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39059
題名: 韓良露飲食書寫研究
A Study into the Dietetic Writings of Liang-lu Han
作者: 林杏娟
Lin, Hsing-Chuan
貢獻者: 鄭文惠
林杏娟
Lin, Hsing-Chuan
關鍵詞: 韓良露
飲食書寫
飲食文學
Liang-lu
Handietetic writing
dietetic literature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4-Apr-2010
摘要: 文化的變遷,戰後台灣飲食書寫已是多元而龐雜,八○年代末期始發表飲食篇章的韓良露,經過二十多年的耕耘,至今已有七冊共二百多篇飲食文本。韓良露以劇作家、電視製作人、生活美食家多重角色現身文壇,本非傳統純文學創作的身分,因此她的飲食書寫雜有旅行、電影、商業等元素,不易適切歸類。然而,其文本確實呈現了臺灣當代飲食書寫的另一種風格,即是在文化工業底下,展現文學大眾化的取向,擺脫前期單以懷舊為書寫筆調,用簡單的文字、真誠的心態、多方的飲食知識說美食、講人生、談生活,除了感性地藉飲食形塑情感記憶與成長歷程,以知性之眼凝視本土飲食文化的遞嬗外,更呼籲人們正視工業科技及全球化後所附帶的生活危機,積極倡導慢食運動,拉近人們與食物的距離,使讀者將嚴肅的知識文化輕鬆入口,立刻感受閱讀後片刻的沈醉與品味生命中的美好滋味。\n\n 本論文以韓良露飲食文本的歷史背景、主題思想、書寫策略、藝術表現為研究對象,分作六章論述。第一章緒論,主要說明個人的研究動機、研究範圍方法及論文架構。第二章歷史觀照與文化轉變,重點在探討戰後飲食文化、飲食書寫的發展概況,並且整理作家的家庭背景、成長過程、人生經歷。第三章韓良露飲食書寫主題,分別從記憶、旅行、情慾展開研究,盼由飲食有關的主題內容,覓得她的情感脈絡與生活感發。第四章韓良露飲食書寫策略,由時空概念、文化工業、隱喻系統、互文指涉、小品辨體分析其飲食文本的藝術魅力,目的在探討作家筆下塑造的美味情境。第五章韓良露筆下的飲食意識,以文化、生活、人生三方面疏通作家的生命哲理,指出作家對現代人飲食的隱憂與呼籲。第六章提出研究總結,找出韓良露飲食書寫的特色與定位,最後對於未來相關研究給予建議。
With the transition of society and culture, post-war dietetic literature has become more diverse and complex. Han began to present the dietetic writings from 1980s and since then has produced 7 volumes with more than 200 dietetics texts. Although a playwright, producer and gourmet, Han is far from being a traditional creator of literature since the ingredients in her dietetic texts mix elements of travel, movies, and commerce. As a result, it is not easy to classify her texts. However, they have opened a new chapter in the expression of Taiwanese contemporary dietetic literature with a stylish flair for diet, lifestyle and living. All this is served up in simple digestible words for the masses that come flavored with a wealth of dietetic wisdom. \n\nHer works mold the memory of her passion for creating dietetic texts and a sensitive grasp of local dietary culture in transition. But she also alerts her readers to the challenges posed by the information age and globalization. Her solution is a ‘slow food’ campaign that will revive the tie of people with their food. This is aided by her writings that let readers indulge in the delicacies of life.\n\nThe six-chapter thesis covers a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reads of thoughts, writing strategies, and art performance of Han’s dietetic texts.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motivation, methodology, and structure of the thesis. The second chapter (Historical Review and Cultural Transition) follows up to expound upon post-war dietetic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dietetics writings and Han’s family background, growth, and life experience.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theme of Han’s dietetic writings from the aspects of memory, travel and sexual passion. As can be expected, we can discover Han’s affection and passion for life. The fourth chapter (Han’s Dietetic Writing Strategies) analyzes the artistic fascination and discusses the delicious situation created by Han’s texts in terms of the concept of time and space, cultural industry, metaphorical system, intertextuality and essay differentiation. The fifth chapter (The Dietetic Consciousness of Han’s Texts) points out Han’s philosophy of life, secret worries and appeals through angles of culture, living and life. The sixth chapter (Conclusion) explores the features and position of dietetic writings, brings suggestions, and points to future research.
