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512
題名: 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
The influences upon local factions after the merger of Kaohsiung city and county
作者: 徐兆霖
Hsu, Chao Lin
貢獻者: 高永光
Kao, Yuang Kuang
徐兆霖
Hsu, Chao Lin
關鍵詞: 高雄
縣市合併
制度變革
選舉
地方派系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7-Oct-2011
摘要: 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與其他三縣市同步進行合併升格1,並於該年11月27日舉行首屆五都直轄市長、市議員及里長三合一選舉,對於派系政治仍持續運作的高雄縣與逐漸褪去家族政治和派系色彩的高雄市來說,勢必會造成影響。本文重點在於探討高雄縣市地方派系的變化,並試圖探究在2010年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前後,地方派系面對直轄市長與市議員選舉應選員額減少,以及取消鄉鎮市長選舉改由區長官派、取消鄉鎮市民代表制度等,會產生何種影響與變化,又地方政治勢力是否會因此而出現消長。此外,從高雄縣市地方派系發展歷程來看,「都市發展」是影響派系運作的主要關鍵因素,在政治民主化、產業升級與市民社會興起之下,派系以往的動員組織與資源運作管道都將有所受限。因此,在未來都市的快速發展下,地方派系勢必面臨弱化的命運。\n 本文首先將探討相關理論,釐清地方派系的結構與運作方式,並整理高雄縣市各地方派系之沿革、發展以了解派系消長情形。再者,針對縣市合併改制所造成之制度變革,對相關人士進行質性深入訪談,以探討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後在政治上對於地方派系所造成的影響。\n 根據歷史文獻分析、訪談結果以及實際參與觀察後發現,無論是在高雄市抑或是高雄縣,派系對於地方選舉的影響力,尤其是縣市首長,已逐漸隨著都市現代化與民主化而降低。且地方派系在經過縣市合併的各種制度變革後,因政治市場的大幅萎縮而導致發展受到限制,使地方派系在原本已逐漸趨於劣勢的情況之下,更進一步受到資源短缺與動員管道限縮的影響而弱化,迫使派系必須面對組織轉型,政黨的影響力與政黨政治運作的比重將因此而有所提升。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專書、專論文章與官方出版品
丁仁方
1999 〈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台灣地方派系的轉型〉,《政治科學論叢》,第10 期,頁59-82。
王金壽
2004a 〈瓦解中的地方派系:以屏東縣為例〉,《台灣社會學》,第7 期,頁177-207。
2004b 〈重返風芒縣:國民黨選舉機器的成功與失敗〉,《台灣政治學刊》,第8 卷,第1 期:99-146。
2006 〈台灣的司法獨立改革與國民黨侍從主義的崩潰〉,《台灣政治學刊》,第10 卷,第1 期,頁103-162。
2007 〈政治市場開放與地方派系的瓦解〉,《選舉研究》,第14 卷,第2 期,頁25-51。
王昭文
1997 《高雄縣政治發展史》,高雄縣鳳山市:高雄縣政府。
王建民
2003 《台灣地方派系與權力結構》,九州出版社。
王振寰
1996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
1998b 〈地方派系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國策專刊》,第1 期,頁6-8。
2001a 《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
王振寰、沈國屏
1995 〈地方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治的轉型:高雄縣個案〉,《東海學報》,第36 卷,第5 期,頁1-34。
王御風
2006 《近代台灣地方議會與領導階層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1920-1960)》,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王業立
2006 《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王業立、蔡春木
2004 〈從對立到共治:台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
期,頁189-216。
朱雲漢
1989 〈寡佔經濟與威權政治體制〉,蕭新煌等編,《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
李仁耀等人
2010 《99 年度「高雄市縣產經情勢分析」季報第二季》,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執行,高雄:高雄市政府。
2010 《99 年度「高雄市縣產經情勢分析」季報第三季》,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執行,高雄:高雄市政府。
2011 《99 年度「高雄市縣產經情勢分析」季報第四季》,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委託、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執行,高雄:高雄市政府。
吳乃德
1982 《台灣地方派系的危機─中央和地方政治同盟的基礎》,深耕雜誌,第9
期。
吳乃德、陳明通
1992 《政權轉移和菁英流動─台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歷史形成》,中央研究院
社會科學研究所:台灣光復初期歷史學術研討會。
吳文星
1992 《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
吳芳銘
1996 《地方派系的分化與結盟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重禮
