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612
題名: 《雲齋廣錄》研究
A study of “Yun zhai guang Lu”
作者: 張盈婕
Chang, Ying Chieh
貢獻者: 胡衍南
張盈婕
Chang, Ying Chieh
關鍵詞: 雲齋廣錄
李獻民
傳奇
小說
日期: 2010
上傳時間: 9-Sep-2013
摘要: 《雲齋廣錄》是宋代有名的傳奇小說集,兼有詩話、名人軼事、傳奇體小說等作品。當代關於《雲齋廣錄》的研究甚少,宋傳奇在小說史的軸線上又相當隱微,故此書在小說史上往往隱而未顯。《雲齋廣錄》有特殊的思想特徵,透過人物表現、情節設置、詩詞運用等表現宋代傳奇體小說的審美藝術。既有短篇記事的軼聞趣事,又有艷情直露的傳奇體小說,此種編輯特徵也常見於宋人所輯錄的小說中,是宋代文言小說的代表作。《雲齋廣錄》除了能表現宋代小說的美學價值外,還應將之置於文學史的脈絡底下,考察此書與宋代文言小說之關係,以及當中傳奇體小說在傳奇小說史的表現為何。總之,本文除了對《雲齋廣錄》文本進行探討,更關注同時代的筆記體與傳奇體小說之表現,並繫聯至唐傳奇與元明中短篇傳奇體小說,期待在文學史上能給予《雲齋廣錄》一個正確的評價。
參考文獻: 一、專書\n(一)古籍\n\n【唐】張鷟:《朝野僉載》(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n【唐】李肇:《國史補》(臺北:世界書局,1959年)。\n【五代】孫光審:《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n【五代】劉昫等編:《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n【宋】尤袤著、(明)陶宗儀編:《說郛》(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n【宋】王庭珪:《盧溪文集》,與《雲溪集》合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n【宋】王堯臣等編、(清)錢東垣輯釋:《崇文總目》(臺北:華文出版社,1969年)。\n【宋】王銍:《默記》(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n【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二編4(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王觀國:《學林》(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年)。\n【宋】司馬光:《溫公續詩話》收入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n【宋】司馬光:《資治通鑑》(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n【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n【宋】何薳:《春渚紀聞》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三編3(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n【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n【宋】李昉編:《太平御覽》(臺北:大化書局,1977年)。\n【宋】李獻民:《雲齋廣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宋】汪應辰:《石林燕語辨》,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二編10(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阮閱:《詩話總龜》(臺北:廣文書局,1973年)。\n【宋】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臺北:明文書局出版,1994年)。 \n【宋】周密:《志雅堂雜鈔》(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n【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宋】委心子:《新編分門古今類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n【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n【宋】泊宅翁:《泊宅編》,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二編8(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n【宋】洪邁:《夷堅丁志》(臺北:明文書局,1994年)。\n【宋】洪邁:《容齋四筆》(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n【宋】洪邁:《容齋隨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n【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年)。\n【宋】風月主人編:《綠窗新話》(臺北:世界書局,1965年)。\n【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n【宋】晁沖之:《具茨晁先生詩集》與《逍遙集》合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n【宋】張耒:《張右史文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n【宋】張邦基:《墨庄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n【宋】張師正:《括異志》(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n【宋】張齊賢:《洛陽縉紳舊聞記》,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一編2(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陳師道:《後山詩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n【宋】陳振孫:《直齋書錄題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n【宋】陳模:《懷古錄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n【宋】曾慥:《類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n【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n【宋】劉斧:《青瑣高議》(臺北:河洛出版社,1977年)。\n【宋】歐陽脩、宋祁等:《新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n【宋】歐陽脩:《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宋】鄭樵:《通志》第二冊(臺北:新興書局,1963年)。\n【宋】魏泰:《東軒筆錄》,收錄於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編:《全宋筆記》第二編8(上海:大象出版社,2006年)。\n【宋】羅曄:《醉翁談錄》(臺北:世界書局,1965年)。\n【元】張光祖:《言行龜鑒》(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0年)。\n【元】脫脫等修:《宋史》第五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n【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 \n【元】鍾嗣成:《錄鬼簿》(成都:巴蜀書社,1996年)。\n【明】不著撰人:《錦綉萬花谷》(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n【明】何大倫:《燕居筆記》(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n【明】余象斗:《萬錦情林》,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n【明】吳敬所:《國色天香》收入《古本小說集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n【明】李夢陽:《空同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n【明】赤心子、吳敬所編輯:《繡谷春容》(上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n【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n【明】高儒:《百川書志》卷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n【明】馮夢龍輯:《古今小說》(臺北:鼎文出版社,1974年)。