參考文獻: 1.專書以出版時間排列。
2.期刊報章及博碩士論文以發表時間排列。
3.博碩士論文若已出版,歸於古今論述類。
一、 韓良露專著
(一) 韓良露飲食文本
1. 《美味之戀-人在台北,玩味天下》,台北:方智,2001年7月初版。
2. 《微醺之戀-旅人與酒的相遇》,台北:方智,2001年7月初版。
3. 《實在有意思-韓良露與朱利安的美味情境》,台北:麥田,2003年6月初
版。
4. 《雙唇的旅行-韓良露食藝文札》,台北:麥田,2004年6月初版。
5. 《浮生閒情》,台北:印刻文化,2004年12月初版。
6. 《韓良露的私房滋味》,台北:麥田,2005年8月初版。
7. 《微醺-品酒的美學與生活》,台北:馬可孛羅,2006年2月初版。
(二) 韓良露其他文本
1. 《舊金山的私密日記-嬉皮,喇叭褲,二八○高速公路》,台北:方智,2000
年9月初版。
2. 《今夜我們談文學》,台北:天下文化,2001年4月初版。
3. (與王浩威、平路等人合著)
4. 《有心,就可以幸福-耕耘自己的人生後花園》,台北:天下文化,2002年
8月初版。
5. 《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台北:馬可孛羅,2003年1月初版。
6. 《大不列顛小旅行》,台北:馬可孛羅,2003年8月初版。
7. 《他方的28次方》,台北:馬可孛羅,2005年9月初版。
8. 《如果城市也有靈魂-舊金山旅札》,台北:馬可孛羅,2006年11月初版。
二、古今論述
1. 〔漢〕鄭玄注《禮記‧禮運》,台北:學海,1979年5月初版。
2. 〔南朝梁〕‧蕭統編,《文選》,台北:五南,1991年10月初版。
3. 〔南朝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台北:文史哲,1985年3月初版。
4. 〔宋〕.朱熹集註:《四書集注》,台北:世界書局印行,1968年十三版。
5. 《文淵閣四庫全書‧集部40別集類第1101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6. 〔清〕凌翰,《廈門志》,台北:成文,1967年12月台一版(清道光19年刊本影印)。
7. 〔清〕王國維,《人間詞話》,台南:北一,1972年3月初版。
8. 石葦,《小品文講話》,上海:光明書局,1933年2月二版。
9. Walter Benjamin,《Reflections:Essays,Aphorisms,Autobiographical Writings》,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8年。
10.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長安,1986年10月初版。
11. 皇甫可人,《電影美學思考》,廣東:花城,1988年7月第一版。
12. 油谷遵著,東正德譯,《消費者主權時代》,台北:遠流,1989年7月初版。
13.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文化,1989年10月再版。
14.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1989年11月初版。
15. 余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台北:久大,1990年5月初版。
16. 錢谷融、魯樞元,《文學心理學》,台北:新學識,1990年9月台初版。
17. 徐小虎、陳麗宇主編,《第二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3年7月初版。
18.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1991年11月第二版。
19.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1992年9月初版。
20. 伊哈布‧哈山(Ihab Hassan)著,劉象愚譯,《後現代的轉向》,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1月初版。
21. 林燿德、孟樊,《流行天下-當代臺灣通俗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1992年1月初版。
22. 張寅德,《意識流小說先驅──普魯斯特及其小說》,台北:遠流,1992年3月台初版。
23. 葉維廉,《解讀現代˙後現代-生活空間與文化空間的思索》,台北:東大,1992年3月初版。
24. 董季棠,《修辭析論》,台北:文史哲,1992年6月初版。
25. 王岳川,《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台北:淑馨,1993年2月初版。
26. 琦君,《細語燈花落》,台北:爾雅,1993年2月再版。
27. 范培松,《散文瞭望角》,台北:業強,1993年4月初版。
28. 邱明正,《審美心理學》,上海:復旦大學,1993年4月第一版。
29. 李澤治,《吃在台灣》,台北:聯經,1994年10月第一版。
