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314
題名: 馬英九政府大陸政策制定因素與具體實踐
Ma Ying-jeou government`s Mainland policy factors and the specific practice
作者: 陳忠賢
貢獻者: 邱坤玄
陳忠賢
關鍵詞: 馬英九
陳水扁
大陸政策
兩岸關係
一個中國
民進黨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7-Dec-2010
摘要: 多年來台灣大陸政策的演變與國家領導人的更迭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蔣經國時期的「三不政策」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李登輝時期的「兩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與「戒急用忍」經貿政策;陳水扁時期的「四不一沒有」與「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經貿政策。而各個領導人對於大陸政策的調整,主要的影響要素有國內、兩岸及國際等重要因素。2008年政黨再次輪替,馬英九宣示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起,兩岸局勢與台灣的大陸政策又再次開展新局。\n如同前任領導人,馬總統仍然面臨來自國家認同、國內選舉、民意及反對黨對於大陸政策的正面意見與負面批評,甚至對於政策內容完全不贊同的國內因素所影響。尤其在台灣民主化的過程中,使得政府各項公共政策趨向透明化,並且必須受到國會的監督,亦即受到民意的制衡。如何充分彙集各方意見,並且堅持作對台灣未來有利的大陸政策決策,是一件相當不易的事。\n兩岸經貿往來頻繁,大陸已經成為台灣貿易第一大出口地區及第二大進口地區,且台灣享有巨額的貿易順差。兩岸軍力日益向中方傾斜,尤其在大陸改革開放有成之後,經濟實力日益堅強,更加大在軍事方面的投資,台灣在軍事投資的方向與國家戰略目標亦應有所調整。另外兩岸在主權上的爭議,自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播遷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兩岸對於「一個中國」意涵的解釋,經歷過相當多的變化,尤其在台灣方面,各個政府每一時期有其不同的政治利益及政策決策出發點。\n脫離美國來談兩岸關係,是一個不現實的觀點。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台灣倚賴美國甚深。不論是對美軍事採購,以提供台灣軍事防衛武器,或者在台灣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協助,如世界貿易組織。甚至在台灣面臨戰爭邊緣時的支持。台灣與日本、歐盟及東協各國等世界其他國家,亦交往甚深,但絕大部分是建立在經貿關係上,亦藉由經貿關係的建立而進一步發展有實無名的外交關係。台灣不能也無法自外於全球化浪潮中,為爭取台灣在國際舞台的活動空間,提昇台灣的國際地位,對於各種國際組織與國際活動的參與,也必須積極以對。\n馬英九總統的大陸政策,考量國內、兩岸及國際等因素,提出「不統、不獨、不武」及依照「九二共識」為基礎處理兩岸關係。並且提出「先經濟後政治」與「兩岸外交休兵」等各種大陸政策實際作法,對未來兩岸關係能否創造新局面,本文擬加以探討。
參考文獻: 壹、政府出版品: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8。
中華民國九十八年國防報告書。台北:國防部,2009。
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文件。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
馬英九總統97年言論選集。台北:行政院新聞局,2009。
李總統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書。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
馬英九編著,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
羅致正、吳至中等著,兩岸和平發展策略研究。台北:總統府委託研究,2008。
貳、書籍:
Joshua S.Goldstein著,歐信宏、胡祖慶合譯,International Relations國際關係。台北:雙葉書廊,2004。
Ann Majchrzak著,謝棟梁譯,政策研究方法論。台北:弘智文化,2000。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羅德明、張武岳、張亞中等著,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2009。
田麗虹,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
朱志宏,公共政策。台北:2000。
余致力,民意與公共政策: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台北:五南,2002。
吳介民、林碧炤、林正義等著,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遠景基金會, 2007。
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1996。
吳定,公共政策。台北:中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2002。
宋新寧、陳岳,國際政治學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宋鎮照,台灣與亞太之政治經濟:秩序、定位、挑戰與出路。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4。
李允傑,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7。
李家泉,陳水扁主政台灣總評估。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
李登輝、中嶋嶺雄著,駱文森、楊明珠譯,亞洲的智略。台北:遠流,2000。
兩岸關係研究報告:2008年卷。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林文波編著,公共政策新論。台北:智勝文化,1999。
林佳龍、李明峻、羅致政主編,安藤仁介、蕭欣義、淺田正彥等著,解開台灣主權密碼。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智庫,2008。
林碧炤、林正義主編,姜皇池、信強、吳釗燮等著,美中台關係總體檢:台灣關係法30年。台北:巨流圖書,2009。
林碧炤主編,李明、邱坤玄、孫國祥等著,兩岸外交休兵新思維。台北:遠景基金會,2008。
邵宗海,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圖書,2006。
