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49437
題名: 中國石油安全戰略中的美國因素(1993-2009)
American elements of Chinese petroleum security strategy
作者: 李易穎
貢獻者: 邱坤玄
李易穎
關鍵詞: 石油安全
中國石油
美國
能源戰略
走出去
麻六甲海峽
日期: 2009
上傳時間: 8-十二月-2010
摘要: 自1993年起,中國從石油淨出口國成為石油淨進口國,1996年成為原油淨進口國,2003年中國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三大石油進口國。中國對於石油這項戰略物資具有高度敏感性,繼1993年撤銷能源部後,於2008年成立國家能源局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管理,足見中國對於能源事務的再度重視。隨著世界經濟實力與軍事勢力的變化,新的世界能源地緣政治正在逐漸形成。美國感受到中國因經濟發展帶動對石油的龐大需求後,在美國國內出現「中國石油威脅論」的說法,認為以中國的經濟發展程度而言,其石油需求量在將來可能跟一個美國一樣或是超越美國所需的量,而目前世界石油儲量及開採速度已不能承受另一個美國的出現。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不只與中國國內事務相關,更與國際間各個石油生產國、進口國有莫大的關係。其中,因為美國早已在世界擁有許多油田並與世界主要產油國建設良好關係等因素,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形勢對中國積極推行的石油外交不利,可能成為中國「走出去」戰略的阻礙。本論文將對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的落實問題進行檢驗,觀察中國與各國在石油方面的探勘、投資及技術合作等,其中以美國的參與作為主要研究重點,檢視中美在石油領域的競爭行為是否影響中國國家利益,並評估兩國在獲取石油或尋找替代能源上的合作可能性。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一) 書籍
王良能,中共崛起的國際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年。
中國現代國際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編,全球能源大棋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編,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年。
中國科學院能源戰略研究組編,中國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專題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王緝思,國際政治的理性思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王國臣等著,林正義編,石油與國際安全。台北:遠景基金會,2007年。
王鳴鳴,「新布什主義與轉型外交」,李慎明、王逸舟編,2007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鑑-2008。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2008年。
安尼瓦爾‧阿木提、張勝旺編,石油與國家安全。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
吳磊,中國石油安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______,能源安全與中美關係:競爭、衝突、合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肖歡容編,國際關係學在中國。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李果仁等,中國能源安全報告:預警與風險化解。北京:紅旗出版社,2009年。
金應忠、倪世雄,國際關係理論比較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金融時報亞洲版記者群,亞洲能源版圖。台北: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俞正樑等著,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
查道炯,中國石油安全的國際政治經濟學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5年。
美國白宮編,柯林頓政府時期新世紀的國家安全戰略,曹雄源、廖舜右譯。桃園:國防大學,2007年。
秦亞青,「冷戰後中國的安全意識和戰略選擇」,中國外交新論,劉山、薛君度主編。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5年。
浩君,石油到底出了什麼問題。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
______,石油,怎麼了。台北:海鴿文化出版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馬耀邦,中美關係。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8年。
許志義,我國、日本與美國能源政策及其成效之比較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5年。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
許嘉,權力與國際政治。北京:長征出版社,2001年。
許志嘉,當代中共外交政策與中美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倪健民主編,國家能源安全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袁正清,「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基本態勢」,李慎明、王逸舟編,2006年: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崔民選主編,2006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閆林,後半桶石油:全球經濟戰略重組。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6年。
黃進,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法律與政策分析。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
傅琨成主編,海洋的能源通道安全與中國。台北:問津堂,2009年。
楚樹龍,國際關係基本理論。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年。
葛東升主編,國家安全戰略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6年。
