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23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杜文苓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何品慧zh_TW
dc.creator何品慧zh_TW
dc.date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4-02-10T06:59:40Z-
dc.date.available2014-02-10T06:59:40Z-
dc.date.issued2014-02-10T06:59:40Z-
dc.identifierG0100256036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23-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公共行政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100256036zh_TW
dc.description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本研究採取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法,探討自文林苑事件以來,社會各界對於都市更新條例的評論和不同修法意見,以了解不同利益團體對於當下台灣都市更新政策造成的影響,經由參與觀察相關行動者影響公共政策規劃過程,嘗試界定其背後所隱含之政策思維與邏輯,並且意圖爭取公共行政學界在都市更新議題的發語權,填補過去地政、建築、都市設計學術社群所忽略的環節,尤其過往研究多半偏重技術方面之建議,本文則關懷都市更新政策實務,於文中涵蓋了眾多利害關係人的觀點,藉此分析都市更新條例此次修法之政策倡議聯盟。\n透過政策倡議聯盟的分析框架,本研究發現,不同的行動者所抱持的政策信仰,是對於市場、國家和公民社會所扮演角色的認知觀念之爭。由於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約束力不強,致使都市計畫之制定成為一種政治過程,地方層級的都市發展計劃往往充滿著妥協與投機的性格。在開發規畫過程所製造的利益多半是隱藏的,對行政機關而言,僅僅是調整管理權力,不需要具體直接付出成本,一般大眾卻可能面臨土地和房價飆漲的情況,而對於利益團體來說,則是高報償的獲利形式。因此,地方政府在都更政策容易偏向於實踐民選行政官員或民意代表所要求的利益,而不是以一般市民的福祉為依歸。\n在此一脈絡之下,研究者提出的實務建議為,透過無任期壓力的特定行政機關主導都更政策,並且透過修法來化解目前追求經濟獲利的實施者迫切推動成案的壓力。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謝誌 IV\n論文摘要 V\n目 次 VI\n表目錄 VIII\n圖目錄 IX\n第壹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n第二節 研究問題 4\n第貳章 文獻檢閱 6\n第一節 政策倡議聯盟 6\n第二節 政策信仰 10\n第三節 我國都市更新相關研究發展 12\n第參章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4\n第一節 研究架構 14\n第二節 研究方法 16\n第肆章 我國都市更新政策發展 25\n第一節 產業經濟與選舉政績 25\n第二節 競租和被俘虜的機關 28\n第三節 政策系統外部事件—文林苑事件 43\n第四節 政策系統外部事件—釋字709號 47\n第伍章 都更條例修法倡議聯盟 52\n第一節 都更利益鐵三角的政策信仰 54\n壹、 行政機關:重建式都更 55\n貳、 專業技術服務機構:土地利用效率極大化 58\n參、 營建業者:都更推動不應因噎廢食 61\n第二節 民間團體的政策信仰 62\n壹、都市更新受害者聯盟:家,不賣也不拆 65\n貳、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都市更新必須連結都市計畫 67\n參、都市更新公民論壇:建立民眾與實施者的協商機制 69\n第三節 小結 72\n第陸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75\n第一節 研究發現 75\n壹、單一價值的現行制度 75\n貳、缺乏第三部門的公私合夥關係 77\n第二節 實務建議 78\n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與研究限制 81\n附錄一 訪談大綱 83\n附錄二 都市更新核定案件數實施者統計 85\n附錄三 台北市都更顧問修法小組20點共識 90\n附錄四 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工作成果 92\n參考文獻 96zh_TW
dc.format.extent2527387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language.isoen_US-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256036en_US
dc.subject都市更新zh_TW
dc.subject文林苑zh_TW
dc.subject政策倡議聯盟zh_TW
dc.subject政策信仰zh_TW
