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62
題名: 世界衛生組織與台灣瘧疾的防治(1950-1972)
The Malaria Control between Taiwan and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0-1972
作者: 許峰源
Hsu, Feng Yuan
貢獻者: 唐啟華
許峰源
Hsu, Feng Yuan
關鍵詞: 台灣
世界衛生組織
瘧疾
Taiwan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alaria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Oct-2013
摘要: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因應遠東國際局勢的變遷,為了防堵中國勢力,才轉而提供台灣援助。這些援助多數用於軍事防衛與經濟建設發展,後來才慢慢用於衛生實務上。在瘧疾防治方面,台灣獲得美援充裕資金,奠定穩固的基礎。只是,更不可忽視世界衛生組織專家之專業技能與全球撲瘧計畫在台灣的落實。\n 1950年,台灣宣布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幸賴該組織沒有嚴格的退會規定,以及劉瑞恆、顏春輝與西太平洋區署署長方頤積的私人情誼,得以於1951年簽下《瘧疾防治協定》,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啟四年撲滅瘧蚊的合作。儘管在此之前,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在全球許多國家試驗DDT之效能,1952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三位瘧疾專家來到台灣,仍然從瘧疾、昆蟲學、衛生工程的專業知識,予以全盤的考察,終以矮小黑蚊為傳染媒介,掌握矮小瘧蚊習性與活動範圍,從家屋環境歸納DDT噴射效能,以及針對交通狀況、DDT噴射器具、各項人力進行評估等等。這些考察與評估,在7月「先驅計畫」試行,漸次歸納噴射區較未噴射區瘧蚊數量銳減、全部噴射與重點噴射效果相當,噴射隊組織以1-4-2模式能夠發揮最佳效能等。1953年起,瘧疾研究所同仁與國際瘧疾專家共同擴大訓練全島人員DDT噴射技術訓練,以及傳授地方人士瘧疾與瘧蚊知識等,在各界的配合下,大規模DDT家屋噴射作業得以順利啟動。1954年、1955年,台灣大抵也是在這種國際衛生合作的形式上,擴大家屋噴射的規模。其間,瘧疾研究所也適時調整方法,動員全省各界撲瘧人員,加上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協助,撲滅瘧蚊的成果豐碩。1953年,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提供一個亞洲瘧疾知識能夠交流的平台,在曼谷召開的首屆亞洲撲瘧會議。台灣派員參加,也讓會員國掌握台灣撲瘧動態。翌年,台灣原本主辦第二屆亞洲瘧疾會議,卻因九三砲戰引發第一次台海危機,致使第二屆亞洲會議改在菲律賓召開。會後,各國瘧疾專家與世界衛生組織顧問也蒞臨台灣實地考察,讚賞台灣撲瘧工作之努力,更欽羨高雄化學廠已能夠生產出符合國際水準的DDT。從此時開始,台灣更成為亞洲地區防瘧作業的前哨站,許多亞洲會員國透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助,紛紛將撲瘧人員送至台灣接受訓練、考察。往後,這些來到台灣的受訓人員,必定將台灣經驗移植本國。\n 1955年,原本台灣與世界衛生組織之四年防瘧合作將屆,轉因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瘧疾根除計畫,使得兩者間之瘧疾防治工作,得以延續。從1955年起,台灣瘧疾防治工作目標,不再是簡單的將瘧疾壓低至某種程度,而是順應著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範本,必須歷經「準備期」、「攻擊期」、「肅清期」、「保全期」,以完成全球瘧疾根除之目標。1955年,當全球50多個國家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援助,開始準備進行防瘧工作時,台灣在先前的努力與累積的成果上,未從頭執行所謂的「準備期」,而是延展二年DDT家屋噴射工作,進入「攻擊期」的尾段。必須要釐清的是,以往公共衛生專著中所論及之戰後台灣對抗瘧疾奮鬥歷程中,經歷過所謂的「準備期」、「攻擊期」、「肅清期」、「保全期」,其實這是移植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根除計畫而來的,並非台灣獨有的特徵。換言之,每一個參與瘧疾根除計畫的會員國,必須按照這一套標準作業流程,歷經諸多考驗,根除瘧疾,免於苦痛。只是,當瘧疾防治的目標,從控制走向根除時,在工作層面上似乎更趨複雜了。原本,瘧疾控制只需要將瘧蚊撲滅到最低的程度,切斷傳染途徑,避免大規模感染即可。但是,世界衛生組織掌握瘧蚊是無法全數撲滅的,因此瘧疾根除必須透過「肅清期」將瘧蚊削減至最低程度,接下來必須進行「肅清期」,也就是透過衛生行政機構之監視方法,找尋瘧疾患者,投藥治療,殲滅瘧原蟲。一旦傳染源被消滅了,瘧蚊對人類即無所威脅。\n 當初,世界衛生組織對這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瘧疾根除計畫深具信心,只要會員國按照的「準備期」、「攻擊期」、「肅清期」、「保全期」這套標準化流程循序漸進,那麼全球瘧疾根除之目標指日可待。惟會員國社會經濟條件不一,或因DDT噴射工作未完全執行,或缺乏有效領導撲滅瘧疾之工作單位,更甚者,或疏忽了瘧患監視作業,以及瘧蚊出現抗藥性等等,導致許多國家瘧疾復發,日益嚴重。這些情況,迫使世界衛生組織不得不於1969年對外宣告全球瘧疾根除計畫的失敗,修正防治的方法,改以控制瘧疾為主。