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1192
題名: 跨界治理的區域差異:昆山、東莞的轉型升級策略與效應比較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ross-border governance: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Kunshan and Dongguan in the effect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Strategy
作者: 黃健群
貢獻者: 陳德昇
Chen, Te Sheng
黃健群
關鍵詞: 臺商轉型升級
跨界治理
東莞「大麥客」
昆山「臺灣商品交易中心」
日期: 2012
上傳時間: 1-Oct-2013
摘要: 自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改革開放後,中國大陸即成為全球企業、資金競相湧入的地區。然而,大陸經濟快速的發展,除帶來經濟成長率,卻也造成分配不均、環境污染、區域發展失衡等社會矛盾。為了解決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社會失衡,中共於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科學發展觀,並以此作為「十一五」期間以加工貿易為主的產業轉型升級的論述基礎。本論文透過東莞「大麥客」和昆山「臺灣商品交易中心」的個案討論,分析因應大陸中央轉型升級的產業政策,地方政府如何建立一個跨界治理的系統來支援全球化脈絡下的跨界生產?華東昆山和華南東莞,又有什麼樣的不同?兩地又是透過什麼樣的治理模式建立轉型升級的規範?臺商如何透過臺商協會,建立與政府之間的聯繫工作,並參與規範的建立?不同地區的治理模式是否有不同的差異?是地方政府較為強勢主導規範的建立?亦或是由臺商透過臺商協會的平臺影響政策,建立規範?\n本研究以跨界治理概念分析東莞、昆山兩地的產業轉型升級策略,可以得出幾點結論:第一,推動東莞、昆山跨界治理的驅力雖有其差異,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政治驅力/經濟驅力必然交互作用。換言之,無論跨界治理的驅力為何,都必須在不同行動體建構的社會網絡中才能使動(empowerment),且這個治理的過程,由於不同行動體的利益,因此,將促使政治驅力/經濟驅力呈現一種辯證關係;第二,分析東莞、昆山跨界治理的過程中,透過「公私夥伴式」、「新葛蘭西式」這兩類型實現途徑的理論啟發,建構出東莞「強『社會』」、昆山「強政府」跨界治理模式的類型特徵。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nCatherine Marshall&Gretchen B. Rossman著,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n丁煌、葉漢雄,「論跨域治理多元主體間夥伴關係的構建」,南京社會科學(南京),2013年第1期(2013年3月),頁63-70。\n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蘇省委研究室,全面小康建設看昆山(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n中共東莞市委宣傳部、東莞市社科聯,「東莞模式─成功與啟示」,王道平主編,東莞30年─一個沿海開放低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n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年9月)。\n中國國家統計局科學技術部編,中國科技統計數據-2011(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1年10月)。\n牛子宏,「從『统治』到『治理』: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轉型分析」,紅河學院學報(雲南紅河州),第五卷第三期(2007年6月),頁9-12。\n牛鳳瑞、宋迎昌、李學鋒,「昆山之路及其未來」,上海城市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上海),2004年第4期,頁13-16。\n王先慶,「新時期東莞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和對策」,廣東科技(廣州),第7 期(2011年4月),頁62-64。\n王振寰,「跨國界區域經濟形成的統理機制:以臺灣資本外移南中國為例」,臺灣社會研究(臺北),第27卷(1997年9月),頁1-36。\n王海平,「從蘇南模式到新蘇南模式」,社會觀察(上海),2012年第3期(2012年3月),頁28-31。\n王颺,「從『缺位』走到『歸位』和『到位』─我國地方治理軌跡初探」,蘇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2期(2006年3月),頁6-8。\n王道平主編,東莞30年︰一個沿海開放地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成功實踐(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12月)。\n王忠武,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現代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1月)。\n石國亮,「我國地方政府治理的四種模式及其評析」,理論與改革(成都),2009年第1期,頁21-24。\n江凌,「東莞市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2011年5月7日),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old.npf.org.tw/pdf/東莞市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工作情況.pdf。\n朱嘉明,中國改革的歧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1月)。\n何斯斐,「十一五期間,進一步推動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若干思考」,福建教育學院學報(福建省福州市),2007年第10期(2007年10月),頁24-27。