30. 王熙梅、張惠辛,《藝術文化導論》,上海:學林,1994年3月第一版。
31. 廖炳惠,《回顧後現代-後現代與後殖民論文集》,台北:麥田,1994年9月初版。
32. 劉紀蕙,《文學與藝術八論──互文˙對位˙文化詮釋》,台北:三民,1994年10月初版。
33. 劉雨,《寫作心理學》,高雄:麗文,1995年3月初版。
34. 王溢嘉,《情色的圖譜》,台北:野鵝,1995年10月初版。
35. 林慶弧主編,《第四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6年12月再版。
36. 沈錫倫,《語言文字的避諱、禁忌與委婉表現》,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6月初版。
37. 陳學明,《文化工業》,台北:揚智,1996年9月初版。
38. A‧W‧Logue著,游恒山譯,《飲食心理學》,台北:五南,1996年11月初版。
39. 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6月第一版。
40. 杜杜,《飲食與藝術別集》,香港:明燈,1998年。
41. 馮永敏,《散文鑑賞藝術探微》,台北:文史哲,1998年2月初版。
42. 陳學明,《班傑明》,台北:生智,1998年2月初版。
43. 詹明信著,吳美真譯,《後現代主義或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2月初版。
44. 劉北城,《本雅明思想肖像》,上海:人民,1998年4月第一版。
45. 張玉欣主編,《第五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1998年6月初版。
46. 龔鵬程,《飲食男女生活美學》,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9月初版。
47. 孫秀惠,《跌倒旅行地圖上》,台北:天下遠見,1998年10月第一版。
48. 陳坤宏,《消費文化理論》,台北:揚智,1998年12月初版。
49. 張玉欣主編《第六屆中國飲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2000年9月初版。
50. 彭華生、王才禹,《語言藝術分析》,台北:智慧大學,1999年1月初版。
51. 伊莎貝拉‧阿德言(Isbel Allende)著,張定綺譯:《春膳》,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5月初版。
52. 焦桐,《完全壯陽食譜》,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5月初版。
53. 瓦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陳國永、馬海良編,《本雅明文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8月第一版。
54. 封德屏主編:《1998台灣文學年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9年6月。
55. 封德屏主編:《1999台灣文學年鑑》,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年10月。
56.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1999年10月初版。
57. 焦桐、林水福,《趕赴繁花盛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時報文化,1999年12月初版。
58. 胡晴舫,《旅人》,台北:新新聞,2000年1月初版。
59. 郭強生,《閱讀流行文化》,台北:九歌,2000年1月初版。
60. 陳滿銘,《章法學新裁》,台北:萬卷樓,2001年初版。
61. 麥克‧費瑟斯通(Mike Featherstone)著,劉精明譯,《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南京:譯林,2000年5月第一版。
62. Malcolm Waters著,徐偉銘譯,《全球化》,台北:弘智文化,2000年7月初版。
63. 行政院新聞局:《中華民國八十九年出版年鑑》,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0年8月。
64. 派特‧瓦潤(Puet Vroon)、安東‧范岸姆洛金(Anton van Amerongen)、漢斯‧迪佛里斯(Hans de Vries)著,洪慧娟譯,《嗅覺符碼—記憶和慾望的語言》,台北:城邦文化,2001年3月初版。
65. 詹明信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2001年5月增定三版。
66. Sidney W. Mintz著,林為正譯,《吃:漫遊飲食行為、文化與歷史的金三角地帶》,台北:藍鯨,2001年6月初版。
67. Zygumunt‧Bauman著,張君玫譯,《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台北:群學,2001年6月第一版。