dc.title都市更新政策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Urban Renewal Policy—Take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as examplesen_US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一、英文文獻:\nAoki, M. (2000). Institutional Evolution as Punctuated Equilibrium. In Menard C (ed.) Institutions, Contracts and Organizations: Perspectives from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pp. 22-33). Northampton, MA, USA: Edward Elgar.\nBeverwijk, J. (2005). The Genesis of a system: Coalition Formation in Mozambique Higher Education, 1993-2003. Enschede, the Netherlands: University of Twente, Center for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Studies.\nFischer, F. (2003). Reframing Public Polic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Fontana, A., Frey, J. H. (1994). Interviewing: The Art of Science. In N.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Thousand Oaks: Sage.\nHeclo, H. (1978). Issue Networks and the Executive Establishment. In Anthony King (Ed.), The New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 (pp. 87-124). Washington, DC: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nHoppe, Robert, and Aat Peterse. (1993). Handling Frozen Fire.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n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te observation: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Sage.\nKingdon, J. W.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2nd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nMarthur, Navdeep. (2003). Urban Revitalisation and Participatory Governance: Methodology for a Discursive Policy Analysis. Policy and Society,25(2), 77-108.\nParker, D. (2002). Economic Regulation: A Review of Issues. Annals of Public and Cooperative Economics, 73(4): 493-519.\nPejovich S. (1998). Economic Analysis of Institutions and system.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nSabatier, Paul A. (1993). Policy Change over a Decade or More. In Paul A. Sabatier and Hank C. Jenkins-Smith (Eds.),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pp.13-39).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nSabatier, Paul A., and Christopher M. Weible (2007).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Innovations and Clarifications. In Paul A. Sabatier (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nTrue, James L., Bryan D. Jones, and Frank R. Baumgartner (1999). Punctuated-Equilibrium Theory. In Paul A. Sabatier (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p. 97-115).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nUdehn, L.(1996)The Limits of Public Choi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 ledge.\n\n二、中文文獻:\n丁致成(2012)。都市更新公共利益及多數決機制之合理性。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發展研究基金會更新簡訊,第54期,頁4-5。\n于國欽(2009年1月23日)。老舊橋樑改建、消費券、都市更新等 鹿篤瑾:GDP至少增1.6%。工商時報,A5版。\n王志誠(2012)。信託制度在都市更新之運用:信託是「點石成金」之萬靈丹?萬國法律,第182期,頁1-12。\n王柄權(2012)。都市更新法制上關於違章建築物的處理。萬國法律,第182期,頁25-37。\n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121頁),台北:巨流。\n王章凱 (2012)。社會對都市更新公共利益的誤解與謬用。建築師雜誌,第12卷第9期。\n王章凱、黃健二(2012年3月)。社會對《都市更新條例》公共利益的謬誤-從立法觀點探討。第十六屆國土規劃論壇,臺南。\n王鴻源(2003)。