楊潔勉,大磨合:中美相互戰略和政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
劉一建,制海權與海軍戰略。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
潘銳,冷戰後的美國外交政策—從老布什到小布什。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霍小勇主編,軍種戰略學。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6年。
魏艾、林長青著,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Dougherty James、Robert Pfaltzgraff著,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閻學通、陳寒溪等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Engdahl, F. William著,石油戰爭。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8年。
Hans J. Morgenthau著,國家間政治:權力鬥爭與和平,徐昕、郝望、李保平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Joseph S. Nye, Jr.著,柔性權力,吳家恆、方祖芳譯。台北:遠流出版社,2006年。
Michael T. Klare著,石油的政治經濟學:高油價時代的新世界版圖,洪慧芳譯。台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Sam C. Sarkesian、John Allen Williams、Stephen J. Cimbala著,美國國家安全,郭家琪、林宜瑄、李延輝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Stephen Leeb、Glen Strathy著,石油衝擊,王柏鴻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2007年。
Sébille-Lopez, Philippe著,石油地緣政治,潘革平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二) 期刊
Spencer Abraham,「美國國家能源政策和全球能源安全」,經濟視角,第9卷第2期(2004年5月),http://usinfo.org/E-JOURNAL/EJ_Energy/abraham.htm。
王禮茂,「論中國石油儲備體系」,資源科學,第25卷第1期(2003年1月),頁42-47。
牛琦彬,「中海油併購優尼科事件分析」,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1期(2007年2月),頁12-15。
王松德,「我國的石油安全與外交政策取向」,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第23卷第6期(2007年12月),頁93。
王新新,「關於中國石油儲備體系」,節能技術,第27卷第3期(2009年5月),頁17-21。
甘賽宜,「中國石油公司參與國際油氣投資的探討」,西南石油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76-179。
李兵,「走出去與我國境外資源開發戰略研究」,山東經濟,2006年第133期(2006年3月),頁121-125。
吳明蕙,「中國能源問題之探討」,經濟研究(行政院經建會),2007年第7期(2007年4月),頁263-294。
杜林,「中國將防止通脹列為明年當務之急」,海外經濟評論,2007年第51期(2007年12月)。
吳釗燮,「主導性霸權的困境—九一一後國際局勢與美中台關係演變」,東吳政治學報,第28卷第1期(2010年1月),頁1-32。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1-32。
周衛輝,「關於我國通貨膨脹誘因的實證研究」,西安財經學院院報,第20卷第4期(2007年7月)。
胡國松、朱芳,「論我國石油進口風險規避」,石油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頁29-32。
胡國松、張娟,「石油企業跨國併購中的風險與防範」,天府新論,2007年第5期(2007年5月),頁57-60。
范秋芳、戴秀芝、李平,「中國石油企業海外經營風險及對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2009年8月),頁1-4。
馬宏,「國家生命線:中外國家石油安全戰略比較與啟示」,中國軟科學,1998年第12期(1998年12月),頁30-36。
郎一環、王禮茂、張明華,「中國短缺資源跨國開發的風險管理—以石油為例」,資源科學,第25卷第5期(2003年9月),頁22-27。
秦宣仁,「國際大環境與大國能源外交運籌」,國際石油經濟,第12卷第1期(2004年1月),頁24-38。
高鶴,「中國通貨膨脹:特徵、邏輯與趨勢策略探討」,首席財務官,2007年第10期(2007年10月)。
郭武平、吳昆財、孫國祥、連錦水、蔡昌言,「中國和平崛起:國際社會之威脅
或夥伴?」,歐洲國際評論,2006年第2期(2006年7月),頁167-209。
郭智,「石油價格上漲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中國集體經濟,2007年第8期(2007年8月)。
常城、李慧,「中國石油企業跨國經營的政治風險及規避策略」,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4卷第2期(2008年4月),頁5-9。
張潔,「中國能源安全中的麻六甲因素」,國際政治研究,2005年第3期(2005年9月),頁19-22。
葉渠茂、蔣紅軍,「中海油併購優尼科的政治經濟學分析」,理論月刊,2006年第8期(2006年8月),頁127-130。
張巍、李班,「中國和平崛起過程中的能源安全戰略選擇」,長春市委黨校學報,第2009卷第1期(2009年2月),頁49-50。
陳穎,「論石油能源安全問題與中美關係」,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3期(2009年5月),頁14-22。
楊豐碩,「國際能源情勢變遷下之中國能源外交戰略」,能源季刊,第38卷第2期(2008年4月),頁153-190。
楊孝青、徐君,「從非傳統安全角度談高油價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工業技術經濟,第27卷第6期(2008年6月),頁43-45。
歐陽承新,「中國經濟的崛起與能源外交」,經濟前瞻,2005年第101期(2005年9月),頁97-102。
蔡娟、楊中強,「中國能源外交與地緣政治」,學術探索,2006年第3期(2006年6月),頁77-80。
盧晨陽、呂曉莉,「試析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2008卷第3期(2008年6月),頁32-37。
簡淑綺,「中國大陸原油需求與油源外交之研究」,兩岸經濟統計月報,2005年第153期(2005年),頁67-76。
嚴震生,「當前中國對非洲的能源戰略與外交」,國際關係學報,2007年第24期(2007年7月),頁23-49。
