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134
題名: 公私協力的挑戰與曙光:臺北市公設民營吉利托兒所經營歷程之個案研究
Challenge and chance of th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model:a case study of a publicly-funded, privately-managed day care center
作者: 張雅婷
貢獻者: 倪鳴香<br>翁麗芳
張雅婷
關鍵詞: 公辦民營
幼托機構
教保品質
經營歷程
contracting ou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quality
processes
日期: 2007
上傳時間: 24-Oct-2012
摘要: 在全球民營化的風潮中,臺灣地方政府已推動設置有32所公辦民營托兒所。本研究採個案研究,運用相關人士訪談、機構文件檔案、家長問卷與幼兒學習環境量表蒐集之資料,探究「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委託社團法人臺北市親子成長協會辦理吉利托兒所」的經營歷程。從承辦單位如何履行契約書中的教保服務內容,如何形塑教保品質與獲得哪些內/外在評價,以理解公辦民營幼托政策對幼托機構形塑教保品質的影響。研究結果分別從(一)過程評估觀點談公私協力關係中的曖昧現象;(二) 從建構整體教保服務生態品質觀點,論述公辦民營幼托政策於推動幼托機構設置的合理性。
There has been a rapid growth in “privatiza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around world. Under the trend of global privatization, currently there are a total of thirty-two such publicly-funded, privately-managed day care centers in the fifteen counties of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spect the influence of th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Model on the quality of the early childhood programs.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a case study of a publicly-funded, privately-managed day care center in Taipei in order to answer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 how to implement contracts ,how to promote high-quality care in the process of managing, and what kind of outcome was achieved. Tools to collect data included interviews, documentation, questionnaires, and the 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ised (ECERS-R).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mbigu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day care center from the viewpoint of process evaluation,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Model for the quality of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n內政部、教育部幼托政策整合推動委員會(2003)。幼托整合政策規劃結論報告。2008年6月27日取自http://www1.nttu.edu.tw/shufang/%AA%FE%A5%F3/%A5%AE%B1%D0%B7s%AAk%AE%D792.3web.htm\n內政部兒童局(2008)。84-96年度托育機構概況。2008年6月27日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internet/main/doc/doc_detail.aspx?uid=110&docid=754\n內政部兒童局(2012)。1995-2010年度托育機構概況。2012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cbi.gov.tw/CBI_2/upload/d00c2041-213c-4c56-bc5f-acfd3e160608.doc\n王天苗(1998)。發展遲緩幼兒融合式幼教模式之建立與實施成效之研究(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003-009),未出版。\n王天苗(2002)。國小附設幼稚園實施融合教育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3-H-003-030),未出版。\n王文科(2002)。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n王玉民(199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市:洪葉文化。\n王志雲(2003)。托育服務經營的新模式 - 以臺北市公辦民營托兒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臺北市。 \n王淑英、張盈堃(2000)。多元文化與托育服務—政體中心觀點的探討。載於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309-340頁)。臺北市:巨流。\n王順民、郭登聰(2000)。臺北市立托兒所的轉型與賡續--一個政策面的思考。社會福利,76, 1-6。\n丘昌泰(2009)。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n古石明(2009)。苗栗縣公立托兒所經營轉型之研究:以頭份鎮、西湖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n台中市公幼教師聯誼會(2004)。反對公辦民營幼稚園陳情連署書,幼兒教育,278,22。\n全國教師會幼稚教育委員會(2004年12月28日)。反對教育部幼教法修法之『公辦民營』條款連署書。2004年12月28日取自http://www.tta.tp.edu..tw/1_news/up/upload/連署書93%5b1%5d.12.21(確認版)1.doc\n吉利托兒所網頁(無日期)。