施正鋒,台中美三角關係:由新現實主義到建構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
柯三吉,公共政策:理論、方法與台灣經驗。台北:時英出版社,1998。
洪儒明,民進黨執政後的中共對台政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04。
紀欣,透視馬英九現象及其時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
馬克‧里歐納德著,林雨蒨譯,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出版社,2008。
馬英九,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2。
高朗,中華民國外交關係之演變。台北:五南圖書,1994。
張五岳主編,張仕賢、蔡國裕、趙春山等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
張五岳主編,邵宗海、趙春山、林文程等著,兩岸關係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
張文生、王茹,民進黨選舉策略研究。台北:水牛出版社,2006。
張世賢,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圖書,1988。
張英哲,台灣主權的論述與辯正。台北:現代文化基金會,2005。
張慧英,李登輝1988~2000執政十二年。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0。
戚嘉林,李登輝兩岸政策十二年。台北:戚嘉林,2005。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2004。
許勖(UK Heo)、謝爾.霍羅威茨編(Shale A. Horowitz),Shale Horowitz、Jing Huang、Alexander C. Tan, Scott Walker, and Tsung-chi Yu等著,亞洲衝突:南北韓、台海、印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8。
陳自創、紀碩鳴,走出崎嶇路馬英九、台灣及兩岸新格局。台北:風雲時代,2007。
陳長文,假設的同情:兩岸的理性與感性。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5。
陳建仲,藍綠對決下的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
陳國祥主編,哭泣的台灣看民進黨執政八年。台北:展智文化,2008。
陳福成,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黎明文化,2002。
陳福成,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黎明文化,2002。
彭光謙、王光緒編,軍事戰略簡論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9。
彭琳淞,馬英九這個人。台北:草根出版,2007。
游盈隆主編,林正義、陳添枝、蕭新煌等著,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台北:海基會,2008。
游梓翔編著,領袖的聲音:兩岸領導人重要演講選輯,1906-2006。台北:五南圖書,2006。
游清鑫主編,陳義彥、黃紀、洪永泰等著,民意調查新論。台北:五南,2001。
華僑救國聯合總會,從當選到就職馬英九總統關鍵報告實錄。台北:華僑救國聯合總會,2008。
黃炎東,政黨政治與選舉。台北:五南,1990。
黃嘉樹、程瑞,台灣政治與選舉文化。台北:博揚文化,2001。
楊孝濚,社會研究實務。台北:正中書局,1995。
楊培桂編,中國現代史。台北:今古文化公司,1992。
楊清矗,台灣命運中國結。台灣:敦理出版,1987。
葛永光,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
台灣主權論述資料選編編輯小組編,台灣主權論述資料選編。台北:國史館,2001。
趙春山編著,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1。
劉性仁,兩岸關係:主權爭議何去何從?。台北:時英出版社,2004。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2003。
歐俊麟主編,2008世界年鑑。台北:中央通訊社,2007。
潘錫堂,兩岸政經關係與情勢。台北:新文京開發,2009。
潘錫堂,兩岸關係與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
鄭海麟,台灣政黨再輪替與兩岸關係。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
鄭海麟編,金燦榮、楊立憲、陳多等著,新世紀兩岸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8。
顏萬進,在野時期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新文京開發,2003。
魏鏞,公共政策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4。
羅浩,國際政治與國際組織。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9。
羅慶生、許競任編著,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全華圖書,2008。
蘇起,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2003。
蘇進強,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文化,2003。
黨朝勝、劉宏,民進黨大陸政策研究。台北:水牛圖書,2006。
參、期刊及學術研討會論文:
丁樹範,「1996年3月以後美國、台灣與中共關係的發展」,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12期,1998年12月,頁77-96。
王建民,「關於台灣意識與台灣主體意識問題討論」,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8年12月,第6卷第4期,頁28。
王鍵,「冷戰時期日台關係的演變軌跡」,日本研究,2007年第4期,頁48-52。
甘逸驊,「歐盟柔性強權身份認同的建構與批判」,問題與研究,第46第4期,1997年10月,頁1-25。
仲舒甲,「對當前歐盟研究的幾點思考」,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科版,第7卷第3期,2007年6月,頁91-93。
朱景鵬,「歐洲聯盟與中共雙邊互動經驗之探討:兼論歐盟之對外關係」,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頁43-87。
朱新民、譚偉恩,「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36卷第1期,2005年1月,頁37-39。
