Press.
Lieberthal, Kenneth & Lampton, David, eds., 1992.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 – Mao China.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eberthal, Kenneth & Oksenberg, Michel, 1988. Policy Making in China: Leaders, Structures,and Processes.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Lieberthal, Kenneth, 1995.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 . New York: W.W. Norton.
金春明,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Unger, Jonathan, eds., 2002. The Nature of Chinese Politics: From Mao to Jiang. New York: M.E. Sharpe.
二、專書論文
Hamrin, Carol Lee, 1992. “The Party Leadership System,” in Kenneth Liberthal & David Lampton eds.,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Kim, Taeho, 2003. “Leading Smell Groups-Managing All Under Heaven,”in David M. Finkelstein & Maryanne Kivlehan. eds., China’s Leader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New York: M.E. Sharpe, Inc. pp. 121-139.
Migdal, Joel S., 1997 “Studying the State.” in Mark I. Lichbach and Alans. Zukerman eds., Comparative Politics: Rationality, Culture, and Structur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208-235.
三、期刊論文
March, James G. & Olsen, Johan P., 1984.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Organizational Factors in Political Lif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78, No.3, pp.734-749.
Koeble,Thomas A., 1995.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Political Science and Sociology,” Comparative Politics, Vol.27, pp.231-245.
Peter, Hall A. & Taylor, Rosemary C.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 Vol. 44, pp.936-957.
Pye, Lucian W., 1995/7.“Factions and the Politics of Guanxi: Paradoxes in Chinese Administrative and Political Behavior,” The China Journal, No. 34, pp.35-53.
姜華宣、張尉萍主編,2001。《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記事(1921-2001)》。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Bachman, David., 1993.“Response to Teiwes,” Pacific Affairs, vol. 66, No.2, pp.245.
Dittmer, Lowell., 1995. “Chinese Informal Politics,” The China Journal, No. 34, pp.1-34.
Swaine, Michael D., 1996. “The PLA and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Leaderships, Structures, Processes,”The China Quarterly, No.146, pp.360-393.
Shambaugh, David., 2001. “The Dynamics of Elite Politics during the Jiang Era,” China Journal, no.45, pp.102-111.,
參、日文書目
唐亮,1997。《現代中国の党政関係》。東京:慶應義墊大學。
唐亮,1992。〈中国共産党の行政担当機構〉,《アジア経済》,第9巻,頁20-44。
施九青,2002。《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施九青、倪家泰著,1993《當代中國政治運行機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洪承華、郭秀芝等編,1987。《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沿革大事記》。北京:春秋出版社。
馬齊彬編,1989。《中國共產黨執政四十年》。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高新民、農華西,2003。《論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婁必允編,1989。《江華司法文集》。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寇健文,2005。《中共菁英政治的演變:制度化與權力轉移1978-2004》。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天榮、呂澄、鐘碧惠等編,1992。《黨的建設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張立榮,2002。《中外行政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
張志慧、于洪生、蔣文,2001。《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政治建設論》。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許志嘉,2000。《中共外交決策模式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
郭瑞華編著,2004。《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陳雲,1996。《陳雲文選》。香港:三聯書局。
陳慶,1990。《中共對台政策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童小鵬,1996。《風雨四十年-第二部》。北京:中共文獻出版社。
楊光斌,2007。《中國政府與政治導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宏山,2002。《當代中國政治關係》。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楊勝春,2001。《大陸政法戰線的統御者 : 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之硏究》。台北:永業。
葉永烈,1995。《陳雲全傳 : 鄧小平時代的第二號人物》。台北,周知文化。
葉非比,2003。《大陸情勢》。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董必武,1985《董必武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董必武,1986。《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北京:新華書局。
鄒錫明編,1998。《中共中央機構沿革實錄》。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
