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154
題名: 中國傳統小說在臺灣的續衍:以日治時期報刊神怪小說為分析場域
作者: 阮淑雅
貢獻者: 黃美娥
阮淑雅
關鍵詞: 神怪小說
續衍
日治時期報刊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7-Dec-2010
摘要: 中國傳統小說影響當時臺灣文人深遠,除了書房教育與報刊上轉載作品,蘭記圖書部大量引進、販賣,並在《三六九小報》上刊登廣告,宣傳中國通俗小說。傳統志怪小說的思維與寫作方式,在當時的創作中佔有一席之地,而形成互文的關係,相關作品散見在日治時期的報刊之中。\r\n\r\n 筆者檢視日治初期臺灣報刊,發現部分小說創作仍根植於中國傳統小說的基礎上,以「續衍」或「續書」作為主要方式,進一步「再創作」。所謂文學「續衍」之作,通常載有前人的聲音,甚至進一步開發新的文化議題,日治時期臺灣報刊上的神怪小說,仍多符合傳統說部的志怪形式,不脫「繼承」與「創新」的文學規律。本論文探討小說題材、主題思想、人物形象、話語的繼承與改寫、作品情節結構的類似性,或主題意識的相異性等議題,藉此觀察日治時期臺灣報刊神怪小說的「續衍」現象。續書作者透過小說「形塑」或「再現」現實世界,與當時的文化語境對話,以原著為基礎,衍生為屬於臺灣本土的時間、空間和情節,成為一種「續衍」的文學記憶。\r\n\r\n除此之外,當時的有識之士,大力抨擊怪力亂神、迷信的陋習,並利用報刊上社論與小說的普及性,達到啟蒙社會的功用。反映當時臺灣社會複雜、多元並進的生活型態。傳統文人為了在新與舊的抗頡之中取得平衡,不僅批判舊習俗中的陋規,也反思太快的現代化,在臺灣造成的種種亂象。觀察在報刊上連載的文本,可以看出臺灣文人承襲中國小說的傳統,便使其產生變貌,成為一種在地的詮釋觀點,見證了當時臺灣的現代性與在地性。本論文找出上承中國志怪傳統的證據,更進一步以續書理論、時空的變遷、報刊特性等等觀點,釐清臺灣傳統文學與中國的延續關係,建構屬於臺灣本土的「神怪敍事」。
參考文獻: 一、參考書目
(一)日治時期報紙雜誌、相關資料庫、中日文相關舊籍、日記與網路資源:
1.《漢文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微卷)
2.《臺灣日日新報》,(臺北:國立臺灣圖書館館藏微卷)
3.《風月》、《風月報》、《南方》,(臺北:南天書局影印本,2001年)
4.《三六九小報》,(臺北: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5.《臺灣民報》復刻本,(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年)
6.《南音》復刻本,(臺北:東方文化書局,1981年)
7.《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線上索引系統,漢珍版,2006年。
8.《臺灣日日新報》,線上索引系統,大鐸版,2002年。
9.呂赫若著,鍾瑞芳譯:《呂赫若日記》,初版,(臺北:印刻出版社,2005年)
56.張純甫撰,黃美娥編,《張純甫全集》(一)~(五)冊,新竹市立文化中心,民國87年6月。
57.康韻梅:《唐代小說承衍的敘事硏究》,初版,(臺北:里仁,民94年)
58.康來新:《晚清小說理論研究》,二版,(臺北:大安,1999年)
59.俞汝捷:《幻想與寄託的國度—志怪傳奇新論》,初版,(臺北:淑馨,民80年)
60.徐小梅:《聊齋志異與唐人傳奇的比較研究:「細侯」「農婦」「商人官」「鳳陽士人」之探微》,初版,(臺北:黎明文化,民72年)
61.郭立誠:《中國人的鬼神觀》,初版,(臺北:臺視文化,民81年)
62.郭玉雯:《聊齋誌異的幻夢世界》,初版,(臺北:學生,1985年7月)
63.黃文博:《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初版,(臺北:常民文化,1997年)
64.黃美娥編:《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文學作品目錄》(上)(下),(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3年)
65.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2004年)
10.林獻堂著,許雪姬、鍾淑敏、劉素芬解讀:《灌園先生日記》,初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民91年)
66.黃得時:《黃得時評論集》,初版,(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民82年)
67.黃錦珠:《晚清時期小說觀念之轉變》,二版,(臺北:文史哲,1995年)
68.葉慶炳:《談小說妖》,初版,(臺北:洪範出版社,民66年)
69.楊義:《中國歷代小說與文化》,初版,(臺北:業強,1993年)
70.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初版二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71.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十二講》,初版,(香港:三聯書店出版,香港:聯合書刊物流發行,2006年)
72.楊聯芬:《晚清到五四:中國文學現代性的發生》,初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73.董芳苑:《認識臺灣民間信仰》,增訂版,(臺北:長青文化,民75年)
74.廣田律子:《鬼之來路:中國的假面與祭儀》,初版,(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75.顏慧琪:《六朝志怪小說異類姻緣研究》,初版,(臺北:文津,1994年)
11.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李毓嵐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初版,(臺北:中研院近史所,民91年)
