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8554
題名: 就業歧視中之前科問題研究
The Study of Criminal Record in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
作者: 姜俊豪
貢獻者: 王惠玲
姜俊豪
關鍵詞: 就業歧視
就業限制
前科
前科歧視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2-Aug-2014
摘要: 就業歧視的禁止是公民平等權與工作權的保障,是國際勞動基準之四大核心之一,也是近幾年來台灣相當重視的勞動議題之一。雖然於2013年時,台灣修正了就業服務法施行細則第一之一條,明訂雇主不得要求求職者提供關於非屬就業上需求的犯罪紀錄的隱私資料,作為保障有前科者之就業權利。但作為保障有前科者之就業權利上而言,前科上的差別待遇目前並非是法定的就業歧視類型之一,且法律或行政命令上有種類繁多的前科上的職業選擇限制,這都大大影響了有前科者復歸社會後的就業之路,保護有前科者的精神尤在,但尚嫌不足。\n \n 本文主要以保護有前科者的就業權利作為原則,檢視目前現有社會上對於有前科者的就業限制或於就業過程上的差別待遇是否合理且必要,並蒐集相關國內外研究或透過訪談了解目前有前科者在復歸社會後的就業過程上可能遇到的問題、困境與實際就業情形,進一步了解有前科者復歸社會後的就業歷程,並且檢視就業歧視的相關理論與內涵,認為職業若跟前科之間應嚴加以法律上的一般性法律原則如比例原則或不當連結禁止原則加以檢視,在綜合判定結果下是屬於不合理的狀況下,因前科而導致的差別待遇應構成就業歧視,並提出相關對於有前科者在就業上的保護之建議。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n(一)專書\n于志剛,刑罰消滅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n牛玉亮、苗杰,國內航空公司就業歧視調查報告,法律出版社,2012年。\n王彬,就業中的前科歧視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年。\n李士特,刑事政策,保成文化,2007年。\n李惠宗,憲法工作權保障之系譜,收錄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1998年。\n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社,2002年。\n李薇薇、Steam Lisa,禁止就業歧視:國際標準和國內實踐,法律出版社,2006年。\n貝卡里亞著,黃鳳譯,論犯罪與刑罰,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n周賢日,推進平等保障權與消除歧視關係論綱,收錄於反就業歧視的理論與實踐,法律出版社,2011年。\n林子儀,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元照出版社,2002年。\n林清,行政法新論,保成文化,2011年。\n法務部,法務統計年報,法務部,2011年。\n美國量刑委員會,美國量刑指南,王世洲等翻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n孫萬懷,刑事法治的人道主義路徑,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n張千帆,西方憲政體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n張甘妹,刑事政策,三民書局,1998年。\n張全仁,監獄行刑學,中國物價出版社,2003年。\n許宗力,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收錄於法與國家權力(二),元照出版,2007年。\n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2003年。\n喻偉,刑法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1年。\n程衛東、李靖堃,歐洲聯盟基礎條約:經《里斯本條約》修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n黑格爾,法哲學原理,上海商務印書館,1979年。\n熊秉元、胡春田、巫和懋、霍德明,經濟學,雙葉書廊,2005年。\n蔡定劍,反就業歧視綜合研究報告,收錄於中國就業歧視現狀及反歧視對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n鄭津津,職場與法律,新學林出版社,2010年。\n蕭文生譯,關於職業自由(工作權)之判決,憲法裁判選輯(一),司法周刊雜誌社,1990年。\nAndersen Margaret L., Taylor Howard F.著,齊力審閱,社會學,雙葉書廊,2007年。\n(二)期刊\n孔一,再犯原因的結構-基于浙江省出獄同期群的比較研究,刑事法評論第29卷,2011年,頁549-581。\n王文秀、李以德、王世永,論殯葬管理條例對殯葬服務業經營資格之限制-以職業自由之觀點分析,修平人文社會學報第二十期,2013年,頁83-101。\n王志強,對刑滿釋放人員回歸社會狀態的分析,江蘇警官學院學報,第6期,2004年,頁34-39。\n王海峽,社會防衛悖論:前科標籤與預防犯罪,法制與社會,第28期,2008年,頁92-93。\n王彬,我國限制有前科公民就業資格的立法例考察-以就業歧視為視角,法學,第10期,2009年,頁37-50。\n王彬,和諧社會視野下前科歧視及其法律規制,天津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期,2009年,頁27-31。\n王彬,限制有前科公民就業資格的刑理分析,學術探索,第6期,2009年,頁59-65。\n王彬,禁止前科歧視的學理分析-以平等就業權為視角,學術界,總第144期,2010年,頁154-160。\n付穎光,論法律歧視的性質及其與平等的關係,經濟與社會發展期刊,第七期,2009年,頁87-89。\n田仁杰,具有犯罪前科者之群體的平等權保障-從釋字584號解釋之職業平等談起,憲政時代,第32卷第1期,2006年,頁71-106。\n江婭,人道主義的義務與正義的義務,中國人民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頁42-48。\n何梅,國外前科消滅制度及檔案處理辦法簡介,北京檔案,第6期,2004年,頁42-43。\n吳宏翔,主要國家就業年齡歧視禁止作法介紹,台灣勞工,第6期,2007年,頁124-129。\n李念祖,刑罰功能與應報論均應受人道主義制約-對死刑維持論的答覆,司法改革雜誌,第47期,2003年,頁15-17。