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399
題名: 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使用居家服務經驗之初探
A study on the experiences of caregivers taking care of elderly with dementia using home-care services
作者: 陳宜婷
貢獻者: 呂寶靜
陳宜婷
關鍵詞: 失智老人
家庭照顧者
居家服務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family caregivers
home-care services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5-Oct-2011
摘要: 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首要面對的議題即為慢性病罹病率的劇增,而其中又以近年來大家所最為關注的失智症為最。由於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語言與自我照顧能力會隨著病程而逐漸退化,使得照顧者在照顧上的負荷更勝一般失能老人的照顧者。因此,本研究欲從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的觀點,瞭解其選擇使用居家服務之經驗。\n據此,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一、瞭解失智老人家庭使用居家服務之原因。二、探索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使用居家服務前後的照顧項目變化,並進而探究居家服務對照顧者及老人之功能。三、從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的觀點出發,探索何謂好的居家服務,以及其他失智症相關的福利需求。四、依據研究結果,作為服務單位改進措施及政策規劃之參考。\n本研究使用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由台北市兩間居家服務協助提供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對象,採用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進行資料蒐集,共計訪談十位照顧者。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n一、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普遍都有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的負荷,這些負荷包括照顧壓力太大、自己的時間受到限制及照顧與工作無法兼顧;而當照顧者面臨到老人因素、照顧者因素及照顧人力因素等三個因素的困難時,就會傾向選擇其他的替代方式來照顧老人。\n二、對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而言,居家服務除可分擔自己的照顧責任、增進社會接觸、補充照顧人力不足之問題以及增加可彈性運用之時間外,更能讓自己對老人狀況有所掌握,並能減緩自己與老人間的緊張關係;而居家服務對失智老人亦有所幫助,尤其是在「增加老人社會接觸」與「增進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兩方面。但僅對於輕、中度的失智老人有幫助,對於失智重度以上甚至生活自理能力缺損嚴重的老人而言,幫助則有限。\n三、對於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來說,好的服務員應具備:要有服務熱忱、有愛心、能注重細節,並能感受老人的需求;要有好的服務態度;要有專業素養;及要能讓老人信任等特質;而照顧者眼中好的居家服務單位,則應具備:為求服務員穩定提供服務,對於服務員的休假或請假應有相關規定;應要求服務員要定期回報服務狀況;及應定期安排服務員受訓等條件。
With the increase of elderly population,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morbidity of chronic diseas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n recent years, most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because their memory, language and self-care capacity will be gradually degraded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The burden of caregivers taking care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is much heavier than the general caregivers of the disabled elderly.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viewpoints of caregivers taking care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in choosing to use the home-care services. Accordingly,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are the following: first, understanding the reasons of using home-care services of the family with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second, exploring the changes of the caregivers taking care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before and after using the home-care services; third, exploring what are good home-care services and other dementia-related welfare needs from the viewpoints of caregivers taking care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forth, providing suggestions for policy making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ome-care services provider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nThis study use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approach, and collected data from two home-care services providers and included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en caregivers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The research findings were listed below:\nFirst, the caregivers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generally had physical,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of burden including pressure, limited time and being not able to take charge of caregiving and work simultaneously. When caregivers faced the difficulties of the above three factors such as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caregivers and caregiving manpower, they tended to choose other alternatives to provide caregiving for the elderly. \nSecond, for the caregivers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they could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elderly and reduce their tensions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elderly in addition to sharing their duty of caregiving, improving social contact, supplying manpower, and enhancing the time flexibility by providing home-care services. Home-care services also could help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particularly in the dimensions of “social contact “and “promotion of daily living”. However, it was only for the elderly with mild to moderate degree of dementia; for the elderly with severe dementia and more severe impairment of daily living, the benefit was limited.\nThir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the elderly with dementia, a good home-care worker should have the enthusiasm for providing services, be compassionate and attentive to details, be able to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have a good attitude, be professional, and be able to be trusted by the elderly. In addition, a good home-care services provider should provide the stable quality of services, have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require caregivers to report services status regularly and train the home-care workers periodically.