\n何增科,「治理、善治與中國政治發展」,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福州),2002年第3期(2002年3月),頁15-19。\n何增科、王海、舒耕德,「中國地方治理改革、政治參與和政治合法性初探」,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2007年第4期(2007年7月),頁69-77。\n吳敬璉,中國增長模式抉擇(增訂版)(上海:遠東出版社,2008年10月)。\n吳瑟致,「中國大陸地方經濟治理模式對臺商投資影響之研究:以昆山地區為例」,發表於「99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臺北:中國政治學會主辦,2010年9月30日)。\n吳曉峰,「從『騰籠換鳥』分析東莞市經濟產業轉型」,特區經濟(深圳),2011年11期(2011年11月),頁31-34。\n吳曉斌,「治理理論下建立地方政府公共模式初探」,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銀川),第5卷第4期(2003年8月),頁48-51。\n李興山、梁言順,科學發展觀研究(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0年7月)。\n李長晏,「英國跨域治理的制度發展」,研考雙月刊(臺北),第32卷第5期(2008年10月),頁34-45。\n李英明,「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政治經濟戰略意圖」,展望與探索月刊(臺北),第9卷第1期(2011年1月),頁37-48。\n沈世順、王常華等著,經濟轉型中的結構調整(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1年2月)。\n高永光,「地方治理與地方民主」,研習論壇月刊(臺北),第74期(2007年2月),頁1-6。\n周春芳編著,商業自動化(臺北:五南文化事業,2009年10月)。\n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主編,轉型升級成果特刊(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編印,2010年)。\n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主編,東莞臺商─從優秀到卓越(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編印,2010年)。\n林水波、李長晏,跨域治理(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n卓凱、殷存毅,「區域合作的制度基礎:跨界治理理論與歐盟經驗」,財經研究(北京),第33卷第1期(2007年6月),頁55-65。\n邱偉年、唐秀嫻,「東莞東莞市產業轉型升級路徑研究」,經濟研究導刊(哈爾濱),2011年第23期(2011),頁85-86。\n宋國誠,「科學發展觀-中國第三次社會轉型」,中國大陸研究(臺北),第51卷第2期(民國97年6月),頁97-134。\n柏蘭芝、潘毅,「跨界治理:臺資參與昆山制度創新的個案研究」,城市與設計學報(臺北),15-16期(2003年9月),頁59-91。\n胡鞍鋼,「當十幾億中國人一起創新」,華衷(Jonathan Watts)著,當十億中國人一起跳(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n郎咸平,產業鏈陽謀I─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北京:東方出版社,2008年9月)。\n孫有祥、安家駿,「跨界治理視角下武漢城市圈區域合作制度的建構」,中國行政管理(北京),2008年第8期(2008年8月),頁57-59。\n孫柏瑛,「全球化時代的地方治理:構建公民參與和自主管理的制度平臺」,教學與研究(北京),2003年第11期(2003年11月),頁27-33。\n孫霄漢,「東莞模式的成就、挑戰與未來」,廣東行政學院學報(廣州),2009年第1期(2009年1月),頁72-76。\n耿曙、林琮盛,「全球化背景下的兩岸關係與臺商角色」,中國大陸研究(臺北), 48卷第1期(2005年3月),頁1-28。\n徐冬青,「關於我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思考」,學海(南京),2004年第6期(2004年12月),頁102-104。\n徐東海、吳瑟致,「中國大陸地方治理模式對臺商投資影響之研究-以昆山地區為例」,展望與探索(臺北),第11卷第2期(2013年2月),頁60-76。\n徐振斌,「新型工業化與產業轉型」,經濟研究參考(北京),2004年第17期(2004年5月),頁34-48。\n徐斯勤、陳德昇主編,臺商大陸投資名人訪談錄(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n徐斯勤、陳德昇主編,臺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8月)。\n袁明仁,「東莞臺商3年(2009~2012)轉型升級的經驗、成果及借鑑」,中國大陸產業交流論壇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民國101年11月)。\n馬學廣、王愛民、李紅岩,「城鎮密集地區地方政府跨域治理研究—以中山市為例」,熱帶地理(廣州),第28卷第2期(2008年3月),頁144-149。\n馬學廣、王愛民、閏小培,「從行政分權到跨域治理: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方式變革研究」,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河北石家莊),第24卷第1期(2008年1月),頁49-55。\n婁成武、于東山,「西方國家跨界治理的內在動力、典型模式與實現路徑」,行政論壇(哈爾濱),2011年第1期,頁88-91。 \n張啟富、舒蘇平,「樹立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黑龍江社會科學(哈爾濱),2005年第1期(2005年1月),頁14-16。\n張國華、張二震主編,開放條件下的昆山自主創新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n張國華、張二震主編,改革開放的昆山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n張榮、張素蘭,「科學發展觀對傳統發展觀的超越」,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四川省綿陽市),第30 卷第9 期(2011 年9 月),頁104-109。