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28
題名: 周汝登《四書宗旨》之研究
The Research of Zhou Rudeng`s Four Books study
作者: 吳長憲
貢獻者: 陳逢源
吳長憲
關鍵詞: 周汝登
四書
陽明學
經典詮釋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Apr-2010
摘要: 本文以周汝登《四書宗旨》為研究對象,探究周汝登詮釋《四書》的內容和方法,以對王陽明、王龍溪一脈的《四書》詮釋有所瞭解,進而確立此書在《四書》學史上的意義和價值。全書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立基與安排。第二章「周汝登生平、著作與學術思想」,概述周汝登的生平、著作及整體思想。第三章「周汝登《四書宗旨》—《大學》、《中庸》部分」,探討周汝登對《大學》「明德親民」、「格物」、「誠意正心」和《中庸》「天、性、道、教」、「致中和」、「誠」等重要概念的理解與詮釋。第四章「周汝登《四書宗旨》—《論語》、《孟子》部分」,探討周汝登對《論語》「仁」、「禮」、「學」的內涵理解和工夫實踐;及其對《孟子》性善、修養、仁政王道的闡釋。第五章「周汝登《四書宗旨》的特色與學術史意義」,歸納周汝登詮釋《四書》的核心思想和解經方法,彰顯此書的《四書》學史意義和價值。第六章「結論」,綜論以上的研究成果,並檢討本論文的不足之處,並提出可再發展的研究空間。\n 透過本研究,可發現周汝登《四書宗旨》呈現了王陽明、王龍溪一脈的《四書》詮釋樣貌,補足二王《四書》著述未完足的缺憾;其次,承繼陽明心體為上的精神,具體展現為自由開放、三教同旨、漢宋明經說兼採的新《四書》學精神;最後,書中返求己心和要求落實體證的工夫,不僅澄清陽明後學空虛狂蕩的誤解,也代表汝登對當時學術風氣反思後的兼融主張。
參考文獻: 一、古籍著作
(一)經部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周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儀禮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禮記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魏]王弼注,[唐]孔穎達正義︰《周易正義》(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魏]何晏注,[宋]邢昺疏︰《論語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魏]何晏集解,[梁]皇侃義疏︰《論語集解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晋]杜預注,[唐]孔穎達正義︰《春秋左傳正義》(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
[宋]朱熹著,黃珅校點︰《四書或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明]王守仁︰《大學古本旁註》(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明]周汝登︰《四書宗旨》(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影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崇禎己巳年(1629)鄭重耀刊本)
[明]胡廣等︰《四書大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許孚遠︰《大學述與答問》(臺北︰中國子學名著集成編印基金會,1978年影印[明]萬曆間刊本)
[明]張岱︰《四書遇》(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
[明]焦竑︰《焦氏四書講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大連市圖書館藏[明]萬暦二十一(1593)年書林鄭望雲刻本)
[明]葛寅亮︰《四書湖南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崇禎刻本)
(二)史部
[明]周汝登︰《聖學宗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王世韜等刻本)
[明]焦竑︰《國史經籍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復旦大學圖書館藏[明]徐象橒刻本)
[清]李慈銘︰《乾隆紹興府志校記》(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清代手鈔本)
[清]紀昀等︰《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清]俞卿修,[清]周徐彩纂︰《紹興府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影印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刊本)
[清]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月第2版)
牛蔭麐修,丁謙等纂︰《嵊縣志》(臺北︰成文出版社,1975年影印民國二十三年鉛印本)
(三)子部
[唐]慧能著,張火慶導讀︰《六祖壇經》(臺北︰萬象發行,1983年)
[明]周汝登︰《王門宗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影印[明]萬曆余懋孳刻本)
[明]楊起元︰《太史楊復所先生證學編(四卷)首(一卷)證學論(一卷)策(一卷)》(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五(1617)余永寧刻本)
[明]鄒元標︰《南臯鄒先生會語合編(二卷)講義合編(二卷)》(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影印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龍遇奇刻本)
[明]羅汝芳︰《盱壇直詮》(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影印復性書院重刊儒林典要本)
(四)集部
[宋]朱熹著,朱傑人等主編︰《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陸九淵著,鍾哲點校︰《陸九淵集》(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宋]程頤、程顥著,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宋]楊時︰《楊龜山先生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宋]楊簡︰《慈湖遺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明]王守仁著,吳光等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明]王畿︰《王龍溪全集》(臺北︰華文書局,1970年影印[清]道光二年(1822)刻本)
[明]周汝登︰《東越證學錄》(臺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影印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刊本)
[明]袁黃︰《了凡雜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影印[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建陽余氏刻本)
[明]許孚遠︰《敬和堂集》(臺南縣︰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影印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
