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4893
題名: 中共的中亞外交政策: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
作者: 羅國順
貢獻者: 朱新民
羅國順
關鍵詞: 中亞
中共中亞外交
上海合作組織
地緣政治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30-Oct-2012
摘要: 中亞地區因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各種力量角逐的焦點,中亞國家為了維護其國家利益,均採行「全方位與平衡」的對外政策,致使世界各國得以順利的進入中亞。中亞國家與中共有著3000多公里邊界接壤的地緣關係,是中共西北方重要鄰國,在維護邊界安全與能源需求的利益考量下,中共積極介入中亞事務。近年來,由於中共威脅論的負面影響,中共開始提倡和諧世界觀,並具體推動睦鄰外交政策,採取雙邊或多邊途徑改善與周邊國家關係,中共的中亞外交,便在和諧世界觀的引領、睦鄰外交政策規範下展開,並藉由「上海合作組織」來實現。\r\n 「上海合作組織」的前身為中共與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因邊境問題談判於1996年建立的「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加入宣布成立「上海合作組織」,成為區域性國際組織。中共利用地緣優勢,以該組織為平台,全面加強與中亞各國的雙邊與多邊合作,以增強政治互信,不僅可以保障其經濟、能源、反恐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利益,有助於建立穩定、和平與和諧的周邊環境,又可以遏止美國的戰略圍堵。上海合作組織是唯一在中共境內成立、以中共城市命名、總部設在中國大陸的區域性國際組織,也是中共在中亞地區唯一參與的區域性國際組織;因此,上海合作組織已經成為中共中亞外交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共看待中亞問題,已經把上海合作組織包括在內,推進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已經是中共中亞外交的規定任務。本文試圖藉由對上海合作組織的研究,以瞭解中共中亞外交政策及其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r\n\r\n關鍵詞:中亞、中共中亞外交、上海合作組織、地緣政治。
Due to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natural resources, Central Asia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gion which several great powers would contend in. Therefore, countries in the Central Asian adopts \"all-rounded and balanced\" foreign policy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ir national benefits, which results in the smooth access to Central Asia area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In additi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and the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have more than 3000 kilometers of contiguous areas and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its border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recent years, results from the negative impact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the Chinese Communist began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world view and specifically carry out the good neighbor policy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by bilateral or multilateral way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r\n\"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formerly known as the \"Shanghai Five\" meeting mechanism between Chinese Communist and Russia, Kazakhstan, the Kirghizia and Tadzhikistan due to border issues in 1996. In 2011, Uzbekistan joined,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thus become 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Chinese Communist uses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takes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as a platform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bilateral and multilateral cooperation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to enhance mutual political trust. In this way, not only the various benefits from the economy, energy, anti-terrorism to security could be protected, the influence Chinese Communist has in Central Asian region could be expanded and consolidated, then it could be helpful in establishing a stable,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moreover, curbing the strategy containment of U.S..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is so far the only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which establish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named after the Chinese Communist cities and headquartered in mainland China. Moreover, it is the only Central Asia regional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which the Chinese Communist has participated in. Therefore,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entral Asia Diplomac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has become the mandated task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entral Asia Diploma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future dir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munist`s Central Asian foreign policy by researching into the case of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r\n\r\nKeywords: Central Asia, the Chinese Communist`s Central Asian diplomacy,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Geo-politics.