至今,世界衛生組織仍試圖歸納最佳的防瘧方法,持續為全球瘧疾防治而努力,這種推展國際衛生合作之精神,深值敬佩。\n 1965年,台灣根除瘧疾的背後,始於全國團結一致與國際力量的援助,得以順利進行DDT噴射作業,可以說,台灣能夠成功對抗瘧疾,實奠基於「攻擊期」的努力。不過,與世界衛生組織合作的許多會員國中,完成DDT噴射作業的國家很多,雖奠定良好的防瘧根基,卻始終無法達到瘧疾根除的境界,錫蘭便是最明顯的例子。錫蘭之所以失敗,便是輕忽「肅清期」的監視作業。其實,台灣在「肅清期」、「保全期」中,也如錫蘭與其他國家般遭遇許多困難與挫折,實非外界想像般的平順。台灣也曾忽視瘧疾的監控,導致爆發小型群體感染病例,掀起瘧疾傳染危機。幸運的是,台灣每逢危機,便能透過世界衛生組織的協助,強化各項監視方法,同時觀察其他國家的經驗而有警覺性,得以化險為夷,成為全球瘧疾根除的模範。\n 世界衛生組織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除了依照《四年防瘧協定》援助台灣本島開展防瘧實務外,也因應聯合國國際合作的精神,提供台灣獎補金讓瘧疾研究所的同仁們赴外進修學業,前往全球聞名醫學中心研究,以及遠赴各國考察瘧疾流行情況,以茲與台灣比較。世界衛生組織為了提升各國瘧疾知識和防瘧技能,更多次召開亞洲瘧疾會議,讓與會的國家代表透過會議了解各國撲瘧實況,並且進行知識上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台灣出席這些會議的代表回國之後,能將全球最前沿的知識分享國內,提升整體知識水平。世界衛生組織在菲律賓馬尼拉設立國際瘧疾訓練中心,台灣與周邊國家瘧疾人才紛紛前往接受訓練,裨益各國瘧疾防治工作的推展。難能可貴的是,台灣在接受世界衛生組織的援助之餘,協助其他國家訓練撲瘧人力,甚至提供防瘧物資、器材給與他國,另外,台灣在瘧疾防治過程中,並未獨善其身。台灣瘧疾研究所很多專門人員奮鬥有成,前後應邀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顧問,前往世界各地協助很多國家抵禦瘧疾,實質的開拓台灣醫療外交之路。可惜,隨著1971年台灣退出聯合國,與翌年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後,也漸漸的中斷台灣瘧疾專家開拓醫療外交實業。直至2000年,曾經服務瘧疾研究所的連日清先生,多次前往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協助該國防治瘧疾有成,成功為台灣開拓「蚊子外交」,不僅贏得該國的讚賞,更因此獲得聖多美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國在聯合國大會為台灣發聲,爭取拓展國際關係的機會。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n一、檔案\n「陳誠副總統文物」,國史館藏\n《台灣省政府施政報告:衛生處施政報告》,008-00000-377A\n「行政院檔案」,國史館藏\n「世界衛生組織承認我國台灣省為瘧疾滅絕區案」,014-000013-129A。\n「行政院衛生署檔案」,國史館藏\n《世界衛生組織防瘧顧問團考察報告》,014-000002-271A。\n《台灣省小兒麻痺瘧疾及流行性腦膜炎報告為傳染病》,028-000001-925A。\n《台灣省瘧疾根除暨防疫中心大廈落成》,028-000001-940A。\n《台省發現瘧疾病例》,028-000001-939A。\n《自港來台難胞瘧疾防治》,028-000002-072A。\n《世界衛生組織第四屆大會》,028-000002-243A。\n《世界衛生組織第六屆大會》,028-000002-246A。\n《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署曼谷瘧疾會議》,028-000002-275A。\n《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東南亞區域馬尼剌防瘧會議》,028-000002-280A。《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東南亞區域馬尼剌防瘧會議》,028-000002-281A。\n《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東南亞區域馬尼剌防瘧會議》,028-000002-282A。\n《世界衛生組織聘我各種專門技術人員》,028-000002-354A。\n《國際熱帶醫藥與瘧疾組織第五屆會議》,028-000002-429A。\n《捐助世界衛生組織醫械》,028-000002-675A。\n《世界衛生組織防瘧會議代表來台參觀》,028-000002-782A。\n《推薦馬尼拉瘧疾原蟲檢驗班訓練人選》,028-000002-725A。\n《台灣省瘧疾研究所組織規程》,028-000003-010A。\n「外交部檔案」,國史館藏\n《美派專家來華調查防禦惡性瘧疾》,020-000002-850A。\n「外交部檔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藏(數位影像檔)\n《世界衛生組織收集疫情資料》,639.017/0020。\n《WHO第廿四屆衛生大會》,639.017/0046。\n《世界衛生組織》,639.017/0068。\n《世界衛生組織》,639.017/0081。\n《世界衛生組織世界衛生日》,639.017/0093。\n《世界衛生組織各項技術協定》,639.017/0095。\n《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區域會議》,639.017/0105。\n《世界衛生組織第3屆亞洲瘧疾會議》,639.017/0121。\n《第5、6屆亞洲瘧疾會議》,639.017/0141。\n《1972年WHO排我納匪節要》,633.017/90001。\n《1971年WHO排我納匪情形》,633/90093。