1998 〈亦敵亦友:論地方派系與國民黨候選人選擇過程的互動模式〉,《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學報》,第7 期,頁177-204。
2002 〈台灣地區「派系政治」研究文獻的爭議:美國「機器政治」分析途徑
的啟示〉,《政治科學論叢》,第17 期,頁81-106。
吳祝慧
2007 《台灣地方派系在基層選舉之影響分析—以高雄縣鳳山市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亞力
1997 《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
杜慶承
2002 《政權輪替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彰化縣個案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 〈中央政權輪替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彰化縣個案研究〉,《選舉研究》,第12 卷第1 期。
沈國屏
1993 《派系、反對勢力與地方政權的轉型─高雄縣的個案研究》,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卓政防
2005 《高雄縣地方派系之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高階公共政策碩士班
碩士論文。
林文斌
2008 〈選舉制度改革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台灣高雄縣的個案研究〉,載於《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2008 年選後台灣地方政治》學術研討會,台中:
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2010 〈從派系競爭到政黨對抗?以台南、高雄地方政治為例〉,載於《「新
區劃‧新思維:2010 年地方自治新局的開創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林男固
2001 《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金枝等人
1990 《重修高雄市志 卷二民政志(上)》,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90 《重修高雄市志 卷二民政志(下)》,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林佳龍
1989 〈威權侍從政體下的台灣反對運動─民進黨社會基礎的政治解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 卷第1 期,頁119-143。
林政緯
2004 《政黨、派系與選舉關係研究:台中市市長、市議員及立委選舉之分析
(2001-2002 年)》,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龍瑞
2001 《從政治派系觀點談選舉提名制度之分配機制--以高雄縣為例》,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曙光 (照史)
1983 《高雄人物評述第一輯》,高雄:春輝出版社。
1985 《高雄人物評述第二輯》,高雄:春輝出版社。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洪金珠譯
1994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
2009 《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新自然主義。
洪村銘
2009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變對高雄縣派系之影響》,高雄:國立中山大學
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招祥等人
1994 《續修高雄市志 卷二政事志》,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苗蕙敏
1991 《台灣地區地方選舉中派系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影響:七十八年屏東縣縣
長選舉個案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俊臣、陳陽德
2001 《台灣地方自治人物誌─縣市長篇》,中國地方自治學會受台灣省諮議
會委託研究。(TRCC-DOR-088-01)
紀俊臣
2010 〈縣(市)改制直轄市與地方治理〉,載於《「新區劃‧新思維:2010 年地方自治新局的開創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
時報雜誌編輯部編
1985 《時報書系 台灣地方勢力分析》,台北:時報文化。
孫本初
2005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碩博士論文〉,《「撰寫碩博士論文與投稿學術期刊》論壇》。
徐永明、陳鴻章
2004 〈地方派系與國民黨:衰退還是深化?〉,《台灣社會學》,第8 期,頁193-228。
徐偉閔
2005 《選舉與地方派系關係之研究─新竹縣市的個案分析(2000~2005 年)》,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永光
1997 《台灣地區地方派系與政治生態之實證研究》,台北:未出版。
2001 《政黨輪替與地方派系勢力變遷─基隆市的個案分析》,國科會90 年補
助研究計畫。
2002a 〈二十一世紀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中國地方自治》,第55 卷第6 期。
2003 〈台北縣地方派系與黑道互動模式之研究〉,《選舉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頁33-72。
高永光、姚立明等合撰
1992 《第二屆立委選舉台灣省第一選區(台北縣)觀察報告》─第二屆立委選