廖蓋隆、趙寶煦、杜青林主編,1991。《當代中國政治大事典(1949-1990)》。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趙博、樊天順編,1991。《中國共產黨組織工作大事紀》。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蔡瑋,2000。《中共的涉台決策與兩岸關係發展》。台北:風雲論壇。
鄧小平,2002。《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薄一波,1997。《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譯著
John King Fairbank編,金光耀譯,1992。《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1966-1982)》(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5: The People’s Republic PtⅡ: The Revolution whin the Revolution1966-1982)。上海:人民出版社。
Kenneth Lieberthal著,楊淑娟譯,1998。《治理中國-從革命到改革》(Governing China - from revolution through reform)。臺北 : 國立編譯館。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2004。《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湾―分裂国家と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Jean F. Freymond ,2004。〈歷史分析法〉(Historical approach),Viktor A. Kremeniuk編,屈李坤、越圍、樊海軍譯,《國際談判-分析、方法和問題》(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 analysis, approaches, issues)。北京:華夏出版社。頁129-130。
林尚立,2002。〈集權與分權:黨、國家與社會權力關係及其變化〉,陳明明主編,《革命後社會的政治與現代性》。上海:詞書出版社。
熊自健,2004。〈中國政治情勢-胡溫領導與幹部制度改革〉,丁樹範主編,《中國大趨勢2003-2004》,台北:新新聞文化。
四、期刊論文
丁世有,1998。〈中國科技大學40周年誕辰之際話誕生〉,《教育與現代化》,1998年03期,頁24-26。
于光遠,2003。〈三個故事:管窺科學精神〉,《科學中國人》,2003年02期,頁10-11。
白貴一,1998。〈對過渡時期我國黨政關係演變的歷史考察〉,《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5期,頁55-58。
朱光磊、周振超,2005。〈黨政關係規範化與黨的執政能力建設〉,《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5年第1期,頁14-17。
何清漣,2004/9。〈中國政府如何控制媒體-中國人權研究報告(第一部份)〉,《當代中國研究》,2004年第3期(總第86期),頁36-55。
吳躍農,2004。〈紀念鄧穎超誕辰100周年:鄧穎超對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貢獻〉,《統一論壇》,2004年第一期,頁49-52。
李鵬,2004。〈紀念鄧小平同志〉,《求是》,2004年第16期,總389期,頁3-6。
林正義,1990/10。〈中美國家安全會議之比較〉,《美國月刊》,第五卷第六期,頁41-54。
邵宗海,2005/9。〈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定位〉,《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3期,頁1-24。
金太軍,2001。〈新世紀中國政治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思考〉,《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三期,頁83-92。
胡婉玲,2001/12/30。〈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頁86-95。
孫哲,2003。〈結構性導航:中國“和平崛起”的外交新方略〉,《世界經濟與政治》,2003年第12期,頁58-63。
馬昌博,2005/4/25。〈中國外交風格發生溫和轉變〉,《時代人物周報》,第15期,頁6-12。
許志嘉,1998/5。〈鄧小平主政下參與中共外交決策的黨組織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5期,頁21-47。
許志嘉,1998/8。〈鄧小平時期中共的外交決策模式〉,《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頁49-72。
郭吉助,2001/11。〈國家安全會議之定位、組織與功能調整析論(下)〉,《軍法專刊》,第47卷第11期,頁18-30。
陳德昇,1994/5。〈中共對台工作組織與人事分析〉,《中國大陸研究》,37卷第5期,頁20-30。
陳德昇,1999/12。〈中共國務院建構與沿革(1949-81)〉,《共黨問題研究》,第25卷第12期,頁33-51。
曾建元,2002/3。〈動員戡亂時期台灣憲法變遷的歷史回顧〉,《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十期,頁114-145。
趙建民、蔡文軒,2005/6。〈毛澤東時期「二線分工」的運作及其對決策過程的意涵〉,《中國大陸研究》,第48卷第2期,頁1-30。
劉泉日,2000。〈亨廷頓政治發展與政治穩定思想述評〉,《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1卷第五期,頁14-19。
蔣輔義,1989。〈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體制的歷史考察〉,《史學月刊》,1989年第5期,頁55-61。
魏新生,1988。〈關於黨政關係問題的歷史回顧〉,《中共黨史研究》,1988年第2期,頁24-30。
龐松、韓鋼,1987。〈黨和國家領導體制的歷史考察與改革展望》,《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頁3-22。
蘇紹智,1999/9。〈鄧小平時代中共政治體制改革的理論和實踐〉,《當代中國研究》,1999年第3期(總第66期),頁77-92。
龔育之,2005。〈我認識的于光遠——在于光遠九十壽辰紀念會上的發言〉,《炎黃春秋》,2005年第十期,頁44-48。
五、報紙
2003/3/2。〈中國擬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反恐」將成兩會焦點〉,《聯合早報》,版2。
2004/3/1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人民日報》,版1。
大陸新聞中心,2001/4/13。〈江澤民遙控作主,朱鎔基插不上手〉,《中國時報》,版3。。
中央社,1967/2/2。〈總統昨日明令公布設置國家安全會議〉,《中央日報》,版1。
中央社,1970/1/15。〈總統主持安全會議指示編總預算要點〉,《中央日報》。
中國時報香港電,1992/11/15。〈中共中央決恢復設置財經工作領導小組〉,《中國時報》,版10。
王兆國,2004/3/9。〈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草案)』的說明——2004年3月8日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人民日報》,版2。
王綽中,2002/11/15。〈曾慶紅、陳雲林將掌對台工作〉,《中國時報》,版2。
伊銘,2002/12/23。〈中國第四代財經官員出列〉,《聯合早報》,版11。
吳坤,2003/10/29。〈修憲工作即將進入法定程序〉,《法制日報》。
李立,2005/12/23。〈周總理的最後囑託〉,《文匯報》,版A28。
李君如,2004/4/19。〈中央黨校學習貫徹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座談會發言摘要〉,《學習時報》,版6。
佴懷青,2003/12/29。〈黨的領導模式的幾種選擇〉,《學習時報》,第217期,版3。
俞淵若,1991/5/30。〈中共外宣小組另設行號〉,《聯合報》,版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91261012
9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1261012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