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826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en_US
dc.contributor政治大學歷史系en_US
dc.creator林美香zh_TW
dc.date2006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1-11-10T02:02:29Z-
dc.date.available2011-11-10T02:02:29Z-
dc.date.issued2011-11-10T02:02:29Z-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1826-
dc.description.abstract這是一個兩年期的計畫,欲以比較的觀點,瞭解十六世紀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三地新教徒,對女性統治的認知與詮釋有何差異。過去數年,本人的研究範疇一直以英格蘭都鐸王朝時期,關於女性權威的辯論為主,但也深覺十六世紀英格蘭關於女性權威的論述亦應與其他地區做一比較,才能更清楚掌握其特色與時代意義。這個比較的重要性在於兩方面。一者,十六世紀不獨是英格蘭出現女性統治的局面,蘇格蘭、法國、低地國、納瓦爾、西班牙等地,均曾有一段女性統治的時期,此情勢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尤為明顯,如蘇格蘭自1542 年至1567 年,由蘇格蘭瑪麗女王(Mary, Queen of Scots)及其母統治;法國在1560 年至 1589 年之間,由凱薩琳(Catherine de Medici)王太后攝政。因此,女性統治是十六世紀歐洲許多政治、宗教思想家都必須面對的政治現實。二者,英格蘭的天主教徒或新教徒,由於政權的變動,不少人均曾有流亡歐洲的經驗,他們對女性權威的看法並非在孤立的島嶼上形成,而是與其他歐洲學者或宗教領導人,在各個宗教據點交流互辯而形成。由以上兩方面來看,英格蘭十六世紀對女性權威的討論絕不是孤立的歷史現象,必須有更廣的、比較的視野。另一方面,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值女性統治之時,亦正是新教徒發展其反抗權(right of resistance, or active resistance)理論的關鍵年代,但向來研究政治思想史的學者,多忽略此一共有的政治背景,產生偏頗的詮釋。因此本計畫不僅要從新教徒的反抗理論作品,探索他們對女性統治的態度,也要由此層面重新檢視他們的反抗理論。en_US
dc.language.isoen_US-
dc.relation基礎研究en_US
dc.relation學術補助en_US
dc.relation研究期間:9508 ~ 9607en_US
dc.relation研究經費:414仟元en_US
dc.subject歷史;宗教改革;女性統治;反抗權;伊莉莎白一世;蘇格蘭瑪麗女王;凱薩琳.麥地奇en_US
dc.title十六世紀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三地新教徒對女性統治的認知與詮釋—比較的視野zh_TW
dc.title.alternativeThe Protestant Perception of Female Rule in Sixteenth-Century England, Scotland and France: a Comparative Prospecten_US
dc.typereporten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93fc-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typerepor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十六世紀英格蘭、蘇格蘭、法蘭西2006.pdf636.38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