76.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慾明清:遂欲篇》,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77.熊秉真,余安邦合編:《情慾明清:達情篇》,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78.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79.蒲慕州:《追尋一己之福:中國古代的信仰世界》,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80.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增訂一版,(臺北:里仁,民92年)
81.鄭文惠:《文學與圖像的文化美學:想像共同體的樂園論述》,初版,(臺北:里仁,2005年)
82.鄭志明:《臺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初版,(臺北:大元書局,2005年)
83.鄭明娳:《古典小說藝術新探》,初版,(臺北:時報文化,民76年)
84.劉還月:《臺灣民間信仰》,初版,(臺北:行政院新聞局、聯經,民89年)
85.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臺灣文獻研究叢刊,初版,(臺北:聯經,民72年)
12.賴和紀念館網頁 http://cls.hs.yzu.edu.tw/laihe/B1/b22_2.htm
86.劉燕萍:《古典小說論稿:神話、心理、怪誕》,初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87.賴芳伶:《閱微草堂筆記研究》,初版,(臺北: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民71年)
88.樂蘅軍:〈中國原始變形神話試探〉,《古典小說散論》,初版,(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
89.魏紹昌編:《李伯元資料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90.龔顯宗:《臺灣文學家列傳》,初版,(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
91.龔顯宗:《臺南縣文學史》,初版,(臺南:臺南縣文化局,2006年)
92.藤井省三:《臺灣文學這一百年》,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93.嚴明、孫愛玲著:《東亞視野中的明清小說》,初版,(臺北:聖環,2006年)
94.釋諦閑:《水懺申義疏》,影印初版,(臺中:靑蓮,民78)
(五)單篇學術論文
13.文訊出版社邱怡瑄小姐提供蘭記書局1934年書單,上海大中華書局、新文化書社、上海交通書局、兒童書局、上海中亞書局、大眾書局、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上海大方書局等出版社之書單影本。
1.王旭川:〈中國古代小說續書的類型與特徵〉,《零陵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3卷第2期(2002年4月)
2.中島利郎:〈日據時代臺灣文學:關於臺灣的「大眾文學」〉,「文學傳播與文化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主辦)。
3.毛文芳:〈情慾、瑣屑與詼諧: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6 期,(2004 年12 月)
4.江林信〈漢文知識的散播者—記蘭記經營者黃茂盛〉,《文訊》255期,2007年1月。
5.江寶釵:〈日治時期臺灣藝旦養成教育之書寫研究──以三六九小報為觀察場域〉,2002年11月9~10日,「文化場域與教育視界國際研討會」,臺灣大學中文系、音樂研究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研究所聯合主辦,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嘉義: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2004年12月。
6.江寶釵:〈黃得時臺灣古典文學史論述及其相關問題平議〉,「張文環及其同時代作家國際學術研討會」,臺中:靜宜大學中文系,2003年10月28~29日。
7.呂興昌:〈論鄭坤五的「臺灣國風」〉,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清華大學主辦,1998年3月7日、8日。
8.吳文星:〈日據時代臺灣書房之研究〉,《思與言》16卷3期,民67年9月。
9.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總督府推廣日語運動初探〉,《臺灣風物》第37卷第1、4期,1987年3、12月。
10.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書房教育之再檢討〉,《思與言》26卷1期,民77年5月。
14.吳福助編:《日治時期臺灣小說彙編》,(臺中:文听閣圖書公司,2008年)
11.李進益:〈日據時期長篇通俗小說的創作及主題探究──以徐坤泉、吳漫沙作品為主〉,收錄於《第三屆通俗與雅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中興大學,2001年10月19日。
12.李豐楙:〈六朝道教洞天說與遊歷仙境小說〉,《小說戲曲研究》第一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8年)
13.林水福:〈日本文學裡的妖魔鬼怪〉,《聯合文學》,(臺北:聯合文學,民89年9月)
14.林國平:《閩臺民間信仰源流》,初版,(臺北:幼獅文化,民85年)