參考文獻: 一、中文資料
于漱、吳淑瓊、楊桂鳳,2003,〈失智症患者的長期照顧服務模式〉。《長期照護雜誌》 7(3):251-264。
內政部,2008,《96年度居家服務補助使用者狀況調查報告》。內政部統計處。
內政部,2009,內政統計月報。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list.htm。
孔繁鐘編譯,1999,〈譫妄、痴呆、失憶性疾患及其他認知疾患〉。《DSM-IV精神疾病的診斷與統計》。台北:合記。
中央社,2008,http://www.cna.com.tw/SearchNews/doDetail.aspx?id=200812100174。
王玠,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田曉齡,2005,《獨居老人福利輸送認知、使用情形、滿意度及其影響因素之探討---以澎湖縣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社會局,2009,台北市政府社會局98年度居家服務實施計畫。http://www.bosa.tcg.gov.tw/i/i0300.asp?l1_code=04&l2_code=16&fix_code=0416011&group_type=1。
伍碧濤,2006,《愛的樂章---以一個失智老人家庭個案家屬長期照顧角色之探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行政院,2007,《我國長期照顧十年計畫---大溫暖社會福利套案之旗艦計畫》。
行政院,2009,國情統計通報。http://www.dgbas.gov.tw/pulbic/Data/96129354371.pdf。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2009,2009全球失智症報告。http://www.tada2002.org.tw/index_news.php?ncid=14&nc2id=76&nid=291。
江雅筑,2006,《台中市老人使用居家服務經驗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吳玉琴,2004,〈台灣居家服務的現況與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6:132-141。
吳淑瓊、王正、呂寶靜、莊坤洋、張媚、戴玉慈、曹愛蘭,2003,《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內政部委託研究第三年成果報告.
吳淑瓊、莊坤洋,2001,〈在地老化:臺灣二十一世紀長期照護的政策方向〉。《台灣衛誌》20(3):192-201。
吳瓊滿,1999,〈居家照顧者的負荷〉。《美和專校學報》17:1-14。
呂寶靜,1998,《家庭照顧者和居家服務機構工作員關係之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呂寶靜,2000,〈老人朋友網絡支持功能之初探〉。《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4(2): 43-90。
呂寶靜,2001,〈老人社區照顧服務之評估研究---以居家服務方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呂寶靜,2007,《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呂寶靜、陳景寧,1997,〈女性家屬照顧者之處境與福利建構〉。收錄於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
杜敏世、湯麗玉、葉炳強、邱銘章、陳達夫,2006,《中重度失智症患者居家服務照護成效探討》。行政院衛生署94年度科技研究計畫。
李宗海、陳獻宗,2000,〈失智症簡介〉。《當代醫學》27(6):12-16。
李淑霞、吳淑瓊,1998,〈家庭照護者負荷與憂鬱之影響因素〉。《護理研究》6(1):57-68。
李慧玲,2002,《高雄市失能老人自費使用居家服務品質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沈若儀,2004,《居家服務使用與家庭照顧者負荷之關係探討》。台北: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車慧蓮,2001,《主要照顧者參與照顧過程中自我充能之初探---以失智症為例》。台北: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真真,2000,《服務過程中案主權益維護之探討---以台北市居家照顧服務為例》。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嘉鈴,2002,《老人居家服務使用者之夫妻關係探討》。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有垣、陳正芬,2002,〈我國居家服務購買服務契約體系運作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98:170-182。
林玉琴,2006,《居家服務使用滿意度評估研究---以嘉義基督教醫院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金立,2005,《老人居家服務方案之評估研究---以雲林縣為例》。嘉義: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姿伶,2005,《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服務滿意度調查之評析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 台中: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貞慧,2003,《居家服務督導功能有效性品質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林淑錦、白明奇,2006,〈失智症病患主要照顧者的壓力---以家庭生態觀點論之〉。《長期照護雜誌》10(4):412-425。
林敬程,2000,《失智老人家庭照顧者之負荷與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討》。高雄: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逸榛、何玉婷、陳婉庭、徐亞瑛,2004,〈簡介阿茲海默氏症與其照護〉。《長期照護雜誌》7(4):289-304。
