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604
題名: 胡錦濤時期對臺文化與社會統戰策略之研究
Research of the culture and society united front strategy toward Taiwan during the reign of Hu Jintao.
作者: 鄭榕虎
貢獻者: 邱坤玄
鄭榕虎
關鍵詞: 統戰
兩岸關係
文化交流
社會交流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
United front
Cross-Strait relations
Cultural exchange
Social communication
Peaceful reunification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2-Sep-2013
摘要: 中共對臺實施統戰從毛澤東時期就已開始,及至近日,文化與社會統戰策略已成為\n對臺統戰非常重要的一環,中共擅長的手法就是將文化與社會活動當作是他們的掩護,\n透過這樣的手法,達到改變臺灣人民的社會結構及社會制度。本篇論文先就自毛澤東時\n期到胡錦濤時期對臺政策發展作分析,接著針對影視與媒體操作、學術與藝文交流以及\n宗教與民俗節慶交流等面向來探討,兩岸開放已是趨勢,馬總統自上臺以來,亦是以兩\n岸開放作為主要兩岸策略;我們從中共各時期的領導人對臺政策中清楚看出,中共對臺\n統戰策略是非常清晰的,而我們對於中國大陸的文化交流策略卻是非常模糊,中共是積\n極以統戰策略達到「和平統一」的進程,但臺灣對於中共的文化與社會統戰策略是否了\n解?是否有所因應?應該如何應對才不致落入中共統戰策略的陷阱?這都是我們所應\n該了解的重點。本文正是藉由以上各類兩岸經常交流選項,來探討中共對臺灣統戰作\n為,以了解中共統戰本質,以及臺灣應有的應處作為。
China has been implemented united front strategy during Mao period until today. United front strategy against Taiwan`s Culture and society hav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taking over Taiwan, China has been capable to use culture and social activities to undertake the purpose of chang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system of Taiwan. This thesis first analyzed various China`s strategies since Mao to Hu Jintao period, then discus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media operating, academic,artistic, religion and culture exchange through both sides. It`s a trend and main strategy to open door between two side since president Ma has elected. We can see clearly that the leaders of China have given firm united front strategy agaist Taiwan, we however responded equivocally in culture exchange strategy. China is aggressively working on peaceful united Taiwan, does Taiwan\nunderstands China`s culture and society united front strategy? How should we respond? How should we act to avoid the trap? These are critical issues to understand.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often exchanged affairs between both sides, to further discuss how should Taiwan re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hina.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籍\n丁樹範,胡錦濤時代的挑戰。臺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2 年。\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共對臺文教交流策略彙編。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5 年。\n共黨問題研究叢書編輯委員會編,中共對我統戰活動輯要(一九九二)。臺北:法務部調查局,1993 年。\n朱新民,胡溫主政下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兼論中共《反分裂國家法》。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6 年。\n沈呂巡,軍售問題與中共對臺政策之研究。臺北:文友出版社,1886 年。\n邵宗海,兩岸關係。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年。\n邵宗海,「胡錦濤對臺政策之分析2002 年-2007 年」,收錄於楊開煌主編,胡錦濤政權之續與變論文集。臺北:問津堂書局,2007 年。\n吳建德、王海良、朱顯龍、王瑋琦、夏立平、張蜀誠著,兩岸關係新論。臺北:麗文文化,2012 年。\n吳介民,第三種中國想像。臺北:左岸文化,2012 年。\n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93 年。\n俞虹主編,中國傳媒新起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年。\n翁明賢、吳建德主編,國際關係。臺北,五南,2006 年。\n袁易、嚴震生、彭慧鸞合編,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4 年。\n袁紅冰,臺灣大劫難—2012 不戰而勝臺灣。香港:星島國際有限公司,2009 年。\n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2001),高一中譯,中共崛起構成的挑戰:亞洲觀點。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2001 年。\nRonald L. Tammen 等合著,國防部史政編繹室譯印,權力轉移:21 世紀的戰略。臺北:國防部史政編繹室,2003 年。\n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中華民國100 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2011\n年10 月。\n郭瑞華,現階段中共對臺統戰策略與實務。臺北:法務部調查局共黨問題研究中心,2000年。\n許清茂主編,海峽兩岸文化與傳播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 年。\n陳峰、高敏,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從一大到十七大。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年。\n陳建民,兩岸交流與社會發展—「小三通」與旅遊研究文集。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 年。\n陳啟章,大陸宗教政策與法規之探討。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3 年。\n張家麟、蕭進銘,大陸宗教團體歷年來從事兩岸交流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8 年。\n張子揚,中共十七大後對臺政治戰略。嘉義:南華大學,2007 年。\n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臺北:生智文化事業,2000 年。\n張亞中主編,兩岸政治定位探索。臺北:生智文化,2010 年。\n張五岳主編,兩岸關係研究。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12 年。