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5143
題名: 行動寬頻技術演進對我國電信法規管制之影響─以無線寬頻接取為研究中心
Effect of Mobile Broadband Technologies Evolution in Taiwan’s Regulatory Control over Telecom ─ A Study on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作者: 黃慶原
Huang, Chin Yuan
貢獻者: 廖元豪
Liao, Yuan Hao
黃慶原
Huang, Chin Yuan
關鍵詞: 無線寬頻接取
技術中立
電信法
國際標準規範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technology neutrality
Telecommunications Ac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1-Nov-2012
摘要: 我國的電信市場自1987年起開始逐漸邁向自由化,迄今已完成行動通信、衛星通信、固定通信等多項電信業務之開放,在2001年7月開放語音轉售業務(International Simple Release)及2002年2月完成第三代行動通信業務執照之釋出工作後,我國電信市場開放之程度已與國際電信市場發展趨勢同步。我國亦於2002年1月1日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會員。\r\n\r\n鑑於無線寬頻接取業務(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是全球積極研發的重點產業,我國政府為求與世界接軌,亦積極投入此一電信業務行列。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為配合行政院所裁定推動的行動台灣產業政策,將政策轉化為法律,於2007年3月30日依據電信法第14條第6項之授權,發布「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作為開放2.5-2.69GHz頻段提供無線寬頻接取服務之法規基礎。無線寬頻接取業務於2007年辦理執照競標,共發行6張分區特許執照,執照期限為6年。\r\n\r\n本論文將檢視因配合政府產業政策所制定與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有著密切關係的「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是否符合我國電信法與其他國際組織所揭櫫的「技術中立」的基本精神與管制規範,以及因不合適的規範所造成在實務面上對法規與管制之影響。\r\n\r\n關鍵字 :無線寬頻接取、技術中立、電信法、國際標準規範。
Liberaliz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in Taiwan has been proceeded progressively since 1987. So far the restrictions 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and fixed-network communication have all been relaxed. After the liberalization of ISR (International Simple Release) business in July 2001 and the release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licenses in February 2002,\r\n\r\nTaiwan’s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 has become as open as all the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n addition, Taiwan became a member of WTO on January 1st, 2002. In light of the importance of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Taiwan government has been actively devo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to secure an early mover advantage. Given the fact that\r\n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is an integral part of Executive Yuan’s industry polic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demands appropriate regulations, National Communications\r\nCommission (NCC) released “Regulations on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WBA) Services” on March 30th, 2007 based on paragraph 6, article 14 of “Telecom Act”, which forms the legal framework for the release of 2.5-2.69GHz spectrums\r\nexclusively for the provisioning of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s. The licenses of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services were auctioned in 2007. The total number of licenses (regional) is six and the duration of permits is six years.\r\n\r\nAs unbiased treatment is the core value, whe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s are dealing with emerging technologies. This dissertation inspects the technical neutrality of “Regulations on WBA Services” which is induced by a government industry policy and highly relevant to 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criteria includes the conformance of Telecom Act with the essence and standards of other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n the implementation due\r\nto improper regulations from both the regulation and legal perspectives.