邱銘章、湯麗玉、陳達夫、翁儷禎、柯宏勳、蔡汶芳,2007,《輕度失智症患者健康促進方案成效計畫》。行政院衛生署95年度科技研究計畫。
胡月娟,2006,〈居家服務的行銷〉。《澄清醫護管理雜誌》2(3):12-18。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台北:巨流。
紀玫如、莊坤洋、吳振龍、吳淑瓊,2006,〈居家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研究〉。《台灣衛誌》25(1):37-48。
徐亞瑛,2008,〈失智症各期之照護需求與服務使用情形之探討〉。收錄於行政院國家科學發展委員會高齡社會研究團隊所主辦,《高齡社會的來臨成果發表暨學術研討會》。
徐亞瑛、黃惠玲,2004,〈介紹一個居家失智老人照顧者的訓練方案〉。《長期照護雜誌》8(1):89-95。
徐亞瑛、楊清資、葉炳強,1996,〈癡呆症患者及家庭之整合性社區照顧模式---發展與評估〉。《高雄醫學科學雜誌》12:359-369。
徐思媺,2006,《影響居家服務使用情形及相關因素探討---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徐素琚,2004,《居家服務使用之相關因素探討---城鄉比較》。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偉昀,2009,《晚年照顧關係的敘事分析》。台北:台北大學社會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迪理,(1991),〈社會支持體系概念之架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54:24-32。
張宏哲,2008,〈居家照顧服務對家庭照顧者負荷與憂鬱之間的關係:緩衝作用的探討〉。頁149-172,收錄於國策研究院、許潮英慈善基金會、台灣民主基金會所主辦,《探索台灣社會福利問題研討會---家庭依賴人口照護與醫療》。
張媚、葉炳強、吳淑瓊、張宏哲、鄧世雄、黃秀梨、游麗惠、賴皓屏,2006,《建構以社區為基礎的失智症照護模式》。行政院衛生署95年度科技研究計畫。
曹毓珊,2002,《老人家庭照顧者僱用外籍家庭監護工對照顧關係影響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正芬、王正,2007,〈台北市居家服務方案論時計酬適切性之研究〉。《台灣社會福利學刊》6(1):93-129。
陳正芬、吳淑瓊,2006,〈家庭照顧者對長期照護服務使用意願之探討〉。《人口學刊》 32:83-121。
陳正芬、呂寶靜,2002,〈社區照顧資源網絡之發展-以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實驗社區計畫為例〉。收錄於建構長期照護體系先導計畫主辦,《挑戰與躍升---打造新世紀長期照護體系研討會》,。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妍樺,2007,《使用居家服務的成人身心障礙者對照顧服務員服務品質之研究》。花蓮: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珍,2009,〈我國居家服務政策與發展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27:287-303。
陳秀玫,2004,《失智症患者社區式長期照護服務使用及影響因子》。台北: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怡如,2003,《嘉義縣居家服務之評估研究》。嘉義: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奎如,2000,《男性家庭照顧者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昱名,2004,《社會福利資源與需求的落差:以老年失智症病患家庭照顧者之照顧負荷、需求與困難為例》。台北: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淑君、莊秀美,2008,〈台北市居家服務實施現況與相關議題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2:183-199。
陳惠姿、李孟芬,2000,〈台灣失智者的照護現況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7:191-199。
陳慧君,2004,《台中市北區居家服務支援中心「居家服務方案」之成果評估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曾淑芬、莊坤洋、陳正芬、葉乃禎、吳淑瓊,2004,〈給付標準的設定會影響民眾對社區式服務的利用嗎?以居家服務為例〉。《台灣衛誌》23(3):221-234。
湯麗玉、葉炳強、陳良娟、謝碧容,2000,〈失智症家屬支持團體成效初探〉。《應用心理研究》7:171-190。
黃惠玲、徐亞瑛、黃秀梨、陳獻宗,2008),〈失智症照顧服務之可行模式〉。《研考雙月刊》32(6):22-33。
楊培珊譯,1996),《癡呆症病患家屬手冊》。台北:遠流。
楊雅連,2007,《居家服務方案之過程評估:以某機構為例》。台北: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詹秀玲,2004,《居家服務中照顧服務員之勞動特質及互動關係-以桃園縣為例》。桃園: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炳強、王憶敏、林瑞萍,2006,《失智症居家照顧病人家屬支持的介入模式研究》。行政院衛生署94年度科技研究計畫。
葉炳強、孟玲玲,1993,〈台灣地區的老年癡呆人口有多少?〉。《健康教育》72:10-15。
劉素芬,2000,《老人居家照顧服務方案評估-以紅心字會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劉景寬、戴志達、林瑞泰、賴秋蓮,2000,〈台灣失智症的流行病學〉。《應用心理研究》7:157-169。
劉雅文,2005,《探討失能老人家庭選擇長期照護服務之決策過程---老人自主權之分析研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啟源,2000,〈老人居家服務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91:252-268。