顧立民,「中國海洋地緣戰略與石油安全研究」,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3期(2009年7月),頁79-113。
龔祥生,「建構中的中國石油安全—一個複合安全理論途徑」,東亞研究,第41卷第1期(2010年1月),頁119-156。
(三) 學位論文
王信力,「中國海上石油運輸安全」,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李淑貞,「中國的走出去石油戰略暨其非洲執行之研究」,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8年)。
鄭昱芸,「從國際石油情勢檢視中國發展之挑戰」,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政治理論組碩士論文(2005年)。
二、 英文部分
(一) 書籍
Bruyneel, Mark ed. “Piracy and Armed Robbery Against Ships.” IMB Annual Report. London: ICC International Maritime Bureau, 2007.
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BP(British Petroleum), June 2009, http://www.bp.com/liveassets/bp_internet/globalbp/globalbp_uk_english/reports_and_publications/statistical_energy_review_2008/STAGING/local_assets/2009_downloads/statistical_review_of_world_energy_full_report_2009.pdf.
Country Energy Profile. EIA, http://tonto.eia.doe.gov/country/index.cfm.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Report(2006). EIA, June 2006.
National Energy Policy Development Group. National Energy Policy—Reliable, Afford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Sound Energy for America’s Future.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2001, http://www.wtrg.com/EnergyReport/National-Energy-Policy.pdf.
Priddle, Robert ed. China’s Worldwide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IEA, 2000, http://www.oecdchina.org/OECDpdf/china2000.pdf.
Pehrson, Christopher J. String of Pearls: Meeting the Challenge of China’s Rising Power Across the Asian Littoral. 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ege, 2006.
The United States Security Strategy for the East Asia-Pacific Region. Washington, DC: released by the US Secretary of Defense, 1998.
World Energy Outlook‧2001-2009. IEA , 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index_chinese.asp.
World Oil Outlook 2007-2009. OPEC, http://www.opec.org/library/World%20Oil%20Outlook/pdf/WOO%202009.pdf.
(二) 期刊
Crompton, Paul and Wu, Yanrui.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 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 Energy Economics, vol. 27, no. 1(January 2005), pp.195-208.
Friedberg, Aaron L. “Going Out: China’s Pursui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PRC’s Grand Strategy.” NBR Analysis, vol.17, no.3(September 2006), pp.5-34, http://www.nbr.org/publications/analysis/pdf/vol17no3.pdf#xml=http://search.nbr.org/_VTI_BIN/texis.exe/webinator/search/pdfhi.txt?query=china+strategy&pr=NBR&prox=page&rorder=500&rprox=500&rdfreq=500&rwfreq=500&rlead=500&rdepth=0&sufs=0&order=r&cq=&id=4adeb28d9.
Jaffe Amy Myers and Steven W. Lewis. “Beijing’s Oil Diplomacy. ” Survival, vol. 44, no.1(Spring 2002).
Layne, Christopher. “From Preponderance to Offshore Balancing—America’s Future Grand Strateg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2(Summer 1997), pp.86-124.
Lieberthal, Kenneth and Mikkal E. Herberg. “China’s Search for Energy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U.S. Policy.” NBR Analysis, vol.17, no.1(April 2006), http://www.nbr.org/publications/analysis/pdf/vol17no1.pdf.
Shen, Dingli. “Iran’s Nuclear Ambitions Test China’s Wisdom.”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29, no.2(Spring 2006), pp.55-66.
Zweig, David and Bi Jianhai. “China’s Global Hunt for Energy.” Foreign Affairs, vol.84, no.5(September 2005), pp.27-30, http://wuyibing.com/cache/china-s-global-hunt-for-energy.pdf.
