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8762
題名: 以代理人理論探討社會福利公設民營之契約管理—以內政部宜蘭教養院為例
作者: 吳宜恬
貢獻者: 吳瓊恩
吳宜恬
關鍵詞: 社會福利
公設民營
契約管理
代理人理論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9-Apr-2010
摘要: 現今台灣社會福利民營化漸以公設民營為趨勢,將政府與非營利組織連結的契約,係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政策得否成功的關鍵,引導出契約管理之重要性,研究者以「代理人理論」解釋契約結構及組織實際運作之核心作為分析途徑,選取行政院組織改造在第一波優先推動個案中,唯一屬社會福利領域的「內政部宜蘭教養院公設民營政策」為個案,探討其分工利益與利益衝突、契約管理內容與代理關係、代理問題與解決機制,以及所衍生的代理成本。\n 經由探討內政部宜蘭教養院公設民營之契約管理,釐清內政部社會司與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之代理關係,發現專業人力為兩者之分工利益,兩者間存有資訊不對稱的情形,但由於內政部掌握主導契約之權力,可有效降低代理問題的發生。而藉由契約規定,包括嚴格的甄審過程、嚴謹完備的監督機制,可有效降低逆選擇與道德危機的發生。並發現誘因機制未產生誘因相容、協商權力存有差距、以及評鑑成效有待加強等問題。最後發現其生產成本明顯降低、代理成本有增有減、營運管理成效略遜於內政部公營,顯示社會福利公設民營確實可為政府節省人力及相關成本,但成效未必較佳,要達成「低成本、高品質」之雙贏目的,有待運用代理人理論之要點,如「選擇、協商、監督、誘因、評鑑」等機制來加強契約管理,此亦為本研究個案之研究價值所在。\n 最後對內政部社會司提出考量適合社會福利公設民營之法制、重視規劃階段之民間參與能力、加強使用者監督、創造「非經濟性誘因」機制等建議;並對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提出主動瞭解相關法令與行政程序、善用結合社會資源之能力、納入院生家屬服務滿意度等建議,作為內政部宜蘭教養院公設民營之參考。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丁秋明(2005)。公共服務簽約外包之研究-以台北市監理業務為例。開南管理學院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王仕圖(1999)。公設民營的迷思:非營利組織理論觀點的反省。社區發展季刊,85,156-165。
王春源、翁錦棟(2001)。論最適契約之訂定,以防道德危險之發生。財稅研究,33(3),157-180。
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第7次身心障礙福利機構評鑑成績。2008年12月3日,取自http://www.moi.gov.tw/dsa/news_content.aspx?sn=1776
內政部宜蘭教養院部落格。2008年8月14日,取自http://tw.myblog.yahoo.com/eden-ilan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8年6月30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2008年7月29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台灣管理學會(2003)。建立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監督機制之研究。台北:作者(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專題委託研究計畫)。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2008年8月14日,取自http://www.eden.org.tw/index.php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全球資訊網行政函釋。2008年9月24日,取自
http://www.pcc.gov.tw/cht/index.php?act=law&code=view&ids=4844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促進民間參與投資全球資訊網。2008年9月24日,取自http://ppp.pcc.gov.tw/pcc_site/A-1-2.cfml
行政院主計處公務預算局9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2008年9月24日,取自http://win.dgbas.gov.tw/dgbas01/93btab/93B4F08.HTM
行政院新聞稿「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委員會」第十一次委員會議(2003,3月22日)。2008年9月24日,取自 http://info.gio.gov.tw/fp.asp?xItem=22984&ctNode=1808&mp=1
李林水(2006)。德水園身心障礙教養院委外經營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工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12,41-77。
李政賢(譯)(2006)。C. Marshall & G. B. Rossman著。 質性硏究:設計與計畫撰寫〔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台北市:五南。
李風聖(譯)(1999)。J. E. Stiglitz著。契約經濟學〔Contract economics〕。北京:經濟科學。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M. Q. Pattion著。質性硏究與評鑑(上)、(下)〔Qualitativ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methods, 3rd ed.〕。嘉義市:濤石文化。
吳念恩(2005)。公設民營之政府責任-以某老人機構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瓊恩(2006)。行政學(增訂三版)。 台北市:三民。
沈明彥(2002)。福利服務公設民營之研究-以嘉義市政府委託CCF嘉義家庭扶助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文斌(2005)。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協力關係及家屬期待研究-以財團法人門諾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融合教育中心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林振安(2001,3月31日)。宜蘭教養院擬開放公辦民營地方反彈各界建議採國家經營、勞務委託。台灣日報,29版。
林碧茹(1996)。購買服務契約執行過程之研究:以高雄市社會局委託民間辦理社會福利服務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萬億(1997)。社會福利公設民營模式與法制之硏究。台北市:內政部。
林鍾沂、林文彬(譯)(2003)。O. E. Hughes著。公共管理的世界〔Public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 : an Introduction, 2nd ed.〕。台北縣:韋伯。