\"中文摘要....................................................................................................2\r\n外文摘要....................................................................................................3\r\n第一章 緒論...........................................................................................8\r\n1.1研究動機 8\r\n1.2 研究目的與方法 14\r\n1.3 研究範圍與限制 14\r\n1.4 論文架構 15\r\n第二章 電信產業與行動通訊技術演進介紹......................................17\r\n2.1電信產業的介紹 17\r\n2.2電信產業的特色 19\r\n2.3 行動通訊技術的演進歷程 23\r\n第三章 我國無線電頻譜規劃與電信產業管制..................................26\r\n3.1 無線電頻譜介紹 27\r\n3.2 我國無線電頻譜規劃 28\r\n3.3我國無線電電信執照管制 32\r\n3.3.1我國無線電頻譜執照管制 34\r\n3.3.2我國無線電業務執照管制 35\r\n3.4我國無線電電信產業之管制 37\r\n3.5我國電波頻率指派分配探討 41\r\n3.5.1電波頻率使用依公平合理原則分配與妥慎管理 42\r\n3.5.2公開拍賣或招標方式授與電波頻率執照 44\r\n第四章 國際電信法規與管制政策.....................................................47\r\n4.1國際無線電管制規範 47\r\n4.2經濟合作發展組織頻譜管制架構 47\r\n4.3美國電信管制架構與政策 49\r\n4.3.1. 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 50\r\n4.3.2 聯邦傳播委員會 52\r\n4.3.3 美國無線電頻譜管理 53\r\n4.4 歐洲電信管制架構與政策 58\r\n4.5 日本電信管制架構與政策 69\r\n4.6 國際組織與主要電信國家對技術中立原則之界定 73\r\n4.7 我國與美國、歐盟與日本頻譜管制架構與法制規範比較 76\r\n第五章 我國無線寬頻接取與國際4G執照釋照現況.........................79\r\n5.1我國行動台灣(M-Taiwan)計畫簡介 79\r\n5.2我國無線寬頻接取業務規劃與釋照過程 82\r\n5.3 國際4G頻譜釋照情形 (2007-2010年) 85\r\n5.3.1美國FCC的700MHz頻譜執照拍賣 86\r\n5.3.2日本MIC的800/1500/1700/2500MHz頻譜執照審議 87\r\n5.3.3香港OFTA的2.3/2.5GHz頻譜執照拍賣 89\r\n5.3.4德國BNetzA的800MHz/1.8/2/2.6GHz頻譜執照拍賣 90\r\n5.4小結 92\r\n第六章 我國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評析....................................94\r\n6.1我國電信法規技術中立原則規範探討 94\r\n6.2我國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評析 98\r\n6.2.1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置入差別待遇管制模式 99\r\n6.2.2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呈現狹義技術中立原則 104\r\n6.2.3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管理規則恐逾越母法電信法授權範圍 108\r\n6.3小結 111\r\n第七章 結論..........................................................................................113\r\n7.1 研究總結 113\r\n7.2 建議 116\r\n參考資料................................................................................................122\r\n一、 中文參考資料 122\r\n二、 外文參考資料 127\r\n\"
參考文獻: 一、 中文參考資料\r\n1. 王郁琦、張家慧,網路語音服務在現行電信管制架構下的政策與法律爭議,萬國法律,第114期, 2000年12月。\r\n2. 王文宇,公用事業管制與競爭理念之變革—以電信與電業法制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4期,2000年7月。\r\n3. 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風起雲湧的第三代行動通信市場---頻譜管理政策與增頻釋照之檢討,通訊科技與法律的對話,2008年12月。\r\n4. 太穎國際法律事務所,因應全面電信自由化相關機制之規劃期末報告,交通部電信總局計畫,2001年10月。\r\n5. 石世豪,我國為廣播電視積極立法的憲法基礎—憲法論證的本土化建構模式,中正法學集刊,第12期,2003年6月。\r\n6. 石世豪,從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64號解釋論廣播電視自由之客觀法與基本權利雙重性質,我國廣播電視體制法治化之研究—概念論、法制論與釋義論之多重探索,瑞興出版社,2000年。\r\n7. 江龍樺,電信自由化後電信服務市場之成形與管理,企業管理學系,國立政治大學,1999 年。\r\n8. 朱玉文,GATS有關電信服務規範之研究:以台灣管理電信服務業之實踐為研究中心,科技法律研究所,國立交通大學,2007年。\r\n9. 交通部電信總局,電信自由化政策白皮書,2002年。\r\n10. 吳素華,日本LTE朝商用化更跨進一步-總務省發放4張3.9G基地台架設許可,資策會 FIND,2009年6月。