2007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healthygrow.org/aboutjili.htm\n朱楠賢(1999)。「各國政府機關員額及類別之比較研究」評論。載於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舉辦之「政府人力的健康檢查–雕塑公務人力最適規模」研討會論文集。2007年6月11日取自http://www.inpr.org.tw/publish/abstract.htm?id=20000066&page=8\n江文兟(2002年12月4日)。美濃代表會刪減鎮公所92年總預算 波及托兒所營運。2007年3月18日取自http://www.ettv.com.tw/2002/12/04/124-1383502.htm。\n江明修、梅高文(2003〉。自律乎?他律乎?--財團法人監督機制之省思。中國行政評論,12(2),137-160。\n自負盈虧(無日期)。MBA智庫百科。2011年10月18日取自http://wiki.mbalib.com/zh-tw/%E8%87%AA%E8%B4%9F%E7%9B%88%E4%BA%8F\n行政院(2000)。發放幼兒教育券實施方案。八十九年九月二日行政院台八十九教字第二六0二五號函核定。2007年6月14日取自http://special.ylc.edu.tw/901212-2.htm \n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1)。推動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實例暨契約參考手冊。臺北市:作者。2007年2月6日取自www.tpgpd.gov.tw/委外參考手冊/index.htm \n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2)。各縣市委外業務觀摩及研討會辦理情形彙編。臺北市:作者。\n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6)。2005年公辦民營托兒所概況資料。\n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07)。政府業務委託民間辦理重要案例暨契約參考手冊(90年至94年)。2007年4月1日取自http://www.cpa.gov.tw/cpa2004/mporgan/download/MPOG96012201.pdf \n行政院人事行政局(2011)。建構政府與民間夥伴關係推動實例暨契約參考手冊。2012年2月21日取自http://www.dgpa.gov.tw/public/Attachment/21613584295.pdf\n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7)。專家學者專長類科別一覽表。2008年5月13日取自http://plan3.pcc.gov.tw/gpletf/09600157180.doc\n余安邦(2001)。哪株紅杏不出牆?開放教育的誘惑與陷阱。應用心理研究,11,175-212。\n余漢儀(2000)。社會福利之績效評估。研考雙月刊,24(4),23-29。\n吳定(2003)。政策管理。臺北市:聯經。\n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n吳清山、林天佑(2001)。教育名詞:績效責任。教育研究月刊,83,139-140。\n李怡萱、洪福財(2004)。幼兒園公辦民營之理論分析。載於陳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145-165頁),臺北市:五南。\n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2007)。Uwe Flick著。質性硏究導論(Qualitative Sozialforschung)。臺北市:五南。\n李美玲(1999)。淺談幼兒教育券與公辦民營政策。現代教育論壇,5,132-134。2004年6月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es05-23.htm\n周淑惠(2008)。幼兒學習環境規劃—以幼兒園為例。臺北市:新學林。 \n林水波、張世賢(2006)。公共政策。臺北市:五南。\n林希偉(2006)。臺北市政府委外業務效能評估暨改進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n林佩蓉(2003)。臺北市托兒所經營成本分析研究。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補助研究。臺北市:社會局。\n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39-262頁)。高雄市:麗文。\n林冠良(1996)。孩子的遊戲天堂—成長兒童學園沙水區介紹。成長幼教季刊,7(3),15-18。\n林品嫻、黃蓉珊(2009)。社經弱勢幼兒的學習規劃與運作—以○○班為例。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舉辦之「讓孩子的起跑點多些愛與平等—弱勢幼兒的啟蒙教育」論文集(49-64頁),臺北市。\n林倖妃(2007)。7成托兒所不合格 公立也有分。中時電子報。2007年9月23日取自http://news.yam.com/chinatimes/society/200708/20070816611957.html\n林晏羽(2002)。親子文化之旅。成長幼教季刊,50,59-62。\n邱志鵬(2007)。幼兒教育券效益評估-從機構數量、服務品質及社福資源配置等面向探討。內政部兒童局委託研究報告。臺中市:內政部。\n邱毅(2000)。追求利潤或社會責任,經濟前瞻,71期(2000/09/01),114-116。\n柯秋桂(2003)。小木工。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n柯秋桂(2004)。幼兒園邁向學習型組織之行動研究―以教師教學關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n柯秋桂(2006a)。課程運作的建構歷程及現況—以成長托兒所「吉利園」為例。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舉辦之「後現代課程管理研討會」會議手冊(41-55頁),臺北市。\n柯秋桂(2006b,10月15日)。棕櫚獎感言。2007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caeip.org.tw/html/kk_html/golden_palm/award_person/All-list-ok.htm\n柯秋桂(2008)。弱勢族群幼兒教育實務分享-吉利托兒所。載於「長庚技術學院幼兒保育系」舉辦之「帶好每一位幼兒-多元文化幼兒教育研討會」會議手冊(79-80頁),桃園縣。\n柯秋桂(2009)。社經弱勢幼兒的教育實務分享。載於「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中華民國幼兒教育改革研究會」舉辦之「讓孩子的起跑點多些愛與平等—弱勢幼兒的啟蒙教育」論文集(41-48頁),臺北市。