舉觀察,台北:國會觀察基金會。
高雄市議會
2009 〈高雄演繹 從萬年縣、鳳山縣到高雄州 縣市合併推動高高屏區域發展〉《高雄市議會會刊》,高雄:高雄市議會。
張世熒、蘇俊豪
2005 〈雲林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與動員系統之研究〉,《台灣民主的挑戰與前景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政治學會、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張永豪
1997 《台灣地方反對派系 : 高雄縣黑派個案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孟湧
2010 《大高雄市長選舉「翻盤之戰」之影響因素分析及建議》,台北:國政
基金會。
《五都選舉結果對國民黨的意義》,台北:國政基金會。
張昆山、黃政雄
1996 《地方派系與台灣政治》,台北:聯經。
張茂桂、陳俊傑
1986 〈現代化、地方派系與地方選舉投票率之關係:自由派理論再檢討〉,
載於《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中國政治學會主編,台北:中國政治學會。
張茂桂、蔡明惠
1986 〈社區權力結構研究的幾個問題:兼評「社會權力定益之商榷」及「權
力與社區結構」〉,《中山社會科學譯粹季刊》,第1 卷第3 期,頁108-113。
張茂桂、蔡明惠
1994 《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張儀君
2005 《新瓶舊酒?從高雄捷運政策看都市大型計畫與都市政治變遷》,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偉哲
2006 《政黨輪替對高雄市地方派系的影響—由地方派系介入土地使用規劃談
起》,台南: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介玄
1997 〈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民俗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載於《地方社會》,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編,台北:聯經。
陳介玄
1994 〈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論台灣地方派系形成之社會意義〉,載於《地方社會與地方政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社
會學研究所。
1997 《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台北:聯經。
陳東升
1995 《金權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
巨流。
陳明通
1989 〈台灣地區政治菁英的參選行為:歷屆省議員候選人的分析〉,載於《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1989 〈區域性聯合獨占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
景資料分析〉,載於《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臺灣地區政治菁英的行為成果報告之一》。
1990 《威權體制下台灣地方菁英的流動(1945-1985)─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1995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
2001 《派系政治與台灣政治變遷》,台北:新自然主義。
陳明通、朱雲漢
1992 〈區域性聯合獨佔經濟、地方派系與省議員選舉:一項省議員候選人背
景資料的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2 卷第1
期,頁77-97。
陳俊升
2004 《都市化程度對地方派系影響力影響之研究-以台南市與高雄市為例》,台南:長榮大學土地管理與開發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國全
2002 《地方派系公職候選人甄補策略之研究-高雄縣個案》,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清泉
2003 《國民黨估票系統與配票策略─二00一年高雄市南區立委選舉之個案
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雲
1999 《高雄縣地方派系政治研究--一個整合性觀點的提出》,高雄:國立中
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華昇
1993 《威權轉型期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台中縣地方派系之分析》,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9 〈我國直轄市區制度改革相關問題評估〉《國政基金會國政評論》。
陳陽德
1981 《台灣地方民選領導人物的變動》,台北:四季。
1987 《轉變中的台灣地方政治》,台北:聯豐。
陳順利
2002 《高雄縣選舉之研究》,高雄: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基原
1987 《高雄縣地方派系結構及其影響》,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
所碩士論文。
彭瑞金
2002 《高雄余家發展史》,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曾綉華
2004 《彰化縣境政黨、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公共
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曾權林