[明]陶望齡︰《歇菴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喬時敏等刻本)
[明]陶望齡︰《陶文簡公集》(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影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天啓七年(1627)陶履中刻本)
[明]鄒元標︰《願學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明]釋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常熟市圖書館藏[清]順治十七年(1660)毛褒等刻本)
[明]釋智旭︰《蕅益大師全集》(臺北︰佛教書局,1989年)
二、近人著作
(一)專書
于化民︰《明中晚期理學的對峙與合流》(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論語義理疏解》(臺北縣︰鵝湖出版社,1985年)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著︰《孟子義理疏解》(臺北縣︰鵝湖出版社,1989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吳 震︰《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李紀祥︰《兩宋以來大學改本之硏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步近智、張安奇著︰《好學集︰中國思想史學術論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林繼平︰《明學探微》(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年)
侯外廬、邱漢生、張豈之主編︰《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容肇祖︰《明代思想史》(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宋明儒學思想之發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高柏園︰《中庸形上思想》(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年)
陳榮捷︰《宋明理學之概念與歷史》(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1996)
陳 垣︰《中國佛教史籍槪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
陳 來︰《現代中國哲學的追尋︰新理學與新心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陳 來︰《宋明理學》(臺北︰洪葉文化,1994年)
陳 來︰《中國近世思想史硏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陳逢源︰《朱熹與四書章句集注》(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
陳永革︰《晚明佛學的復興與困境》(高雄縣︰佛光山文教基金會,2001年)
張君勱︰《新儒家思想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編︰《晚明思潮與社會變動》(臺北︰弘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下)》(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臺北︰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馮炳奎等著︰《宋明理學研究論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黃公偉︰《宋明清理學體系論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1年)
程發軔︰《理學概要》(臺北︰中正書局,1971年)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
嵇文甫︰《左派王學》(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
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7年)
黃俊傑︰《中國經典詮釋傳統(一)通論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1年)
黃俊傑︰《東亞儒者的四書詮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5年)
黃俊傑︰《中日《四書》詮釋傳統初探》(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1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二)》(臺北︰中央硏究院中國文哲硏究所,2006年)
彭國翔︰《良知學的開展︰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3年)
葛兆光︰《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錢 穆︰《宋明理學概述》(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7年)
錢 穆︰《陽明學述要》(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4年)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中國思想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 穆等著︰《論孟論文集》(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羅 光︰《中國哲學思想史(元明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 )
釋聖嚴著,關世謙譯︰《明末中國佛教之硏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龔鵬程︰《晚明思潮》(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
國立編譯館主編︰《新集四書註解群書提要(附古今四書總目)》(臺北︰華泰文化 公司,2000年)
[日]宇野哲人、安岡正篤監修,荒木見悟等編︰《陽明學大系第七卷︰陽明門下(下)》(東京都︰明徳出版社,昭和49年(1974))
[日]佐野公治︰《四書學史の硏究》(東京都︰創文社,昭和63年(1988))
[日]岡田武彥著,吳光等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日]松川健二編,林慶彰等譯︰《論語思想史》(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6年)
[日]荒木見悟︰《明代思想研究》(東京都︰創文社,昭和47年(1972))
[日]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明末清初的思想與佛教》(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日]荒木見悟著,廖肇亨譯︰《佛教與儒教》(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日]島田虔次著,甘萬萍譯︰《中國近代思維的挫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日]野上俊靜等著,釋聖嚴譯︰《中國佛教史槪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
[日]溝口雄三著,林右崇譯︰《中國前近代思想的演變》(臺北︰國立編譯館,1994年)