\n洪福財(2002)。幼兒教育史—臺灣觀點。臺北市:五南。\n胡美蘭(2006)。臺北縣委託民營幼稚園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n韋淑娟(1998)。公私部門委託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公設民營兒童福利機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n孫旻穗(2007)。高雄市公立幼稚園實施公辦民營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n師豫玲(1999)。托兒所公設民營-以臺北市為例。現代教育論壇,5,140-142。2004年6月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es05-25.htm\n秦夢群(2001)。教育行政 : 理論部分。臺北市:五南。\n翁翠萍(2008)。台灣師大附幼將走入歷史 找尋校友告別母校。2012年3月6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7/4/18/n1682163.htm\n翁麗芳、洪福財、歐姿秀(2006)。台灣非營利托兒服務概況研究成果報告。內政部兒童局委託專案。臺中市:內政部。\n翁麗芳、熊秉真(2002)。華人地區幼兒托教系統的轉型與發展:以臺北市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4-H-152-003),未出版。\n高雄市教師會幼教委員會(2004年10月21日)。《幼稚教育法》修正建議與條文對照表。2007年7月15日取自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9-107childhood/4-2-1.doc\n高敬文、成長兒童學園教師(1994)。課程的誕生—成長兒童學園教師教學設計之心路歷程。臺北市:財團法人成長文教基金會。\n張弘勳(2005)。我國幼托園所實施公辦民營之分析。幼兒保育學刊,1,76-94。\n張弘勳(2008)。幼托園所行政與管理。臺北市:五南。\n張孝筠(2000)。我國幼稚園公設民營可行性初探之研究。載於國立臺中師範學院主辦之「2000年代新幼兒教育的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5-229頁),臺中市。\n張孝筠、黃金發(2001)。對我國幼稚園公辦民營可行性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89-2413-H-324-007),未出版。\n張英陣、許雅惠(2008)。邏輯模式的省思—以弱勢家庭服務為例。載於官有垣、陸宛蘋、陳錦棠(主編),非營利組織的評估-理論與實務(203-230頁)。臺北市:洪葉文化。\n張培新(2009)。企業社會責任的理論與實踐:以美體小舖為例。美容科技學刊,6(2),85-102。\n張義雄(2010)。大台北地區幼稚園及托兒所公辦民營經營模式探討。學校行政,69,208-255。\n張義雄(2012)。公辦民營幼兒園之資源基礎對家長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品牌權益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n張碧如、段慧瑩(2004)。從評鑑看台灣私立學前教育機構—以台中、花蓮為例。載於陳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241-256頁)。臺北市:五南。\n教育部(2003)。幼教整合政策規劃(92.03.27)。2012年4月12日取自http://www.edu.tw/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288\n教育部統計處(2008)。幼稚園概況表(87~96 學年度)。2008年6月27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k.xls\n教育部統計處(2012)。幼稚園概況表(80~100 學年度)。2012年2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k.xls\n曹永輝(2000)。再見蛀牙蟲~記幼兒牙齒保健嘉年華。北投社雜誌,16。2007年3月18日取自 http://peitou.org.tw/magazine/16/16-5.htm\n梁益明(2007)。台中縣神岡鄉立托兒所公辦民營政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臺中市。\n許玉齡(2003)。幼兒園所公辦民營的關鍵問題與建議。幼教資訊,146,2-3。\n許孟勤(2004)。幼教機構品質與幼兒對學校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n許素彬(2006)。從生態系統觀點探討保育機構於融合教育實施過程之困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學報,23,85-104。\n許敏溶(2004年11月29日)。公幼公辦民營 北市教師會反彈。2007年5月15日取自http://hcka.woby.com.tw/new02.asp?id=82\n郭李宗文、陳淑芳(譯)(2006)。Harms,T., Clifford, R. M.,&Cryer, D著。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Early childhood environment rating scale,Rev.ed)。臺北市:心理。\n郭登聰(2005)。推動社會福利民營化相關法制的析論。社區發展季刊,108,38-53。 \n陳小紅(1999)。台北市社會福利、社教機構「民營化」個案之檢視與評估。臺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臺北市:臺北市政府。\n陳秀才(2004)。幼稚園得公辦民營之探究。師友,450,0-5。\n陳佩汝(2002)。台北地區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n陳長天(2004)。公辦民營是啥咪碗糕。幼兒教育,276,12-13。\n陳俊升(2005)。學前教育結構的限制-家長觀點之論述。教育與社會研究(9),33-72。\n陳建志(2001)。公立、公設民營托兒所家長托育服務滿意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臺北市。\n陳重安(2011)。政府契約委外的再檢視:目標、理論應用、績效衡量、與知識論基礎。公共行政學報,20,111-143。\n陳惠珍、戰寶華(2003)。幼托園所的財務管理與幼兒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1-2413-H-153-008-),未出版。\n陳智華(2000年7月22日)。吉利托兒所開幕-北投首家公設民營托育機構目前缺額名即起報名。聯合報,18版。\n陳菊(1997)。台北市社會局公設民營現況、面臨問題與因應之道。社區發展季刊,18,17-25。