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估價方法之問題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3期,頁95-104。\n王耀德(2012年8月20日)。切莫暴力執行都市更新。蘋果日報,A17版。\n江中信(2009)。都市更新法理與實務(63頁),台北:詹氏書局。\n江碩涵(2013年5月28日)。9000億元都更案 恐被釋憲卡住。聯合報,AA版。\n吳彩珠(2002)。都市更新法制變遷之制度經濟分析。中國行政評論,第11卷第3期,頁63-94。\n吳碧娥(2010年3月13日)。吳敦義:多管齊下解決房價,畸零地合併都更,沒影響。經濟日報,A6版。\n呂雪彗(2006年4月6日)。政院擬大力推動都市更新,取代建商不斷推出新案,以刺激內需 獎勵容積時限 3年延長至12年。工商時報,A6版。\n李定強(2010年3月2日)。政院團隊不能撥一下動一下。聯合晚報,A2版。\n李承嘉(2012)。臺灣土地改革析論—從改革到投機的福爾摩沙,台北:五南。\n杜國源(2008)。都市更新 台灣面臨之挑戰。營建知訊,303,19-25。\n周素卿(1999) 再造老台北:台北市都市更新政策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系地理學報,第25期,頁15 - 44。\n林元興、黃正義(1997)。台灣地區都市更新法制問題之探討。一九九七海峽兩岸土地法制問題研討會,台北。\n林佑璘(2003)。台北市實施都市更新歷程及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n林旺根(2012年5月)。從文林苑事件談都更法制上面臨的問題。都市更新與居住正義—從文林苑案談起座談會,台北。\n林明鏘 (1997) 論我國都市更新法制,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3期,頁91-132。\n林政忠(2007年7月5日)。4都更啟動 創10萬工作。聯合報,A6版。 \n林英彥(2008)。都市更新權利變換估價,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7卷第4期,頁98-113。\n林益厚 (2012)。文林苑爭議焦點及對都更之衝擊。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發展研究基金會更新簡訊,第54期,頁1-3。\n胡幼慧(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的研究觀點。載於胡幼慧(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1-25頁)。台北:巨流。\n胡偉良(2013)。你一定要知道的都市更新。台北:凱昕國際文化出版事業公司。\n胡偉良(2013年3月28日)。都更震出的公共利益。中國時報,A16版。\n徐燕興(2011年9月)。都市更新作為治理術:政治動員藝術與建構中主體。2011台灣社會研究學會年會,台北。\n張志湧(2012)。剖析更新條例違憲爭議。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發展研究基金會更新簡訊,第54期,頁6。\n張孟秋(2013)。拆舊屋蓋新樓的都市更新方式是唯一選項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2卷第1期,頁112-114。\n張金鶚(1991)。台北市都市更新獎勵措施與制度之研究。台北市,台北市政府工務局都市計劃處。\n張雨新 (2007)。都市更新條例權利變換調解調處制度初探。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6卷第2期,頁81-86。\n張菱育(2013年7月1日)1坪換1坪,北市3都更過關,住戶同意率高,協商順利。蘋果日報,A17。\n張義權、黃達元(2012)。從文林苑事件談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台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第1卷第2期,頁119-129。\n張維修(2011)。少了攤販街景,還是夜市嗎?新新聞周刊,1253期。\n郭安家(2012年12月6日)。陳孋輝看都更:方向對了 方法錯了。聯合報,B1版。\n陳立夫(2005)。都市更新與土地徵收 都市更新條例第二十五條之一修正條文之闡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卷第4期,頁37-50。\n陳立菁(2003)。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價值評定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2卷第1期,頁68-76。\n陳向明(2011)。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n陳奉瑤(2003)。可更新土地開發價值之研究。台灣土地研究,第6卷第1期,頁1-16。\n陳炳君(2011)。都市更新內涵與現況探析。台中市,台中市中正地政事務所。\n陳明吉(2002)。都市更新投資信託可行性之研議及其對房地產參與角色的影響。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3卷第2期,頁37-60。\n陳洛薇(2010年3月3日)。財部火上添油 吳揆滅火降民怨。聯合報,A3版。\n陳華志(2005)。藝文空間發展與都市再生:從臺北市空間再利用觀察。博物館學季刊,第19卷第4期,頁85-99。\n陳新民(2013)。釋字第七0九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n陳麗瑛(2011)。台北市推動都市更新的挑戰。經濟前瞻,(134), 87-92。\n彭建文、馮靖博、丁玟甄(2011)。待更新不動產之實質選擇權價值分析。住宅學報,第20卷第20期,頁1-26。\n游千慧(2010)。「都市更新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評介。