68. 蔡謀芳,《辭格比較概述》,台北:台灣學生,2001年8月初版。
69. 陳書良、鄭憲春,《中國小品文史》,臺北:桂冠,2001年9月初版。
70. 林淇瀁,《書寫與拼圖:台灣文學傳播現象研究》,台北:麥田,2001年10月初版。
71. 鍾怡雯、陳大為主編,《天下散文選-1970-2000臺灣Ⅰ》,台北:天下遠見,2001年10月第一版。
72. 王仁湘,《飲食之旅》,台北:台灣商務,2001年12月台初版。
73. 黃秀政、張勝彥、吳文星,《台灣史》,台北:五南,2002年2月初版。
74. 朱振藩,《食林遊俠傳》,臺北:麥田,2002年3月初版。
75. 張堂錡,《跨越邊界-現代中文文學研究論叢》,台北:文史哲,2002年5月初版。
76. 郭強生,《在文學徬徨的年代》,台北:立緒文化,2002年6月初版。
77. 周芬伶、鍾怡雯,《散文讀本》,台北:二魚文化,2002年8月初版。
78. 鄧景衡,《符號.意象.奇觀-台灣飲食文化系譜》,台北:田園城市,2002年10月初版。
79. 張雙英,《文學概論》,台北:文史哲,2002年10月初版。
80. 陳佳君,《虛實章法析論》,台北:文津,2002年11月初版。
81. 仇小屏,《古典詩詞時空設計美學》,台北:文津,2002年12月初版。
82. 劉紀蕙,《文學與電影:影像‧真實‧文化批判》,台北:中央研究院,2003年1月初版。
83. 焦桐,《臺灣飲食文選Ⅰ》,台北:二魚文化,2003年2月初版。
84. 瓦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李士勛、徐小青譯,《班雅明作品選-單行道、柏林童年》,台北:允晨文化,2003年4月初版。
85. 馬蒂‧迪特瓦(Maddy Dychtwald)著,陳正芬譯,《C型人生: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的未來與商機》,台北:商智,2003年6月第一版。
86.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台北:麥田,2003年9月初版。
87. 瞿海源、王振寰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2003年9月二版。
88. 汪民安,《色情、耗費與普遍經濟:喬治‧巴塔耶文選》,長春:吉林人民,2003年12月台一版。
89. 顏崑陽,《九十二年散文選》,台北:九歌,2004年2月初版。
90. 雷蒙‧威廉斯(Williams,R),劉建基譯,《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台北:巨流,2003年10月初版。
91. 廖炳惠,《吃的後現代》,台北:二於文化,2004年1月初版。
92. Rebecca Rupp著,洪蘭譯,《記憶的秘密》,台北:貓頭鷹,2004年2月初版。
93. 馬歇爾‧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著,周克希譯,《追憶逝水年華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 第一部貢布雷》,台北:時報,2004年2月初版。
94. 黛安‧艾克曼(Diane Ackerman)著,莊安祺譯,《氣味、記憶與愛欲》,台北:時報,2004年5月初版。
95. 傑克‧顧迪(Jack Goody)著,楊惠君譯,《飲食與愛情:東方與西方文化史》,台北:聯經,2004年6月初版。
96. 林慶弧,《飲食文化與鑑賞》,台北:新文京開發,2004年9月初版。
97. 張玉欣、楊秀萍,《飲食文化概論》,台北:揚智文化,2004年10月初版。
98. John Tomlinson著,鄭棨元、陳慧慈譯,《最新文化全球化》,台北:韋伯文化,2005年1月重譯本。
99.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台北:五南,2005年5月二版。
100. Michael Woodin、Caroline Lucass著,鄧伯宸譯,《綠色地球宣言》,台北:立緒,2005年7月初版。
101. 史都華‧李‧艾倫(Stewart Lee Allen)著,朱衣譯《惡魔花園:禁忌的美味》,台北:時報文化,2005年9月初版。
102. 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台北:里仁,2005年9月初版。
103. 王建中等,《築夢台北:第七屆台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05年11月初版。
104. 陳嘉英,《感官的獨奏與越界》,台北:萬卷樓,2005年12月初版。
105. 廖炳惠,《台灣與世界文學的匯流》,台北:聯合文學,2006年5月初版。
106. 瑪萊‧葛肯(Marei Gerken)著/黃添盛譯,《追憶一回普魯斯特》,台北:商周,2006年6月初版。
107. Tom Standage著,吳平等譯,《歷史六瓶裝:啤酒、葡萄酒、烈酒、咖啡、茶與可口可樂的文明史》,台北:國立編譯館,2006年8月初版
108. 劉紀蕙,《文化的視覺系統Ⅱ:日常生活與大眾生活》,台北:麥田,2006年9月初版。