吳巨盟,「歐洲聯盟一個中國政策對台灣的影響」,歐洲聯盟研究論壇,92年度上半年會議論文集暨歐羅巴週記彙編,頁1-9。
吳玉山,「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季刊,第1卷第3期,2000年7月,頁13。
吳玉山,「台灣總統大選對於兩岸關係產生的影響:選票極大化模式與戰略三角途徑」,遠景季刊,第1卷第3期,2000年7月,頁16。
吳志中,「我國參與聯合國的政策研析」,台灣國際法季刊,第4卷第3期,頁98-100。
吳東野,「歐洲聯盟對臺海兩岸政策走向之研究」,遠景季刊,第2卷第3期,2001年7月,頁2-41。
吳玲君,「中國與東亞區域經貿合作:區域主義與霸權之間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第5期,2005年9、10月,頁5。
吳玲君,「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第46第2期,2007年4、5、6,頁129。
吳重禮、嚴淑芬,「戒急用忍或大膽西進?我國對於大陸投資的影響因素評估」,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7期,1999年7月,頁43。
宋興洲,「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合作」,政治科學論叢,第24期,2005年6月,頁10。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第5期,1996年5月,頁16-18。
宋鎮照,「從全球話語區域化分析東協的臺海兩岸發展策略選擇」,遠景基金會季刊,第5卷第4期,2004年10月,頁152-166。
李明峻,「以台灣名義申請入聯的國際法問題」,台灣國際法季刊,第4卷第3期,頁137-158。
李振廣、徐博東,「國民黨重新執政後的大陸政策走向與兩岸關係」,北京聯合大學學報,第6卷第2期,總20期,2008年6月,頁90-91。
李國雄,「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政治經濟分析」,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2004年3月,頁16-18。
李國雄,「東協的區域組織發展與挑戰」,問題與研究,第34第4期,1995年4月,頁12-15。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6期,1995年6月,頁1-10。
李瑗,「中日邦交正常化與台灣問題」,當代中國史研究,第9卷第3期,2002年5月,頁86。
李道湘,「台灣兩黨政治的形成及政策走向」,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頁48。
李瓊莉,「談柯林頓大陸行對美中台三邊互動之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1998年6月,頁3。
初國華、張昌吉,「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否改變:從馬英九新政府的觀察指標」,東亞論壇季刊,第465期,2009年9月,頁80-91。
周忠菲,「日台特殊關係論析」,世界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頁23-28。
周勝,「國民黨勝選與兩岸關係前景」,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8卷第2期,2008年6月,頁40。
周陽山,「不統、不獨、不武與統合前景」,台灣民主季刊,第5卷第2期,2008年6月,頁143。
林文程、林正義,「台灣修憲與台美中三角關係」,台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4期,頁130-155。
林正義,「美國與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6期,2005年11、12月,頁1-28。
林正義,「戰略模糊、戰略明確或雙重明確:美國預防台海危機的政策辯論」,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1期,2007年1月,頁19-29。
林若雩,「二十一世紀初東南亞的安全策略與大國關係:兼論台灣因應之道」,國家發展研究,第6卷第2期,2007年6月,頁33、36-37。
林網,「台海問題中的美國因素」,國際問題研究,2009年第1期,頁36。
林網,「美國因素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中的影響」,台灣研究集刊,2008年第3期,頁1-5。
林網、劉婧,「台灣當局活路外交平析」,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頁20。
金瑩,「從適用範圍問題看日台條約」,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124。
姜家雄、蔡育岱,「國際關係與非政府組織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二十四期,2007年7月,頁130-131。
施正峰,「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國家認同」,台灣民主季刊,2004年3月,第1卷第1期,頁186-187。
洪財隆,「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近程內容與效應」,當代中國研究,第4期,2005年3月31日,頁14。
范希周,「現階段民進黨大陸政策分析」,台灣研究集刊,2002年第4期,頁16。
孫升亮,「美國台海政策調整的意涵與走勢」,現代國際關係,2008年第7期,頁15-19。
殷存毅、呂芳,「認同與台灣問題」,公共管理評論,第4卷,頁77~78。
耿曙、陳陸輝,「兩岸經貿互動與台灣政治版圖:南北區塊差異的推手?」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21-22。
耿麗華,「近年來日台關係及其走向析論」,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6期,2006年11月,頁69-72。
馬慶玲、袁海濱,「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哈爾濱市委黨校學報,第5期,2009年9月,頁86-87。
高長,「WTO與兩岸經貿發展的競合」,加入WTO後兩岸經貿關係新形勢學術研討會,2002年12月17日。
張文生,「馬英九的政治思維與大陸政策主張」,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2期,頁58。
張亞中,「兩岸未來之認同與統合:歐盟模式的思考」,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10期,1999年10月,頁2-4。
張亞中,「歐洲聯盟中國政策的戰略分析」,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4期,2006年7、8月,頁42-52。
張佩琦,「後冷戰時期日本對華政策中兩岸關係因素初探」,東亞論壇季刊,第461期,2008年9月,頁78-83。