2006 《地方派系組織與選舉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三民區為例》,高雄: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光國
1988 〈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黃光國編,《中國人的權力遊戲》,頁7-55,台北:巨流。
1990 〈人情的支配權與所有權〉,《中國人的世間遊戲─人情與世故》,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黃見草
2008 《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高雄縣縣長選舉為例》,高雄:義守
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德福
1990 〈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治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5 卷第1 期,頁84-96。
1994 〈現代化、選舉競爭與地方派系─一九九二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分析〉,
《選舉研究》,第1 卷第1 期。
黃德福、劉華宗
1995 〈農會與地方政治:以台中縣與高雄縣為例〉,《選舉研究》,第2 卷第2 期,頁63-82。
楊双福
2003 《高雄縣眷村、榮家族群投票行為研究─以2001 年立法委員選舉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楊玉姿
2005 《高雄開發史》,高雄: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楊和倫
1994 《決戰港都─高雄市長大選幕後》,台北:日臻。
楊秀慧
2007 《地方政黨政治之形成與發展─以高雄市為例》,台中:東海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碧川
1997 《高雄縣簡史、人物志》,高雄:高雄縣政府。
廖忠俊
1997 《台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質變》,台北:允晨文化。
2000 《台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文化。
廖家宏
2000 《產業變遷對地方派系的影響-以高雄縣為個案》,高雄:國立中山大
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
1978 《台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之關係》,高雄:德馨室。
1996 〈台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第7期。
2001 〈新政黨政治形勢對臺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
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論叢》,第14 期,頁153-182。
2002a 《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
2002b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翰蘆。
2004 〈地方派系依侍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析〉,《台灣民主季刊》,第1 卷第1 期,頁85-117。
劉佩怡
2002 《台灣發展經驗中的國家、地方派系、信用合作社的三角結構分析》,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頂順
2001 《高雄市地方派系之研究---以澎湖派、台南派為例》,台南: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滿娣
2004 《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 ─ 以美濃鎮1998 年~2003 年選舉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茹雄
1997 《台灣的地方派系與政黨─高雄縣個案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
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明惠
1987 《現行台灣地方自治實施下之地方權力結構--河口地方派系個案分析》,高雄: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8 《台灣鄉鎮派系與政治變遷:河口鎮「山頂」與「街仔」的爭鬥》,台
北:洪葉文化。
蔡明惠、張茂桂
1994 《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河口鎮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
究所集刊,第77 期。
蔡春木
2003 《地方派系對府會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台中:東海大學
公共事務碩士專班碩士論文。
蔡景軾、尹德民編纂
1993 《高雄市志 卷十二人物志》,高雄市: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謝昕曄
2009 《從新制度的觀點來看立委選制改變對於區域選區內部的影響-以高雄
市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簡錫堦
2008 〈解構金權鞏固民主〉,《台灣民主季刊》,第五卷第三期,頁185-192。
二、報章雜誌
TVBS 新聞
「楊秋興、黃昭順同場搶票 總統魅力勝」, 2010 年11 月26 日。
今日新聞網
「基層農會改選 派系成農會改革絆腳石」,2005 年3 月2 日。