[美] Elman Benjamin(艾爾曼)著,趙剛譯︰《從理學到樸學︰中華帝國晚期思想與社會變化面面觀》(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5年)
(二)單篇論文
王汎森︰〈「心即理」說的動搖與明末清初學風之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65卷第2期 (1994年6月),頁333-373
毛文芳︰〈晚明「狂禪」探論〉,《漢學研究》第19卷第2期,總第39期(2001年12月),頁171-200
古清美︰〈從曾點之樂到狂禪之風—略談明代心學與禪學的關係〉,收入黃俊傑、町田三郎、柴田篤主編︰《東亞文化的探索︰傳統文化的發展》(臺北︰正中書局,1996年),頁289-300
呂妙芬︰〈儒釋交融的聖人觀︰從晚明儒家聖人與菩薩形象相似處及對生死議題的關注談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 (1999年12月),頁165-207
李孝悌︰〈明清的上層社會與宗教〉,收入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編︰《明代政治與文化變遷》(香港︰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39-62
步近智︰〈晚明時期儒學的演變與影響〉,《中國史研究》1989年第1期(總第41期),頁144-152
林洪兌︰〈四有四無之辯的深入—周海門之九解與許敬菴之九諦之辯難〉,《儒教文化研究》第4期(2004年2月),頁149-159
季芳桐、蔣民︰〈泰州學派的歸屬—兼評黃宗羲的儒佛觀〉,《學海》第2期(2002年),頁39-41
孫中曾︰〈明末禪宗在浙東興盛之緣由探討〉,《國際佛學研究》第2期 (1992年12月),頁141-176
徐 泓︰〈明代社會風氣的變遷—以江、浙地區為例〉,收入中央硏究院主編︰《中央硏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明清與近代史組)(上冊)》(臺北︰中央硏究院,1989年),頁137-159
張克偉︰〈周汝登生明及其著述論略〉,《中國書目季刊》第22卷第4期(1989年3月),頁53-62
張克偉︰〈周汝登哲學思想初探〉,《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1期(1992年)
彭國翔︰〈周海門的學派歸屬與「明儒學案」相關問題之檢討〉,《清華學報》第31卷第3期(2001年9月),頁339-374
彭國翔︰〈周海門學派歸屬辨〉,《浙江社會科學》第4期(2002年7月),頁104-109
黃文樹︰〈陽明後學的成員分析〉,《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7期 (2000年9月),頁371-388
黃文樹︰〈簡述史家對泰州學派之研究〉,《孔孟月刊》第36卷第2期,總第422期(1997年10月),頁39-41
黃文樹︰〈泰州學派與禪宗思想〉,《樹德科技學報》第1卷第1期 (1999年6月),頁233-256
黃文樹︰〈泰州學派的淵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9卷第2期,總第50期(1998年8月),頁81-107
楊祖漢︰〈宋明儒學的發展與陽明哲學的特色(上)〉,《鵝湖》第17卷第8期,總第200期(1992年2月),頁14-20
楊祖漢︰〈宋明儒學的發展與陽明哲學的特色(下)〉,《鵝湖》第17卷第9期,總第201期(1992年3月),頁37-41
楊國榮︰〈晚明心學的衍化〉,《孔孟學報》第75期 (1998年3月),頁115-134
楊國榮︰〈王門後學致良知說的演進〉,《學術界》第5期(1988年),頁65-78
熊 琬︰〈明代理學與禪〉,《國文天地》第7卷第2期,總第74期(1991年7月),頁37-42
鄭吉雄︰〈陽明學說的三點特質及其在學術史上的意義〉,《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12月),頁527-557
鄭燦山︰〈許敬菴、周海門九諦九解之辯〉,《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5卷第2期(1996年12月),頁143-159
蔡仁厚︰〈王門天泉「四無」宗旨之論辯—周海門「九諦九解之辯」的疏解(上)〉,《鵝湖》第1卷第4期(1975年10月),頁11-20
蔡仁厚︰〈王門天泉「四無」宗旨之論辯—周海門「九諦九解之辯」的疏解(下)〉, 《鵝湖》第1卷第5期(1975年11月),頁20-26
錢 明︰〈王學流派的演變及其異同〉,《孔子研究》第4期(1987年),頁63-71。
戴景賢︰〈論姚江學脈中之龍溪、心齋與其影響〉,《臺大中文學報》第22期 (2005年6月),頁359-411
[日]岡田武彥著,屠承先譯︰〈明末儒學的發展〉,《哲學譯叢》第3期 (1989年5月),頁73-77
[日]岡田武彥著,屠承先譯︰〈關於宋明儒學思想發展動向的一個考察〉,《哲學譯叢》第2期 (1988年),頁25-35
[日]荒木見悟著,如實譯︰〈陽明學與明代佛學〉,收入牧田諦亮著,索女林譯︰《中國近世佛教史硏究》(臺北縣︰華宇出版社,,1985年),頁375-412
(三)學位論文
王湘齡︰《許敬菴、周海門「九諦九解」義理研究》(桃園縣︰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許馨元︰《周海門及其聖學宗傳研究》(臺北︰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陳昇輝︰《晚明《論語》學之儒佛會通思想研究》(臺北縣︰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湯志敏︰《明代嘉、隆、萬三朝的反王學議論》(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曾光正︰《不離俗而證真—泰州學派倫理觀的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楊正顯︰《陶望齡與晚明思想》(臺中︰私立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劉哲浩︰《周海門哲學思想研究》(臺北縣︰私立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鄭德熙︰《明嘉靖年間朱子學派批判王學思想研究》(臺北︰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蔡淑閔︰《陽明學派游學活動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年)
釋見曄(王秀花) ︰《明末佛教發展之研究—以晚明四大師為中心》(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5151013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101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1310.pdf328.82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9.pdf279.58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8.pdf552.34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7.pdf646.5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6.pdf581.6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5.pdf651.13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4.pdf428.32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3.pdf118.26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2.pdf161.94 kBAdobe PDF2View/Open
101301.pdf89.96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