\n李惠宗,職業自由主觀要件限制之違憲審查,憲政時代,第30卷第3期,2005年,頁255-293。\n周偉,論禁止歧視,現代法學,第5期,2006年,頁68-75。\n周愫嫻,更生人就業權、雇主僱用權與社會安全的平衡,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六期,2005年,頁55-91。\n周懷梅,對平等就業權的簡析,法治與社會,第1期,2011年,頁285-286。\n帥啟梅、張偉強,大學人際環境中的評價對大學生行為的塑造及啟示-基於標籤理論的視角,邵陽學院學報,第12卷第6期,2013年,頁101-104。\n徐學庸,伊比鳩魯論正義,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12期,2004年,頁101-122。\n翁燕菁,不歧視原則之經濟社會權利保障效力:歐洲人權公約當代課題,歐美研究,第四十三卷第三期,2013年,頁637-707。\n康均心、尹露,刑法中前科的概念及釐清,長江大學學報,第36卷第10期,2013年,頁49-51。\n張兵,刑滿釋放人員的平等就業權爭議,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第12卷第1期,2010年,頁101-106。\n張志偉,比例原則與立法形成餘地-由法律原則理論出發,探討審查密度的結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4期,2008年,頁1-74。\n張哲源,律師工作權(職業自由)之限制—法律扶助工作為律師之義務抑或權利?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二十期,2004年,頁41-109。\n張德禎,論我國前科報告制度之廢止,遼寧警專學報,第2期,2013年,頁50-54。\n張鐵英、楊安、馬青春,重新犯罪問題研究-主要從刑罰相關角度分析,天津商業大學學報,2008年,頁56-60。\n陳怡如,司法院大法官比例原則違憲審查標準之探究:兼評釋字五八四號解釋,弘光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2005年,頁103-145。\n勞動部,禁止就業歧視及相關保護措施,台灣勞工簡訊季刊,第4期,2012年,頁5-6。\n曾華源,更生人就業與家庭適應之社會工作,社區發展季刊,第119期,2007年,頁298-312。\n賀雲祥、孫道萃、胡祥福,以標籤理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之研究,預防青少年犯罪研究,第4期,2013年,頁19-25。\n黃立清、張德軍,理性視野下的刑罰人道主義,山東社會科學,第10期,2007年,頁86-90。\n黃有麗,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學術交流總第169期、第4期,2008年,頁35-37。\n黃昭元,平等權與自由權競合案件之審查-從釋字第649號解釋談起,法學新論,第7期,2009年,頁17-43。\n黃昭元,憲法權利限制的司法審查標準:美國類型化多元標準模式的比較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3期,2004年,頁45-128。\n楊通軒,歐洲聯盟工作平等法制之探討,台灣勞工,第14期,2013年,頁8-17。\n楊冀華,以前科限制就業制度之探討,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11期,2008年,頁63-98。\n潘開元、李仲林,北京市監獄管理局再押累犯犯罪原因及矯正對策,中國司法,第4期,2006年,頁34-37。\n蔣紅珍,把握好限制公民平等就業權的合理的度-從娛樂場所管理條例第五條招致質疑說開去,法學,第298期,2006年,頁119-126。\n鄭津津,建立年齡歧視法制以保障中高齡者就業權利之研究,政大勞動學報,第12期,2002年。\n錢建榮,終身不得考領駕駛執照合憲性之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頁69-93。\nLewis Clive Staples著,羅翔譯,論人道主義刑罰理論,暨南學報,總第174期,2013年,頁55-58。\n(三)論文集、研究報告\n何建志,就業基因歧視的法理問題與因應之道,基因科技之法律管制體系與社會衝擊研究研討會論文,2000年。\n林桂碧、羅秀華,雇主僱用更生受保護人意願評估研究暨政策建議,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研究報告,2007年。\n法治斌,試讀一事不二罰,行政救濟、行政處罰、地方立法,台灣行政法學會論文集,2000年。\n法務部,出獄人就業調查報告,法務部,1999年。\n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更生人士就業障礙研究,立法會CB(2)832/09-10(06)文件,2009年。\n蔡德輝、楊士隆,重刑化刑事政策對於再犯威嚇效果之研究,臺北:法務部專題研究計畫,2007年。\n鄭津津,建立就業年齡歧視之判定標準制度研究計畫報告,行政院勞動部職訓局委託研究報告,2009年。\n鄭津津,美國就業歧視法制之研究---兼論我國相關法制應有的發展,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報告,1999年。\n(四)碩博士論文\n李思儀,從憲法平等權觀點檢視有前科者之職業選擇自由限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7年。\n邱明偉,我國刑法重刑政策之犯罪嚇阻效能研究--以民國95年新修正刑法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所博士論文,2009年。\n高祥輝,基本權的拋棄自由及其界限,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年。\n盛子龍,比例原則作為規範違憲審查之準則-西德聯邦憲法法院判決及學說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年。