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7482
題名: 混合制國會選舉制度對台灣政黨體系影響之初探:兼論日本之經驗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act of the mixed Electoral System on Taiwan`s Party System and A Discussion of Japan`s Experience.
作者: 呂璨戎
Lu, Tsan Jung
貢獻者: 隋杜卿
Swei, Duh Ching
呂璨戎
Lu, Tsan Jung
關鍵詞: 選舉制度
政黨體系
杜瓦傑定律
單記非讓渡投票制
並立式混合制
electoral system
party system
Duverger’s Law
SNTV
MMM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19-Sep-2009
摘要: 我國立法委員選舉自1992年全面定期改選以來,一直是採用以「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為主的特殊選舉制度,直到2005年第七次修憲始變革為「並立式混合制」,並已於2008年1月12日第七屆立委選舉中首度實施。\n 由於台灣與日本均位居東亞關鍵位置,並同為該區民主發展之典範,類似的政經發展脈絡,於是經常成為學界探討比較的對象。除了近似的經濟發展模式外,於政治層面上,兩國亦皆由「一黨獨大」的政體開始演變。尤其,兩國更先後於1994年及2005年修改國會選舉制度,且不約而同從「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制」改採「並立式混合制」。\n 任一國家選舉制度之變革,往往都會對其政黨體系、甚至政治運作造成相當程度之影響。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此次選舉所採取的新選制,從理論、制度及實際各層面,參照日本選制改革與施行之經驗,進行新選制對我國政黨體系影響之初探。
The overall election of legislator in our country has been reelected regularly since 1992, and it has been adopting primarily the “Single Non-Transferable Vote with Multimember-District system” (SNTV-MMD), a special electoral system. Until the seventh amending of the Constitution transformed into the “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MMM) in 2005, which has implemented in the seventh session of legislators’ ele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January 12, 2008.\n Owing to both of the positions of Taiwan and Japan are very important in the East Asia, and also are the models of the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the area. They have similar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ing situation, so they are usually compared to each other by the academic community. Besides the simi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in the political side, both of the two countries began to evoluting from “predominant-party system”. Above all, the two countries reformed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congress in 1994 and in 2005. They also adopted the “MMM” instead of the “SNTV-MMD” coincidentally.\n Changes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in any country will impact on party system even political arrangement in a considerable degree. Therefore, I’ll focus on the new system of this election from the different sides of theory, institution, and reality in this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reformation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Japan and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s, doing a preliminary study of how the impact of the new electoral system on Taiwan’s party system.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業立,1996a,《我國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______,2006,《比較選舉制度》(四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______,2008,《比較選舉制度》(五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輯,2001,《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
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編,2006,《台灣政黨政治的回顧與前瞻》,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有限公司。
朱浤源主編,1999,《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李炳南主編,蔣立峰、高洪著,2002,《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市:揚智文化。
呂亞力,2006,《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
胡春惠主編,2000,《中台港三地選舉制度和民主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
倪達仁譯,Ranney, Austin著,1995,《政治學》,台北:雙葉。
梁世武編著,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
張世熒,2005,《選舉研究—制度與行為途徑》,台北:新文京開發。
郭秋慶,1996,《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至一出版社。
陳健民、周育仁主編,2002,《國會改革與憲政發展》(國會叢書),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隆志主編,2002,《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新世紀智庫叢書(3),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曹瑞泰譯,沖野安春著,2000,《現代日本政治制度與選舉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華力進,1984,《政治學》,台北:經世書局。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與劉兆隆譯,Heywood, Andrew著,2002,《最新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