\n張學森,「科學發展觀:背景、內涵及創新點」,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成都),2004年第2期,頁25-27。\n張樹成,「剖析昆山經濟發展的轉型之道」,現代經濟探討(南京),2009年第10期(2009年10月),頁62-65。\n盛九元、張遠鵬,「要素流動與制度創新:長三角臺資產業集聚的形成與發展(1989-2009)」,臺商大陸投資二十年:經驗、發展與前瞻(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8月),頁235-260。\n許新華,「東莞產業結構升級的困難及思路」,特區經濟(深圳),2011年4期(2011年4月),頁32-33。\n陶希東,「跨界治理:中國社會公共治理的戰略選擇」,學術月刊(上海),第43卷8月號(2011年8月),頁22-29。\n彭明明、劉學華,「東莞與昆山臺資集群發展模式比較研究:現狀、問題及其對策」,珠江經濟(廣州),2007年 第10期(2007年10月),頁33-39。\n陳振偉、耿曙,「揮別發展型國家?昆山地方治理模式的轉型」,政治學報(臺北),第37期(2005年6月號),頁139-171。\n陳德昇主編,經濟全球化與臺商大陸投資:策略、布局與比較(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1月)。\n陳德昇主編,昆山與東莞臺商投資:經驗、治理與轉型(臺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n陳德昇,「蘇南地方治理、運作與政府職能變遷」,發表於「中國地方治理:變遷、趨勢與挑戰」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辦,2010年3月20日)。\n曾春滿,「中國大陸地方治理變革中的企業參與─以甘肅省黃羊川鎮為例」,復興崗學報(臺北),第97期(2010年3月),頁141-158。\n葉祝華、成正,「我國地方政府治理模式淺析」,中共樂山市委黨校學報(四川省樂山市),第9卷第3期(2007年7月),頁25-26。\n黃少華,「臺商選擇東莞還是昆山」,僑園雜誌(瀋陽),2003年第2期,頁6-9。\n黃健群,「大陸經貿新措施影響調查」,產業雜誌(臺北),第467 期(2009年2月)。\n黃勇,「從試驗到示範─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以服務業引領轉型」,群眾(南京),2011年第11期(2011年11月),頁54-55。\n楊丹輝,「全球競爭格局變化與中國產業轉型升級」,國際貿易(北京),2011 年第11 期(2011年11月),頁12-18。\n楊占營,「現代治理理論及其對中國治理變革的借鑒意義」,湖北社會科學(武漢),2004年第5期(2004年5月),頁42-44。\n楊宏山,「全球視野中的地方治理發展趨勢」,廣東行政學院學報(廣州),第17卷第3期(2005年6月),頁30-34。\n趙建民,「科學發展觀與胡錦濤路線」,展望與探索月刊(臺北),第5 卷第12 期(2007年12月),頁43-46。\n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蛻變躍升謀商機─2008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8月)。\n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兩岸合贏創商機─2009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n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新興產業覓商機─2010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n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新興產業覓商機─2010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9月)。\n臺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十二五規劃逐商機─2011年中國大陸地區投資環境與風險調查(臺北:商周編輯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n鄭建寶(2010年9月),「論東莞模式及其政策支撐體系」,經濟研究導刊(哈爾濱),2010年第26期,頁35-36。\n劉建武主編,科學發展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最新成果(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n劉德偉、陳克惠主編,科學發展觀黨建理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n劉震濤,「淺析臺商在大陸發展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田弘茂、黃偉峰主編,臺商與中國經濟發展(臺北: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2010年11月),頁69-94。\n蔡宏明,「大陸經濟轉型對傳統產業大陸投資的影響」,田弘茂、黃偉峰主編,臺商與中國經濟發展(臺北:財團法人國策研究院文教基金會,2010年11月),頁149-194。\n盧鵬宇,「臺商投資內地的東莞模式和昆山模式比較」,廣東經濟(廣州),2011年第9期(2011年9月),頁49-51\n鍾永一、張樹成編著,見證中國第一個自費開發區─宣炳龍印象(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n顏連城,「昆山開發區招商引資的啟示」,浦東開發(上海),2000年9月號(2000年9月),頁45-46。\n羅伯特.派特南(Robert D. Putman),使民主運轉起來:現代義大利的公民傳統(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9月1日)。\n譚裕華,「對東莞模式的反思: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2011年第24期,科技管理研究(東莞),頁66-69。