\n許元又,平等權違憲審查模式之研究-以平等權與自由權競合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單麗珠,勞動市場兩性平等雇用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n楊冀華,以前科限制就業制度之探討,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n詹國裕,影響更生人成功再就業關鍵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n劉建宏,論人民職業自由之保障—德國基本法第十二條第一項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n劉達源,我國就業年齡歧視禁止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n嚴健彰,出獄人復歸社會更生歷程之研究-從復原力的觀點探討之一,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n二、外文部分\nBlumstein Alfred, Kiminori Nakamura.(2010). Potential of Redemption in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s: Final Report to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U.S. Department of Justice.\nCharles Kerwin Kofi, Guryan Jonathan.(2006). Prejudice and the Economics of Discrimination, the research paper of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Collateral Sanctions Committee.(2008). Criminal Records and employment in Minnesota, The report and recommendation of 2007 Collateral Sanctions Committee.\nEllis Evelyn.(2002). EC Sex Equality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Elster, J.(1988). Is There (or Should There Be) a Right to Work? In A. Guttman (ed), Democracy and the Welfare State, 53-78.\nFahey Jennifer, Roberts Cheryl, and Engel Len.(2006). Employment of Ex-Offenders: Employer Perspectives, Final report by Crime and Justice Institute.\nFederal Interagency Reentry Council.(2012). Myth: People with criminal records are automatically barred from all employment, REENTRY MYTH BUSTER.\nGrosso, M.(1983). Los Antecedentes penales: Rehabilitacióny Control Social. Barcelona, Bosch.\nHolzer Harry J., Raphael Steven, and Stoll Michael A.(2006). Perceived Criminality,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s, and the Racial Hiring Practices of Employers.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 XLIX:451-480.\nHuman Rights and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2004).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on the basic of criminal record, The discussion paper of Human Rights and Equal Opportunity Commission.\nJon G.B., Marvin D.K., and Craig J.R.(2006). Official Labeling, Criminal Embeddedness, and Subsequent Delinquency: A Longitudinal Test of Labeling Theor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quency Vol.43:67-87.\nKrienert, J.L.(2005)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Prison and Community Employment: An Initial Assessment of Current Information. Criminal Justice Studies: A Critical Journal of Crime, Law and Society 18(4): 293-303. \nKyong Whan Ahn.(2013).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 of Korea: A Decade of Glories and Disgraces (2001–2011), Taiwan Human Rights Journal, Vol.2, No.1: 3-20.\nLam Helen, Harcourt Mark.(2003). The Use of Criminal Record in Employment Decisions: The Rights of Ex-offenders, Employers and the Public. Journal of Business Ethnics 47(3):237-252.\nLarrauri Elena.(2011). Conviction Records in Spain: Obstacle to Reintegration of Offenders? European Journal of Probation, Vol.3, No.1:50-62. \nLee Weiwei.(2004). Equality and Non-Discrimination Under 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Law, Research Notes 03/2004.