三、 網路資料
Bader, Jeffey A. “The Energy Future: China and the U.S. - What the United States ought to Do.” Brookings, February 2006, http://www.brookings.edu/speeches/2006/0208china_bader.aspx.
Downs, Erica S.” China’s Role in the World: Is China a Responsible Stakeholder?”Brookings, August 2006, http://www.brookings.edu/testimony/2006/0804centralamerica_downs.aspx.
Downs, Erica S. “China’s Energy Policies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Impacts.” Brookings, August 2008, http://www.brookings.edu/testimony/2008/0813_china_downs.aspx.
「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2月26日,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t20090226_402540710.htm。
「2009年中國十大原油來源國一覽」,百川資訊,引述自中國石油和化工網,2010年1月27日,http://cache.baidu.com/c?m=9d78d513d9d437a94f9ee2697b17c0176f4381132ba6d2020fd2843e95732b47506793ac57290770a0d13b275fa0131aacb22173441e3df2de8d9f4aaaebc17374d47369671cf1104f8c04fc8b007e907ec747b1e847a0f1ab78c8b3d9d9da4952c859067d8afa9c5a774e8c30ae&p=b434c64add8317ff57eadd295f&user=baidu。
「十七大報告回答世界疑問 中國外交力構\"諧\"局」,新華網,引述自人民網,2007年10月19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19/content_6907677.htm。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解析」,新華網,引述自中國發展觀察,2008年5月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05/08/content_8126246.htm。
「大慶油田:2008年生產原油4020.0123萬噸」,人民網,引述自新華網,2009年2月4日,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8749197.html。
「五專家解讀中國石油供應隱患 呼籲完善市場體系」,新浪網,引述自中國石油報,2003年3月14日,http://news.sina.com.cn/c/2003-03-14/1018946638.shtml。
「中國石油在蘇丹」,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網站,http://www.cnpc.com.cn/cn/ywzx/gjyw/Sudan/#。
「中國石油資源分佈圖」,東方油氣網,2004年6月22日,http://www.oilgas.com.cn/News/NewsItem.aspx?id=20636。
「中哈輸油管道跨國段實現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網站,2005年12月28日,http://nyj.ndrc.gov.cn/gjjlyhz/t20051228_55015.htm。
「中國和馬來西亞摸索共同保護馬六甲模式」,人民網,2006年5月16日,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42967/4375403.html。
「中哈油管正式輸油 年輸入1400萬桶」,中國評論新聞,2006年7月12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1/7/1/3/100171348.html?coluid=0&kindid=0&docid=100171348。
「中國獲緬甸油氣開採權 開採總面積超過渤海」,江蘇省沭陽縣沂濤鎮人民政府網站,2007年1月18日,http://www.yitao.gov.cn/gh/ShowArticle.asp?ArticleID=400。
「中石油稱冀東南堡油田年產量可達1000萬噸」,中國新聞網,引述自燕趙都市報,2007年5月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7-05-08/012712933609.shtml。
「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閉幕:謀互信求共贏」,騰訊網,引述自新華網,2007年5月24日,http://finance.qq.com/a/20070524/000158.htm。
「中美將在能源和環保領域加強合作」,新浪網,引述自新華網,2007年12月13日,http://finance.sina.com.cn/j/20071213/14524287819.shtml。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網,2007年12月,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zwgk/2007-12/26/content_844159.htm,2009年11月10日檢閱。
「中美簽署能源環境十年合作框架文件」,新浪網,引述自中國新聞網,2008年06月19日,http://finance.sina.com.cn/g/20080619/01274997559.shtml。
「中國統計年鑑-200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8年9月,http://www.stats.gov.cn:82/tjsj/ndsj/2008/indexch.htm。
「中國主動出擊亞洲安全大會 中國威脅論漸退」,新浪網,引述自鳳凰衛視,2009年5月31日,http://dailynews.sina.com/bg/chn/chnpolitics/phoenixtv/20090531/2029312425.html。
「中美就能源、環境和氣候變化問題簽署備忘錄」,財經網,2009年7月29日,http://www.caijing.com.cn/2009-07-29/110215696.html。
「中美能源合作邁出重大步伐 三大亮點引發期待」,搜狐網,引述自經濟參考報,2009年9月29日,http://green.sohu.com/20090929/n267077201.shtml。
