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2043
題名: 「鏡象與教化:台南地區寶鑑類鸞書的文學敘述」調查研究
作者: 李豐楙
貢獻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關鍵詞: 寶鑑類鸞書; 慈惠堂;瑤池金母;飛鸞;三世因緣;Tzu hui tang;Yao-chihuahua Chin -mu(Golden Mother of the Jasper Pool);the -flying-Phoenix;moral cause and effect over three lifetimes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15-Nov-2011
摘要: 解嚴前七十年代慈惠堂系在政治上一度面臨的危疑處境,學界一般都依據道總秘書長徐榮事後的記述,所瞭解的其實是依道總立場所作的陳述:慈惠堂系在面臨即將來臨的政治風暴,道總的張恩溥天師與徐氏本人如何適時出手解危!但是從慈惠堂系的立場到底如何看待黨國體制所施加的厭力,又如何善巧應付以求自我保護?這些具體的例證就遺存在兩部書的題字中,其一為總堂慶祝成立二十年所出版的第一部《慈惠堂史》(民國58年)、二為南台慈惠堂出版的《聖學龍華(寶鑑)》(民國57年),被目為慈惠堂系的第一本鸞書。這兩部的書前題字約可分類為二或三類人,其效應也各自不同:其一為警總人員的「門神效應」,從警總司令到省警務處,對於總堂、分堂而言,在戒嚴時期禁止宗教結社與聚會的階段,預期經由溝通而不致觸犯禁忌;其二為道教領導,從道總到省道教會的理事長,原本都已參與省道教會,而道總則安排總堂及各區分堂堂主進入理監事會,就是在危疑之際發揮「護符效應」。本調查研究即由最早出版的兩部切入,再返顧道總所整理的內部「參考用的會內資料」:第一屆到第四屆(1966、2、13-1983、4、15)的會議資料,配合訪問現在尚能知悉其事者,兩相比對之後就可確知這一時期的慈惠堂處境。作為一個上昇階段的新興教團,反映台灣正處於劇烈的社會變遷中,「現代化」所帶來的社會價值觀,激勵母娘的契子女聚於總堂及各分堂展開「濟世」的使命。這些具有啟示性意義的濟世行動,都是由具有威望的分堂堂主所推動,被道總規劃為理事的都是一時之選。其一南投縣竹山分堂堂主林火炭即為理事,該堂所扶出的血盆奇緣被收於羅臥雲編《瑤命皈盤》附錄(民國56年),反映西風東漸下新時代女性的追求自由:戀愛自由與婚姻自由,但轉型期社會導致其愛情自主的挫敗,因而發生自殺的悲劇。其二台南巿南中分堂堂主曾體祥為監事,奉母娘命派擔任南台慈惠堂扶鸞著書的主委,領導著作的《聖學龍華寶鑑》中,借數位鸞手而扶請諸方仙佛降示。主要就是借由堂主的三世因果事蹟,從第一世星君或仙佛侍從的天界出身,降生於中國各地接受初考(試煉);第二世修道則是集中於福州聖堂,或宣講、效勞或聽訓、持戒;第三世則分降於台灣寶島各地的慈惠堂,為末世而代母娘進行收圓。兩個例證中所救濟者雖然不同,一是苦魂一是台南地區的各堂堂主,卻是改造民間教派無生老母救度原人的宗教神話,由瑤池金母派下契子女代為收圓,反映在當時宗教界所興起的社會復振運動中,慈惠堂以其濟度思想及實踐行動承擔救濟之任。由於堅持救劫的思想與行為,故常被誤認為一貫道的支派,而一貫道則被警總宣布為「不合法」,道總既納編一貫道為「先天廟群」,也循例整編慈惠堂系為「瑤池廟群」,在政教關係中進行妥協的協調之任。從這一事件可以理解解嚴前的宗教,像慈惠堂系在地形成而迅速發展的教團,從經典挪用、訓鸞著書都有強烈的救世宗教屬性,且是借用敘述性的故事展現,故形成「鏡像效應」而有助於宗教傳布,都可比較一貫道而視為戒嚴期間的宗教案例。
關聯: 基礎研究
學術補助
研究期間:2011/08/01~2013/07/31
研究經費:1391仟元
資料類型: report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科會研究計畫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2410-H004-175-MY2.pdf8.93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