參考文獻: 壹、中文\r\n一、專書\r\n丁樹範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r\n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反恐怖研究中心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r\n中華歐亞基金會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大屯出版社,2006)。\r\n王傑,國際機制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r\n王桂芳,中亞戰略與中國安全(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r\n王能良,中國崛起的戰略環境(台北:唐山出版社,2000)。\r\n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1)。\r\n吳福成,近十年來前蘇聯地區中亞國家經貿發展與展望講綱之二(中壢:清雲科技大學,2005)。\r\n宋國誠編,21世紀中共:西部大開發(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2)。\r\n李敏倫,中國新安全觀與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n李寶俊,當代中國外交概念(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n沈偉烈,地緣政治學概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5)。\r\n肖德,上海合作組織區域經濟合作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n邢廣程,崛起的中亞(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r\n邢廣程、孫壯志主編,上海合作組織研究(北京:長春出版社,2007)。\r\n林碧炤,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r\n林添貴譯,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有限公司,1998)。\r\n邱榮舉,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蘆圖書,2002)。\r\n柳劍平,當代國際經濟關係政治化問題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r\n孫壯志,中亞安全與阿富汗問題(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r\n徐天新、梁志明,當代世界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r\n翁明賢編,國際關係(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7)。\r\n耿向東,圖解當代中國外交(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0)。\r\n馬大正,馬大正文集(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r\n陸兵、王嘉琳譯,Nursultan Nazarbayev著,站在21世紀門檻上-總統手記(北京:時事出版社,1997)。\r\n崔立如,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5-2006(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r\n張五岳編,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2007)。\r\n張啟雄,後冷戰時期南北韓與中日美俄四強的關係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研院東北亞區域研究,1999年)。\r\n張登及,建構中國-不確定世界中的大國定位與大國外交(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r\n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4)。\r\n許濤、季志業編,上海合作組織-新安全觀與新機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2)。\r\n傅仁坤,歐亞報告No.1,神秘豐富的國度-中亞(台北:三文印書館有限公司, 2002)。\r\n傅仁坤,發現中亞-台亞協會成立四週年紀念論文集(桃園:台灣與中亞文化經貿協會,2005)。\r\n傅仁坤,中亞五國政經現況與展望(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2008)。\r\n傅仁坤編,發現中亞(桃園:三文印書館有限公司,2005)。\r\n傅仁坤編,深入中亞(台北:三文印書館有限公司,2007)。\r\n趙春山,和諧世界與中共對外戰略(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11)。\r\n趙常慶,中亞五國概論(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9)。\r\n趙華勝,中國的中亞外交(北京:時事出版社,2008)。\r\n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r\n鄭羽,中俄美在中亞:合作與競爭1991-2007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r\n魏艾、林長青,中國石油外交策略探索-兼論安全複合體系之理論與實際(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r\n\r\n二、期刊\r\n王海燕,「大國對中亞能源政策的演變及其發展趨勢」,和平與發展,第108期(2009年4月),頁53。\r\n王素娟,「中亞:中國的地緣戰略選擇」,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13卷第6期(2007年11月),頁50。\r\n王崑義,「中共外交戰略與金磚國家的擴展」,展望與探索,第9卷第5期(2011年5月),頁18。