\n張銘清主編,海峽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9 年。\n鈕文英,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雙葉書廊,2007 年。\nFred N. Kerlinger、Howard B. Lee 著,黃營杉、汪志堅編譯,研究方法。臺北:新加坡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2 年。\n童振源,中國對臺經貿戰略與政策之評析。臺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4 年。\n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臺政策初探。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 年。\n楊開煌,新局:對胡六點之解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9 年。\n楊開煌編著,中國改革開放卅年論文集。臺北:問津堂,2009 年。\n葉至誠,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出版社,2000 年。\n盧建旭,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文獻評論。臺北:正中書局,1999 年。\n錢穆,中國歷史研究法。臺北:三民書局,1988 年。\n戴萬欽,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穩定與深化合作的展望。臺北:時英文化出版社,2012年。\n\n貳、中文期刊、論文\n一、中文期刊\n中共研究雜誌社,「年來中共對臺文化統戰探析」,2008 年中共年報,2008 年4 月,頁5-72。\n中共研究雜誌社,「年來大陸對臺青年交流活動概況」,2011 年中共年報,2011 年3 月,頁98-100。\n中央雜誌社,「第二編 中共對臺工作暨兩岸關係發展」,1995 年中共年報,1995 年5月,頁2-82。\n李炎,「兩岸表演藝術交流探蠡」,國家政策論壇,第1 卷第10 期,2001 年12 月。\n宇春、張程,「從建構主義視角看兩岸關係」,陝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11 卷第1期,2009 年1 月,頁38。\n吳紅博、常志剛,「文化統戰的內涵和特點」,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0 卷第3 期,2009 年6 月,頁47。\n邵宗海,「兩岸政治談判的困境與遠景」,展望與探索,第7 卷第11 期,2009 年11 月,頁10-20。\n高素蘭,「中共對臺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館學術期刊,第4 期,2000 年,頁202。\n唐仁俊,「當前中共對臺統戰策略之分析」,空軍軍官雙月刊,第158 期,2011 年,頁29-44。\n耿曙,「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臺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第48 卷第3 期,2009 年9 月,頁12。\n陳仙妹,「中共對臺文化交流之策略與作法」,展望與探索,第6 卷第10 期,2008 年10月,頁5-23。\n陳德昇,「兩岸學術交流之發展與評價—臺灣地區學者觀點的調查研究」,遠景季刊,第2 卷第1 期,2001 年1 月,頁10。\n陳德昇、陳欽春,「兩岸學術交流政策與運作評估」,遠景基金會季刊,第6 卷第2 期,2005 年4 月,頁44-45。\n郭瑞華,「『520』後的中共對臺人事佈局與政策動向」,展望與探索,第6 卷第6 期,2008年6 月,頁1-6。\n許建榮,「臺灣媒體的色彩政治學」,陽光時務週刊,2012 年3 月10 日,頁12-20。\n張五岳,「從反分裂法檢視中國對臺政策法律化的困境與兩岸新挑戰」,律師雜誌,第309期,2005 年6 月,頁1-10。\n張家麟「大陸福建『宗教文化』暨『宗教旅遊』節慶之政經分析」,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7 期,2010 年12 月,頁8。\n楊開煌,「中共『對臺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取向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7期,1997 年,頁67-104。\n湯紹成,「胡六點與兩岸關係」,海峽評論,第218 期,2009 年2 月,頁34。\n趙建民,「中共對臺政策:戰略、意圖與作法」,中國大陸研究,第30 卷第5 期,1988年11 月,頁6。\n趙甦成,「兩岸圖書資訊的交流與合作:回顧與展望」,中國大陸研究,第42 卷第1 期,1999 年,頁40。\n趙成儀,「現階段中共加強兩岸青年交流之分析」,展望與探索,第3 卷第10 期,2005年10 月,頁19。\n歲月無聲,「看中港媒體,守護臺灣新聞自由」,看雜誌,第126 期,2012 年11 月,頁3。\n鄭毅,「聯繫與統一—淺析文化統戰與經濟統戰、和諧統戰的關係」,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0 卷第1 期,2009 年1 月,頁64。\n閻明復,「閻明復縱談臺灣問題」,瞭望週刊海外版,1989 年4 月10 日,頁10。\n顧榕昌,「淺談文化統戰的途徑與方法」,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第20 卷第4 期,2009年8 月,頁40。\n二、學位論文\n王信賢、柯采霈,「兩岸交流與臺灣民眾認同變遷:2008 年以來的分析」,臺北大學公共 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10 年)。\n邱坤玄、許志嘉、陳郁芬,「中共對我原住民統戰作為之研究」,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託委研究(2008 年)。\n林茵璇,「中共對臺工作:以媽祖信眾赴湄洲祖廟謁祖進香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0 年)。\n范宏緯,「兩岸民間信仰交流之研究-以閩臺媽祖交流活動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n洪晟晏,「從宗教法規分析臺灣宗教與民間信仰─以媽祖信仰之檢討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n姚文琦,「臺灣媽祖信仰的進香態度及其變遷-從信眾的觀點進行觀察」,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年)。\n許清仁,「胡錦濤執政時期中共對臺宗教交流政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1 年)。\n曾于蓁,「革命不只請客吃飯:中共對台青年交流的政治影響」,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年)。\n童文薰,「認清中共宗教局,遠離信仰屠夫」,新紀元週刊,第192 期,頁23。\n趙炳元,「馬總統時期兩岸新聞交流與中共對臺新聞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1 年)。\n龔耀光,「中國柔性權力對兩岸關係發展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源管理及決策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n\n參、英文書目\nDittmer, Lowell. “Taiwan and the Issue of national Identity.” Asian Survey, 44:4(Jul./Aug.\n2004), pp. 475-483.\nGreenfeld, Liah. Nationalism: Five Roads to Modern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2.\nHarvey, Frank P. and Michael Brecher. Evaluating Methodology in International Studies(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2).\nKeng, Shu, Lu-huei Chen & Kuan-bo Huang. “Sense, Sensitivity, and Sophistication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ssues & Studies, 42:4(Dec,2006), pp.23-66.