蔡啟源,2001,〈老人居家服務之檢析〉。《社區發展季刊》95:228-238。
鄧世雄,2004,〈失智症社區照顧服務〉。《社區發展季刊》106:237-244。
鄭秀容,2005),《居家失智老人家屬照顧者之照顧負荷與照顧需求之探討》。台中:中山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蕭金菊,1995,《家屬長期照顧慢性病老人對支持性服務需求之探討》。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瑩瑩,2006,《老人居家服務品質管理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謝似函,2007,《居家服務員與老人服務使用者之信任關係:前置因素及信任後果》。 台北: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美娥,1998,《老人長期照護的相關論題》。台北:桂冠。
謝美娥,2000,〈成年子女照顧者:經驗之初探〉。《政治大學社會學報》30:43-80。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羅佩思,2004,《影響老人使用居家服務相關因素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嫺敏,2009,《主要照顧者的照顧信念與照顧負荷相關研究---以台中市居家服務使用者為例》。南投: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二、英文資料
Chou, K. R. et al., 1999, \"Burden experienced by caregivers of relatives with dementia in Taiwan.\" Nursing Research : 206-214.
Corinne E. Gill, et al., 1998,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ormal Service Use by Family Members of Patients With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 17(1): 38-52.
Haley, W. E., 1997, \"The family caregiver`s role in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logy : 25-29.
Jean Georges et al., 2008, \"Alzheimer`s disease in real life - the dementia carer`s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3: 546-551.
Lynn Etters et al., 2008, \"Caregiver burden among dementia patient caregiver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urse Practitioners 20: 423-428.
Marc Roelands et al., 2008, \"Services use in family caregivers of persons with dementia in Belgium: psychological and social factors.\" Health and Social Care in the Community 16(1): 42-53.
P. Campbell et al., 2008, \"Determinates of burden in those who care for someone with dement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23: 1078-1085.
Penning, M. J., 1995, \"Cognitive Impairment, Caregiver Burden, and the Utilization of Home Health Services.\" Journal of Aging and Health 7(2): 233-253.
Ronald W Toseland et al., 1999, \"Use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by community-residing people with dementia.\" Social Work 44(6).
Ronald W Toseland et al., 2002, \"Predictors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use by person with dementia and their family caregiver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55: 1255-1266.
Society, A. s., 2007, \"Dementia in Europe.\" http://www.alzheimers.org.uk/site/scripts/news_article.php?newsID=78.
Steven H. Zarit et al., 1999, \"Useful services for families:research findings and direc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 14: 165-181.
Traci R Cascioli et al., 2008, \"An evaluation of the needs and service usage of family carers of people with dementia.\" Quality in Ageing 9(2): 18-27.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工作研究所
96264006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26400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400601.pdf1.6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