\r\n11. 吳兆琰、郭佳玫,新加坡、日本、台灣頻譜發放方式及議題探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07年1月。\r\n12. 吳佩瑜,寬頻無線多媒體數位平台管制規範之國際趨勢研究,科技法律透析月刊,第19卷第12期,2007年12月。\r\n13. 吳兆琰,德國完成800MHz頻譜重分配,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2010年7月。\r\n14. 吳靜雄,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總體規劃報告,2009年3月。\r\n15. 李念祖,廣播電視法修正立法關於接近使用媒體權論--淺評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364號解釋,法令月刊,第46 卷第2 期,1995年2月。\r\n16. 李羏,歐美數位紅利政策論述初探研究,兼論無線廣播電視產業在數位紅利政策中的主體性,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2009 年。\r\n17. 李羏,台灣數位無線電視共同傳輸公司的建構內涵與發展類型:一個新制度論觀點的探究,廣播電視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2006年。\r\n18. 李惠宗,憲法要義,第五版,元照出版社,2009年9 月。\r\n19.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第三版,元照出版社,2007年2月。\r\n20. 李大嵩,與美國聯邦通訊傳播委員會(FCC)等單位建立雙邊官式互訪交流:會談紀要與心得分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9年10月。\r\n21. 李芳菁,2010年台灣科技環境--基礎建設、科技園區、科技應用水準,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10年12月。\r\n22.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第四版,元照出版公司,2010年8月。\r\n23. 周駿呈,日本WiMAX服務發展—以UQ Communications為例,工研院IEK,2009年4月。\r\n24. 林石根,電信管制與競爭,五南出版社,2004年7月。\r\n25. 林石根,WTO/GATS規範下我國電信由管制走向競爭之法律分析,法律學研究所,國立台灣大學,2002年。\r\n26. 林儀棣,中國加入WTO進程與展望之研究---由2004年版對外貿易法觀察,東亞研究所,國立政治大學,2004年。\r\n27. 林能中,推動國家標準國際化之涵義及效益,國家政策季刊,Vol. 3,No. 2,2004年6月。\r\n28. 林俊宏,WTO架構下電信談判及電信附則之回顧與展望, 貿易政策論叢,6 ,2006年12月。\r\n29. 林柏齊、翁嘉德、張家維、張奇,我國GSM暨4G頻譜規劃探討,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10年5月。\r\n30. 林淑馨,電信產業改革與普及服務制度:日本與台灣的比較分析,公共行政學報,No. 26,2008年3月。\r\n31. 林俊宏,從國際無線電規則探討我國無線電管理之法制調整,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2006年。\r\n32. 林秋山、古登美、黃武次,廣播電視之輔導及管理措施專案調查研究,監察院,2004年4月。\r\n33. 周韻采,頻譜核釋與制度:財產權與公信力的實證研究,政治科學論叢,19,2003 年。\r\n34. 施建州,論資本維持原則之原理,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4期,2002年5月。\r\n35. 施俊吉、鄭優、何之邁、劉紹梁、莊春發,電信產業競爭規範之研究,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89年度合作研究報告,2000年。\r\n36. 高凱聲,電信技術中立內涵與實務分析(下),通訊雜誌,2003年1月。\r\n37. 野村總和研究所暨數據網路研究團隊,美國700MHz行動寬頻頻譜政策及新興應用導入現況,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06年7月。\r\n38. 許奎璧、劉崇堅,電信自由化政策之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14期,1994年7 月。\r\n39.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700MHz頻譜應用及監理政策之研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2009年12月。\r\n40. 席濤,歐盟監管:一個制度性分析框架,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9 期,2006 年。\r\n41. 張奇、吳善同、潘建光,混沌初開,商機乍現--通訊產業,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09年4月。\r\n42. 張立群,數位匯流下通訊事業的通訊傳播自由保障與管制,法律研究所,國立成功大學,2009年。\r\n43. 張正武、彭松村、林根煌、林育德,98年度「我國中長期無線電頻譜最佳化規劃」(1_3)研究報告,交通部,2009年12月。\r\n44. 陳銘祥,電信規範體制之探討,經社法制論叢,第23期,1998 年,\r\n45. 陳銘祥,通信的規範結構與通信變革,韋伯出版社,2002 年9月。\r\n46. 陳人傑,轉向競爭的無線電頻率管制規範--德國2004年新電信法之啟示,輔仁法學,第35 期,2008年6月。\r\n47. 陳豫德,從美、日700MHz頻段規劃方向,看無線通訊新應用商機,IEK產業服務-產業情報,2009年5月。\r\n48. 鈴木實,通信法體系,行政院經建會健全經社法歸工作小組翻譯,1989年10月。\r\n49. 