楊泰順,1991,《選舉》,台北:永然文化。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與李亦園編,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學研究法》(上、下冊),台北:台灣東華。
蔡宗哲,2005,《政治學:理解、判斷與行動》,台北:華立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蔡增家,2004,《日本轉型:九〇年之後政治經濟體制的轉變》,台北市:五南。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蘇永欽主編,2001,《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二、專書論文
王業立,2000,〈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政治影響〉,收錄於胡春惠主編,《中台港三地選舉制度和民主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頁245-262。
______,2001,〈未來立委選制調整的幾個方向及其利弊分析〉,收錄於蘇永欽主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頁13-26。
______,2002,〈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政黨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收錄於陳隆志主編,《新世紀,新憲政:憲政研討會論文集》,新世紀智庫叢書(3),台北:元照出版公司,頁331-345。
周育仁,2006,〈國會改革對台灣政黨體系之影響〉,收錄於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院編,《台灣政黨政治的回顧與前瞻》,香港:香港社會科學出版有限公司,頁100-117。
隋杜卿,2002a,〈立委選制改革對政治運作的影響—以「單一選區兩票制」為例〉,收錄於陳健民、周育仁主編,《國會改革與憲政發展》(國會叢書),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頁143-189。
黃國敏,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區劃分之研究〉,收錄於梁世武編著,《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頁307-342。
黃德福,2000,〈選舉競爭與台灣政治民主化〉,收錄於胡春惠主編,《中台港三地選舉制度和民主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頁202-222。
劉義周,2001,〈解嚴後台灣政黨體系的發展〉,收錄於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推動委員會編輯,《威權體制的變遷:解嚴後的台灣》,台北:中研院台史所籌備處,頁89-112。
蔡增家,2008,〈派閥崩壞抑或派閥重整?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後日本政黨政治的轉變(1996-2006)〉,收錄於梁世武編著,《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頁3-41。
蔡學儀,2008,〈單一選區兩票制之政治影響分析〉,收錄於梁世武編著,《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台灣商務,頁83-107。
謝復生,2001,〈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幾點建議〉,收錄於蘇永欽主編,《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頁3-12。
三、期刊
丁仁方,2008,〈投票未分裂,小黨無空間〉,《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76期。
王業立,1996b,〈相對多數 vs.絕對多數:各國總統直選方式的比較研究〉,《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52。
李介,2005,〈刺客引領改革風潮,民意轉向在野黨受挫—刮小泉旋風〉,《新台灣新聞週刊》,第495期。
吳文程,2001,〈杜瓦傑假設的再檢視與修正〉,《東吳政治學報》,第12卷,頁41-73。
吳明上,2003,〈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改革之探討:小選舉區比例代表並立制〉,《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79-94。
吳東野,1996,〈「單一選區兩票制」選舉方法之探討:德國、日本、俄羅斯選舉之實例比較〉,《選舉研究》,第3卷,第1期,頁69-102。
吳重禮,2002,〈SNTV的省思:弊端肇因或是代罪羔羊〉,《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2期,頁45-60。
林荷曦,2004,〈立委選制從SNTV變革至兩票制的省思〉,《行政試訊》,第9期,頁1-14。
林繼文,1997,〈政黨重組與選舉制度改革〉,《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62期,頁1-4。
______,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第6期,頁77-93。
胡文輝,2004,〈第六屆立委選後的台灣政局—亂字又何奈!〉,《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8期,頁113-115。
徐永明,2002,〈單一選區兩票制政治衝擊的模擬〉,《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7期,頁6-16。
______,2004,〈選制改革與國會運作正常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7期,頁108-110。
張世熒,2002,〈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與過渡-2001年立委選舉結果的省思〉,《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4期,頁1-24。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
陳宏銘,2005,〈國會改革修憲案通過後憲政體制的走向〉,《民主鞏固與憲政改革系列學術研討會》成果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頁37-53。
陳朝政,2007,〈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灣未來政黨政治發展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 096-010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華昇,2008,〈2009年台灣政黨政治情勢評估與展望〉,《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 097-008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儔美,1997,〈從第四十一屆眾議院選舉看日本的新選舉制度〉,《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頁63-75。
______,2001,〈日本第四十二屆眾議院選舉研析〉,《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5期,頁23-37。
黃正杰,1997,〈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制度之介紹〉,《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62期,頁5-7。