15.金觀濤:〈中國文化的烏托邦精神〉,《二十一世紀》總第2期(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1992年)
16.春丞:〈日據時期之中文書局〉,《連雅堂先生相關論著選輯(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1年)
17.柳書琴:〈從官製到民製:自我同文主義與興亞文學(Taiwan,1937-1945)〉,「現代文學的歷史迷魅第一屆國際青年漢學會議」論文,南投:臺灣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系、歷史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文系合辦,2003年11月13、14、15日。後收入王德威、黃錦樹編:《想像的本邦:現代文學十五論》,(臺北:麥田/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18.柳書琴:〈《風月報》中的同文論述:殖民主義附身的悲劇〉,「文學傳媒與文化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嘉義:中正大學人文研究中心曁中文系主辦,2003年11月8、9日。
19.柳書琴:〈通俗作為一種位置:《三六九小報》與1930 年代臺灣的讀書市場〉,《中外文學》第319期2004年12月。
20.柳書琴:〈傳統文人及其衍生世代:臺灣漢文通俗文藝的發展與延異(1930~1941)〉,日本:日本臺灣學會第七回學術大會會議論文,2005年6月。
(二)古籍
21.柳書琴:〈《風月報》到底是誰的所有?書房、漢文讀者階層與女性識字者〉,「臺灣文學跨文化流動──第五屆東亞學者現代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新竹:行政院文建會主辦,臺灣清華大學承辦,2006年10月26、27、28日。
22.夏濟安著,郭繼生譯:〈西遊記補:一本探討夢境的小說〉,《幼獅月刊》第40卷第3期,民63年9月號(總號261號)。
23.陳培豐:〈大眾的爭奪:〈送報伕〉‧『國王』‧〈水滸傳〉〉《日治時期的語言‧文學‧「同化」》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臺南:成大臺文系,2004 年)
24.張惠娟:〈樂園神話與烏托邦---兼論中國烏托邦文學的認定問題〉,《中外文學》第十五卷第三期,1986年5月。
25.柯榮三:〈許丙丁《小封神》素材來源再探〉,收入花蓮教育大學民間文學所主編,《2006民俗暨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初版,臺北:文津,2006年)
26.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報紙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5卷3 期:1999 年3 月。
27.張圍東:〈日據時代臺灣的雜誌小史〉,《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7 卷2 期,2001 年6 月。
28.高玉海、樓秀榮:〈明末清初的小說續書理論〉,《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04)
29.高桂惠:〈情慾變色-試論丁耀亢《續金瓶梅》的德色問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臺北,1996年6月。
30.高桂惠:〈《西遊記》續書的魔境-以《續西遊記》為主的探討〉,收入李豐楙、31.劉苑如主編:《中國文哲專刊第27期─空間、地域與文化─中國文化空間的書寫與闡釋》,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2年12月。
1.干寶:《搜神記》,(臺北:里仁書局,民69年)
32.高桂惠:〈《西遊補》:情欲之夢的空間與細節的意涵〉,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年,後收入余安邦所編《情、欲與文化》一書。
33.高桂惠:〈畫蛇添足:續集、接續、重寫以及中國小說》(〝Snakes’ legs: sequels, continuations, rewritings, and Chinese fiction〞)書評〉,《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27期書評,2005年9月。
34.高桂惠:〈艷與異的續衍辯證:清代文言小說「蒲派」與「紀派」的綺想世界〉,「記傳、記遊與記事:明清敘事理論與敘事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央研究院文哲所,2007年8月31日。
35.高桂惠:〈明清小說遊戲觀的辯證──以《十二樓》、《照世盃》為起點的討論〉,《臺灣學術新視野-中國文學之部(二)》,「國科會文學一學門90-94研究成果發表會」,初版,(臺北:五南出版社,2007年)
36.高振宏:〈許丙丁《小封神》文學研究〉,政大臺文所主編,《第四屆全國臺灣文學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初版,臺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2007年8月)
37.施懿琳:〈臺南府城古典文學的發展研究與展望〉,收入臺灣文學史料編纂研討會會議論文,(嘉義:中正大學中文系,2000年10月21日)
38.黃美娥:〈文學現代性的移植與傳播:日治時代臺灣傳統文人對世界文學的接受、翻譯與摹寫〉。《正典的生成: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初版,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
39.黃美娥:〈臺灣古典文學史概說(1651~1945)〉,《臺北文獻》151期,民94年3月。