109. 李寧遠、黃韶顏、倪維亞,《飲食文化》,台北:華香園,2006年9月增修二版。
110. 黃國榮主編,《2006台中學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中市文化局,2006年11月初版。
111. 菲力普‧費南德茲‧阿梅斯托(Felipe Fernandez-Armesto)著,韓良憶譯,《食物的歷史》,台北:左岸文化,2007年1月初版。
112. 應鳳凰,《漫遊與獨舞-九○年代臺灣女性散文論集》,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年10月初版。
113. 張京媛,《後殖民理論與文化認同》,台北:麥田,2007年10月二版。
114. Juliana Mansvelt著,呂奕欣譯,《消費地理學》,台北:國立編譯館,2008年2月初版。
115. 焦桐,《2007臺灣飲食文選》,台北:二魚文化,2008年4月初版。
116. 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著,蕭秀姗、黎敏中譯,《到底要吃什麼?—速食、有機和自然野生食物的真相》,台北:久周,2008年6月初版。
117. 謝忠道,《慢食:味覺藝術的巴黎筆記》,台北:貓頭鷹,2008年8月二版。
三、學位論文
1. 許茹菁《掙扎輿圖-女性/旅行/書寫》,國立花蓮師範大學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
2. 謝宛儒《台灣地區消費者線上購買食品消費行為分析》,私立東海大學食品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1月。
3. 蔣豔蓉《從餐飲版面探討台灣飲食文化之變遷-以中國時報、民生報為例》,私立銘傳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5月。
4. 蔡翔任《記憶與救贖—論班雅明的歷史哲學》,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5. 劉室如《出發與回歸的辯證-台灣現代旅行書寫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6. 朱亭佳《辦桌產業策略發展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
7. 蔡宛珊:《成人讀者對圖畫書的解讀─以幾米作品為例》(私立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8. 歐佩佩《王文華現象-都市、品味、消費與愛情》,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9. 賴孟潔《唐魯孫飲食散文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7月。
10. 徐耀焜《舌尖與筆尖的對話-臺灣當代飲食書寫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月。
11. 陳秀玉《台灣閩南語飲食詞彙中的文化意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2. 蘇鵲翹《臺灣當代飲食文學研究-以後現代雨後殖民為論述場域》,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6月。
13. 鄭淑娟《臺灣飲食散文研究》,私立佛光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
14. 游麗雲《怎樣情色?如何文學?──台灣飲食文學中的情色話語》,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5. 鄭淑文:《交換、窺視與文化消費—《交換日記》文字與圖像的互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6. 楊莉蘋《逯耀東及其散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2008年11月。
四、期刊/報紙
1. 愛書人編輯部,〈一個概念(副刊編輯)的兩面觀〉,《愛書人雜誌》第127期,1979年,頁2-3。
2. 路況〈藝術及其不滿〉,《中國論壇》322期,1989年2月,頁56-61。
3. 陳瑞文〈藝術性質‧文化工業‧大眾文化下〉,《雄獅美術》257期,1992年,頁30-31,頁109-110。
4. 何寄澎〈消費文學與文學的未來〉,《幼獅文藝》1995年7月,頁20-23。
5. 陳柏州,〈台灣古早味──呷不飽,呷到飽〉,《聯合報》,1998年9月11日,A21版。
6. 季欣麟〈書蟲俱樂部:韓良露書籍造就豐富的思考底蘊〉,《遠見雜誌》154期,1999年4月,頁222-224。
7. 李貴榮〈台灣菜的演進與發展〉,《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7卷第3期,2000年,頁28-35。