\n\n二、報刊、史料\n《中央日報》\n《中國時報》\n《中華日報》\n《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n《台灣省政府公報》\n《台灣新生報》\n《經濟日報》\n《徵信新聞》\n《聯合報》\n中華民國台灣醫學會編,《台灣醫學會雜誌》,台北:中華民國台灣醫學會,1949-1972。\n中華民國年鑑社編,《中華民國年鑑(1952-1972)》,台北:中華民國年鑑社,1952-1972。\n台灣防瘧雜誌社編,《台灣防瘧》,屏東:台灣省瘧疾研究所,1966-1968。\n台灣省政府衛生處,《台灣省衛生統計要覽(民國39-61年)》,台中:台灣省政府衛生處,1950-1972。\n台灣省政府衛生處編,《台灣衛生月刊》,南投:台灣省政府衛生處,1964-1972。\n台灣撲瘧雜誌社編,《台灣撲瘧》,屏東:台灣省瘧疾研究所,1961-1964。\n殷夢霞、李強選編,《民國善後救濟史料匯編》,第1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n教育部教育年鑑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民國教育年鑑(第四次)》,台北:正中書局,1976。\n陳雲林主編,《館藏民國台灣檔案匯編》,第51冊,北京:九洲出版社,2007。\n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編,《善後救濟重要章則彙編》,第1輯,台北: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1946。\n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編,《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月報》,台北:善後救濟總署台灣分署,1946-1947。\n蘇瑤崇編,《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在台活動資料集 Collected Document of the UNRRA in Taiwan》,台北:台北二二八紀念館,2007。\n\n三、論著\n﹝美﹞羅伯特‧基歐漢、約瑟夫‧奈伊著,門洪華譯,《權力與相互依賴(第3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n王文隆,《外交下鄉,農業出洋:中華民國農技援助非洲的實施和影響(1960-1974)》,台北:政治大學歷史系,2004。\n台灣公共衛生學會編,《台灣公衛百年記事》,台北:行政院衛生署,2011。\n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光復三十年》,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5。\n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光復廿五年》,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70。\n台灣省政府新聞處,《台灣光復廿年》,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1965。\n台灣省政府新聞處編,《衛生保健》,台中:台灣省各界慶祝中華民國建國六十年紀念籌備委員會,1971。\n台灣省瘧疾研究所編,《台灣省瘧疾及血絲蟲防治概況》,屏東:台灣省瘧疾防治中心,1960。\n台灣省瘧疾研究所編,《防瘧特輯:台灣省瘧疾研究所時十週年紀念》,屏東:台灣省瘧疾研究所,1957。\n台灣省衛生處瘧疾研究所編,《瘧疾根除在台灣》,台北:台灣省衛生處瘧疾研究所,1972。\n白榮熙,《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大事記》,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9。\n白榮熙編纂,《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七政事志衛生篇(第二冊)》,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5。\n朱真一,《台灣熱帶醫學人物─開拓國際交流的醫界先驅》,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n江東亮,《醫療保健政策─台灣經驗(第三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7。\n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編,《台灣運用美援撲瘧計畫成果檢討》,台北:行政院國際經濟合作發展委員會,1966。\n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瘧疾預防及治療用藥指引》,台北:衛生署疾管局,2006。\n行政院衛生署編,《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一)、(二)》,台北:衛生署,1995。\n行政院衛生署編,《台灣地區公共衛生發展史照片選集》,台北:行政院衛生署, 1995。\n行政院衛生署編,《台灣撲瘧紀實》,台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2005。\n行政院衛生署編,《抗瘧實錄:瘧疾根除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台北:行政院衛生署,2005。\n行政院衛生署編,《衛生白皮書》,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3。\n行政院衛生署編,《衛生白皮書》,台北:行政院衛生署,1997。\n行政院衛生署編輯,《台灣撲瘧紀實》,台北:衛生署疾管局,2005。