40.黃美娥:〈「毛斷」新世界:一九三0年代臺灣文學的文化視域與文學想像〉,(三0年代の現代思潮—日本と臺灣經驗),財團法人臺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pp.13-14。另外發表於自由時報E7版,2005年10月5日。來源http://libertytimes.com/2005/new/oct/5/life/article-1.htm
41.黃美娥:〈差異/交混、對話//對譯: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身體經驗與新國民想像(1895~1937)〉,《中國文哲研究期刊》第28期,2006年3月。
2.吳承恩撰,繆天華校註:《西遊記》,重印二版,(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42.黃美娥:〈從蘭記圖書目錄想像一個時代的閱讀 / 知識故事〉,《文訊》255期,2007年1月。
43.黃美娥:〈文體與國體:日本文學在日治時期臺灣漢語文言小說中的跨界行旅、文化翻譯與書寫錯置〉,2008年8月1日至3日,「帝國主義と文學:植民地臺湾‧中國佔領區‧「滿州国」」國際學術會議論文,日本愛知大學、臺灣清華大學、ハ-バ-ド大學東アジア言語‧文明學部共同舉辦。
44.黃英哲、下村作次郎著:〈戰前臺灣大眾文學初探(一九二七年~一九四七年)〉收錄於彭小妍編《文藝理論與通俗文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1999年)
45.黃哲永:〈清代臺灣文學傳統作家「童蒙教育」的養成教材〉,收入東海大學中文系主編,《明清時期的臺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2002。
46.黃銘崇:〈先秦宇宙觀念中的「龜使者」〉,蒲慕州編:《鬼魅神魔:中國通俗文化側寫》,初版,(臺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47.黃錦珠:〈日本漢文小說《夜窗鬼談》的寫作特色及其淵源〉,「中國域外漢文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90年2月23、24日,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文學與語言研究中心主辦,後收入《外遇中國---「中國域外漢文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初版,(臺北:學生書局,2001年)
48.葉慶炳:〈六朝至唐的他界結構小說〉,《臺大中文學報》第3期,1989年12月。
49.楊子怡:〈中國古代小說續衍承傳現象及其文化意蘊〉,《韓山師範學院學報》第1期(1997年3月)
50.楊永彬:〈從『風月』到『南方』─析論一份戰爭時期的中文文藝雜誌〉,收錄於《風月‧風月報‧南方‧南方詩集》,(臺北:南天出版社,2001年6月)
51.廖漢臣:〈臺灣文字改革運動史略〉,原收在《臺北文物》三卷三期、四卷一期,後收入李南衡編:《日據下臺灣新文學明集文獻資料選集》,(臺北:明潭出版社,1979年3月)
3.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初版,(臺北:新興書局,民45年)
52.鄭喜夫:〈丘菽園與臺灣詩友之關係〉,《臺灣文獻》三十八卷二期,1987年6月。
53.龍瑛宗:〈淵源、緣份──新生報與我〉一文,原載《臺灣新生報》,1985年6月20日。
54.蔡美麗:〈「大同世界」儒家烏托邦理念之剖析〉,收入《儒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1987年)
55.薛泉:〈論明清小說續書的成因〉,《殷都學刊》,(2002年10月)
56.嚴明:〈文言小說人鬼戀故事基本模式的成因探索〉,《文藝研究》,2006年2期。
57.「嘉義蘭記書局史料研究」專題(上)、(中)、(下),《文訊》第255、256、257期,2007年1、2、3月。
(六)碩博士論文
1.江昆峰:《三六九小報之研究》,(臺北:銘傳應用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
2.江慧琪:《先秦至唐狐狸精怪故事硏究》,(臺中: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吳瑩靜:《清代臺灣紅學初探》,(中壢: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4.許仲琳:《封神演義》,再版,(臺北:桂冠,1990年)
4.吳毓琪:《臺灣南社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5.李進益:《明清小說對日本漢文小說影響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3年)
6.李陸梅:《鄭坤五《鯤島逸史》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2年)
7.呂淳鈺:《日治時期臺灣偵探.事的發生及形成:一個通俗文學新文類的產生》,(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年)
8.林以衡:《日治時期臺灣漢文俠敍事的階段性發展及其文化意涵~以報刊作品為考察對象》,(臺北:臺師大臺灣文學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9.林建群:《晚清科幻小說研究 (1904-1911)》,(嘉義:中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8年)
10.金洪謙:《『狐狸精』原型及其在中國小說裡的文化意涵》,(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11.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12.陳俊宏:《《西遊記》主題接受史研究》,(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90年碩士論文)