\n龔秀萍、孫海清,「『蘇南模式』的產生背景及其對中國的啟示」,經濟研究導刊(哈爾濱),2009年第36期(2009年12月),頁50-51。\n二、網站與新聞資料\n「大麥客」網站,http://www.t-mark.com.cn/about84.html。\n花橋國際商務城網站,http://www.hqcbd.gov.cn/haixia/gongneng.html。\n臺灣商品交易中心網站,http://www.tw-tc.com/。\n昆山市官方網站,http://www.ks.gov.cn/index.html。\n東莞市官方網站,http://www.dg.gov.cn/。\n「2008海峽兩岸產業合作發展論壇(昆山)閉幕」(2008年10月19日),中國臺灣網,http://big5.gwytb.gov.cn/gate/big5/www.taiwan.cn/xwzx/bwkx/200810/t20081017_763231.htm。\n「990111自由時報澄清稿」(2010年1月11日),工總新聞稿,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fprint.phtml?Style=1&Part=990111-150-1。\n「2011商務形勢系列述評之五:遵循規律 穩中求進 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2012年1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ae/ai/201112/20111207910458.html。\n「2012,昆臺全面融合再跨越」,昆山市政府網站,http://www.ks.gov.cn:82/gate/big5/www.ks.gov.cn/rdzt/View.jsp?ID=142647&ItemID=432。\n「大陸調整出口退稅政策 臺商欲轉型改賺人民幣」(2007年8月20日),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tslj/lasq/2007/08/49411.html。\n「『大麥客』轉型 汪洋豎拇指」(2012年8月31日),經濟日報,A9版。\n「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畫的建議」(1990年12月30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84/64186/66683/4494051.html。\n「中共中央關於制定第九個五年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1995年9月28日),中國人民共和國國史網,http://www.hprc.org.cn/wxzl/wxysl/wnjj/dijiugewnjh/200907/t20090729_16991.html。\n「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2000年10月11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71380/71382/71386/4837946.html。\n「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2003年10月14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024/2145119.html。\n「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05年10月11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8/content_3640318.htm。\n「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2010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dangshi.people.com.cn/BIG5/13067740.html。\n「中共昆山市委 昆山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的若干政策」(2012年6月21日),整理自昆山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網,http://www.ktzxsj.com:8080/nry.jsp?id=571。\n「中國2008年環境經濟核算研究報告完成」(2010年12月25日),中國環境經濟智庫,http://www.csfee.org.cn/ReadNews.asp?NewsID=103。\n「以市場之力騰籠換鳥用政策之手改籠育鳥」(2008年9月4日),南方都市報,http://epaper.nddaily.com/A/html/2008-09/04/content_563974.htm。\n「另類經營,臺協平臺各司所長」(2011年4月8日),臺商雜誌,http://www.ts960.com/niceful/258.html。\n「市外商聯絡小組協調會堪稱『全國創舉』」(2011年9月22日),東莞新聞,http://news.sun0769.com/dg/headnews/201109/t20110922_1139782.shtml。\n「全國臺企聯,大麥客穩中謀進 助臺企轉型升級」(2011年8月2日),臺企聯通訊,http://www.qgtql.com/tqlzx/tqltx24/201108/t20110802_1946675.htm。\n「江蘇昆山:投資超1億美元臺企達39家」(2011年6月18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h/2011/0618/c25408-3458510870.html。\n「江蘇昆山實行『六個強化』推動臺資企業轉型升級」(2012年3月25日),江蘇新聞網, http://big5.chinanews.com.cn:89/gate/big5/www.js.chinanews.com/news/2012/0325/36656.html。\n「汪洋『騰籠換鳥』須掀三座大山」(2009年8月12日),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4/5/9/101045960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45960&mdate=0812151959。