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479
題名: 一九九○年代日本對中共「政府開發援助」政策之研究
作者: 施少棠
貢獻者: 邱坤玄
施少棠
日期: 2002
上傳時間: 18-Sep-2009
摘要: 本文是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研究1990年代日本對中共的政府開發援助,並分析政策的轉變及其對日「中」關係的影響。\r\n 從決策的觀點來看,日本援助的「四省廳體制」,是一種分權式的機制。其中影響力最強的是大藏省,外務省與通產省次之。而各種利益團體,則通過日本政治文化中的非正式管道得以充分的影響決策。致使長期以來日本的援助呈現出與貿易、投資結合的「三位一體」之商業主義傾向。\r\n 1980年代的對「中」援助就是這種典型的呈現,日本企業經由援助大舉進軍大陸,獲取了可觀的經濟利益,而中共也由於改革開放的推進,需要日本的資金與技術。因此雙方在強大的經濟誘因下,均有意忽視政治方面的矛盾。因此1980年代的對「中」援助是經濟性大於政治性,並且因為經濟因素而削弱了政治因素。\r\n 但是在1990年代,由於日本的政治大國化:中國威脅論的興起、與美國東亞戰略中對於日本角色的重視,致使對「中」援助的戰略傾向逐漸濃厚,開始與核試、民主、人權與市場經濟等議題掛勾。1992年的政府開發援助大綱與1999年的「中期政策」都明白的顯示出日本的戰略企圖。造成1990年代的第三、四次日圓借款是政治性大於經濟性,並且因為政治因素而減弱了經濟因素。\r\n 而至於日本對「中」援助的有效性,則是由議題來決定。如果說是與主權和國家安全有關者,例如牽涉到「兩個中國」、台灣問題與核試等,則援助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如果說是與主權無關的議題,例如歷史問題、官員失言等,則援助可以緩和雙方的外交關係。另外在雙方民間社會的認知上,對「中」援助則是失敗的,既無法促進人民友好,反而因為與政治掛勾而使問題更加複雜化。\r\n 從宏觀角度來看,對「中」援助的政治化是日本亞洲政策的重要環節,藉以擴大日本在區域國際事務上的影響力。日本並且以出資聯合國為經濟後盾,以援助中共為政治策略,雙管齊下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的目標。在這種戰略企圖下,對「中」援助的未來趨勢只有持續政治化,並且在方法上更加細緻。\r\n 最後由日本的例子可以得到的啟示有三:第一、宣傳工作是援助的根本性問題,無法得到國民認同就不能持之久遠,第二、質量並重的援助才能真正深入被援助國的人心。第三、設下適當的政治標準才能真正改善人民福利,否則只是浪費資源罷了。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258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