\n【明】楊慎:《升庵全集》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n【明】瞿佑:《剪燈新話》,輯入《明清善本小說叢刊初編》(臺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n【清】王士禎:《池北偶談》(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清】吳曾:《能改齋漫錄》(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n【清】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n【清】馬俊良輯、嚴一萍選輯:《龍威祕書》(臺北:藝文出版社,1968年)。\n【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n【清】梁章鉅:《退庵隨筆》(臺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n【清】章學誠:《文史通義》(臺灣:世界書局,2009年)。\n【清】潘祖蔭:《滂喜齋藏書記》(臺北:廣文書局出版,1967年)。 \n【清】鮑廷博校、嚴一萍選輯:《知不足齋叢書》(臺北:藝文出版社,1966年)。\n\n\n(二)今著\n\n丁傳靖輯:《宋人軼事彙編》 (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n丁錫根編:《中國歷代小說序跋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年)。\n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第三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年)。\n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編:《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n內田道夫:《中國小說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n內藤湖南著、夏應元等譯:《中國史通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n卞孝萱:《唐傳奇新探》(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n王向峰主編:《文藝美學辭典》(河北: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n王建科:《元明家庭敘事文學研究》(北京:中國科學出版社,2004年)。\n王夢鷗:《唐人小說研究:纂異記與傳奇校釋》(臺北:藝文印書館,1997年)。\n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臺北:正中書局,1983年)。\n王夢鷗:《唐人小說概述》,收入靜宜文理學院古典小說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三)(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n北京大學中文系主編:《中國小說史稿》第四章,(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 \n北京大學編:《中國小說史稿》(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n四庫全書研究所整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四子部五十四○(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n田浩編:《宋代思想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n石昌渝:《中國小說源流論》(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n石昌渝:《中國古代文體叢書──小說》(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n石麟:《古代小說批評概論》(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2000年)。\n石麟:《傳奇小說通論》(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n向楷:《世情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n吳志達:《中國文言小說史》(濟南:齊魯書社,1994年)\n吳組緗、沈天佑:《宋元文學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n呂叔湘:《呂叔湘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n李盾:《中國古代小說演進史》(臺北:文津出版社),頁70。\n李修生、趙義山主編:《中國分體文學史.小說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n李悔吾:《中國小說史漫稿》(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n李劍國:《古稗斗筲錄──李劍國自選集》(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4年)。\n李劍國:《宋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年)。\n李劍國:《宋代傳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n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n周建渝:《才子佳人小說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n林侑蒔編:《全明傳奇》(臺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n侯忠義、劉世林:《中國文言小說史稿》上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n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參考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n胡萬川:《話本與才子佳人小說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4年)。\n苗壯:《筆記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n凌郁之:《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說的變遷》(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n唐圭璋:《詞話叢編》(一)(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n夏志清、胡益民等譯:《中國古典小說導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n孫欽善、曾棗莊等主編:《國際宋代文化研討會論文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n孫楷第:《中國通俗小說書目提要》(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n浦安迪(Andrew H. Plaks):《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n祝秀俠:《唐代傳奇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2年)。\n秦川:《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集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n袁行霈、侯忠義:《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n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上下冊(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3年)。\n康來新:《發跡變泰──宋人小說學論稿》(臺北:大安出版社,1996年)。\n張兵:《宋遼金元小說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年)。\n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n張毅:《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年)。\n張燕瑾:《中國古代小說專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n郭豫適:《中國古代小說論集》(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92年)。\n陳大康:《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n陳大康:《明代小說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0年)。\n陳大康:《通俗小說的歷史軌跡》(長沙:湖南出版社,1993年)。\n陳文新:《中國傳奇小說史話》(臺北:正中書局,1995年)。