武昌隆(2006)。從代理人理論探討政府業務委外契約管理—以公設民營老人安養護機構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武德玲(2004)。我國地方政府設施委外經營之研究-以台北縣、高雄市、台東市個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硏究 : 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硏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施承斌(2003)。社會福利機構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業務的考量-以非營利組織管理觀點探討。慈濟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姚蘊慧(2004)。社會福利民營化的再省思。通識研究集刊,5,39-52。
政府改造工程網站。2008年6月28日,取自http://reform.rdec.gov.tw/mp.asp
莫永榮(2004)。政府服務委託外包的理論與實務:台灣經驗。行政暨政策學報,39,75-104。
徐仁輝(1995)。新制度經濟學與公共行政。世新學報,5,273-288。
翁興利、陳愛娥、陳永愉(2002)。推動公共服務委外之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6(5),69-80。
張金環(2002)。制度設計與代理人問題研究-政府委託研究案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筵儀(2002)。不完全契約與政府外包:從代理人理論分析台北市政府拖吊業務。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硏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潤書(1998)。行政學(修訂二版)。台北市:三民。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佩君(1998)。公私部門協力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敦源(2000)。誰掌控官僚體系?從代理人理論談台灣官僚體系的政治控制問題。公共行政學報,4,99-129。
陳積碩(2001,3月31日)。內政部宜蘭教養院各界反對公辦民營。聯合報,17版。
陳積碩(2002,6月4日)。宜蘭教養院改公設民營。聯合報,17版。
教養院生疑遭虐,內政部:若有疏失將嚴懲(2005年,5月9日)。大紀元。2008年9月24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5/5/9/n915811.htm
郭盈村(2000)。高雄市政府影響公共服務簽約外包效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郭昇勳(2000)。公私合夥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雲生(2001)。社會福利民營化趨勢中非營利組織之資源依賴與組織自主性-以台中市政府老人居家服務之委託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信淞(2000)。公共服務簽約外包管理之研究-嘉義市政府之案例分析。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琢嵩、吳淑芬、劉寶娟(2005)。社會福利團體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服務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8,147-153。
黃麗真(2000)。社會福利民營化下「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互動關係之探討:台灣與美國的比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董瑞國(2004)。公辦民營體系建構及非營利組織角色之政策分析。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萬育維(2002)。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之評論。載於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主編),社會福利策劃與管理。台北市:揚智文化。
彭惠(2005)。社會福利機構契約委託之契約管理研究─以台北市少年安置機構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彭惠、劉淑瓊(2006)。專業自主?組織自利?-論少年安置機構契約委託的篩案問題。台大社工學刊,14,62-121。
曾思君(2005)。公設民營合作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立愛心家園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迪文(2005,5月10日)。宜蘭教養院傳院生疑遭毆打。聯合報,C4版。
廖靜芝(2001)。公設民營社會福利機構的契約監督。載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系(主編),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p. 463-472)。台北市:編者。
趙英華(2003)。社會福利民營化的迷思:公部門的困境?私部門的願景?。東吳社會工作學報,9,1-44。
趙碧華(2003)。我國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之評估研究-以大台北地區契約委託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趙璟瑄(1998)。台北市政府社會局公設民營政策執行之分析-政府觀點。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潘淑滿(2003)。質性硏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心理。
劉淑瓊(1998)。社會福利民營化之研究-以台北市政府契約委託社會福利機構為例。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淑瓊(2005)。精明的委外:論社會服務契約委託之策略規劃。社區發展季刊,108,120-135。
劉發仲(2004)。我國政府採購制度之硏究:以台南縣安定鄉公所採購案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瑞華(譯)(1994)。D. C. North著。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成就〔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台北市:時報文化。
鄭讚源(1997)。既競爭又合作,暨依賴又自主:社會福利民營化過程中政府與民間非營利組織之角色與定位。社區發展季刊,80,79-87。
謝志成(2002)。從「代理理論」論市港管理委員會之合理組織結構。國立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建樹(2004)。從代理人理論分析公路監理機關車輛代檢政策。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顏詩麗 (2005)。委外提供福利服務課責意涵之研究-以台北市公設民營機構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先啟(2003)。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政府為例。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嚴秀雯(2001)。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獨居老人照顧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英文部分