\n李尚仁,《帝國的醫師:萬巴德與英國熱帶醫學的創見》,台北:允晨文化,2012。\n李騰嶽,《台灣省通志:卷三,政事、衛生篇》,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53。\n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n杜聰明,《中西醫學史略》,高雄:高雄醫學院,1959。\n周琇環編,《戰後外交部工作報告(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二年)》,台北:國史館,2001。\n邱亞文,《世界衛生組織:體制、功能與發展》,台北:台灣聯合國研究中心,2008。\n范燕秋,《疾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台灣醫學史》,台北:稻香出版社,2010。\n夏誠華,《民國以來的僑務與僑教研究(1912-2004)》,新竹:玄奘大學海外華人研究中心,2005。\n張力,《國際合作在中國:國際聯盟角色的考察,1919-194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n張瑞成編,《光復台灣之籌劃及接收》,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90。\n梁妃儀等編著,《台灣中部醫療人物誌》,第一集,台中:中國醫藥學院,2009。\n梁妃儀等編著,《台灣中部醫療人物誌》,第三集,台中:中國醫藥大學,2009。\n梁伯華,《近代中國外交的巨變:外交制度與中外關係變化的研究》,香港:商務印書館,1990。\n華僑志編纂委員會編,《印尼華僑志》,台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61。\n邱正歐,《華僑問題論集》,台北:華岡出版有限公司,1968。\n莊永明,《台灣醫療史:以台大醫院為主軸》,台北:遠流出版社,2002。\n連秀美,《蚊子博士連日清:抗瘧大師的傳奇一生》,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n陳拱北預防醫學基金會編著、李淑娟等撰稿,《發現台灣公衛行腳:台灣十大公衛計畫紀實》,台北:玉樹圖書,2001。\n陳寄禪,《追溯五十年來促進我衛生設施之關鍵事項》,台北:正中書局,1981。\n陳淑芬,《戰後之疫:台灣的公共衛生問題與建置(1945-1951)》,台北:稻鄉出版社,2000。\n陳紹馨,《台灣的人口變遷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出版社,1979。\n黃文鴻、江素慧編,《全球化與公共衛生》,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6。\n黃俊傑,《農復會與台灣經驗》,台北:三民書局,1991。\n葉永文,《台灣醫療發展史─醫政關係》,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n雷柏爾,《台灣目前之農村問題與其將來之展望》,台北: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1954。\n趙既昌,《美援的運用》,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n趙慰先、金錦仁編著,《瘧疾及其預防》,上海:正中書局,1946。\n潘稀祺,《台灣醫療宣教之父》,台南:財團法人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新樓醫院,2004。\n蔡瑋主編,《中華民國與聯合國-「我國加入聯合國週邊組織之可行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3。\n盧忻謐、梁妃儀、蔡篤堅主筆,《台灣家庭計畫之奠基啟航:以周聯彬教授口述訪談為主軸的探索》,台中: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7。\n賴進祥,《傳染病與二二八》,台北:新文豐,2005。\n\n四、期刊、論文\n朱真一,〈權威的「國家文化資料庫」的錯誤資訊─顏春輝博士小傳為例〉,《台灣醫界》54:11,2001,頁57-62。\n吳易叡,〈超越國家單位的台灣抗瘧史:回應林宜平〈對蚊子宣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8,2012,頁229-247。\n杜立麒,〈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論文,2005。\n林宜平,〈對蚊子宣戰:二次戰後台灣根除瘧疾科技與社會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81,2011,頁187-235。\n范燕秋,〈鼠疫與台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1:3,1995,頁58-94。\n范燕秋,〈戰後台灣瘧疾之根除─以宜蘭地區為例(1945-1965)〉,《宜蘭研究第一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宜蘭縣立文化中心,頁134-169。\n張淑卿,〈防癆體系與監控技術:台灣結核病史研究(1950-1970s)〉,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n張淑卿,〈戰後台灣地區傳染病之防治(1945-1971)〉,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 碩士論文,1997。\n梁妃儀、蔡篤堅,〈梁鑛琪口述歷史〉,《台灣風物》,59:2,2009,頁9-39。\n許峰源,〈中華民國對聯合國會費的攤付(1946-1971),《政大史粹》,19,2012,頁89-148。