\n陳文新:《文言小說審美發展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n陳平原、夏曉虹主編:《二十世紀中國小說理論資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n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臺北:久大文化出版社,1990年)\n陳益源:《剪燈新話與傳奇漫錄之比較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n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n陳曦鍾:《中國古代小說研究論辯》(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發行,2006年)\n章培恆、駱玉明主編:《中國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n程千帆、吳新雷:《兩宋文學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n程國賦:《明代書坊與小說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n程國賦:《唐代小說與中古文化》(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n程毅中:《古體小說鈔》(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n程毅中:《宋元小說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n程毅中:《宋代傳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n程毅中:《唐代小說史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n程毅中:《程毅中文存》(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n閔寬東:《中國近百年文學體式流變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n黃霖、辜美高主編:《明代小說面面觀──明代小說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n黃霖、楊紅彬:《明代小說》(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n黃霖:《二十世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史》小說卷(上海:東方出版社,2006年)。\n楊家駱主編:《唐人傳奇小説》(臺北:世界書局,2000年)。\n楊義:《中國古典小說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n楊義:《中國敘事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n楊義:《中國歷朝小說與文化》 (臺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n董乃斌:《中國古典小說的文體獨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n寧稼雨:《中國古代文言小說總目提要》(濟南:齊魯書社,1998年)。\n趙明政:《文言小說:文士的釋懷與寫心》(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年)。\n趙章超:《宋代文言小說研究》(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年)。\n趙景深:《中國小說叢考》(濟南:齊魯書社,1980年)。\n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敦煌: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年)。\n齊裕焜、王子寬:《中國古代小說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n劉良明:《中國小說理論批評史》(臺北:洪葉文化出版社,1996年)。\n劉勇強:《中國古代小說史敘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n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94年)。\n劉瑛:《唐代傳奇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n樂蘅軍:《古典小說散論》(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84年)。\n樂蘅軍:《意志與命運──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臺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n蔡英俊:《中國古典詩的抒情特質》(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社,2006年)。\n魯迅:《小說舊聞鈔》,收入《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n魯迅:《中國小說史略》(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09年)。\n魯迅:《古小說鉤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1年)。\n魯迅:《唐宋傳奇集》(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n盧向前:《唐宋變革論》(合肥:黃山書社出版社,2006年)。\n蕭相愷:《宋元小說簡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n蕭湘愷:《宋元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n蕭馳:《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出版社,1999年)。\n薛洪勣:《傳奇小說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n韓進廉:《中國小說美學史》(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4年)。\n譚正璧、譚尋合著:《古本稀見小說匯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n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n二、論文\n\n丁峰山:〈宋代小說在中國小說史上歷史地位的重新估價〉,《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3年),頁78-83、137。\n毛淑敏:〈宋傳奇的市民化特徵〉,《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4期(2004年),頁120-121。\n王巧玲:〈宋傳奇的特點及原因分析〉,《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第6期(2006年),頁1-2。\n王夢鷗:〈唐人小說概述〉,收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3》(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年),頁37-48。\n石昌渝:〈宋元小說研究的新篇章〉,《文學遺產》第6期(1999年),100-102頁。\n何滿子:〈中國古代小說源流發微〉,《文史知識》第8期(1985年),頁7-11。\n余丹:〈20世紀以來宋代文言小說研究綜述〉,《廣西社會科學》第2期(2007年),頁137-141。\n余丹:〈宋代文言小說的雅俗分流〉,《潮湖學院學報》第11卷,第5期,總第98期(2009年),頁50-53。\n李軍均:〈論宋初傳奇小說文體發展的文化生態〉,《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7年),頁86-89。\n李劍國、(美)韓瑞亞:〈亡靈憶往:唐宋傳奇的一種歷史觀照方式(上下)〉,《南開學報》第3期(2004年),頁1-11。\n李劍國:〈《青瑣高議》考疑〉,《南開學報》第6期(1989年),頁1-10。\n李劍國:〈文言小說的理論研究與基礎研究〉,《文學遺產》第2期(1998年),頁30-37。\n杜貴晨:〈「傳奇」名義及文言小說的分類〉,《明清小說研究》第2期(1994年),頁131-135。\n段庸生:〈宋人傳奇論〉,《重慶商學院學報》第1期(2000年),頁80-81\n洪順隆:〈北宋傳奇小說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卷2,第2期(1994年6月),頁1-33。\n凌郁之、李最欣:〈唐宋小說因革軒輊論〉,《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4期(2004年),頁67-70。\n凌郁之:〈傳奇體的衰落與唐宋文風的嬗變〉,《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3卷,第4期(2006年),頁59-63。\n唐富齡:〈文言小說人物性格刻劃的歷史進程〉,《武漢大學學報》第四期(1990年),頁95-102。