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156
題名: 企業內電子郵件監控與隱私權保護爭議之探討
作者: 呂雅惠
貢獻者: 李震山
呂雅惠
關鍵詞: 電子郵件監看
隱私權
資訊自決
個人資料保護
合理隱私期待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19-Sep-2009
摘要: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旨在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所欲處理的企業內電子郵件監看議題的引爆點及研究方法。\n在針對監視與勞動隱私的討論中,福特(Michael Ford)指出,當前的監督與過去相較,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資訊傳播科技的興起化解了從事持續監督的經濟障礙。本論文的第二章,首先即由工作場所監督行為,特別是資訊社會電子化辦公場所帶來的新興科技監視型態--電子監視開展。以最常見的監控方式---電話監聽、錄影監控及電子郵件與網路使用行為的監控作為主要的討論內容。\n關於企業內電子郵件監控的問題,不論實務見解或相關論述,長久以來,均落入這樣的迷思:雇主確實擁有電腦所有權,雇主為維護企業秩序,有權規定應遵守的紀律。相較於政府行為的侵害,上開二種聯想於是給了雇主監視的堂皇理由。甚且,即使國際勞動基準的建構已漸漸蔚為風尚,然而,此議題亦未獲得應有的關注。因此,本文於第二章希望藉由檢驗監看行為所涉基本權利的侵害,作為喚醒所應珍視之憲法價值的引導。接著論證基本權利的第三人效力與提供基本權利衝突的解決之鑰。\n我國對此問題的相關論述多聚焦在美國法,實務見解由結論上看來,也因襲美國法的思維。美國法上累積不少案例,於立法史上亦多有爭議與阻礙。然而,美國學者亦不乏批評聲音。本論文第三章,一方面介紹本議題在美國的實際情況,另一方面也是要呈現法規範不足所面臨的窘境。\n美國隱私的概念來自個人主義,隱私幾乎被當作財產看待。然而,對此議題,歐洲國家則採異於美國法的個人自主、尊嚴的價值傾向。更值得注意者,相對於美國對於通訊內容本身的討論,歐盟指令提供的是個人資料的保護。本論文於第四章即以歐盟相關立法規範及主要會員國之規範作為美國法的對比。雖然美國法上的評論現況,多以侵權行為的侵入要件及「隱私的合理期待」作為主要的標靶,但許多學者也留意到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的規定。本章中,我們也將探討歐洲人權公約第8條的意涵及關於「合理隱私期待」的檢驗。另外,歐洲人權法院在人權及基本自由的保障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因此,該院的重要判決,值得詳細介紹,以收當頭棒喝之效。\n論文第五章,主要是針對我國相關法律規範的檢討及實務判決的俯瞰,並提出本文看法及我國法上自省的方向。\n最後,本論文第六章整理先前討論的重點,提出若干建議作為結論。
參考文獻: 壹、中文參考文獻
一、書籍
1.王郁琦,「資訊、電信與法律」,元照,2004年5月
2.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01年修訂再版
3.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元照,2005年10月初版
4.吳庚著,憲法的解釋與適用,2004年,第3版
5.法治斌、董保城合著,憲法新論,元照,2005年
6.林晓云等编,美国劳动雇佣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8月
7.林山田著,刑法各罪論(上),作者自版,2006年10月,修正5版
8.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作者自版,2004年9月
9.阿部照哉、池田政章、初宿正典、戶松秀典編著,許志雄審定,周宗憲譯,憲法(下)--基本人權篇,元照,2001年
10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礎理論(下)
11.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1999年4月
12.楊通軒,集體勞工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2007年11月
13.廖福特,人權法論叢,元照,2007年
14.廖福特,歐洲人權法,學林,2003年
15.蕭淑芬,基本權基礎理論之繼受與展望—台日比較,元照,2005年10月
16.愛倫.艾德曼、卡洛琳.甘迺迪 著,隱私的權利,商周出版,2001年
17.詹姆斯.馬汀著,21世紀關鍵倒數,時報出版,2007年
18.Barry Smart 著,蔡采秀譯,傅柯,巨流圖書印行,2004年2月
19.Christian Starck著,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元照,2006年7月
20.Christopher May著,葉欣怡譯,質疑資訊社會,韋伯文化出版, 2004年1月
21.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基準法釋義,新學林,2005年5月
22.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一),司法院印行
23.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十二),司法院印行
二﹑期刊、專論
1.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憲法上人格權與民法上人格權,台灣本土法學,81期,2006年3月
2.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3)--肖像權,台灣本土法學,87期,2006年10月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法學雜誌,96期,2007年7月
4.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下-1) --台灣本土法學,99期,2007年10月
5.王澤鑑, 勞動契約上單身條款、基本人權與公序良俗, 收錄於氏著民法學說與判例研究(七) , 作者自刊, 1998 年9月版
6.王能君,台灣工作規則法理,2006年5月4-5日「兩岸勞動法學術暨實務界交流-勞動者之個別保障與集體形成」學術研討會報告
7.王能君,工作規則與懲戒,收於,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出版,2005年5月
8.王兆鵬,重新定義高科技時代下的搜索,月旦法學,93期,2003年2月
9.王銘勇,網路犯罪之搜索扣押,法學叢刊第191期,2003年7月