13.陳美玲:《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
5.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莊子集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民82年)
14.陳淑容:《1930年代鄉土文學‧臺灣話文論爭及其餘波》,(臺南:臺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5.陳惠齡:《臺灣當代小說的烏托邦書寫》,(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6年)
16.郭怡君:《〈風月報〉與〈南方〉通俗性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
17.康韻梅:《六朝小說變形觀之探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民75年)
18.曾國瑩:《《西遊記》接受史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民93年)
19.蔡佩均:《想像大眾讀者:《風月報》、《南方》中的白話小說與大眾文化建構》,(臺中:靜宜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20.劉雪真:《傳統小說中狐妻故事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
21.蔣宜芳:《傳統短篇小說中鬼妻故事之硏究》,(臺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
22.盧惠淑:《枕中記、南柯太守傳與邯鄲記、南柯記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6..張南莊:《何典》,(臺北:長歌出版社,民65年)
7.陳球:《燕山外史》,(臺北:文景出版社,民62年)
8.陳鼓應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修訂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9.葉衡選注:《禮記選注》,初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59年)
10.蒲松齡:《聊齋誌異》,初版,(臺北市:微風草堂文化,2000年)
11.河洛圖書出版社編輯:《白話中國古典小說大系》之《平鬼傳》、《斬鬼傳》,(臺北市:編者自刊,民69年)
12.《唐鍾馗平鬼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13.菊池三溪《本朝虞初新誌》,王三慶等主編:《日本漢文小說叢刊,第一輯,筆記叢談類一》,初版,(臺北:學生書局,2003年)
14.石川宏齋《夜窗鬼談》,王三慶等主編:《日本漢文小說叢刊,第一輯,筆記叢談類二》,初版,(臺北:學生書局,2003年)
(三)文學理論專書:(先中國後西方,依姓氏字母先後排列)
1.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臺北:揚智,2002 年7 月)
2.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再版,(臺北:久大文化,1990年5月)
3.浦安迪:《中國敍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4.楊義:《中國敍事學》,初版,(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出版,臺北市:紅螞蟻總經銷,1998年)
5.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臺北:時報,1999年6月)
6.巴赫汀著,劉康譯,《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二版,(臺北:麥田,2005年)
7.佛斯特(Fo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1985年)
8.艾恩‧瓦特(Ian Watt)著,魯燕萍譯:《小說的興起》,初版,(臺北:桂冠,1994年)
9.卡爾曼海姆( Karl Mannheim)著,張明貴譯,《意識形態與烏托邦》,初版,(臺北:桂冠,2006年)
10.摩爾(More)著,宋美華譯,《烏托邦》,初版,(臺北:聯經,2003年)
11.湯姆森(Philip Thomson)、黎志煌譯:《怪誕》,(河北:北方文藝出版社,1988)
12.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著、吳新發譯:《文學理論導讀》,(臺北:書林,2002年)
(四)專書
1.中島利郎主編:《1930年代臺灣鄉土文學論戰資料彙編》,初版,(臺北:春暉,2003年)
2.王見川:《臺灣的宗教與文化》,初版,(臺北:博揚文化,1999年)
3.王見川、李世偉:《臺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初版,(臺北:博揚文化,1999年)
4.王旭川:《中國小說續書研究》,初版,(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5.王孝廉:《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7年)
6.王國良:《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研究》,初版,(臺北:文史哲,民73年)
7.王溢嘉:《聊齋搜鬼》,三版,(臺北:野鵝出版社,民80年)
8.王德威著:《小說中國:晚清到當代的中文小說》,(臺北:麥田,1993年)
9.王德威:《如何現代?怎麼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1998年)