\r\n王朝清,「論上海合作組織的安全合作問題」,懷化學院學報,第27卷第7期(2008年7月),頁65。\r\n王傳劍,「美國在中亞的政策、手段及影響」,東歐中亞研究,第2期(2000年),頁73。\r\n王殿華,「普京的俄羅斯石油戰略及我國應採取的對策」,東北亞論壇,第15卷第5期 (2006年9月),頁92。\r\n王曉梅,「中亞石油合作與中國能源安全戰略」,國際經濟合作,第6期(2008年),頁44。\r\n石美瑜,「中國因應麻六甲困局的討論與作法」,大陸工作簡報,(2006年8月9日),頁7-12。\r\n成寧,「美國在中亞地區的戰略利益即美俄爭奪該地區的新態勢」,東歐中亞研究,第3期(2002年),頁47。\r\n宋蕾,「試析俄羅斯中亞政策轉變的主要原因」,陰山學刊,第22卷第3期(2009年6月),頁95。\r\n李偉,「淺析新疆與中亞地區的經濟合作」,China`s Foreign Trade中國對外貿易英文版,第16期(2010年),頁118。\r\n李正泉,「中俄和平使命2005軍演戰略涵義與剖析」,復興崗學報,第85期(2005年),頁25。\r\n李國平、羅會光、秀梅,「中亞軍事、政治地位的變遷」,塔里木大學學報,第19卷第3期(2007年9月),頁39。\r\n林賢參,「日本對中亞五國之外交政策-擴大外交地平線之新途徑」,遠景基金會季刋,第10卷第4期(2009年10月),8-11頁。\r\n金榮勇,「美國在東亞戰略角色之調整」,國際關係學報,第23期(2007年1月),頁109。\r\n侯萬鋒,「宗教極端勢力與中亞多民族國家的政治整合」,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總第149期(2007年第6期),頁27。\r\n封永平、姚志鵬,「中亞地緣政治經濟博弈與中國的戰略選擇」,上海商學院學報,第10卷第6期(2009年11月),頁37。\r\n柳豐華,「中國在中亞關係:政策的演變」,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2007年),頁64、67、69。\r\n洪銘德,「中國對中亞外交政策之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3期(2011年1月),頁127、132。\r\n胡梅興,「俄羅斯控制中亞能源的現狀與挑戰」,國際資料資訊,第6期(2010年),頁4。\r\n凌激,「中國與中亞國家經貿合作現狀、問題及建議」,國際觀察,第5期(2010年),頁18。\r\n夏義善,「充滿生機的上海五國」,瞭望新聞週刊,第24期(2001年8月),頁7。\r\n孫壯志,「上海合作組織反恐安全合作:進程與前景」,當代世界,第11期(2008年),頁19。\r\n徐海燕,「中國和中亞國家三次邊界劃分:歷程與啟示」,新疆社會科學,第1期(2010年),頁46。\r\n秦放鳴,「中亞經濟一體化發展評析」,東歐中亞研究,第1期(2002年),頁81。\r\n馬媛,「俄羅斯與中亞地區安全」,新疆石油教育學院學報,第9卷第1期(2007年1月),頁8。\r\n高秋幅,「美國進軍中亞的如意算盤」,瞭望新聞周刊,第18期(2002年4月),頁57。\r\n張凱,「中國的中亞戰略淺析」,蘭州學刊,總第186期(2009年第3期),頁 55。\r\n張友國,「論析中亞的戰略資源價值及其對中國的戰略意義-以國際政治的視角」,北京科技大學學報,第22卷第3期(2006年9月),頁48。\r\n張延廷,「中亞現況與中國大陸在該區的區域戰略」,空軍學術雙月刊,第623 期(2011年8月),頁3-24。\r\n張雅君,「上海五國安全合作-中共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第44卷第4期(2001 年4月),頁33-54。\r\n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8卷第 3期(2007年),頁51。\r\n郭天勇,「中亞棋盤-美中俄利益的競合」,國防雜誌,第21卷第2期(2006年2月),頁33-34。\r\n郭武平,「美伊戰後的中亞情勢」,國際論壇,第3卷第1期(2004年7月1日),頁65-77。\r\n郭武平,「胡錦濤赴俄羅斯等歐亞三國國是訪問成果與功業」,亞太和平月刊,第3卷第7期(2011年7月)。\r\n郭武平、劉蕭翔,「上海合作組織與俄中在中亞競合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4卷第3期(2005年),頁146。\r\n陳小沁,「上海合作組織與維護中國西北安全」,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總第150期(2009年4月),頁2、4。\r\n陳支農,「中哈油管-中國能源戰略非常通道」,新西部,第11期(2004年11月),頁64-65。\r\n陳柯旭,「中亞地區整合探析」,東南亞縱橫,第3期(2010年),頁116、117、 119。\r\n馮玉軍,「上海合作組織的戰略定位與發展方向」,現代國際關係,第11期(2006 年),頁16。\r\n楊中強,「中亞石油與中國石油安全」,國際貿易問題,第10期(2001年),頁38。\r\n楊林坡,「中亞無核武器區的創建及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4期(2010 年),頁136。\r\n楊筠,「中亞與中國共西部安全環境分析」,新疆社會科學,第5期,2009年,頁35。\r\n趙飛,「近年來俄美在中亞軍事安全方面的角逐」,赤峰學院學報,第30卷第 10期(2009年10月),頁45。\r\n趙飛,「俄美在中亞能源領域的博弈及對中國的影響」,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 第16卷第3 期(2010年5月),頁44。\r\n趙可金,「全球化時代的新地緣理論」,國際政治,第2期(2009年2月),頁3。\r\n趙建民、許志嘉,「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基金 會季刊,第10卷第1期(2009年1月),頁9。\r\n趙華勝,「上海合作組織-過去和未來的五年」,國際觀察,第2期(2006年),頁32-33。\r\n趙華勝,「俄格衝突與上海合作組織」,和平與發展,第1期(2009年),頁20-28。\r\n劉英,「中國西北地方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的經濟地位」,俄羅斯中亞東歐市 場,第7期(2008年),頁35。\r\n潘光,「中俄關係的良性發展與新形勢下的上海合作組織」,世界經濟研究,第 21期(2002年),頁37-42。\r\n霍紮耶夫,「烏茲別克斯坦與上海合作組織關係的前景」,法律雜誌,第4期(2004 年)。