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9卷第2期,88-100。\n游振輝(2004)。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前價值評估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3卷第4期,頁129-136。\n華昌宜(2012)。土地強制轉用理念及實踐之回顧與見解,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更新簡訊,第54期,14-15。\n華昌宜(2012年4月6日)。產權 文林苑核心課題。中國時報,A28版。\n黃其豪、陳恩惠(2012年3月28日)。綁鐵鍊夜宿 各團體聲援拒文林苑都更2戶。自由時報,A14。\n黃孫權(2012)。綠色推土機:九零年代的台北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台北:破周報。\n楊松齡、卓輝華(2011)。從產權分離探討都市更新之激勵機制。台灣土地研究,第14卷第1期,1-82。\n詹順貴(2012年12月)。土地徵收條例與都市更新條例修訂評析。土地與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n漢寶德(2012年5月27日)。建築更新 比都更實在,中國時報,A15版。\n劉欣蓉(2012年11月)。當前都市更新面臨的制度設計、治理迷思與實際執行問題。為公智庫都市更新條例修法座談會,台北。\n蔡志揚(2011)。良心律師教你看穿都更法律陷阱(初版)。台北市:三采文化。\n蔡培慧(2012)。真實是一場社會運動。載於台灣農村陣線(編),土地正義的覺醒與實踐—抵抗圈地文集(346-347頁)。台北:台灣農村陣線、國立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n蔡惠芳(1998年6月11日)。建商公會理事長莊南田、陳居德等人,十日率團晉見蕭萬長提出十四項建議案,籲請政府重視「火車頭」工業,工商時報。\n蔡馨儀(2011)。台北市都市更新管制政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n鄭正忠(2012),居住人權與都市更新,財團法人都市更新研究發展基金會更新簡訊,第54期,頁6-7。\n魯炳炎、張永明(2006)。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國道五號蘇花高速公路為例。政策科學論叢,第30期,頁131~164。\n賴宗明(1999)。建築投資業參與都市更新事業之檢討—以台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n賴昭穎(2012年1月28日)。大面積眷改地 報准可標售。聯合報,A1版。\n藍逸之、賴世剛、薛明生、蔡銘裕(2008)。臺北市都市更新地區劃定機制之初探─交易成本與不確定性觀點。公共事務評論,第9卷第2期,頁27-54。\n羅兩莎(2012年2月27日)。土銀開罵 國產局 害房價亂飆,聯合晚報,A2版。\n羅兩莎(2012年2月27日)。國產局:政策不變。聯合晚報,A2版。\n羅浚杰(2008)。以賽局理論探討民間土地整合開發之地主拿翹行為。國立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論文。\n邊泰明 (2010)。都市更新-困境與信任。經濟前瞻, (131), 97-102。\n邊泰明、黃泳涵 (2013)。信任與都市更新參與意願之研究。都市與計畫。第40卷第1期,頁1-29。\n蘇秀慧(2008)。馬英九:就任半年內 開放陸資買房產。經濟日報,A2版。\n三、電子化資料:\n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核定案,2013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uro.taipei.gov.tw/lp.asp?CtNode=38372&CtUnit=11324&BaseDSD=7&mp=118011&nowPage=1&pagesize=30\n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台北市都市更新處100 年度施政成果,2013年5月29日,取自:http://www.uro.taipei.gov.tw/public/MMO/uro/20120229_%E8%87%BA%E5%8C%97%E5%B8%82%E9%83%BD%E5%B8%82%E6%9B%B4%E6%96%B0%E8%99%95100%E5%B9%B4%E5%BA%A6%E6%96%BD%E6%94%BF%E6%88%90%E6%9E%9C.pdf\n台北市都市更新處(2013)。台北市都市更新處老舊公寓更新專案審議辦理情形,2013年6月12日,取自:http://www.uro.taipei.gov.tw/ct.asp?xItem=25606451&ctNode=52960&mp=118011\n謝明瑞(2013年7月2日)。台灣房市會泡沫化嗎?,取自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2/12425。\n彭龍三、王顥中(2012年11月16日)。一坪換一坪,容積獎勵,爽到了誰?,取自苦勞網,網址:http://www.coolloud.org.tw/node/71523。\n鐘聖雄(2011年8月15日)。各方皆受害 都更為哪樁~文林苑都更案僵局難解,取自公視新聞議題中心,網址:http://pnn.pts.org.tw/main/?p=30783。\n謝慧鶯(2012)。自力更新實務與案例分享,2013年4月17日,取自:http://www.ur.org.tw/download/20111018105256.pdf。zh_TW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languageiso639-1en_US-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603601.pdf2.47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