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351
題名: 過量教育的測量模式之比較研究
作者: 蕭霖
貢獻者: 鄭同僚<br>詹志禹
蕭霖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8-Sep-2009
摘要: 由於近年來高等教育迅速擴充,過量教育的疑慮逐漸浮現。本研究針對過量教育的現象,作實證的探討。\r\n 研究發現,過量教育的比例以「資格模式」最高,以「標準差模式」最低。將過量教育此一指標用於國際比較,則以「眾數模式」最為合適,「標準差模式」因統計分配的性質而較不合適。以「資格模式」與「非資格模式」相較,「非資格模式」中的「半標準差模式」與「資格模式」最為接近。\r\n 在人力資本論中的薪資函數,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修正傳統只投入教育程度的偏差。亦即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對於薪資有顯著的影響,而非以往研究之單純決定於教育程度。薪資函數在投入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變項後,統計的解釋量增加。其次,我國的教育的報酬率不論在過量教育或是適量教育方面,均高於歐美國家,教育投資的數量仍屬合適。\r\n 在影響過量教育的機率,受到教育年數、經驗的增加、受雇於公部門,而顯著增加。而職業類別中的「專業人員」,則較之於「技術工、非技術工、體力工」在過量教育的機率顯著較少。至於學科類組的差異對過量教育機率,僅有微弱的證據支持人文類組較理工類組有過量教育的情形。\r\n 最後,「資格模式」在薪資的迴歸方程式中解釋量最小,並且與其他模式差異較大,這與適量教育與否完全由個人主觀判斷有密切關係,如果能夠參考雇主評定法或是工作分析法,將會使「資格模式」的資料更加可靠。
The situation of overeducation has gradually appeared due to an expan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study is therefore designed to examine whether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over exceeded.\r\n Thes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Qualification Model is placed the highest ratio of overeducation while the Standard-Deviation Model is the lowest one. Compared the indicators of overeducation to those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 Mode Model is the fittest indicator. Yet, Standard-Deviation Model is not a better one because of its normal distribution. In addition, compared Qualification Model to Non-Qualification Model, the Half-Standard Deviation Model of Non-Qualification Model is near to Qualification Model.\r\n In the wage function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variable of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can be modified based on the bias of traditional view for education. In other words, the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variable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wage This finding differs from previous studies; which is wage depends on education factor only. When adding the variable of mismatch between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to wage function, its effect is more significant Next, rate of returns in Taiwan, no matter on overeducation or on adequate-education is higher than rate of returns in America and Europe.\r\n Due to an increase on years of education, working experience and working in public sector, the factors influence overeducation are getting more. In addition, among all occupations, professional is relatively reduced in the probability of influencing overeducation, comparing to non-professional. Moreover, in the field of science,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humanities have a bit overeducation than the engineering.\r\n Finally, regarding wage function, Qualification Model is less significant models. This indicates that personal view decides whether education influences wage or not. If taking the method of employer`s evaluation or the method of job analysis as a reference for Qualification Model, it will make Qualification Model become more reliable.
\"第一章 緒論-----1\r\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r\n第二節 研究問題-----1\r\n第三節 研究大綱-----6\r\n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6\r\n\r\n第二章 文獻探討-----9\r\n第一節 教育與職業不相稱-----10\r\n第二節 過量教育的內涵-----13\r\n第三節 過量教育的測量方法-----21\r\n第四節 過量教育的影響-----30\r\n第五節 過量教育在教育上的意義-----38\r\n第六節 各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過量教育的現況-----47\r\n\r\n第三章 研究方法-----55\r\n第一節 研究變項-----55\r\n第二節 樣本描述-----66\r\n第三節 研究假設-----67\r\n第四節 教育投資報酬模式-----68\r\n第五節 過量教育的測量與模式選取的標準-----3\r\n第六節 過量教育的發生機率-----78\r\n第七節 研究架構-----82\r\n\r\n第四章 研究結果-----83\r\n第一節 資料的整理分類與交叉分析-----83\r\n第二節 薪資函數的迴歸分析-----113\r\n第三節 變項間的變異數分析-----127\r\n第四節 過量教育的logistic迴歸分析-----160\r\n第五節 人文與理工學科在過量教育的logistiC迴歸分析-----169\r\n\r\n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173\r\n第一節 討論-----173\r\n第二節 結論與建議-----193\r\n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進一步研究方向-----200\r\n\r\n參考文獻-----201\r\n\r\n附錄\r\n附錄一 行政院主計處台灣地區人力資源訪問表-----218\r\n附錄二 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計畫第三期第三次研究問卷I社會階層組(長卷)-----222\r\n附錄三 政院主計處第三局一職業標準分類-----227\r\n\r\n\r\n表目錄\r\n表2-1 正式教育所獲得的特定知識與訓練-----23\r\n表2-2 工作分析法與職業層級-----24\r\n表2-3 美國學科領域與就業失業情形及薪資-----34\r\n表2-4 荷蘭教育程度與工作配合的比例-----38\r\n表2-5 教育的社會報酬率-----43\r\n表2-6 大學與高中畢業生薪資比例-----50\r\n表2-7 美國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51\r\n表2-8 德國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1984)-----51\r\n表2-9 香港教育與職業不相稱與非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比例-----52\r\n表4-1 職業的平均教育年數與「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3\r\n表4-2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5\r\n表4-3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眾數模式」的適量教育-----86\r\n表4-4 職業的平均教育年數與「半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7\r\n表4-5 教育程度按職業別分與「半標準差模式」的適量教育-----89\r\n表4-6 「半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0\r\n表4-7 「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2\r\n表4-8 「眾數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93\r\n表4-9 管理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5\r\n表4-10 專業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6\r\n表4-11 助理專業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7\r\n表4-12 事務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8\r\n表4-13 服務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99\r\n表4-14 農林漁牧工作人員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100\r\n表4-15 技術工、非技術工、體力工實際教育程度與所需教育程度的配合情形-----101\r\n表4-16 「資格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102\r\n表4-17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標準差模式」次數-----103\r\n表4-18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眾數模式」次數-----104\r\n表4-19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半標準差模式」次數-----104\r\n表4-20 