翁嘉德、郭家蓉、嚴必行、張奇,全球WiMAX新興服務市場與設備商機分析研究報告,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07年10月。\r\n50. 莊懿妃、劉崇堅,電信產業之不對稱管制,經社法制論叢,第26 期,2000年7月。\r\n51. 黃慶原,行動寬頻技術演進對我國產業政策之影響:以4G為例進行研究探討,管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組,國立臺灣大學,2009 年。\r\n52. 黃發宙,論我國對於電信產業之非對稱管制:以無線寬頻接取業務為中心,科技法律研究所,國立清華大學,2008年。\r\n53. 黃默夫,基礎行政法25講,修訂三版,三民出版社,2007年。\r\n54. 黃珩青,電信服務業景氣動態報告,台灣經濟研究院產經資料庫,2009年3月。\r\n55. 黃淑芬、李覲宇,香港電信市場發展分析,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10年4月。\r\n56. 黃旭男、陳怡君﹒著「以品質機能展開法構建台灣地區第二類電信專業之整體服務品質」,經社法制論叢,第24 期,1999 年7 月。\r\n57. 彭心儀,由「稀有性」論頻譜資源的管制規範,通訊法制研討會--科技、法理與管制,2008年11月。\r\n58. 彭心儀、陳俊榮,對於通訊產業「技術中立」管制原則的反省與批判—以網路電話為核心,月旦法學雜誌,第151期,2007年5月。\r\n59. 彭心儀、吳俊幟,天空中的土地?—頻率交易之法律問題初探,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01期,2007年。\r\n60. 彭心儀,論頻譜「稀有資源」的管制原則,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75期,2010年9月。\r\n61. 彭心儀、王郁琦、周韻采,規劃頻率拍賣與回收制度之研究,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委託研究,2007年6月。\r\n62. 葉志良,無線通信執照釋出之法律爭議:以WiMAX 技術發展與現有管制 : 法律衝突為中心,律師雜誌,第312 期,2005年。\r\n63. 劉幼琍,電訊傳播,雙葉書廊,2004年。\r\n64. 劉孔中,關於電信管制政策與法規的一些檢討意見,萬國法律,第114卷,2000年。\r\n65. 劉柏立、王碧蓮,英國OFCOM成立後之電信競爭策略研析,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中心,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7月。\r\n66. 劉柏立、高凱聲,2005 年1 月,歐盟2003 年通訊法之研析,經社法制叢,第35期,2005 年1 月。\r\n67. 劉柏立、左峻德、彭心儀,「因應技術匯流發展,相關法規之修訂研究」,交通部電信總局委託研究,2004 年。\r\n68. 陳櫻琴,管制革新之法律基礎與政策調適,收錄於劉孔中、施俊吉主編,管制革新,2001年4月。\r\n69. 謝珮凌、郭家蓉,日本無線寬頻頻譜政策暨WiMAX執照開放議題探微,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 MIC,2006年5月。\r\n70. 廖元豪,電信行政管制程序之研究-電信法制與行政程序法之配合,經社法制論叢,第26 期,2000年7月。\r\n71. 廖元豪,平等權:第一講憲法平等權之意義,月旦法學教室第68期,2008年6月。\r\n72. 蔡志宏,日本無線頻譜規劃之觀察,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第14 期,2010年4月。\r\n73. 蔡志宏,淺談我國LTE技術發展與頻譜之考量,網路通訊國家型科技計畫簡訊,第4 期,2009年6月。\r\n74. 蔡步青,我國電信管制革新下頻譜政策之檢討--以第三代行動通訊業務為中心,國家發展研究所,國立臺灣大學,2002年。\r\n75. 蔡清彥等,電信資訊傳播協調工作小組出國考察報告書,行政院,2001年。\r\n76. 戴豪君,因應數位匯流資訊通信法制革新之研究,電信法制新紀元全國資訊通信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3年4月。\r\n77. 羅莊鵬,頻譜管理政策研究—以美國頻譜管制的歷史與發展為例,經社法制論叢,第32期,2003年。\r\n78. 羅莊鵬,無線電頻譜的配用模式-政府管制、市場機制與共用模式之探討,電訊傳播研究所,國立中正大學,2004 年1 月。\r\n79. 虞孝成、唐震寰,「法、瑞、德、日、韓五國之電信管理體制」,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1年10月。\r\n80. 蘇晟愷,英特爾宣布WiMAX功成身退後3G技術再整合更加確立LTE地位,DigiTimes Research,寬頻與無線,2010年7月。\r\n\r\n二、 外文參考資料 \r\n1. A Market-based Approach to Spectrum Management in the European Union,European Commission Communication, COM(2005)400.\r\n2. Aleš Brabínek, Current state of the radio spectrum policy in the EU, CEPT/ECC WG FM Civil/Military meeting, Kristiansand, Norway (2008).\r\n3. Classification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Sector under the WTO-GATS Framework, Communication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N/S/W/35, S/CSC/W/45 (February 22, 2005).\r\n4. Comparing Mobile WiMAX, 3G and Beyond: A technical comparison of mobile WiMAX and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technologies, alvarion, 2007.