\r\n魏百谷,「中國與中亞能源關係:合作與挑戰」,國際關係學報,第25期(2008 年1月),頁50、66-67。\r\n羅承烈,「上海合作組織及其對兩岸的影響」,空軍學術月刊,第547期(2002年6月),頁22-27。\r\n羅慶生,「絲路的再興-中共西出策略的現況與未來展望」,展望與探索,第9 卷第5期(2011年5月),頁50。\r\n龐中英,「中共的亞洲戰略:靈活的多邊主義」,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1 年),頁30-35。\r\n蘇瑛、雷娟利,「中亞地緣政治態勢新發展再探—以美俄在中亞的博弈為視角」,隴東學院學報,第21卷第1期(2010年1月),頁39。\r\n\r\n三、研討會論文\r\n王崑義,「中亞恐怖主義與中共的反恐政策」,發表於能源、恐怖主義-中亞政治  經濟情勢學術會議(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主辦,2008年09月25  日)。\r\n周耿生,「上海合作組織反恐作為與展望」,發表於第七屆台灣與中亞論壇國際學 術會議(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主辦,2007年12月25日)。\r\n周耿生,「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擴增的地緣政治」,發表於中亞論壇學術研討會論 文-持續與轉變:蘇聯瓦解後的中亞(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主辦, 2010年11月15日)。\r\n孫丕洋,「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安全發展」,發表於中亞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持 續與轉變:蘇聯瓦解後的中亞(桃園:清雲科技大學中亞研究所主辦,2010 年11月15日)。\r\n連弘宜,「俄中在上海合作組織反恐機制下合作之研究」,發表於第五屆恐怖主義 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桃園:中央警察大學恐怖主義研究中心主辦\r\n ,2009年11月26日)。\r\n張益銘,「從中亞看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以反恐安全合作為主軸」,發表於中亞  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持續與轉變:蘇聯瓦解後的中亞(桃園:清雲科技大  學中亞研究所主辦,2010年11月15日)。\r\n\r\n四、學位論文\r\n白慧娟,「中共與上海合作組織安全合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r\n 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9年)。\r\n呂學燄,「上海合作組織安全角色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r\n 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年)。\r\n陳舜莉,「中共與中亞國家間安全合作關係之研究-以上海合作組織為例」,國立\r\n 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r\n陳家齊,「由上海合作組織看中共的國家發展戰略」,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政府\r\n 與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r\n\r\n五、報紙\r\n「三度聯合軍演-中俄反恐機制成形」,中國大陸時報,2009年7月27日,第A13版。\r\n「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要求美軍限期撤離中亞,並拒絕美國成為上海合作組織觀察員」,聯合報,2005年7月7日,第5版。\r\n「上合軍演-中共稱霸圖謀昭然若揭」,聯合報,2007年8月9日,第5版。\r\n「上合軍演展開-共軍戰鬥群入列」,青年日報,2007年8月10日,第5版。\r\n「中共和吉爾吉斯在上海合作組織架構下實施首次聯合反恐軍事演習」,聯合報,2003年10月12日,第3版。\r\n「中亞五國:中國未來的加油站」,經濟參考報,2010年4月12日,第6版。\r\n「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明報,2010年6月24日,第E2版。\r\n「李肇星表示,中國2012年的國防預算為6702.74億元人民幣(約3兆1500  億元台幣),較去年增加11.2%」,蘋果日報,2012年3月5日,國際版。\r\n「俄中軍演-名反恐實鎮疆獨」,自由時報,2009年7月23日,第A10版。\r\n「俄中舉行聯合反恐軍事演習」,青年日報,2009年7月24日,第5版。\r\n「俄中聯合反恐軍演落幕」,青年日報,2009年7月27日,第5版。\r\n「美國因素讓中共與俄羅斯處於合作多於競爭的關係」,青年日報,2011年11  月21日,第5版。\r\n「駐阿美軍在阿富汗南部開槍濫射,造成16名平民喪生,引發阿國進一步反美  聲浪」,青年日報,2012年3月13日,第5版。\r\n胡敏遠,「美新國防戰略增兵亞太-劍指中共」,青年日報,2012年2月16日, 第7版。 \r\n曹少滋,「中共永不稱霸與和諧世界的難題」,青年日報,2011年04月20日,  兩岸論壇。\r\n\r\n六、網際網路\r\n上海合作組織秘書處網站,<http://www.sectsco.org/home.asp>。\r\n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http://www.fmprc.gov.cn>。\r\n「上海合作組織歷次峰會、聯合軍事演習」,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08年8月21日)。\r\n「上海合作組織第十次峰會宣言」,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 cn/gate/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1179/t708188.htm> (2010年06月11日)。\r\n于海蓮,「中亞及俄羅斯宏觀經濟發展狀况分析」,<www.oriental-patron.com.hk /upload/File/Views/ourviews_20111206.pdf>(2011年12月6日)。