隋杜卿,2001,〈日本參議院改選(2001)對政黨合作的啟示〉,《國政評論》,憲政(評) 090-176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______,2002b,〈單一選區兩票制改革方案的評析與對策〉,《國政分析》,憲政(析) 091-024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______,2003a,〈「單一選區」選制改革的政治影響: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模擬(一)〉,《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14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______,2003b,〈「單一選區」選制改革的政治影響: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模擬(二)〉,《國政研究報告》,憲政(研)092-016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______,2003c,〈「單一選區」選制改革的政治影響: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的模擬(三)〉,《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2-017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傅恆德,1999,〈第四屆立法委員選舉後的省思:立法改革芻議〉,《政策月刊》,第42期,頁13-15。
游清鑫,1996,〈論兩票制的政治效果〉,《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54期,頁5-7。
______,1997,〈1996年日本眾議院選舉結果之探討〉,《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62期,頁8-10。
______,1999,〈論當前國會選舉制度改革的一些問題〉,《國策專刊》,第8期,頁9-11。
楊日青,2001,〈維護國會尊嚴,須從健全法治著手〉,《國政評論》,憲政(評) 090-095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楊婉瑩,2002,〈從第五屆立委選舉結果探討未來選舉制度改革之方向〉,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1期,頁20-29。
楊鈞池,2001,〈日本實施中選區制的經驗及其對台灣的啟示〉,《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0-079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廖益興、鄭敦仁,1997,〈台灣政治改革應有的省思〉,《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62期,頁11-14。
潘誠財,1999,〈析論日本選舉制度改革〉,《復興崗學報》,第66期,頁17-49。
______,2007,〈日本眾議院新選舉制度對政黨體系形成之影響― 1996〜2005眾議院選舉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9期,頁411-438。
蔡學儀、柯三吉,2001,〈單一選區兩票制於我國實施之研究〉,《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3期,頁101-122。
蔡學儀,2002,〈國會改造之選舉制度方案比較〉,《選舉研究》,第9卷,第2期,頁117-150。
謝相慶,2000,〈日本眾議院議員新選舉制度及其政治效應—以1996年選舉為例〉,《選舉研究》,第6卷,第2期,頁45-87。
______,2002,〈淺談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單一選區兩票制〉,《國政研究報告》,內政(研)091-029號,台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謝復生,1996,〈我國現行選舉制度之評析〉,《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1期,頁2-4。
四、報紙
「民進黨必須懲治陳水扁,國民黨應撫慰綠色選民」,聯合報社論,2008年1月13日,A2版。
「國民黨請謙卑自持,民進黨請反省檢討」,中國時報社論,2008年1月13日,A2版。
「藍中部全拿最感謝扁,學者:綠激進嚇跑中間選民」,蘋果日報綜合報導,2008年1月13日,A14版。
王麗美,2008,「綠敗鬥爭開始,藍贏責任加身」,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18版。
江宜樺,2008,「政治地震接踵,避免國家空轉」,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15版。
吳玉山,2008,「國民黨,重掌解嚴時優勢」,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19版。
何明國,2008,「未達1/4席次,扁謝牌失靈」,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4版。
李祖舜,2008,「藍色諸侯,恐常衝撞政院」,聯合報,2008年1月24日。
李淑華、晏明強與徐珮君,2008,「藍營獨大,國會恐失衡」,蘋果日報,2008年1月13日,A1版。
林河名,2008,「明天過後,國會又變『大怪獸』」,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6版。
林政忠,2008,「清新11寇、本土3寶,全落馬」,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8版。
林晨柏,2008a,「貪腐硬拗,民進黨輸給自己」,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2版。
______,2008b,「操弄選舉過頭,扁變毒藥」,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2版。
林濁水,2008,「藍綠消長的關鍵」,中國時報,2008年1月14日,A15版。
林諭林,2008,「雲林以北剩2席,衝擊綠選總統」,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7版。
邱燕玲,2008,「林濁水:藍恐成國會萬年多數」,自由時報,2008年1月13日,A3版。
范凌嘉,2008,「贏得超乎預期,馬憂鐘擺效應」,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5版。
郭宏任,2008,「南縣市,綠唯一全壘打」,蘋果日報,2008年1月13日,A12版。
張麗娜,2008,「小黨沒攻下不分區席次」,蘋果日報,2008年1月13日,A1版。
彭顯鈞,2008,「最後一戰?李登輝未必沉寂」,自由時報,2008年1月13日,A6版。
楊婉瑩,2008,「矛盾的女性關鍵多數」,中國時報,2008年1月31日。
鄒景雯,2008,「台灣,倒退回到一黨體制?」,自由時報,2008年1月13日,A1版。
鄭任汶,2008,「一黨獨大,藍須防鐘擺」,聯合報,2008年1月13日,A1版。
賴世剛,2008,「台灣應走兩黨政治」,自由時報,2008年1月14日,A15版。
蕭旭岑,2008a,「席次達3/4,新國會看泛藍臉色」,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6版。
______,2008b,「賄選、黑函、不談政策,單一選區弊端多」,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6版。
顏瓊玉,2008,「地方刺客竄起,10新人摘勝果」,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13版。
蘋果日報,2008年1月13日,S2、S7版。
蘇益忠,2008,「小將出頭天,3姝新枝壓老幹」,中國時報,2008年1月13日,A13版。
顧爾德,2008,「欠『惡寇』一個公道」,中國時報,2008年1月14日,A15版。
五、法規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民國96年11月7日修正。
六、學位論文