\r\n5. Directive 2002/20/EC of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of the Council of 7 March 2002 on the authorization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services), Annex B, 2002 (L108).\r\n6. Green Paper on Radio Spectrum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European Community policies such as Telecommunications, Broadcasting, Transport, and R&D, EC, COM(1998) 596.\r\n7. Gregory Sidak/Daniel Spulber, Deregulation and Managed Competition in Network Industries, 15,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119 (1998).\r\n8. Hazlett, Thomas W., \"Assigning Property Rights to Radio Spectrum Users: Why did FCC License Auctions Take 67 Years?\", 41(2),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998).\r\n9. Interconnection Policy and regulation, ITU, Document 1/090-E(Rev.1).\r\n10. J. Gregory Sidak and Daniel F. Spulber, Deregulation and Managed Competition in Network Industries, 15, Yale Journal on Regulation (1998).\r\n11. Jennifer Prime, Finding Substance in the FCC’s Policy of “Substantial Service”, 56, Federal Communications Law Journal (2004).\r\n12. Nadine Manjaro, Stuart Carlaw, Global Wireless Spectrum Issues: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Implications, ABIresearch, 2007.\r\n13. Next Steps in Radio Spectrum Policy Results of the Public Consultation on the Green Paper, EC, COM(1999) 538 final.\r\n14. The Implications of Convergence for Regulation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OECD, DSTI/ ICCP/TISP(2003)5/FINAL (July 12, 2004).\r\n15. Peter van den Bossche, The law and policy of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text, cases, and material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r\n16. Radio Spectrum Policy Group Opinion on Wireless Access Platforms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Services(WAPECS), RSPG05-102final.\r\n17. Rothwell, R., & Zegveld, W.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Pinter Pub Ltd, 1981.\r\n18. Spectrum Policy Task force Report, 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 ET Docket No. 02-135 (November 15, 2002).\r\n19.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Bureau, ITU, Document I/090-E (Rev.I), Question 6/I: Interconnection ITU-D Study Groups.\r\n20. The Spectrum Dividend: Spectrum Management Issues, OECD, DSTI/ICCP/TISP(2006)2/FINAL (November 8, 2006).\r\n21. Towards a new framework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services — The 1999 Communications Review, COM(1999)539.\r\n22. World Tele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1996/97: Trade in Telecommunications, ITU, Geneva, Switzerland.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97961216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6121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