10.王德威著、宋偉傑譯:《被壓抑的現代性:晚清小說新論》,(臺北:麥田,2003年8月)
11.王瓊玲:《古典小說縱論》,初版,(臺北:學生書局,2002年)
12.尹飛舟等:《中國古代鬼神文化大觀》,初版,(江西: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2年5月)
13.石育良:《怪異世界的建構》,初版,(臺北:文津出版社,民85年)
14.占驍勇:《清代志怪傳奇小說集硏究》,初版,(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3)
15.片岡巖著,陳金田、馮作民合譯:《臺灣風俗誌》,初版,(臺北:大立出版社,民70年)
16.江志宏:《臺灣傳統常民社會的明幽二元思維——普度、祭厲與善書》,初版,(臺北:國立編譯館,民94年)
17.李釗國:《中國狐文化》,初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6月)
18.李歐梵著,毛尖譯:《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中國1930-1945》,(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19.宋記遠:《翫聊齋》,初版,(臺北:咖啡田,2006年)
20.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初版,(臺北:遠流,1999年)
21.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初版,(臺北:麥田,2005年)
22.呂興昌編校:《許丙丁作品集》上下集,(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
23.林辰:《神怪小說史》,初版,(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24.林庚:《西遊記漫話》,(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
25.林依璇:《無才可補天——紅樓夢續書研究》,初版,(臺北:文津,1999年)
26.林富士:《孤魂與鬼雄的世界》,初版,(臺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民84年)
27.林翠鳳:《鄭坤五及其文學研究》,初版,(臺北:文津,2005年)
28.林衡道:《鯤島探源》,第四冊,初版,(臺北:稻田,民86年)
29.吳波:《閱微草堂筆記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0.吳漫沙:《韭菜花》,初版,(臺北:前衛,1998年12月)
31.吳漫沙:《大地之春》,初版,(臺北:前衛,1998年12月)
32.吳漫沙:《追昔集》,(臺北:臺北縣文化局,2000年)
33.吳瀛濤:《臺灣民俗》,再版,(臺北:眾文圖書股份公司,民76年)
34.吳瀛濤:《神怪小說史》,再版,(臺北:眾文圖書股份公司,民76年)
35.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年)
36.施懿琳著:《從沈光文到賴和:臺灣古典文學的發展與特色》,初版,(高雄:春暉,2000年)
37.姚一葦:《美的範疇論》,(臺北:開明書店,1985),頁272。
38.范伯群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江蘇:江蘇教育,2000年4月)
39.范伯群、孔慶東著:《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40.胡萬川:《鍾馗神話與小說之研究》,初版,(臺北:文史哲,民69年)
41.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踐》,初版,(新竹: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42.胡萬川:《臺灣民間故事類型》,初版,(臺北:里仁書局,2008年)
43.高玉海:《明清小說續書研究》,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44.高玉海:《古代小說續書序跋譯論》,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45.高致華:《日本「鬼」》,初版,(臺北:高致華發行,三民總經銷,民89年)
46.高桂惠:《追蹤躡跡:中國小說的文化閳釋》,初版,(臺北:大安,2005年)
47.馬瑞芳:《聊齋誌異創作論》,(山東:山東大學出版社,1990年)
48.袁珂:《中國神話史》,初版,(臺北:時報出版社,1991年)
49.徐坤泉:《可愛的仇人》(上)(下),初版,(臺北:前衛,1998年12月)
50.陳平原,夏曉虹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1897-1916》(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51.陳平原:《陳平原小說史論》,初版,(河北:人民,1997年)
52.陳芳明:《殖民性摩登》,初版,(臺北:麥田,2004年)
53.陳英仕:《清代鬼類諷刺小說三部曲:《斬鬼傳》《唐鍾馗平鬼傳》《何典》》,初版,(臺北:秀威,2005年)
54.陳建忠:《日據時期臺灣作家論:現代性、本土性、殖民性》,初版,(臺北市:五南,2004年)
55.張之傑:《臺灣善書小說選:仙佛說故事》,初版,(臺北:漢光文化,民82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
94159003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159003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28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