\n康來新:〈奇中奇──古典小說的娼優考察〉,《臺北評論》,第3期(1988年11月),頁68-185。\n康韻梅:〈「鶯鶯傳」的情愛世界及其構設〉,《文史哲學報》,45期(1996年12月),頁41-61。\n張祝平:〈以雅入俗──宋代小說的普及與繁榮〉,《雲夢學刊》第24卷第4期(2003年),頁77-80。\n張高評:〈五十年來唐宋文學研究的回顧與前瞻〉,《漢學研究通訊》20卷第1期(2001年2月),頁6-19。 \n梅爾:〈唐代的投卷〉,收入《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2》(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年),頁61-88。\n陳大康:〈論明初文言小說創作〉,收入《古代小說研究及方法》(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頁221-224。\n陳文新:〈傳、記詞章化:從中國敘事傳統看唐人傳奇的問題特徵〉,《武漢大學學報》第二期(2005年),頁188-201。\n陳文新:〈論古代傳奇小說的兩種類型及其演變〉,《青海社會科學》第3期(1994年),頁63-69。\n陳文新:〈論宋代話本體傳奇的世俗追求〉,《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第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05-108。\n陳文新:〈論筆記體與傳奇體的品格差異〉,《學術研究》第一期1995年,頁108-112。\n陳炳熙:〈論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的史傳性〉,《華東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1年),頁59-63。\n傅承洲:〈話本小說與文言小說敘述藝術比較〉,《湖北民族學院學報》第三期,2004年,頁56-60。\n智宇暉、段蓮:〈宋傳奇幻化女性形象中愛與欲的寄托〉,《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頁42-45。\n游秀雲:〈青瑣高議對剪燈新話的影響〉,《華岡研究學報》第1期(1996年),頁1-16 。\n游秀雲:〈唐宋愛情傳奇之比較〉,收入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編《「教育國際化、學術卓越化」──中國傳統學術之傳承與拓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頁1-17。\n游秀雲:〈論傳奇小說與筆記小說的區分〉,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2000年3月24日,桃園:銘傳大學,收入《展望新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7-103。\n程毅中,〈宋代的傳奇小說〉,《文史知識》第2期(1990年),頁10-15。\n程毅中:〈宋元小說的寫實手法與時代特徵〉,《社會科學戰線》,第6期(1996年),後附入《宋元小說研究》一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頁173-179。\n程毅中:〈唐人小說中的「詩筆」與「詩文小說」的興衰〉,《文史知識》第1期(2008年), 頁32。\n程毅中:〈唐代小說史話序論〉,收入許結等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導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406-418。\n程毅中:〈略談明清傳奇小說──兼評《稀見珍本明清傳奇小說集》《文史知識》第8期 (2009年),頁128-132。\n程毅中:〈關於宋元小說研究的若干問題〉,《文學遺產》第5期(1995年),頁100-102。\n馮一:〈《雲齋廣錄》版本源流考〉,《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2006年),頁75-78。\n黃端陽:〈宋人李獻民《雲齋廣錄》研究〉,《大陸雜誌》第96卷第1期(1998年),頁37-48。\n楊理論:〈整體觀照下的宋代文言小說研究──評趙章超《宋代文言小說研究》〉,《社會科學研究》,第4期(2005年),頁201。\n臺靜農:〈論碑傳文及傳奇文〉,收入《唐代研究論集》(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2年),頁。\n趙國維:〈傳奇體的確立與宋人古體小說的類型意識〉,《寧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3期(1999年),頁94-97。\n趙章超:〈宋代志怪傳奇小說研究百年綜述〉,《社會科學研究》第5期(2002年),頁144-146、151。\n趙維國:〈《永樂大典》所存宋人劉斧小說集佚文輯考〉,《文獻》2001年2月,頁89-103。\n趙維國:〈《雲齋廣錄》作者李獻民考略〉,《上海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文獻》第2期(2009年),頁180-182。此篇文章同時收入《文獻季刊》第二期(2009年4月),頁178-180。\n趙維國:〈論《麗情集》與宋代麗情小說創作〉,《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3卷第1期(2003年),頁61-66。\n劉勇強:〈一種小說觀集小說史觀的形成與影響──20世紀「以西例律我國小說」現象分析〉,《文學遺產》,第3期(2003年),頁124。\n鄭振鐸:〈中國小說的分類及其演化的趨勢〉,收入《中國文學中的小說傳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5年),頁19。\n薛洪勣:〈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個發展環節──明代「文言話本」縱橫談〉,《長春社會科學戰線》第一期(1992年),頁288-289。\n韓偉:〈中國古典小說的分類〉,《文史哲》第4期(1994年),頁95-98。\n顏崑陽:〈論「典範模習」在文學史建構上的「漣漪效用」與「鏈接效用」〉,輔仁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建構與反思──中國文學史的探索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頁787-835。\n\n\n三、學位論文\n\n李世玫:《《青瑣高議》果報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2008年。\n李軍鈞:《唐宋傳奇小說文體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4年。\n李時燦:《《醉翁談錄》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n林芯妍:《宋傳奇娼妓之研究》,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n林溫芳:《宋傳奇「人鬼戀」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7年。\n高桂惠:《明清小說運用辭賦之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n陳玉萍:《中國古典中短篇小說中的詩文關係與抒情性──以愛情為主題的討論》,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n陳美偵:《《青瑣高議》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n陳益源:《元明中篇傳奇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後由香港:學峰文化出版,1997年) 。\n陳霖:《宋代麗情傳奇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n曾尹嬋:《宋傳奇異類婚戀故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游秀雲:《元明短篇傳奇小說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n游秀雲:《宋代傳奇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n馮一:《《雲齋廣錄》研究》,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n趙修霈:《宋代傳奇小說傳奇手法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n趙薇:《明代麗情傳奇小說研究》,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5月。\n蔡和慈:《《青瑣高議》女性角色研究》,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國語文教學碩士班,2005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7912013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2013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201301.pdf196.27 kBAdobe PDF2View/Open
201302.pdf1.32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