Amir, H., & W. Mildred (2004). Privatization and its reverse: Explaining the dynamics of the government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search and Theory, 14(2), 171-190.
Denzin, N. K. (1989). The research act : A theoretical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ical methods. (3rd Ed.).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Dixit, A. K. (1996). The transaction-cost politics framework. In The making of economic policy: A transaction-cost politics perspective (pp. 37-112). Cambridge, MA: MIT Press.
Eisenhardt, K. M. (1989). Agency theory: An assessment and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1), 57-74.
Fama, E. F., & M. C. Jensen (1983). Agency problems and residual claim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6 (2), 327-349.
Ferris, J. M., & S. Y. Tang (1993).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 overview.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and Theory, 3 (1), 4-10.
Jensen, M., & W. Meckling (1976). 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3(4), 305-360.
Johnston, J. M., & B. S. Romzek (2005). State social services contracting: Exploring the determinants of effective contract accountability.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5, 436-449.
Kasper, W., & M. E. Streit (1998).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Social order and public policy. U. K. Northampton, Mass: Edward Elgar.
Kramer, R.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nchester, L. (1989). Alternative service delivery approach and city service planning. In L. K. Finley (Ed.), Public sector privatization: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service delivery. New York: Quorum Books.
McNabb, D. (2002). Research ethics. In Research methods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nonprofit management :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pp. 27-49). M. E. Sharpe.
Moe, T. M. (1984). The new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8(4), 739-777.
Perrow, C. (1986). Complex organizations: A critical essay. (3rd Ed.). New York : McGraw-Hill.
Rehfuss, J. A.(1989). Contracting out in government: A guide to working with outside contractors to supply public servi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Salanié, B. (1997). The economics of contracts: A primer. Cambridge, MA: MIT Press.
Savas, E. S. (2002). Competition and choice in New York city social servic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2(1), 82-91.
Trevor, B. L., & M. Potoski (2003). Contract-management capacity in municipal and county governments. Public Administrative Review, 63 (2), 153-163.
Walsh, K. (1995). Public service and market mechanisms: Competition, contracting and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Wise, C. R. (1997). The future of public law: Beyond administrative law and national borders. In P. J. Cooper & C. A. Newland (Eds.), Handbook of public law and administration (pp. 569-87).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研究所
95256025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6025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2512.pdf296.33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11.pdf204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10.pdf238.29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9.pdf499.71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8.pdf212.25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7.pdf236.91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6.pdf297.73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5.pdf239.96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4.pdf113.63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3.pdf125.85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2.pdf146.98 kBAdobe PDF2View/Open
602501.pdf93.23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