\r\n「中亞各國概況-哈薩克斯坦」,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gate/big5/ 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01/content418793 3.htm> (2002年6月1 日)。\r\n「中、俄簽署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 Com/ziliao/ 2002-08/21/ content_532202.htm>(2002年8月21日)。\r\n「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 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2/19/content_735901.htm>(2003年2月 19日)。\r\n「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新華網,<http://www.hq.xinhuanet.com/boao2004/ 2004-04/25/content 2031336.htm>(2004年4月25日)。\r\n「中、哈關於建立和發展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新華網,<http://news. xin huanet.com/ world/2005-07/04/content_3173394.htm>(2005年7月4日)。\r\n「中國讓吉爾吉斯拒絕美軍基地」,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 /hi/newsid4740000/newsid4743900/4743953.stm>(2005年8月3日)。\r\n「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關於全面深化和發展兩國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 big5/www.mfa.gov.cn/chn/pds/ziliao/1179/>(2010年6月9日)。\r\n「中國對吉爾吉斯局勢充滿憂慮」,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 chinareview news.com.> (2010年6月16日)。\r\n「中、塔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view/3893865. htm> (2007年1月15日)。\r\n「中、塔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共和國政府關於中塔國界線的勘界議定書,塔方實際控制下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劃歸中方」,鳯凰網,<http://news. feng. com/mainland/detail_2011_10/01/9614237_0.shtml>(2011年10月1日)\r\n「天山-2號反恐演習:展示中共反恐戰力」,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2011年5月7日)。\r\n「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上所作的報告(9)」,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 /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17/content_632296htm>(2002年11月17日)。\r\n「吉爾吉斯的動蕩美俄勢力在較量」,中評社,<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年04月09日)。\r\n「和平使命-俄中藉反恐抗衡美日」,軍事新聞網,<http://news.gpwb.gov.tw/ news. php?css=2&rtype=2&nid=38520>(2008年3月9日)。\r\n「和平使命-2010聯合反恐軍演夜間清剿恐怖分子」,人民網,<big5.huaxia.com /zt/js/10-047/index.html>(2010年09月26日)。\r\n「胡錦濤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Q6-06/15/conten_4701974.htm>(2006年6月 15日)。\r\n「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 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10.htm>(2007年10月24日)。\r\n「胡錦濤在俄羅斯峰會宣布,中國政府向上海合作組織框架內多邊和雙邊經濟技術合作項目提供100億美元信貸」,中國新聞網,<http://www.big5.xinhuanet. com/gate/big5/.../world/2010-06/09/c_12199545.htm> (2010年06月9日)。\r\n「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二十一世 紀(2)-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207.htm>(2003年1月20日)。\r\n「烏茲別克總統訪問中國尋求中國支持」,新唐人電視臺, <http://ntdtv.com/xtr/b5/2005/05/25/a 28799.html>(2005年5月25日)。\r\n「深化睦鄰互信、開創美好未來—胡錦濤在烏茲別克斯坦議會演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 zt/2004zt/ oysg/t139903.htm>(2004年6月17日)。\r\n「新疆口岸概述」,天山網,<http://www.tianshannet.com.cn/special/kouan/ 2008- 09/04/ content 29883.htm>(2008年9月4日)。\r\n「溫家寶在上海合作組織總理會議上的講話」,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 www.fmprc.gov.cn/chn/pds/wjb/zzjg/dozys/dqzzoys/shhz/ zyjh/t162175.htm> (2004年09月23日)。