\n許峰源,〈台灣對亞洲霍亂的肆應(1961-1964)〉,《多元視野下的中華民國外交》,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2012,頁153-181。\n許峰源,〈金門鼠疫的防治(1950-1956)〉,收於沈志華、唐啟華主編,《金門:內戰與冷戰─美、蘇、中檔案解密與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頁362-381。\n許峰源,〈南京國民政府攤付國際聯盟會費之研究(1928-1937)〉,《中國知識份子與近代社會變遷》,台北:政大歷史學系,2005,頁363-381。\n郭文華,〈如何看待美援下的衛生?一個歷史書寫的反思與展望〉,《台灣史研究》17:1,2010,頁175-210。\n郭文華,〈尋索躲在標準論述後的台灣防瘧奇蹟〉,《科學發展》,422,2008,頁82-84。\n陳君愷,〈光復之疫:台灣光復初期衛生與文化問題的鉅視性觀察〉,《思\n與言》31:3,1993,頁113-138。\n黃培玉,〈世界衛生組織之研究:國際政治糾葛下我國與世界衛生組織關係之演變〉,台北:國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n葉龍彥,〈台灣光復初期的防疫工作(1945-1949)〉,《台北文獻》100,1992,頁,45-91。\n葉龍彥,〈台灣光復初期的衛生保健工作(1945-1949)〉,《台灣文獻》42:3,1991,頁101-116。\n葉龍彥,〈台灣光復初期衛生行政組織之沿革〉,《台北文獻》103,1993,頁45-86。\n楊翠華,〈美援對台灣的衛生計畫與醫療體制之形塑〉,《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2008,頁91-139。\n劉士永,〈延續或斷裂?1940-50年台灣的公共衛生〉,收於范燕秋編,《多元鑲嵌與創造轉化:台灣公共衛生百年史》,台北:遠流出版社,2012,頁353-388。\n劉翠溶、劉士永,〈台灣歷史上的疾病與死亡〉,《台灣史研究》4:2,1999,頁89-132。\n蔡姿儀,〈戰後台灣瘧疾防治之研究(1945-1965)〉,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n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n蔡篤堅、梁妃儀,〈瘧疾研究所代表的台灣醫學倫理發展意涵〉,收於余玉\n眉、蔡篤堅主編,《台灣醫療道德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台\n北:國家衛生研究院,2003,頁101-132。\n蘇芳玉,〈清末洋人在台醫療史:以長老教會、海關為中心〉,桃園:中央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n蘇芳玉,〈清季台灣的治療與觀察:外國海關醫員的觀點〉《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40(2009),頁1-54。\n顧雅文,〈日治時期台灣瘧疾防遏策略—「對人法」?「對蚊法」?〉,《台灣史研究》11:2,2004,頁185-222。\n\n五、西文書目\nBeigbeder, Yve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ordrecht: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 1998.\nBurci, Gian Luca and Claude-Henry Vignes.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ondo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nCooper, Robert. The Breaking of Nations, Order and Chaos in the 21th Century, New York: Atlantic Monthly Press, 2003.\nFarley, John. To Cast Out Disease: His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Health Division Rockefeller Foundation (1913-195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nFarley, John. Brock Chisholm,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Cold War, Vancouver: UBC Press, 2008.\nIriye, Akira. Cultural International and World Order, Baltimore; London: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7.\nKinKela, David. DDT & The American Century: Global Health, Environment Politics and the Pesticide that Change the World,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2011.\nLee, Kelley.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Lanham, MD.: Scarecrow Press, 1998.\nLee, Kelley.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Landon; New York: Routledge, 2009.