「中美兩能源大國隔洋攜手」,中國石油新聞中心,引述自中國石油報,2009年10月13日,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09/10/13/001260541.shtml。
「中美能源合作邁出重大步伐 第三方合作潛力巨大」,人民網,引述自中國經濟網,2009年11月2日,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10301014.html。
「中美能源氣候合作大事記」,人民網,2009年11月26日,http://www.022net.com/2009/11-26/504953363210858.html。
「中國與美洲國家組織交流合作升級」,中國青年報,2009年12月17日,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12/17/content_2986841.htm。
「中國石油儲備大事記」,中國能源報,2010年2月10日,http://www.chinanews.com.cn/ny/news/2010/02-10/2118649.shtml。
「石油儲備庫體系建設刻不容緩」,中國石油新聞中心,引述自中國石油報,2009年10月15日,http://news.cnpc.com.cn/system/2009/10/15/001260855.shtml。
「石油工業“十五”規劃」,化工行業現狀及發展動態諮詢網,http://www.chemdevelop.com/15/15_sy.htm。
「印馬星三國海上反恐演習」,大紀元,2004年7月20日,http://epochtimes.com/b5/4/7/20/n602223.htm。
「全國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外交工作會議召開」,央視國際,2004年9月2日,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40902/101088.shtml。
「世界能源展望‧2008」,IEA,2008年,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docs/weo2008/WEO2008_es_chinese.pdf 。
「去年進口原油超過自產1480萬噸 進口依存度達52%」,人民網,引述自新京報,2010年1月22日,http://energy.people.com.cn/GB/10825216.html。
「俄能源部長重申:一定會建\"泰納線\"日本支線」,東方一號網,引述自國際在線,2006年4月26日,http://www.east-1.net/show.asp?id=5198。
「胡錦濤出席八國集團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對話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06年7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7/18/content_4846539.htm。
「哈暫未同意俄借用中哈管道輸油意向」,新浪財經,引述自第一財經日報,2008年1月24日,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0124/04501957202.shtml。
「俄“泰納線”啟用 中國支線油管有望在明年完工」,搜狐新聞,引述自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12月29日,http://news.sohu.com/20091229/n269266907.shtml。
「馬凱:能源合作可成為中美經貿合作新增長點」,新華網,2007年12月11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1/content_7229189.htm。
「馬凱:積極穩妥地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人民網,引述自求是,2008年3月25日,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7043712.html。
「美國:趁國際油價低迷 補充戰略石油儲備」,中國新聞網,引述自經濟參考報,2009年3月5日,http://www.chinanews.com.cn/gj/gjzj/news/2009/03-05/1590108.shtml。
「美國石油應急機制的特點」,新華網,引述自學習時報,2009年7月26日,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9-07/26/content_11765654.htm。
「系列報告之十三:能源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結構不斷優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9年9月22日,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qzxzgcl60zn/t20090922_402589088.htm。
「能源發展“十一五”規劃」,新華網,引述自國家發改委網站,2007年4月11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4/11/content_5960916.htm。
「”能源局”升級”國家局”」,雲南電力新聞網,2008年3月17日,http://www.ydxw.com/html/2008-3/info58375.htm。
「國家能源局\"三定\"方案正式獲批 新機構開始運行」,人民網,2008年07月29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037/7580626.html。
「第五次中美經濟對話閉幕 舉行聯合記者會」,騰訊網,引述自中國新聞網,2008年12月05日,http://finance.qq.com/a/20081205/002348.htm。
「國民黨研判中共外交戰略思維與策略措施」,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2009年3月16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0914740&page=1。
「第12屆國際能源論壇在合作呼聲中閉幕」,國際日報,引述自新華社,2010年4月1日,http://www.chinesetoday.com/news/show/id/350958。
「張國寶:中國能源發展基本原則是立足國內、效率為本」,新華網,2005年9月13日,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5-09/13/content_3482295.htm。
「超日趕美 中國今年登全球第2大經濟體」,蘋果日報,2009年7月9日,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1771659/IssueID/20090709。