張惠玲,「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運作理論與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9第11期,2000年11月,頁59-66。
張嘉哲,「布希、柯林頓兩岸政策之比較」,北市教大社教學報,第4期,頁29-50。
張鵬、宮玉濤,「台灣泛藍合泛綠大陸政策比較分析」,寧夏黨校學報,第8卷第1期,2006年1月,頁92。
張顯耀,「馬英九、謝長廷大陸政策異」,同舟共進月刊,2008年第3期,頁25。
許丹,「美國對台政策的演變及展望」,法治與經濟,總第207期,2009年6月,頁132。
許志嘉,「認同轉變:兩岸關係的結與解」,東亞研究,2009年1月,第40卷第1期,頁44-63。
許慶雄,「台灣加入聯和國之法理及意義」,律師通訊,第145期,頁17。
陳以定,「台灣當局統獨政策的國家認同觀」,長春大學學報,2009年1月,第19卷第1期,頁89。
陳先才,「國民黨全面執政與兩岸關係發展前景分析」,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8年第5期,頁72。
陳奉林,「中日邦交的恢復與日台外交關係的終結」,外交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頁48-49。
陳奉林,「日台條約與戰後日台關係框架的確立」,外交學院學報,2004年12月,總第78期,頁60。
陳明通,「我國大陸政策的檢討與前瞻」,台海安全的新視野研討會論文,2004年12月18日,頁6-40。
陳明通,「當前北京對台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第2期,2009年,頁167-186。
陳隆志,「理事長的話:由聯合國看台灣餐與國際組織」,台灣國際法季刊,第2卷第1期,頁13。
湯紹成,「未來的和平與發展:歐盟對兩岸的期許」,海峽評論,第211期,2008年7月1日,頁14-16。
湯紹成,「歐盟對兩岸關係發展之態度」,海峽評論,第222期,2009年6月1日,頁44-45。
童振源,「兩岸經濟全球分工與互賴」,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7卷第3期,2001年12月,頁141。
黃一映,「冷戰後美國東亞霸權護持與台灣問題」,台灣研究集刊,2007年第2期,頁34-36。
黃偉峰,「試探兩岸和解下台灣參與國際組織之法理基礎」,台灣國際法季刊,第5卷第4期,頁66-71。
黃慕義,「台灣主權應有的歸屬」,新使者,第3期,1991年4月,頁52。
楊丹偉、徐國利,「歐盟:台灣對外關係的新方向」,歐洲研究,2004年第6期,頁122-135。
楊仕樂、卓慧菀,「美國小布希政府對台軍事之分析:維持兩岸軍力平衡」,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6 期,2003年11、12月,頁69。
楊永明,「台日關係:安全保障的雙重三角關係1995-2000」,日本國際政治學會五十週年年會研討會論文,2006年10月。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1999年6月,頁2
楊開煌,「從政治定位看兩岸關係60年」,海峽評論,第227期,2009年11月號,頁29。
楊運忠,「日台關係的新發展」,當代亞太,2004年第1期,頁19。
楊澤軍,「淺談民進黨上台的大陸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1年03期,頁72。
葉金川,「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之規劃及進展」,醫療品質雜誌,第3卷第4期,2009年7月,頁51。
靖心慈,「歐盟與東協區域組織發展趨勢」,經濟前瞻,2001年9月5日,頁58。
熊玠,「如果公投通過了仍然不能加入聯合國又當怎麼辦?台灣重返國際社會正當途徑之商榷」,海峽評論,第200期,207年8月1日,頁18-35。
熊玠,「胡六點的特殊構想與馬英九的兩岸特殊關係」,海峽評論,第218期,2009年2月1日,頁35。
管一穎,「台灣政權更迭與美日之反應」,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頁51。
裴正軒、張連福,「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係中的五大障礙」,巢湖學院學報,2005年第7卷第6期,頁27。
趙建民,「中共對台獨因素的互動解釋」,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3期,1996年3月,頁36-39。
趙春山,「建構跨世紀的兩岸關係:正視一個分治中國的現實問題」,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1999年9月,頁45。
趙懷普,「歐洲同外交政策建設評估」,外交學院學報,2003年第2期,頁29-30。
劉宇輝,「台灣民進黨大陸政策分析」,國際政治研究,2004年第4期,頁136。
劉宏松,「中國的國際組織外交:態度、行為於成效」,國際觀察,2009年第6期,頁2。
劉青建,「南向政策失效的分析與思考」,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年第12期,頁66。
劉國斯,「台海兩岸定位問題之回顧」,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4卷第2期,2008年,頁33-36。
蔡宏明,「兩岸關係的新情勢與新政府的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2008年7月,頁207-213。
蔡佳泓、徐永明、黃琇庭,「兩極化政治:解釋台灣2004年總統大選」,選舉研究,第14卷第1期,2007年5月,頁7-8。
蔡東杰,「後冷戰時期台日特殊關係發展分析」,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3卷第2期,2007年夏季號,頁189-192。
蔡榮祥,「小布希政府時期之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持續與變遷」,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3卷第1期,2007年,春季號,頁78-93。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問題與研究,第35第5期,1996年5月,頁72-73。
鄭海麟,「陳雲林訪台與兩岸互不否認」,海峽評論,216期,2008年12月號。
鄭海麟,「評馬英九的兩岸關係定位」,海峽評論,214期,2008年10月號。
鄭瑞耀,「務實外交的發展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1998年4月,頁2。
謝福進,「後冷戰時期東協與中共之安全戰略目標衝突:台灣議題」,遠景季刊,第3卷第1期,2002年1月,頁68-101。
鞠海龍,「試論台灣與東南亞關係的現實基礎、影響因素及發展路徑」,東南亞研究,2008年第6期,頁59。
魏志江,「論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及其對兩岸的影響」,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頁13-15。