\nLeung, Angela Ki Che and Charlotte Furth eds.. Health and Hygiene in Chinese East Asia, Durham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0.\nNye, Joseph S. Jr.. 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Public Affairs, 2006.\nPackard, Randall. M. The Making of a Tropical Disease: a Short History of Malaria,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7.\nRay, Franklin. UNRRA in China, 1945-1947, New York: Garland, 1980.\nSiddiqi, Javed. World Health and World Politic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UN,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1995.\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fficial Record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0-1972.\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848-195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8.\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Second Ten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8-196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68. \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Third Ten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848-195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he Third Ten Years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68-1977,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8.\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Chronicle,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0-1972.\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Fellowship Information Booklet,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3. \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50-1972.\n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our Decades of Achievement: Highlights of the Work of WHO, Geneva: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1988.\nWoodbridge W. George, UNRRA: The History of the United Nations Relief and \nRehabilitation Administration, vol.2,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0. \nYip, Ka-che ed.. Disease, Colonialism, and the State: Malaria in Modern East Asian Histo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2009.\n\n六、網站資料\n世界衛生組織:http://www.who.int/en/\n世界衛生組織資料庫:http://bases.bireme.br/cgi-bin/wxislind.exe/iah/online/?IsisScript=iah/iah.xis&base=WHOLIS&lang=i&form=F\n瘧疾研究所在潮州:http://www.teldap-tkriver20.npust.edu.tw/mosquito/\n衛生福利部:http://www.mohw.gov.tw/CHT/Ministry/\n檔案管理局目錄查詢網 http://near.archives.gov.tw/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5153502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153502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350201.pdf10.24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