王世義,2007,〈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大然,2007,〈新選制下台灣政黨政治發展之研究—日本施行經驗之借鏡〉,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梅仕杰,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灣政黨發展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寬忠,2004,〈屏東縣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1981~2001年縣長立法委員及省議員選舉分析〉,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明德,2003,〈民進黨派系政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謝瑞明,2002,〈地方派系對地方政治影響之研究—以桃園縣個案分析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七、研討會論文
王業立,2004,〈縣市層級選舉與分立政府〉,「民主化、全球化、議會角色:慶祝高雄改制院轄市25週年學術研討會」,高雄市議會與中山大學主辦,2004年12月3-4日,高雄:中山大學。
______,2005,〈政黨提名制度:政黨政治的祕密花園〉,「從憲法觀點看政黨提名制度研討會」,「公益信託法治斌教授學術基金」的「公法與公共政策論壇」主辦,2005年7月14日,台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______、黃信達,2008,〈選制變革對地方政治生態的影響:研究方法的探討〉,「如何評估選制變遷:方法論的探討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7月5日,台北: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國際會議廳。
王鼎銘、郭銘峰,2009,〈混合式選制下的投票思維:台灣與日本國會選舉變革經驗的比較〉,「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計畫(TEDS2008L)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主辦,2009年1月17-18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吳重禮,2008,〈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的省思:匡正弊端或是治絲益棼〉,「如何評估選制變遷:方法論的探討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7月5日,台北: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國際會議廳。
河野武司,2007,〈日本眾議院選舉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東亞混合式選舉制度國際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辦,2007年5月26日,台北: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國際會議廳。
施正峰,2002,〈選舉制度改革的思考〉,「選後台灣國家的展望研討會」,國際文化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2002年1月12日,台北。
張佑宗、周宛蓉,2009,〈邁向地方型或全國化的選舉競爭?台灣2008年立委選舉政黨得票變異的分析〉,「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計畫(TEDS2008L)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主辦,2009年1月17-18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張嘉尹,2001,〈我國立委選舉制度的檢討:從德國的單一選區兩票制談起〉,「立委減半研討會」,台灣教授協會主辦,2001年2月17日。
陳品皓,2009,〈媒體使用與議題態度之關聯性研究—以經濟議題為例〉,「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計畫(TEDS2008L)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主辦,2009年1月17-18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黃紀,2008,〈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下選民之投票抉擇:分析方法之探討〉,「如何評估選制變遷:方法論的探討學術研討會」,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辦,2008年7月5日,台北:政治大學綜合院館國際會議廳。
游清鑫,2009,〈台灣選民對2008年立委新選制評價之探索〉,「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計畫(TEDS2008L)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規劃與推動委員會主辦,2009年1月17-18日,台北: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會議廳。
謝相慶,2007,〈我國第7屆立法委員新選舉制度及其可能效應〉,「制度、治理與秩序學術研討會」,2007年9月29日,台北:2007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
八、網路資料
「2005總選舉特輯」,讀賣新聞網,2005,網址:http://www.yomiuri.co.jp/election2005/。
中央選舉委員會,網址:http://www.cec.gov.tw/。
中央選舉委員會選舉資料庫,網址:http://210.69.23.140/cec/cechead.asp。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ly.gov.tw/index.jsp。
張世熒,2007,〈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實施後對台灣政治發展影響初探〉,網址:http://www.mcu.edu.tw/department//pubaffair/張世熒老師的文章/2007-10-7立委單一選區/立委單一選區兩票制影響7.pdf。
陳朝建,〈地方世襲政治再起,派系換黨如翻書〉,2008年1月12日,網址:http://mag.udn.com/mag/vote2007-08/storypage.jsp?f_ART_ID=106198。
曹瑞泰,2006,〈日本選舉制度改革與影響—現行小選區比例代表並立制施行之研究〉,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學者論壇,2005年12月5日,網址:http://blog.sina.com.tw/cnear/article.php?pbgid=33723&entryid=284869 & http://blog.sina.com.tw/cnear/article.php?pbgid=33723&entryid=284875。
貳、英文部分
(I)Books
Chhibber, Pradeep K., and Ken Kollman, 2004,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Party Systems: Federalism and Party Competition in Canada, Great Britain, Ind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olomer, Josep M., 2004, Handbook of Electoral System Choice,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Cox, Gray W., 1997, Making Votes Count: Strategic Coordination in the World`s Electoral Syste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see.