「勝利油田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連續27年超億噸」,人民網,引述自新華網,2010年1月27日,http://energy.people.com.cn/GB/10854324.html。
「新世紀的中國能源和石油天然氣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國寶在第六次中美油氣論壇上的主旨發言摘要」,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2005年6月28日,http://nyj.ndrc.gov.cn/zywx/t20050714_40410.htm。
「新馬印泰空軍 空中之眼護海峽」,聯合早報網,2005年9月9日,http://www.zaobao.com/special/us/pages6/attack050909a.html。
「新中國60年:能源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結構不斷優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引述自統計局網站,2009年9月22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gzdt/2009-09/22/content_1423161.htm。
「新疆獨山子石油儲備基地開工興建」,新華網,2009年9月24日,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9-09/24/content_12107909.htm。
「新中國檔案:國家石油儲備基地一期工程」,騰訊新聞,引述自新華網,2010年1月11日,http://news.qq.com/a/20100111/002247.htm。
「塔里木油田2009年產油554萬噸」,財訊,2010年2月20日,http://content.caixun.com/NE/01/ro/NE01rogg.shtm。
「經濟學人:中共海外投資 麻煩不斷」,大紀元,2009年4月2日,http://www.epochtimes.com/gb/9/4/2/n2482942.htm。
「戰略石油儲備:今日中國的選擇」,新華網,2004年7月22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7/22/content_1626424.htm。
「總值185億美元中海油要全現金收購優尼科」,聯合早報網,2005年6月24日,http://www.zaobao.com/zaobao/stock/pages13/china050624a.html。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中方望各方落實南海行為宣言」,中國網,2008年3月12日,http://big5.china.com.cn/2008lianghui/2008-03/12/content_12370233.htm。
「學者:中國未來60年將成世界第1大經濟體」,聯合新聞網,2009年9月29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BREAKINGNEWS4/5166034.shtml。
David Weinberg,「韋伯格:國際社會要如何與中國相處」,中國評論月刊網絡版,2010年2月7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222972&page=2。
巴山,「非洲:中國石油戰略新重點(上)」,BBC中文網,2005年6月13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080000/newsid_4082700/4082700.stm。
巴山,「非洲:中國石油戰略新重點(下)」,BBC中文網,2005年6月13日,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080000/newsid_4082700/4082700.stm。
王康鵬,「長慶油田成我國第二大油田」,人民網,引述自第一財經日報,2009年12月22日,http://energy.people.com.cn/GB/10626483.html。
代松陽,「能源多元進口戰略最後拼圖」,中國國際招標網,引述自中國能源網,2010年2月3日,http://www.chinabidding.com/zxzx.jhtml?method=detail&docId=187774094。
李鵬,「中國的能源政策」,人民網,1997年5月29日,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84/64186/66687/4494345.html。
吳磊、申琴宇,「華爾街日報︰中美是否會為石油開戰?」,星島環球網,引述自華爾街日報,2006年4月14日,http://www.stnn.cc/ed_china/t20060414_228168.html。
門洪華、高宇寧,「能源安全:國家戰略的新挑戰」,人民網,2004年6月8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554335.html。
秦海菁,「國際油價近期走勢及對中國的影響」,專家博客,2006年10月10日,http://blog.china.com.cn/qinhaijing/art/11677.html。
郭宏軍,「樟宜港:美軍重返東南亞的“戰略基石”」,人民網,引述自解放軍報,2003年09月29日,http://www.people.com.cn/BIG5/junshi/1078/2115517.html。
郭博堯,「中國大陸石油安全戰略的轉折」,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04年8月10日,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93/SD-R-093-002.htm。
崔民選、孫豔玲,「中國能源安全與戰略選擇」,人民網,引述自人民網經濟頻道,2006年8月28日,http://energy.people.com.cn/BIG5/71894/4748864.html。
陳支農,「美建非洲司令部旨在能源」,大公網,2007年7月30日,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7/30/LTB-772734.htm。
落暉,「美智庫:中國將1/3軍費用於建設藍水海軍」,東方網,2009年11月5日,http://big5.eastday.com:82/gate/big5/mil.eastday.com/eastday/mil1/m/20091105/u1a4784791.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6260017
98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00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1701.pdf1.6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