10.江國慶,對 Michael A. Smyth v. The Pillsbury Company乙案之分析,收於彭心儀主編,「美國資訊通信法案例評析」,元照出版,2002年5月
11.李震山,論個人資料之保護,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五南,90年8月
12.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76期,2005年11月
13.李震山,挪動通訊保障與通訊監察天平上的法碼--釋字第六三一號解釋評析,台灣法學雜誌,98期,2007年9月
14.李建良,自由、平等、尊嚴(下)--人的尊嚴作為憲法價值的思想根源與基本課題,月旦法學,154期,2008年3月
15.李建良,競業禁止與職業自由,台灣本土法學,15期,2000年10月
16.李惠宗,領取國民身分證按捺指紋違憲性之探討,月旦法學,126期
17.李惠宗,禁譜辦公室戀曲—「基本權第三人效力」或「基本權衝突」,月旦法學,79期,2001年12月
18.李洙德,定型化勞動契約監督機制之嘗試建立,興國學報第二期
19.李聖傑,我的秘密花園-刑法第三一五條,月旦法學教室,48期,2006年10月
20.林子儀,基因資訊與基因隱私權,當代公法新論(中),元照出版,2002年
21.林更盛,對工作規則法律性質的幾點初步想法-評最高法院八十年第二二四三號判決,月旦法學,91期,2002年12月
22.林更盛,論廣義比例原則在解雇法上之適用,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
23.林俊宏,數位化時代個人資料隱私之問題,月旦法學教室,55期,2007年5月
24.林佳和,社會保護、契約自由與經營權—司法對勞動契約的衡平性控制,收 於,勞動法裁判選輯(五),新學林出版(96年6月)
25.范姜真媺,企業內電子郵件之監看與員工隱私權,台灣本土法學,60期,2004年7月
26.周慧蓮,英國個人資料保護最新案例發展及其對我國法制之啟示,資訊法務透析,2005年1月。
27.孫森焱,公序良俗與誠信原則,收於,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五南,1998年
28.陳起行,資訊隱私權法理探討-以美國法為中心,政大法學評論第64期
29.陳家駿﹐「淺述電腦網路上隱私權之法律保護」月旦法學,1997年4月
30.陳仲麟、賴文智,職場電子郵件隱私權規範,網路資訊雜誌 ,2001年6月
31.程明修,契約自由與國家之保護義務,憲政時代,第30卷第2期(2004年10月)
32.陳建文,企業懲戒,收於勞動基準法釋義---施行二十年之回顧與展望,新學林
33.馮震宇,「論網路電子商務發展與相關法律問題(上)(下)」,月旦法學,第36期、37期
34.馮震宇,企業 E化的新挑戰-企業權益與員工隱私權保護的兩難與調和,月旦法學,85期
35.黃昭元,無指紋則無身分證?-換發國民身分證與強制全民捺指紋的憲法爭議分析,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2005年8月
36.黃榮堅,電腦犯罪的刑罰問題,台大法學論叢集第二十五卷第四期,頁214。
37.黃三榮,「個人資料之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1998.1
38.黃程貫,雇主監看員工電子郵件之合法界限-臺北地院九一年勞訴字第一三九號民事判決評釋,本土法學,73期,2005年8月
39.黃程貫,雇主監看員工電子郵件之合法界限,臺灣勞動法學會編,勞動法裁判選輯(五),2007年6月
40.黃瑞明,團結權研究的新典範,「兩岸勞動法學術暨實務界交流–勞動者之個別保障與集體形成」學術研討會(2006年5月4日、5日政治大學舉辦)論文
41.焦興鎧,工作場所規範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之經驗--(上),萬國法律第129期,2003年6月
42.焦興鎧,工作場所規範之最新發展趨勢—美國之經驗--(下),萬國法律第130期,2003年8月
43.焦興鎧,美國之雇主對受雇者從事藥物及酒精檢驗所引起之法律爭議,美國研究,第21卷第1期
44.焦興鎧,美國最高法院與工作場所性騷擾之爭議,歐美研究,第32卷第2期,2001年6月
45.程法彰,中美間對於基於雇用關係中之雇員隱私權的探討,法令月刊第56卷第10期
46.楊通軒,工作規則法律性質之探討──最高法院八十一年度臺上字第二四九二號及八十四年度臺上字第一一四三號民事判決評釋,收錄於中華民國勞動法學會編,勞動法裁判選輯(三)(元照出版、2000年1月)
47.詹鎮榮,秘密通訊自由,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五),法學講座第21期,2003年9月
48.詹文凱,「美國法上個人資訊隱私權的相關判決」, 律師雜誌第223 期, 1999年2月。
49.蔡美智,從指尖流失的秘密-談員工電子郵件之監視與加密,網路vs 法律,資策會出版
50.蔡聖偉,妨害秘密罪章的新紀元(上),月旦法學,70期,2001年3月
51.蔡蕙芳,網路監聽可能涉及刑罰規定之介紹,資訊安全論壇,2004年8月
52.廖緯民,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1月。
53.劉靜怡,隱私權的哲學基礎、憲法保障及其相關辯論,月旦法學教室,46期,2006年8月
54.劉靜怡,醫療秘密與出版自由-評歐洲人權法院之Plon v. France案,台灣本土法學,73期,2005年8月
55.劉定基,資訊時代的職場隱私權保護-以台北地院九一年勞訴字第一三九號判決為中心,律師雜誌,307期
56.劉士豪,我國之「勞動憲法」,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4期
57.劉士豪,網路資訊社會勞工人格權的保護,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
58.簡榮宗,監看員工電子郵件產生的隱私權爭議,全國律師第6卷第5期,2002年5月
59.謝銘洋「企業內部網路(Intranet)法律問題」,萬國法律第104期,1999年4月
60.謝開平,規範成長之軌跡—以刑法第315條妨害書信祕密罪為例,自由.責任.法--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柷壽論文集,元照,2005年8月
61.顏厥安,「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79期,2006年2月
三﹑學位論文
1.陳志忠,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2.翁逸泓,歐洲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歐洲經驗反思我國作為,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
3.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貳、英文參考文獻