\n陳麗珠(2006)。我國幼稚園學生教育成本資料建立與分析。教育部國教司委託研究。臺北市:教育部。\n陳麗霞(1999)。「幼兒教育券」、「幼稚園公辦民營」真的能為幼教注入新希望?。現代教育論壇,5,143-146。2004年6月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es05-26.htm\n傅秀媚、馮瑜婷、郭春在、劉佳蕙、莊瓊惠、張千惠、王淑娟、陳淑娟、黃慧齡、何東墀、呂偉白、楊美華(2006)。特殊幼兒教育。臺中市:華格納。\n曾美惠(2006年4月11日)。反教育商品化 親師聯手出擊。2007年7月15日取自http://publish.lihpao.com/Education/2006/04/11/06A04101/\n曾淑賢、劉凱、陳淑芳(譯)(2010)Urie Bronfenbrenner著。人類發展生態學(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臺北市:心理。 \n曾憲政、翁麗芳(1999)。幼兒教育改革的省思—從「幼兒教育券」、「幼稚園公設民營」談起。現代教育論壇,5,132-131。2004年6月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es05-22.htm\n湯志民(2001)。幼兒學習環境設計。臺北市:五南。\n賀力行、林淑萍(2005)。公立托兒所公辦民營關鍵成功因素。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九十四年度委託研究。新竹市:中華大學科技管理所。\n黃以敬(2004年10月17日)。幼教法修正案幼稚園開放公辦民營。2007年7月1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4/10/17/n692625.htm\n黃源協(2001)。社會福利民營化-發展脈絡、實踐省思與出路。南投縣:內政部社會福利工作人員研習中心。\n黃源協、蕭文高(2006)。社會服務契約管理:臺灣中部四縣市社會行政人員觀點之分析。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3,173-218。\n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n黃義良、黃碧秋、劉素美(2006)。教保人員流動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以嘉義地區為例。載於中華醫事學院幼兒保育系(主編),幼兒保育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17-37頁)。臺北市:華騰。\n楊珮君、梁任瑋(2000)。北投公設托兒所招生。中國時報。2007年8月10日取自http://kmw.ctgin.com.ezproxy.lib.nccu.edu.tw:8090/member/news_search2/se_content_file8.asp?query=%A5%5F%A7%EB%A4%BD%B3%5D%A6%AB%A8%E0%A9%D2%A9%DB%A5%CD&src=B&date=20000722&file=N0137.001&dir=B&area=tw&frompage=se\n楊國賜、蔡榮貴(2002)。全國幼兒教育普查計畫。教育部專案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n葉明憲(2003年5月6日)。竹山托兒所 擬委外經營 不堪每年虧損一千萬 鎮民擔心經營品質可能下降。中國時報,南投新聞B2版。\n詹中原(1993)。民營化政策-公共行政理論與實務之分析。臺北市:五南。\n廖金春等人(2003)。研議國小空餘教室釋出作為公辦民營幼稚園之可行性:以文林國小為例,臺北市教育局委託研究專案。臺北市:臺北市教育局。\n廖鳳瑞(1999)。從幼兒的需求談幼托分合問題。成長幼教季刊,39,18-22。\n廖鳳瑞(譯)(2002)。Lilian G..Katz著。與幼教大師對談—邁向專業成長之路(Talks with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 a collection)。臺北市:信誼基金會。\n監察院(2011)。監察院99年度「因應少子女化衝擊,政府應有之措施與評估」專案調查研究報告。2012年2月11日取自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調查報告/100/100000041少子女化報告函行政院並上網.pdf\n臺北市大安區公所網頁—大安簡介(2007,3月6日)。2007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daan.gov.tw/service2/intro/position.asp\n臺北市北投區公所民政課(2008)。北投區區里界說(中)。2008年5月16日,取自http://www.ptda.taipei.gov.tw/download/ptda2.pdf\n臺北市私立成長托兒所仁愛園網頁(無日期)。2007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healthygrow.org/zin6.htm\n臺北市社會局(2004年10月12日)。公設民營托兒所十週年慶 新聞稿,2007年4月16日取自http://www.bosa.tcg.gov.tw/b/b0200.asp?uid=1011\n臺北市社會局(2006)。臺北市托兒所收費概況說明。2007年8月16日取自http://kids.taipei.gov.tw/societyInfo_content.asp?sno=147\n臺北市社會局(2008年8月4日)。台北市公設民營托兒所教學結合在地資源 用心回饋社區 推廣社區文化 新聞稿,2008年9月1日取自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928744&ctNode=36376&mp=124121\n臺北市教育局(2006)。臺北市95學年度公私立幼稚園收費項目標準表。2007年6月20日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DownFile/89/95%BE%C7%A6%7E%AB%D7%A6%AC%B6O%BC%D0%B7%C7pdf%2Epdf\n趙容萱(2003年7月9日)。竹山托兒所整併 家長有意見--鎮所擬委外經營 家長擔心接送不便、學費調漲 鎮所:不會巧立名目增收。聯合報,B2版。\n趙碧華(2003)。社會福利民營化的評估研究—從社會福利資源配置的思考觀點。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2-H-031-006),未出版。\n劉淑瓊(1998)。社會福利「公設民營」制度之回溯與前瞻:以臺北市政府為例。臺大社會學刊,26,211-279。\n劉淑瓊(2001)。社會服務「民營化」再探--迷思與現實。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5(2),7-56。\n劉淑瓊(2002)。政府福利服務契約委託執行績效評鑑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90-2412-H-130-001),未出版。