\n「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十六」(2011年3月11日),大陸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ywcj/t20110304_402707882.htm。\n「兩岸經貿關係步入轉型期 臺商練習『轉身術』」(2008年4月17日),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sw/tzdl/2008/00794764.html。\n「昆山招商引資五大法寶」(2005年1月28日),昆山在線,http://www.kunshan.ccoo.cn/zhaos/ZsDtShow.asp?id=4993。\n「昆山市臺協:打通邁向『昆山創造』的三條道路」(2011年5月23日),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tslj/rdqy/js/2011/05/2424793.html。\n「昆山的幹部為啥升得快」(2011年7月4日),江南時報,http://paper.people.com.cn/jnsb/html/2011-07/04/content_862474.htm?div=-1。\n「昆山啟動四引擎 助臺商升級」(2011年9月8日),經濟日報,A9版。\n「昆山:造一座新興產業『森林公園』」(2011年9月21日),光明網, http://big5.gmw.cn/g2b/topics.gmw.cn/2011-09/21/content_2676068.htm。\n「東莞臺協是天下第一臺協」(2010年12月18日),東莞時間網,http://news.timedg.com/2010-12/18/content_724056.htm。\n「東莞臺資企業轉型升級 楊毅介紹成效及經驗」(2011年4月13日),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6/5/8/8/10165887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658871。\n「東莞臺資企業轉型升級3年成果發表會舉行」(2012年12月24日),華夏經緯網,http://big5.huaxia.com/gdtb/ytjl/dskb/2012/12/3140619.html。\n「東莞加工貿易創建品牌促內銷平臺6月份亮相」(2013年5月17日),東莞時間網,http://z.timedg.com/2013/jbh/2013-05/17/content_13815440.htm。\n「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上的報告」(2007年10月24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_4.htm。\n「從單一轉型向全面轉型跨越—貫徹市委十一屆九次全體(擴大)會議述評之一」(2010年7月8日),昆山市臺資企業轉型升級服務網,http://www.ktzxsj.com:8080/nry.jsp?id=194。\n「辜勝阻:『十二五』調結構、促轉型的五個著力點」(2010年10月22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13027434.html。\n「搶搭ECFA 昆山商貿區啟航」(2009年10月17日),經濟日報,A9版。\n「『新28條』開啟臺企轉型新時代」(2012年6月28日),昆山臺資企業轉型升級網,http://www.ktzxsj.com:8080/nry.jsp?id=573。\n「葉春榮『無中生有』大麥客『憑空出世』」(2011年8月),臺商雜誌,2011年第6期,http://www.ts960.com/niceful/598.html\n「葉春榮打團體戰 助臺商轉型」(2011年5月9日),經濟日報,A9版。\n「管愛國:昆山『新28條』為臺企發展打通血脈」(2012年5月24日),你好臺灣網,http://www.hellotw.com/ztcz/ztkb/201205/t20120524_749467.htm。\n「聚焦『昆山之路』」,新華網,http://www.js.xinhuanet.com/xin_wen_zhong_xin/2009-08/25/content_17496347.htm。\n「臺商應對大陸經濟轉型」,華夏經緯網, 2008年7月2日,http://big5.huaxia.com/zt/sw/08-016/1021352.html。\n「臺灣商品交易中心昆山開業,將成臺商『基地』」(2011年11月12日),人民網,http://sh.people.com.cn/GB/134810/16227028.html。\n「環境惡化食品安全」(2008年10月),瞭望新聞週刊,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3886.htm。\n李道成,「陸促銷房產 競打臺灣商品城」(2013年1月21日),中時電子報,,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3012100156.html。\n李興山、曹新、苗露、張治江、蘇陽,「『溫州模式』和『蘇南模式』的轉型升級」,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2年5月7日,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9154/17825669.html。\n汪莉絹,「大麥客 拚百日內開業」(2010年8月17日),聯合報。\n宋秉忠,「葉春榮無中生有 催生大麥客」(2012年9月1日),旺報, 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7180504/112012090100497.html。\n高嘉和,「工總集資 變中國招商公司?」(2010年1月11日),自由時報電子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an/11/today-e1.htm。\n林海,「專訪昆山臺商協會李寬信會長」,兩岸經貿月刊,2012年1月號,http://www.seftb.org/mhypage.exe?HYPAGE=/03/03_content_01.asp&weekid=156&idx=12。\n紀麗君,「臺灣江蘇周」(2009年12月2日),工業總會服務網,http://www.cnfi.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magazine9812-477-2。\n張樹成,「昆山是臺商投資的樂園—參加『臺商投資大陸:東莞與昆山經驗』學術研討會有感」(2007年2月12日),昆山市人民政府,http://www.ks.gov.cn:82/gate/big5/www.ks.gov.cn/rdzt/36492_470_view.html。