1. Corbett,William R.(Fall, 2003),The Need for a Revitalized Common Law of the Workplace,69 BROOKLYN L.REV.91
2. David, Ira(2004),Privacy Concerns Regarding the Monitoring of Instant Messaging in the Workplace: Is it Big Brother or Just Business? 5 NEV. L.J.
3. Dixon, Rod ,(1997),Windows Nine-to-Five: Smyth v. Pillsbury and the Scope of an Employee s Right of Privacy in Employer Communications,2 VA. J.L. & TECH. 4
4. Ebert, Rebecca , Mailer Daemon: Unable to Deliver Message Judicial Confusion in the Domain of E-Mail Monitoring in the Private Workplace,1 J. HIGH TECH. L. 63
5. Gomez-Arostegui , H. Tomas(2005),Defining Private Life Under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by Referring to Reasonable Expectations,35 CAL. W. INT`L L.J. 153
6. Gantt,Larry O. Natt(1995),An Affront to Human Dignity: Electronic Mail Monitoring in the Private Sector Workplace,8 HARV. J. LAW & TEC 345
7. Guirguis,Max(2003),Electronic Mail Surveillance and the Reasonable Expectation of Privacy,8 J. TECH. L. & POL`Y 135
8. Gerhart, Paul F.(Fall, 1995),Employee Privacy R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17 COMP. LAB. L. 175
9. Green, Rachel Sweeney (2004 / 2005),Privacy in the Government Workplace: Employees` Fourth Amendment and Statutory Rights to Privacy,35 CUMB. L. REV. 639
10. Hornung, Meir S.(Fall, 2005),Think Before You Type: A Look at Email Privacy in the Workplace,11 FORDHAM J. CORP. & FIN. L. 115
11. Hess, Michelle,(2005/2006),What`s Left of the Fourth Amendment in the Workplace: Is the Standard of Reasonable Suspicion Sufficiently Protecting Your Rights?15 FED. CIR. B.J. 255
12. Jacobs,Lee Nolan(2006),Is What`s Yours Really Mine?: Shmueli v. Corcoran Group and Penumbral Property Rights,14 J.L. & POL`Y 837
13. Kesan,Jay P.(2002),Cyber-Working or Cyber-Shirking?: A First Principles Examination of Electronic Privacy in the Workplace,54 FLA. L. REV. 289
14. Lieber, Edward (1998),Picketing The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Must Employers Bargain With A Union Over Their E-Mail Policy? 1998 ANN. SURV. AM. L., 517
15. Lasprogata, Gail , King ,Nancy J. , Pillay, Sukanya(2004),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Employee Monitoring: Identifying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Employee Privacy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ata Privacy Legisl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STAN. TECH. L. REV. 4
16. Lee, Laurie Thomas(1994),Watch Your E-Mail! Employee E-Mail Monitoring and Privacy Law in the Age of the \"Electronic Sweatshop,\" 28 J. MARSHALL L. REV. 139
17. Lewis, Ray(2002),Employee E-mail Privacy Still Unemployed: What the United States Can Learn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67 LA. L. REV. 959
18. Prosser, William L.(1960),Privacy, 48 CALIF. L. REV. 383
19. Rothstein,Lawrence E.(2000),Privacy or Dignity?: Electronic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19 N.Y.L. SCH. J. INT`L & COMP. L. 379
20. Rustad, Michael L. & Paulsson, Sandra R.(2005), Monitoring Employee E-mail and Internet Usage: Avoiding the Omniscient Electronic Sweatshop: Insights from Europe,7 U. PA. J. LAB. & EMP. L. 829