\n劉淑瓊(2005)。績效、品質與消費者權益保障:論社會服務契約委託的責信課題。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9(2),31-93。\n劉淑瓊(2006)。台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的迷思與出路。2007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eden.org.tw/share/events/attach_20060511115109.doc\n劉淑瓊(2011)。理想與現實:論臺灣社會服務契約委託的變遷及課題。社區發展季刊,133,462-478。\n劉莉文(2004)。私幼歡迎公辦民營嗎。幼兒教育,276,16。\n劉慈惠(2002)。落實學前親職教育的一個觸角:幼稚園老師和家長對彼此合作關係及幼兒發展之期望的連續性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134-011-F22、NSC 90-2413-H-134-022-F22),未出版。\n劉慈惠(2006)。學前幼兒被期待學些什麼?--以兩所幼稚園家長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51(1),131-158。\n劉詩燕(2008,3月)。幼稚園公辦民營看法與建議。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9,2008年4月20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9/69-36.htm\n歐姿秀(1999)。政府釋放幼教資源的省思。現代教育論壇,5,151-153。2004年6月1日取自http://192.192.169.230/edu_paper/e_doc/g0000305/discoures05-28.htm\n歐姿秀(2002)。從幼兒園公設民營政策談臺灣托育服務的迷思。載於高雄縣婦幼青少年館舉辦之「隔代教養面面觀實務研討會」手冊(21-37頁),高雄縣。\n歐姿秀(2004)。台北市托兒所公設民營政策探討。載於陳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219-236頁)。臺北市:五南。\n歐姿秀(2009)。臺灣幼兒園委外計畫評估研究—以1994-2005年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n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市:心理。\n蔡春美、胡美蘭(2004)。臺北縣一所委託民營幼稚園經營歷程初探。載於陳漢強(主編),兩岸民辦幼兒教育(123-141頁),臺北市:五南。 \n戴禹心(2004)。幼兒園環境對幼兒社會行為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臺北市。\n薛承泰、黃文鳳(2005)。臺北市社會局推動公設民營二十年。社區發展季刊,108,22-30。 \n魏美惠(2005)。近代幼兒教育思潮 第二版。臺北市:心理。\n蘇先啟(2004)。社會福利機構公設民營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基隆市政府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管理碩士學程,臺北市。\n蘇武智(2004年12月07日)。幼稚園公辦民營公聽會 高市各幼稚園有異聲。2005年01月05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12/07/331-1724240.htm\n蘇益忠(2005年2月25日)。荒廢七年 自治幼兒園成治安死角。中國時報,高縣新聞C2版。\n蘇偉業(2009)。公共部門事前定向績效管理:反思與回應。公共行政學報,30,105-130。 \n蘇彩足、施能傑(1998)。各國行政革新策略及措施比較分析。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n蘇雪玉(2000)。學前融合教育實施方案之效果檢討—普通班教師角色與介入策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成果報告(編號:NSC88WFD020076),未出版。\n\n【英文文獻】 \n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06). GLOBAL GUIDELINE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IN THE 21ST CENTURY. Retrieved April 6, 2006, from http://www.acei.org/wguides.htm.\nAssociation for Childhoo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11). Global Guidelines Assessment.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2, from http://www.acei.org/images/stories/documents/GGA.pdf\nBarnett, W. S. (2003). Low wages = low quality:Solving the real preschool teacher crisis. NIEER Preschool Policy Matters, March, 1-9. Retrieved September 26, 2007, from http://nieer.org/resources/policybriefs/3.pdf\nEsping-Andersen, G. (1990).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spinosa, L. M.(2002).High-quality preschool: Why we need it and what it looks like. NIEER Preschool Policy Matters,1,1-11. Retrieved April 20, 2006, from: http://nieer.org/docs/index.php?DocID=58\nEssa, E. L. & Burnham, M. M. (2001). Child care quality: A model for examining relevant variables. In Reifel, S. & Brown, M. H. (Eds.), Early Education and care, and reconceptualizing play (Vol. 11, pp. 59-113). Killington, Oxford: Elsevier Science.