\nLijphart, Arend. “Comparative Politics and the Comparative Method.”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5, No. 3 (September 1971), pp. 682-693.\n\n肆、報刊\n一、中文報刊\n旺報\n大公報\n中國時報\n中央日報\n自由時報\n青年日報\n工商時報\n聯合報\n聯合早報\n南華早報\n國際日報\n人民日報(北京)\n環球時報(北京)\n解放軍報(北京)\n中央社(北京)\n文匯報(香港)\n124\n二、英文報刊\n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nLos Angeles Times\nNew York Times\nWashington Post\nWashington Times\n\n伍、網站資料\n一、中文網站資料\nBBC 中文網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3/07/130705_china_web.shtml\nHiNet 新聞網http://times.hinet.net/news/mainland/12798563\nHi-On 鯨魚網站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94865\nYAHOO 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n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3220012.html\n人民日報http://www.people.com.cn/BIG5/\n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n聯合報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n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welcome03/welcome03.htm\n中央社 http://www2.cna.com.tw/\n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gov.cn/\n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http://www.zytzb.cn/\n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n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n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n中國臺灣網http://www.chinataiwan.org/\n中國互聯網http://big5.china.com.cn/\n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n中華經濟研究院http://www.cier.edu.tw/mp.asp?mp=1\n中央廣播電臺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397740&id=3&id2=1\n中港網http://cepa.com.hk/cepa/cepa.asp\n中文百科在線網http://www.zwbk.org/zh-tw/Lemma_Show/86185.aspx\n文匯網http://wenweipo.com/\n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index.htm\n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http://www.faps.org.tw/\n海峽網http://www.haixia.com/\n明鏡網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html/news.html\n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 http://www.sef.org.tw/\n國家宗教事務局 http://www.sara.gov.cn/\n國立政治大學http://www.nccu.edu.tw/\n湄洲媽祖祖廟官方網站 http://www.mz-mazu.org.cn/\n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n華夏經緯網 http://big5.huaxia.com/index.html\n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n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9%A6%96%E9%A1%B5\n臺灣大百科全書 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index\n澳華網http://austudy.com/php/db_aus.php?showall\n台灣團結聯盟全球資訊網http://www.tsu.org.tw/?post_type=news&p=3169\n國防部政戰資訊服務網http://gpwd.mnd.gov.tw/onweb.jsp?webno=33333330:5&webitem_no\n新臺灣新聞周刊網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50769\n多維新聞網http://history.dwnews.com/big5/news/2011-10-30/58263714-9.html\n新國會政策研究中心網http://newcongress.yam.org.tw/taiwan_sino/chiang-lee.html\n苦勞網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3112\n蕃薯藤新聞網http://history.n.yam.com/my-formosa/politics/20130322/201303218647.html\n聯合早報網http//:blog.udn.com/jzer6699/3863639#ixzz2DzSvS7xR\n鉅亨網http://tw.mag.cnyes.com/Content/20120131/5B62F1D0D3AF4B5B98DF44351E126.shtml\n臺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官網http://www.mediawatch.org.tw/node/1957\n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edu.tw/news1/detail.aspx?Node=1088&Page\n臺灣e 新聞http://taiwanenews.com/doc/20130620102\n希望之聲網http://big5.soundofhope.org/node/32312/print\n國際在線網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04/2009/11/03/4465s2666035.htm\n臺灣獨立建國聯盟網http://www.wufi.org.tw/ng/ng170.htm\n臺灣教會公報新聞網http://www.tcnn.org.tw/news-detail.php?nid=4534\n你好臺灣網http://www.hellotw.com/ttxw/ttxg/201107/t20110728_671407.htm\n馬祖資訊網http://www.matsu.idv.tw/4season/year_matsu.htm\n金門迎城隍全球資訊網http://412.kinmen.travel/\n二、英文網站資料\n美國非政府組織軍事網,http://www.globalsecurity.org/\n美國國防部,http://www.defenselink.mil\n蘭德公司http://www.rand.org\n布魯金斯學會http://www.brookings.org\n戰略研究中心http://www.africacenter.org/\n聯合國http://www.un.org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0981014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981014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14101.pdf4.55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