Downs, Anth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Duverger, Maurice, 1955, Political Parties: Their Organization and Activity in the Modern State, Translated by Barbara and Robert North, London: Methuen.
Duverger, Maurice, 1986, “Duverger’s Law: Forty Years Later”,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 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 New York: Agathon Prsee, pp. 69-84.
Farrell, David M., 2001, Electoral Systems : A Comparative Introduction, New York: Palgrave.
Hermens, Ferdinand A., 1972, Democrcay or Anarchy: A Study of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New York: Johnson Reprint Corporation.
Hermens, Ferdinand A., 1984, “Representation and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d, eds., Choosing an Electoral System, New York: Praeger, pp. 16-30.
Lijphart, Arend, 1984, Democracies: 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one Countri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4, 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jphart, Arend, 1999, Patterns of Democracy: Government Forms and Performance in Thirty-Six Countrie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Norris, Pippa, 2004, Electoral Engineering: Voting Rules and Political Behavi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see.
Rae, Douglas W., 1971,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Ranney, Austin, 2001, Governing: 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8th edition),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eynolds, Andrew, and Ben Reilly, 1997, The New International IDEA Handbook of Electoral System Design,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Democracy and Electoral Assistance.
Rose, Richard, 2000,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lections, Washington, D.C.:CQ Press.
Sartori, Giovanni, 1994, Comparative Constitutional Engineering: an Inquiry into Structures, Incentives, and Outcome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Sartori, Giovanni, 1986, ”The Influence of Electoral System: Faulty Laws or Faulty Methods?” in Bernard Grofman and Arend Lijphart, eds., Electoral Laws and Their Political Consequence, New York: Agathon Prsee, pp43-68.
Sartori, Giovanni, 1976, Parties and Party Systems: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hugart, M., and Wattenberg, M., 2001,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agepera, Rein, and Matthew Sobert Shugart, 1989, Seats & Votes: The Effects &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II)Periodicals
Kostadinova, Tatiana, 2002, “Do Mixed Electoral System Matter? A Cross–National Analysis of Their Effects in Eastern Europe”, Electoral Studies, Vol. 21, pp. 23-34.
Laakso, Markku, and Rein Taagepera, 1979, “Effective Number of Parties: A Measure with Application to West Europe,”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12, pp. 3-27.
Lijphart, Arend, 1990, “The Political Consequences of Electoral Laws, 1945-1985”,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84, No. 2, pp. 481-496.
Lijphart, Arend, 1991, “Constitutional Choices for New Democracies”, Journal of Democracy, Vol. 2, No. 1, pp. 72-84.
Maeda, K., 2008, “Re-Rxamining the Contaminateon Effect of Japan’s Mixed Electoral System Using the Treatment-Effects Model.” Electoral Studies, Vol. 27, No.4, pp. 723-731.
Massicotte, Louis, and Andre Blais, 1999, “Mixed Electoral Systems: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Survey”, Electoral Studies, Vol.18, No.3, pp. 341-366.
Nishikawa, Misa , and Herron, Erik S., 2004, “Mixed Electoral rules’Impact on Party System”, Electoral Studies, Vol. 23, pp. 753-768.
Reed, Steven R., 2007, ”Duverger’s Law is Working in Japan,” Japanese Journal of Electoral Studies, Vol. 22, pp. 96-106.
Riker, William H., 1982, “The Two-Party System and Duverger’s Law: An Essay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6, pp. 753-766.
(Ⅲ)Conference
Yu, Ching-hsin, 2009, “Changes in Party System Under the Mixed-Member Majoritarian System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ions in Taiwan, Japan, and Korea under the Mixed-Member Electoral Systems. Taipei: Asian Election Studies(AES), Election Study Center, NCCU, May 24, 2009.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5261018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61018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801.pdf95.65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2.pdf127.9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3.pdf112.07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4.pdf62.9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5.pdf106.1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6.pdf102.26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7.pdf93.37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8.pdf445.5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09.pdf449.7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10.pdf406.45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11.pdf617.31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12.pdf233.19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813.pdf296.22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