\nFreundich, M. & Gerstenzang, S. (2003) .An Assessment of the Privatization of Child Welfare Services: Challenges and Successes. Washington, D.C. : CWLA(Child Welfare League of America) Press.\nHausfather, A., Toharia, A., LaRoche, C., & Engelsmann, F. (1997). Effects of age entry,day-care quality, and family characteristics on preschool behavior.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and Allied Disciplines, 38(4), 441-448.\nHelburn, S.W., & Howes, C. (1996). Child Care Cost and Quality. The Future of Children: Financing Child Care, 6(2), 62-82.\nJohnston, J. M. & Romzek, B.S. (2008). Social welfare contracts as networks : The impact of network stability on management and performance.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40), 115-146. doi: 10.1177/0095399707312826\nKatz, L.G.(2003,October).What is basic to all our children: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OMEP World Conference, Turkey. Retrieved February 20, 2011, from 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l/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let?accno=ED481062\nKinch, A.F. & Schweinhart, L.J. (2004). Achieving high-quality child care: How ten programs deliver excellence parents can afford.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1, from https://oldweb.naeyc.org/ece/pdf/kinch.pdf\nLoeb, S., Fuller, B., Kagan, S. L., Carrol, B., & Carroll, J. (2004). Child care in poor communities: Early learning effects of type, quality, and stability. Child Development, 75(1), 47-65.\nLove, J. M., Harrison, L., Sagi-Schwartz, A., van IJzendoorn, M. H., Ross, C., Ungerer, J. A., et al. (2003). Child care quality matters: How conclusions may vary with context. Child Development, 74(4), 1021-1033.\nMartin L. L. & Kettner, P. M. (1996).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 CA.: Sage Publications.\nMartin, L. L. & Kettner, P. M. (2010). 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human service programs, 2nd ed ,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nMeyers, M.K.& Gornick, J. C. (2003). Public or private responsibility? Early children education and care, inequality, and the welfare state.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34(3), 379-411. \n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NAEYC) web :http://www.naeyc.org/academy/primary/standardsintro\nNightingale, D. S.& Pindus, N. (1997). Privatization of public social services: A background paper. Washington, DC: Urban Institute. Retrieved April 24,2008, from http://www.urban.org/publications/407023.html\nPeisner-Feinberg, E. S., & Burchinal, M. R. (1997). Relations between preschool children`s experiences and concurrent development: The cost, quality, and outcome study. Merrill Palmer Quarterly, 43(3), 451-477.\nYin, R. K. (2003). Case study research:design and methods. Thousand Oaks:Sage Publications.\n\n【日文文獻】\n全国保育団体連絡会・保育研究所編(2005)。保育白書2005。東京都:ちいさいなかま社。\n米山正浩、宮崎正寿(2004)。企業による保育所公設民営の効果と課題--三鷹市、横須賀市の事例を中心として。地域政策研究,6(4),165-172。\n保育行財政研究會(2000)。公立保育所の民営化-どこが問題か。東京都:自治体研究社。\n垣內國光(2006)。民営化で保育が良くなるの?。保育の民営化問題ハンドック。東京都:ひとなる書房。\n倉田新、野村明洋(2000)。公設民営保育所への評価-利用者アンケートを実施して。日本保育学会大会発表論文抄録,250-25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3157009
96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7009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00901.pdf2.0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