\r\n\r\n貳、英文\r\n一、專書\r\nBert, Wayne,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 A Changing of the Guard?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3).\r\nCole, Bernard D., Oil for the Lamps of China: Beijing’s 21st-Century Search for Energy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2003).\r\nFuller, Graham & Frederick Starr, The Xinjiang Problem (Washington: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2003).\r\nFu, Jen-kun, Taiwan and the geopolitics of the Asian- American dilemma( New York: Praeger, 1992).\r\nGill, Bates, Rising Star: China’s New Security Diplomacy(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7.\r\nGrygiel, Jakub, Great Powers and Geopolitical Change(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6.\r\nLi, Hak Yin & Zhengxu Wang, Assessing China’s Influence in Central Asia: A Dominant Regional Power?( UK: China Policy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2009).\r\nMedeiros, Evan S., China`s International Behavior( Santa Monica, CA: RAND, 2009).\r\nNcneal, Dewardric L., China’s Relations with Central Asian States and Problems with Terrorism( Washington DC : Library of Congress, 2001).\r\nNichol, Jim, Central Asia’s Security: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 Interests (Washington DC : Library of Congress, 2009).\r\nSutter, Robert G., Chinese Foreign Relations: Power and Policy since the Cold War (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Inc., 2008).\r\n\r\n二、期刊\r\nClarke, Michael, China`s Strategy in Xinjiang and Central Asia: Toward Chinese Hegemony in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Issue & Studies,Vol.41,No.2\r\n (2005), pp.75-118.\r\nDwivedi, Ramakant, “China’s Central Asia Policy in Recent Time,” China and Eurasia Quarterly, Vol.4, No.4 (2006), p.141.\r\nFravel, M.Taylor, “Regime Insecurity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30, No.2 (2005), p.80\r\nKhodzhaev, Ablat, “The Central Asian Polic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 and Eurasia Quarterly, Vol.7, No.1 (2009), pp.16-17.\r\nMackinder, H.J, “The Geographical Pivot of History,”The Geographical Journal, Vol.170,( December 2004)\r\nMaxhaffie, James, “China’s Role in Central Asia: Security Implications for Russia and the United States,” Comparative Strategy, Vol.29, No.4 (2010), p.373.\r\nMikhlka, Michael, “Not Much of a Game: Security Dynamics in Central Asia, ”China and Eurasia Quarterly, Vol.5, No.2 (2007), pp.21-39.\r\nPham, J. Peter, “Beijing`s Great Game: Understanding Chinese Strategy in Central Eurasia,"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terests, No.28(2006), p.58.\r\nSpechler, Martine C., “Why Does China Have No Business in Central Asia?” China and Eurasia Quarterly, Vol.7, No.2 (2009), p.3.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99922002
100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2200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