\n盛九元,「昆山發展需避免東莞模式」(2004年2月2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66/11212/1013972.html。\n傅豐誠,「大陸十五計畫管窺」,工業總會兩岸經貿服務網, http://www.ssn.com.tw/eip/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100012&Part=3-1-33。\n黃健群,「大陸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的策略研析」,大陸臺商簡訊月刊,第197期(2009年5月15日),工業總會服務網,http://www.cnfi.org.tw/cnfi/ssnb/197-3-9805.html。\n黃健群,「東莞、昆山轉型升級策略初探」,工業總會大陸臺商簡訊,第200期(2009年8月15日),http://www.cnfi.org.tw/cnfi/ssnb/200-4-9808.html。\n趙振華,「『調結構』重點是調整產業結構嗎?」(2010年4月6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theory.people.com.cn/GB/11300061.html。\n劉志庚,「推進經濟社會雙轉型 建設富強和諧新東莞─在中國共產黨東莞市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07年1月9日),東莞黨史網,http://dgds.sun0769.com/dgds/shownews.asp?Url=list.asp%3FitemID%3D15&id=75&rootTitle=2007%C4%EA%B5%DA1%C6%DA。\n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2013年),人民網,http://leaders.people.com.cn/BIG5/n/2013/0204/c58278-20429142.html。\n三、英文部分\nAgranoff, R. & Michael M.,Collaborative Public Management : New Strategies for Local Governments(Washington D 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03).\nAgranoff, R., “Direction in intergovernmental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88 ,11(4) ,pp.357-391.\nBaum, Richard & Alexei Shevchenko ,“ The State of the State,” in Merle Goldman & Roderick MacFarquhar, eds., The Paradox of China’s Post-Mao Reforms(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nBlecher, Marc, “Development State, Entrepreneurial Stat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ist Reform in Xinju Municipality and Guanghan County,” in Gordon White, ed., The Chinese State in the Era of Economic Reform: The road to Crisis(New York: M. E. Sharpe, 1991), pp.264~291.\nBovaird, T. & Loeffler, E., Public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2003).\nCHIEN, Shiuh-Shen,”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symmetric Decentralization,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Case of post-Mao Kunshan, China,”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 2007, 25 (2), pp. 269-290.\nG., Stoker, Transforming Local Governance:Form Thatcherism to New Labor(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4).\nHealey, Patsy, Collaborative Planning: Shaping Places in Fragmented Societies (Hampshire:Palgrave Macmillan,2006).\nJessop,B.,”A Neo-Gramscian Approach to the Regulation of Urban Regimes:Accumulation Strategies,Hegemonic Projects and Governance,”in Lauria,M.,ed., Reconstructing Urban Regime Theory: Regulating Urban Politics in a Global Economy(London: Sage, 1997).\nKatzenstein, Peter J., Small States in World Markets: Industrial Policy in Europe(Ithaca,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5).\nKantor R.M., “Business Coalition as a Force for Regionalism,”in B. Katz,ed., Reflections on Regionalism.Washington(DC:Brookings Institution,2000),pp.154-180.