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6522
題名: 兒童電視觀看之性別刻板印象解讀形態研究
作者: 吳心欣
貢獻者: 吳翠珍
吳心欣
日期: 1999
上傳時間: 18-Sep-2009
摘要: 本研究以民族誌法為取向,使用深度訪談法與自然觀察法進行兒童觀眾的解讀形態研究,並從駐家觀察資料中,探究家庭觀看脈絡情境下的兒童收視行為對其解讀差異的影響。\r\n 本研究以十二戶兒童為研究對象,進行電視性別刻板印象文本的深度訪談,研究結果歸納出四種觀眾類型,包括父權心態型、男強女弱型、美貌迷思型與兩性平權型。其中採主流解讀位置之父權心態型人數最多,共有六人,協商解讀之男強女弱、美貌迷思型次之,共有四人,唯有採取兩性平權型之人數最少,只有兩人。此研究證明兒童觀眾並非量化研究所指稱的被動無知觀眾群,相反地,兒童也有抗拒文本主導意義的可能,但不宜過於樂觀評估。\r\n 經由檢視社會人口特徵背景與解讀形態的關聯,發現兒童性別、年齡與家庭結構會影響兒童的解讀位置,亦即年齡較大且身處核心家庭中的女童,屬於較可能抵抗電視性別刻板印象之觀眾群。\r\n 而深入家庭觀察資料後發現,傳統量化研究認為影響兒童性別刻板印象的最重要變數-電視觀看量,在本研究中無法發生作用。探究影響兒童觀眾的解讀位置的家庭觀看脈絡因素,發現與電視互動頻率與電視互動內容兩者有關。電視互動頻率低、甚至無電視互動的兒童明顯傾向優勢、協商解讀,由此可知,父母消極的不介入兒童觀看過程會造成影響;另一方面,電視互動頻率高的兒童觀眾,又因其互動內容產生解讀差異,電視互動屬於情緒性互動交流的家庭,全都是優勢的父權心態兒童,相對地,電視互動屬於知識性互動的家庭兒童,傾向較對立的形態去解讀。\r\n 利用民族誌法進行兒童觀眾在家庭使用電視的研究,發現過去效果研究的研究發現並非完全適用於本研究。首先,兒童閱聽人在本研究中證實了有主動抗拒文本的可能,另外電視觀看量也非重要的影響因素。本研究的樣本數過小,因此研究結果並不能推論於一般大眾,但著重呈現樣本獨特性來描述閱聽人的特殊現象,希望為未來閱聽人研究提供另一種參考。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8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032201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