8. 呂增娣〈韓良露與走過的路共鳴──用腳佔領世界,以酒回憶旅程〉,《行遍天下》119期,2001年8月,頁16-17。
9. 林怡秀〈韓良露的生活現場〉,《雅砌》140期,2001年9月,頁30-31。
10. 韓良露〈釋懷暖情:美味之戀──那一剎那,她明白了美食的道理〉,《講義》30:2=176期,2001年11月,頁72-76。
11. 莫乃健〈理性的理財,感性的生活〉,《Cheers》14期,2002年1月,頁66-67。
12. 楊敏芝〈文化產業理論思潮與時代發展脈絡──菁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臨界點〉,《文化視窗》38期,2002年2月,頁38-45。
13. 林貞岑〈韓良露:帶著感官去旅行〉,《康健雜誌》40期,2002年3月,頁62-67。
14. 黃子平〈故鄉的食物:現代文人散文中的味覺記憶〉,《中外文學》31卷第3期,2002年8月,頁44。
15. 柯裕棻〈消費:大眾,文化〉,《中外文學》31期,2002年9月,頁9-19。
16. 韓良露〈Slow Food慢食的生活哲學〉,《廣告雜誌》134期,2002年7月,頁90-91。
17. 若愚〈蔣經國:「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大時代!〉,《中央月刊》36卷,2003年1月,頁52-61。
18. 林韋萱〈美食作家韓良露菜市場風情畫〉,《遠見雜誌》221期,2004年11月,頁274-275。
19. 莊素玉〈韓良露大心靈書房〉,《天下雜誌》299期,2004年5月,頁60-63。
20. 逯耀東〈台灣飲食文化的社會變遷──蚵仔麵線與臭豆腐〉,《飲食》創刊號,2005年9月,頁78。
21. 韓良露〈半世紀的味覺歷程〉,《人本教育札記》212期,2007年2月,頁33-37。
22. 徐仁全、陳建豪〈吃出競爭力 全民打造食尚王國〉,《遠見雜誌》252期,2007年6月,頁238-239。
23. 韓良露〈吃出競爭力──台灣應爭取新東方料理代表權〉,《遠見》45卷第3期,2007年6月,頁239。
24. 歐佩佩,〈臺灣嬉皮譜──韓良露:生命中的文化初戀〉,《誠品好讀月報》80期,2007年9月,頁44-45。
五、網路資料
1. 南村落southvillage(一個台北可以慢食樂活的地方):http://www.southvillage.com.tw/about_0001.html
2. 名人對談「慢食」:
http://mag.udn.com/mag/people/itempage.jsp?f_MAIN_ID=158&f_SUB_ID=3549
3. 麥當勞網站:http://www.mcdonalds.com.tw/
4.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資料:http://www.dgbasey.gov.tw/dgbas03/bs3/analyse/new89262.htm
5. PC home新聞台專訪網路資料:http://mypaper.pchome.com.tw/henri/3/1237494219/20040413215000/
6. 台北學的旋轉:http://www.wretch.cc/blog/fsj/3515930
7. 話說台北(下):http://watercolorbox.spaces.live.com/blog/cns!F43B409316705AD2!1204.entry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
94912022
97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1202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2201.pdf215.84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2.pdf147.19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3.pdf159.57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4.pdf166.71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5.pdf3.73 M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6.pdf913.51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7.pdf815.84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8.pdf2.76 MBAdobe PDF2View/Open
202209.pdf942.57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10.pdf524.92 kBAdobe PDF2View/Open
202211.pdf448.82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