\nKeating M., “Size, Efficiency and Democracy:Consolidation,Fragmentation and Public Choice,”in David Judge,Gerry Stoker & Harold Wolman, eds.,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Thousand Oaks,CA: Sage,1995)\nKersbergen, Kees Van & Frans Van Waarden, “’Governance’ as a bridge between disciplines: Cross-disciplinary inspiration regarding shifts in governance and problems of governability, accountability and legitimacy,”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Research, Vol. 43,No. 2,March 2004.\nKohler-Koch, B.,”The 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European Governance,” in B. Kohler-Koch & R. Eising, eds, TheTransform ation of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London: Routledge, 1999),pp.14-36.\nLangton, S.,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Hope or Hoax?”National Civil Review,1983,72,pp.256- 261.\nLin, Justin Yifu, “Rebalancing equity and efficiency for sustained growth”, in Dilemma-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nNorris, Donald F., “Prospect for Regional Governance under the New Regionalism: Economic Imperatives or Political Impediment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2001, 23(5),pp. 557-571.\nNewman, Janet, Modernising Governance New Labour, Policy and Society(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1).\nParker, Rachel L.,”Governance and the Entrepreneurial Economy: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Regions,”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8, 32(5),pp. 833-854.\nPutnam, Robert,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2)。\nRhodes, R.”Power-Dependence Theories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 a critical reassessment,” in M. Goldsmith,ed., New Research in Central-Local Relations( Vermont. Stone:Clarence N,1986).\nRoumasset, James, Kimberly Burnett & Hua Wa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nSanders, Richard & Yang Chen, “Crossing which river and feeling which stones? China’s transition to the ‘New Economy’”, in Globalization, Competition and growth in China(New York : Routledge,2006).\nSullivan, H. & Skeleber, C. ,Working across Boundaries:Collaboration in Public Service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2).\nSong, Ligang & Wang Thye Woo,“China’s dilemmas in the 21st Century”, in China’s Dilemma-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nShi, Xunpeng, “Can China’s coal industry be reconciled with the environment?”, in China’s Dilemma-Economic Growth, the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2008).\nYing, Zhu, Michael Webber & Mark Wang, “Reconfiguring the Microgeography of China: Special Economic Zones.”in China’s Transition to a Global Economy(New York : Palgrave Macmillan,2002).\nZhang, Kevin H., “Is China the world factory?“ in China as the World Factory(New York : Routledge,2006).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2260505
1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260505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505101.pdf2.3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