「標準差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6\r\n表4-21 「眾數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7\r\n表4-22 「資格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8\r\n表4-23 「半標準差模式」的教育屬性按教育程度分-----109\r\n表4-24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標準差模式」次數-----110\r\n表4-25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眾數模式」次數-----110\r\n表4-26 以「資格模式」次數對照「半標準差模式」次數-----111\r\n表4-27 「資格模式」與「非資格模式」的次數對照-----112\r\n表4-28 人力資源運用調查與社會變遷調查變項之敘述統計-----113\r\n表4-29 「標準差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14\r\n表4-30 「標準差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14\r\n表4-31 「標準差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15\r\n表4-32 「眾數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17\r\n表4-33 「眾數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18\r\n表4-34 「眾數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19\r\n表4-35 「資格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21\r\n表4-36 「資格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21\r\n表4-37 「資格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22\r\n表4-38 「半標準差模式」變項的敘述統計-----124\r\n表4-39 「半標準差模式」變項間的相關係數矩陣-----124\r\n表4-40 「半標準差模式」的薪資迴歸方程式-----125\r\n表4-41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27\r\n表4-42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薪資平均數-----128\r\n表4-43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29\r\n表4-44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性別的薪資平均數-----129\r\n表4-45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30\r\n表4-46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薪資平均數-----130\r\n表4-47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31\r\n表4-48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受雇部門的薪資平均數-----132\r\n表4-49 「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3\r\n表4-50 「非資格模式」教育年數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4\r\n表4-51 「資格模式」受雇部門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6\r\n表4-52 「非資格模式」部門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8\r\n表4-53 「資格模式」性別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38\r\n表4-54 「非資格模式」性別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0 \r\n表4-55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1\r\n表4-56 「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3\r\n表4-57 「半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類組的變異數分析-----144\r\n表4-58 「資格模式」部門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46\r\n表4-59 「非資格模式」受雇部門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47\r\n表4-60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受雇部門的變異數分析-----148\r\n表4-61 「標準差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0\r\n表4-62 「眾數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1\r\n表4-63 「半標準差模式」受雇部門與教育屬性的變異數分析-----152\r\n表4-64 「資格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4\r\n表4-65 「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5\r\n表4-66 「眾數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7\r\n表4-67 「半標準差模式」教育屬性與性別的變異數分析-----158\r\n表4-68 「標準差模式」對過量教育的logistic分析-----160\r\n表4-69 「眾數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的分析-----163\r\n表4-70 「資格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的分析-----165\r\n表4-71 「半標準差模式」對過量教育logistic分析-----167\r\n表4-72 「標準差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69\r\n表4-73 「資格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71\r\n表4-74 「半標準差模式」在不同學科領域對教育與職業不相稱的影響-----172\r\n表5-1 「標準差模式」中過量、適量與不足教育按職業分(百分比)-----174\r\n表5-2 各種模式過量教育比例的國際比較-----176\r\n表5-3 不足、適量與過量教育在各種模式中的教育報酬率-----180\r\n表5-4 教育報酬率的國際比較(以國家區分)-----184\r\n表5-5 教育報酬率的國際比較(以模式區分)-----185\r\n表5-6 四種模式在過量教育上與自變項問的關係-----191\r\n表5-7 四種模式在學科類組對過量教育機率的關係-----192\r\n\r\n\r\n圖目錄\r\n圖1-1 近十年失業率-----3\r\n圖1-2 90年1至11月失業率-----4\r\n圖2-1 過量教育在不同方法的比例-----20\r\n圖2-2 過量教育在荷蘭不同方法的比例-----21\r\n圖2-3 過量教育在葡萄牙不同方法的比例-----21\r\n圖2-4 人力資本理論-----23\r\n圖2-5 篩選理論-----28\r\n圖2-6 大學畢業生數量均衡供需圖-----32\r\n圖2-7 大學畢業生需求變動對均衡工資的影響-----33\r\n圖2-8 教育的私人利益與外部利益-----43\r\n圖2-9 大學與高中畢業生薪資比例-----52\r\n圖4-1 「標準差模式」各職業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形-----80\r\n圖4-2 「半標準差模式」各職業的教育程度分布情形-----84\r\n圖4-3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4\r\n圖4-4 「非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5\r\n圖4-5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7\r\n圖4-6 「非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28\r\n圖4-7 「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30\r\n圖4-8 「非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教育年數的薪資變化-----131\r\n圖4-9 「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受雇部門的薪資變化-----133\r\n圖4-10 「非資格模式」中類組在不同受雇部門的薪資變化-----134\r\n圖4-11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6\r\n圖4-12 「非資格模式」中性別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7\r\n圖4-13 「資格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39\r\n圖4-14 「標準差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40\r\n圖4-I5 「半標準差模式」中教育屬性在不同類組的薪資變化-----142\r\n圖4-16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性別的薪資變化-----144\r\n圖4-17 「非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性別的薪資變化-----145\r\n圖4-18 「資格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47\r\n圖4-19 「標準差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48\r\n圖4-20 「眾數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0\r\n圖4-21 「半標準差模式」中受雇部門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1\r\n圖4-22 「資格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3\r\n圖4-23 「標準差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4\r\n圖4-24 「眾數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6\r\n圖4-25 「半標準差模式」中性別在教育屬性的薪資變化-----157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9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51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