「高雄農田水利會選舉外場派指內場派有刻意打壓作為」,2010 年5 月10
日。
「睡著+說謊?民眾日報民調顯示陳菊支持率滑落」,2010 年10 月5 日。
中央社
「綠化水利會 藍根基漸流失」,2010 年5 月17 日。
「鄉鎮長轉區長 高縣十三人」,2010 年12 月19 日。
「陳致中解職 遺缺不遞補不補選」,2011 年8 月17 日。
中評社
「選舉恩怨激化 楊秋興與余政憲公開決裂」,2007 年4 月18 日。
「廖達琪︰高雄市藍軍人才斷層 選戰難打」, 2010 年1 月18 日。
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強力整合 黃王配上陣」,1998 年12 月23 日。
「黃啟川實力雄厚更上層樓」, 1998 年12 月26 日。
中國時報
「高縣長之役 棄誰保誰 黃八野吳光訓糾纏」,2001 年11 月22 日。
「《選戰觀察》張俊雄、吳敦義都曾吃足苦頭 高雄選民吃「黃」牌這套?」,
2006 年12 月7 日。
「賴峰偉投入大高雄市長黨內初選」,2010 年4 月4 日。
「鄉鎮市首長、民代 激戰搶攻議員」,2010 年9 月16 日。
「縣市合併派系生存雪上加霜」,2010 年9 月23 日。
「縣市合併 派系生存雪上加霜 輪流執政傳統無以為繼 鄉鎮市長又不見了
許多人憂心升格是派系覆滅前奏」,2010 年9 月26 日。
「金溥聰:整合派系 沒要消滅」,2011 年1 月12 日。
中國評論月刊
「高雄論壇-縣市合併政治生態如何變 林國正:縣市合併一定會弱化派系對
政治的影響」, 2010 年5 月14 日。
天下雜誌455 期
自由時報
「立委選情報導」,1993 年2 月17 日。
「紅派倒向楊秋興 馬站台保林益世」,2005 年10 月28 日。
「掏空安鋒近20 億 吳德美 判刑8 年6 月定讞」,2009 年3 月13
日。
東森新聞
「黃八野退黨參選 吳光訓:對國民黨反而好」,2001 年10 月13 日。
南方快報
「516 高雄市議會抗議衝突事件真相」,2002 年05 月20 日。
華視新聞
「左右高縣政壇 余家班光環不再」,2008 年10 月16 日。
經濟日報
「地方派系抬轎朝野兩黨冷暖自知 各地山頭誰也不服誰 動員輔選未必一
條心」,1994 年12 月2 日。
聯合報
「謝掙強耳聽八面 王玉雲高度保密」,1972 年12 月11 日。
「行政區域調整 高雄市縣傾向不合併 執政當局評估後態度改變 北市幅員
如何擴充牽涉廣泛 修憲後立即展開規劃作業」,1992 年4 月13 日。
「選舉烏龍檔案 選舉也短路」,1992 年12 月6 日。
「派系報導」,1993 年4 月10 日。
「高雄市 市長 群雄並起 民調消長 游離票上升」,1994 年10 月15 日。
「草根勢力 全台探索」,1995 年11 月9 日。
「高雄縣 白瓶頸中 紅斷層 黑當紅」,1995 年11 月9 日。
「中選會今討論選區重劃 高市議員選區將併為五個」, 1997 年12 月03 日。
「連操盤的國民黨也感到意外 許福森 各黨都支持」,2002 年3 月2 日。
「張昭雄要選 藍營基層強烈反彈 二黃一姚陣營也語多不滿 國民黨擬由吳
伯雄與陳健治出馬協調」,2002 年6 月12 日。
「數字看選舉 高雄人投票傾向 在地外來頗一致」,2002 年11 月24 日。
「高市選戰 黃張施密談整合 施明德:今天下午五時前 黃俊英、張博雅如推
一人代表參選 自己願配合」,2002 年11 月26 日。
「認同施明德 尊重張博雅 票投黃俊英 高市選戰 連戰拋出棄保 營造黨內
團結 吳伯雄:與連戰去跪都可以 親民黨表示黃民調上升 有勝選可能
國民黨虛心溝通就積極配合」,2002 年11 月21 日。
「吳光訓 王金平全力相挺」,2004 年10 月16 日。
「手指黨徽 「今年選舉 就看這一粒了」過去 國民黨依賴派系 現在派系需
要國民黨加持 民進黨執政後 也利誘收編 在苗栗推傅綠合 收編黃派」,
2005 年10 月23 日。
「楊秋興:用心施政 喚回人民信心 重視府會和諧 下屆議長、副議長人選 尊
重黨部和黨團安排」, 2005 年12 月5 日。
「議員、鄉鎮市長宣誓就職 正副議長 許福森、陸淑美蟬聯」,2006 年3 月2 日。
「綠化水利會 藍根基漸流失」,2010 年5 月17 日。
「一塊寶遭抹黑 無黨聯盟挺楊」,2010 年9 月7 日。
「北部更藍 南部更綠 鄉鎮長改官派 牽動總統大選」,2010 年11 月28 日。
「決戰2012 南部綠色堡壘 藍軍難攻」,2010 年11 月29 日。
「前立委吳光訓涉賄選判刑2 年10 月」,2010 年12 月17 日。
聯合晚報
「余政憲登廣告 抨擊姊姊參選 余陳無法諒解 擔心負面影響 姊弟反目上報
紙 媽媽難過 指政憲歷練不夠 恐影響余家形象」,1992 年8 月26 日。
「曾任兩屆高市市長 生性恬淡阿莎力...陳啟川病逝 享壽96 歲」,1993 年5月11 日。
「施鐘響決參選高雄市長 屬於台南派大老 目標鎖定吳敦義」,1994 年10 月8 日。
「著手整合 連戰南下」,2002 年11 月22 日。
「鐵票生鏽 宗親票魅力漸消」,2002 年12 月8 日。
「若國民黨未掌握議會主導權…南台灣快成藍色沙漠」,2010 年11 月28 日。
澎湖時報
「澎湖鄉親陳漢昇爭取 大高雄市議員六連任」,2010 年10 月24 日。
蘋果日報
「由九如看國民黨的衰退」,2011 年1 月3 日。
三、網路資訊
中央通訊社,http://www2.cna.com.tw/。
中央選舉委員會(歷屆選舉資料庫與歷屆選舉公報),http://www.cec.gov.tw/ 。
中時電子報,http://www.news.chinatimes.com。
中國評論通訊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中華民國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http://www.ris.gov.tw/。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處,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
中華民國財政部,http://www.mof.gov.tw/mp.asp?mp=1。
中華民國經濟部統計處,
http://2k3dmz2.moea.gov.tw/gnweb/PublicService/wFrmMain.aspx。
今日新聞網,http://www.nownews.com/。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http://esc.nccu.edu.tw/。