21. Sidbury , Benjamin F.(2001),You`ve Got Mail... and Your Boss Knows It: Rethinking the Scope of the Employer E-mail Monitoring Exceptions to th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Privacy Act,2001 UCLAJ. L. TECH. 5
22. Sinrod , Eric J.(Oct. 18, 2001),Electronic surveillance in the workplace, http://www.usatoday.com/life/cyber/ccarch/2001/10/18/sinrod.htm.
23. Selmi,Michael(2006),Privacy for the Working Class: Public Work and Private Lives,66 LA. L. REV. 1035
24. Suda,Yohei(2005), Monitoring E-Mail of Employees in The Private Sector: A Comparison Between Wester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4 WASH. U. GLOBAL STUD. L. REV. 209
25. Wilborn, S. Elizabeth(1998),Revisiting the 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Employee Monitoring in the Workplace,32 GA. L. REV. 825
26. Wesche,Todd M.(2002),Reading Your Every Keystroke: Protecting Employee E-mail Privacy,1 J. HIGH TECH. L. 101

叁、 參考網站
1.立法院國會圖書館網站:http://npl.ly.gov.tw
2.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
3.法國最高法院:http://www.courdecassation.fr/
4.德國聯邦資料保護委員會網站:http://www.bfdi.bund.de/cln_007/nn_531520/DE/GesetzeUndRechtsprechung/BDSG/BDSG__node.html__nnn=true
5.德國聯邦憲法法院:
http://www.bundesverfassungsgericht.de/
6.德國聯邦勞動法院判決檢索:
http://juris.bundesarbeitsgericht.de/cgi-bin/rechtsprechung/list.py?Gericht=bag&Art=en
7.歐盟法律資料庫:http://eur-lex.europa.eu/en/index.htm
8.歐洲人權法院:http://www.echr.coe.int/echr/
9. Art. 29 Data Protection Working Party Opinion on the Processing of Personal Data in the Employment Context,
http://europa.eu.int/comm/internal_market/privacy/docs/wpdocs/2001/wp48en.pdf.
10. Article 29 Working Document on the Surveillance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in the Workplace,
http://europa.eu.int/comm/internal_market/privacy/docs/wpdocs/2002/wp55_en.pdf
11.EIROnline,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index.htm
12.Electronic Privacy Information Center,http://www.epic.org
13. Guidelines on Workplace E-mail,http://www.privacy.gov.au/internet/email/index.html
14.The Privacy Page, http://www.privacy.org。
15.Right to Privacy web site, http://www.righttoprivacy.com。
16.ILO,http://www.ilo.org
17.United Kingdom Information Commissioner, The Employment Practices Data Protection Code: http://www.ico.gov.uk/upload/documents/library/data_protection/practical_application/coi_html/english/employment_practices_code/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4961016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6101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601.pdf43.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2.pdf108.61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3.pdf83.53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4.pdf95.33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5.pdf380.05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6.pdf559.1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7.pdf458.59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8.pdf476.3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09.pdf499.55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10.pdf145.99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611.pdf193.09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