\nMarvin F., Hill JR., and Terry B.(1983) Aging and Employment: The BFOQ Under the ADEA, Labor Law Journal Vol.34 No12: 763-775.\nNeedles, K. E.(1995). Go directly to jail and do not collect- a long-term study of recidivism, employment, and earnings patterns among prison releas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33(1): 471-496.\nNL Human Rights Commission.(2011). Guidelines Regarding Employment of Persons with Criminal Convictions, Newfound and Labrador. \nPager Devah.(2003). The Mark of a Criminal Record.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108: 937-975.\nPatrick A. O., Chair K..K., Eric J. L., and Brian E. W.(2009).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elected Variables on the Employment Consistency of Virginia Ex-Offenders , The report of 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 and State University.\nPhelps Edmund S.(1972). The Statistical Theory of Racism and Sexism,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62 No.4: 659-661.\nRawls John.(1999). A Theory of Justic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nRawls John.(2005). Political Liberalism,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nRodriguez Michelle Natividad, Emsellem Maurice.(2011). 65 millions need not apply: the case for reforming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s for employment, the national employment law project.\nSherrard Kuzz.(2012). Criminal Record Checks-Managing liability and getting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Management Counsel Vol.XI No.4.\nSolomon Amy L. (2012). In Search of a Job: Criminal Records as Barriers to Employment, NIJ Journal Issue No. 270: 42-51.\nTussman Jospeh, tenBroek Jacobus.(1949). The Equal Protection of the laws, California Law Review Vol.37: 342-381.\nUK Home Office.(2002). Breaking the Circle – A Report of Review of the Rehabilitation of Offenders Act.\nWestern Bruce, Pettit Becky.(1999). Black-White Earnings Inequality, Employment, Rates, and Incarcera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111 No.2: 553-578.\n三、日文部分\n岡部眞貴子,デンマ-クにおける犯罪者の社会復帰の取り組みの動向−我が国\nへの示唆として,海外社会保障研究,No183,2013年。\n大谷實,刑余者の人権について,府民だより,2011年2月号。\n日本法務省,再犯防止に関する総合的研究,法務総合研究所研究部,2009年。\n齊藤靜敬、覺正豐和,刑事政策論,八千代出版,2011年。\n四、網路資料\n孔令泉,民主與法制時報,2008年4月29日, http://www.cnetnews.com.cn/2008/0429/838962.shtml,最後瀏覽日:2013年3月28日。\n教育部線上字典,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ABe%AC%EC&pieceLen=50&fld=1&cat=&ukey=492979282&serial=1&recNo=0&op=f&imgFont=1 最後瀏覽日:2014/03/22。\n法務部統計資料,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126022&CtNode=27443&mp=001,最後瀏覽日:2014/04/10。\n財團法人台灣更生保護會官方網站,http://www.after-care.org.tw/script2/etp_list.php,最後瀏覽日:2014/05/04。\n加拿大人權法案,http://laws-lois.justice.gc.ca/eng/acts/h-6/fulltext.html。最後瀏覽日:2014/4/1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勞工研究所
100262002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262002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2101.pdf1.48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