原高雄縣選舉委員會,http://117.56.211.218/。
高永光,2009a,〈地方派系與選舉〉,《台灣地方政府與自治─派系與選舉》,台北:政治大學社科院通識課程。(class only)
http://www.rcnda.nccu.edu.tw/ykkao/?p=course&num=1 。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
http://cabu.kcg.gov.tw/ViewDefPage/viewDefPage.aspx?menuid=59 。
高雄市政府民政局,http://cabu.kcg.gov.tw/。
高雄市政府全球資訊網, http://www.kcg.gov.tw/jsf/index.jsf。
高雄市選舉委員會,http://www.khec.gov.tw/。
高雄市議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kcc.gov.tw/ch/index.aspx。
高雄縣政府全球資訊網,http://www.kscg.gov.tw/tw/。
高雄縣議會全球資訊網,http://www.kscc.gov.tw/index.php。
維基百科,http://wikipedia.tw/。
聯合新聞網,http://www.udnnews.com/NEWS/ 。
外文部分
Belloni, Frank P. & Beller, Dennis C.
1978 Faction Politics : Political Parties and Factionalism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Santa Barbara, Calfornia : Clio Press, pp. 418-419.
Bosco, Joseph.
1992 “Taiwan Factions: Guanxi, Patronage, and the State in Local Politics.”Ethnology xxxi: 157-183.
Chao, Yung-mao
1989 “Local Politics on Taiwan: Continuty and Change” in Denis F. Simon & Michael Y.M. Kao, ed. Taiwan Beyond the Economic Miracle, New York:M.E. sharp.
Dahl, Robert A.
1971 Polyarchy: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owns, Antony
1957 An Economic Theory of Democracy, New York: Harper & Row.
Hunington, Samuel P.
1991 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Norma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Jacobs, Bruce J.
1980 Local Politics in a Rural Chinese Cultural Setting: A Field Study of Mazu Township, Taiwan, Canberra: Contemporary China Centr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ii, 247 pp. (Contemporary China Papers)
Lipset, Seymour Martin
1994 “The Social Requisites of Democracy Revisited,”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59 (February).
Lucian W, Pye
1985 Asian Power and Politics: The Cultural Dimensions of Author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icholas, R.
1965 Factio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A.S.A. Monograph 2: Political System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ower. Michael Banton ed. London: Tavistock. pp.21-61
Sartori, Giovanni
1987 The Theory of Democracy Revisited, Chatham, 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
Sartori, Giovanni & Scott, James C.
1972 “Patron-Client Politics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6 (March).
Schumpeter, Joseph A.
1976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Wu, Nai-the
1987 The Polotics of a Regime Patrona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Chicago.
若林正丈
1992 《アジアの国家と社会2台湾》,日本国東京都:東京大学出版会。
伊能嘉矩
1992 《伊能嘉矩の台湾踏查日記》,台北:台灣風俗文物出版社。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發展研究所
97261014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6101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401.pdf7.7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