嚴双伍、趙良英,「兩岸關係改善與中美戰略選擇」,新聞前哨,2008年第8期,頁13。
蘇宏達,「里斯本條約生效後對歐盟對外行動能力與民主治理機制可能的影響」,政治科學論叢,第40期,2009年6月,頁91。
蘇芳誼,「九○年代歐洲聯盟的中國政策研究」,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1期,2002年1、2月,頁55-63。
蘇耿聰,「國民黨加速本土化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福建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頁79。
肆、論文:
李宛儒,「從國內外因素解析陳水扁總統的大陸政策2000-2004」,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朱顯名,「陳水扁政府大陸政策之研究2000-2004」,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翁淑貞,「我國大陸經貿政策變遷研究:從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到「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吳陞銘,「民主進步黨組黨之研究(1978-1987)」,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張一民,「歐洲聯盟政治性質析論:從傳統主權理論的變遷談起」,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蔡宗瀚,「美國小布希政府兩岸政策戰略清晰走向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伍、報章媒體及網路:
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
亞洲週刊。
經濟日報。
聯合報。
TVBS民意調查中心。http://www.tvbs.com.tw/news/poll_center/index.html
中央日報網路版。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
中央社。http://www.cna.com.tw/
中央選舉委員會。http://www.cec.gov.tw/
中共黨史與當代中國史。http://www.hcpccc.com/default.asp
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
中國評論月刊。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zpykpub/index.jsp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國網。http://www.china.com.cn/index.htm
中華民國外交部。http://www.mofa.gov.tw/webapp/mp?mp=1
中華民國國防部。http://www.mnd.gov.tw/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www.stat.gov.tw/mp.asp?mp=4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http://www.president.gov.tw/
中華民國聯合後勤司令部。http://clc.mnd.gov.tw/
王崑義的部落格。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
台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
民主進步黨。http://www.dpp.org.tw/
玉山電報。http://www.formosamedia.com.tw/
立法院網站。http://www.ly.gov.tw/
自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訊及研究中心「兩岸知識庫」。http://csin.mac.gov.tw/machtml/alldb.htm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http://www.cepd.gov.tw/
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
美國在台協會。http://www.ait.org.tw/zh/
英文南華早報。http://www.scmptaiwan.com/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http://www.usc.cuhk.edu.hk/wkgb.asp
海峽評論。http://www.haixiainfo.com.tw/SRM/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mp.asp?mp=1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4515
馬蕭競選網站。http://2008.ma19.net/policy4you
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D.htm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
國務院台灣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
國務院台灣辦公室。http://www.gwytb.gov.cn:82/
經濟部。http://www.moea.gov.tw/
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http://www.moeaic.gov.tw/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http://www.trade.gov.tw/
經濟部統計處。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PublicService/wFrmMain.aspx
遠見雜誌民調中心。http://www.gvm.com.tw/gvsrc/index.asp
遠景基金會。http://www.pf.org.tw/
劉必榮的博客。http://blog.ifeng.com/article/1445568.html#
衛生署。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WS/main.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13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1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