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76
題名: 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after the Cold War
作者: 宋佳鴻
Sung, Chia Hung
貢獻者: 邱坤玄
Chiu, Kun Shuan
宋佳鴻
Sung, Chia Hung
關鍵詞: 釣魚台列嶼
東海油氣田
大陸棚架
專屬經濟區
東海劃界
Diaoyutai
the East China Sea oil and gas fields
the mainland scaffolding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5-Aug-2014
摘要: 近年來,東海情勢成為中共與日本日趨緊張關係,就東海的海洋資源與戰略位置,對中共而言不僅是未來如何由陸權國家走進海洋國家的一步,更是未來中共生存空間發展的戰略安全的生長板,若因美日安保的制肘,而無法擴展,則就中共而言不管是海洋自由亦或是海洋資源開發,利益上的衝突將會有不利之因素,近日中共國防部發布防空識別區,亦即為以戰略安全與東海油田爭議,針對日本及美國所謂美日「美日安保條約」,進行所謂博弈理論性的試探,以為日後建立全球戰略安全與東海爭議鋪陳做準備。\n長期以來,國家安全的研究一直是以國防安全為主軸。國際體系在這重大改變下,使得安全(security)概念產生轉變。在美國總統歐巴馬發表重返亞洲的宣言下,對中共的除了新的圍堵政策與並加強與南亞各國的各項合作,已威脅中共在外交及經濟與國防上的安全,而就中共發展的歷程上來看,未來能危及中共國家安全、甚至區域發展事務上除了經濟議題、能源問題與全球戰略布局,更要防止霸權對其國家發展的防堵與威脅,中共不僅要全力維持強大的經濟力量與面對未來能源與國家生存空間的被壓縮,來對抗霸權的制肘。\n面對日本、美國等威脅,中共就海洋戰略目標而言,東海油田亦或是整體東海海域的主張,其目的與國家整體戰略,都為跨出第一島鏈走向太平洋做戰略準備,近期的防空識別區與海、空軍不斷的向釣魚台與日本自衛隊對恃事件,使全球在東海議題的焦點上都符合中共戰略性試探的特性,本研究將運用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將「冷戰後中日東海爭議之研究」作探討,以提供我國在國家戰略安全的作為參考。\n\n關鍵詞:釣魚台列嶼、東海油氣田、大陸棚架、專屬經濟區、東海劃界
In recent years, the East China Sea situ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ten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PC and Japan, marine resources and strategic location on the East China Sea, the CCP is not only in terms of how the future into the country by land right step maritime nation, it is the strategy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PC living space safety of the growth plate, if the issues of US-Japan security constraints, and can not be extended, then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CPC, or whether it is also freedom of the seas marine resources development, there will be a conflict of interest on the adverse factors, Chinese Ministry of Defense recently released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that is a strategic safety East oil dispute with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called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the US-Japan security Treaty," the so-called game theory sexual temptations, that the future establishment of a global strategic security and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elaborate preparation.\nOver the years, research has been based on national security as the main national security. In this major international system changed so that the safety (security) concept to produce chang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return to Asia, President Obama issued a declaration under the CCP`s addition to the new containment policy and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with the countries of South Asia, the CCP has threatened diplomatic and economic security and national defense, and o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the future could jeopardize the CPC national security, even on matters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economic issues, energy issues and global strategic layout, but also to prevent attempts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its national hegemony and threats not only to the CCP`s efforts to maintain a strong economic strength and energy to face the future with the national living space is compressed against the hegemony of the constraints.\nFace Japa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threats, the CPC marine strategic objectives, the East China Sea oil fields also, or the whole idea of the East China Sea, its purpose and the overall national strategy, are taken to make the first island chain strategy toward the Pacific Ocean to prepare, the recent 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 and the sea, the Air Force continued to Diaoyutai and SDF faceoff event, the global focus on the East China Sea issues ar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CP strategic exploratory, this study will use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the "Cold War after studies in the East China Sea dispute, "as discuss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 to provide our security as a reference.\nKeywords: Diaoyutai, the East China Sea oil and gas fields, the mainland scaffolding,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the delimitation of the East China Sea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n壹、中文書籍\n馬克.甲丁,當中國統治世界(臺北:聯經出版社, 2011年)。\n馬漢,海權對歷史的影響,安常容、成忠勤譯(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8年)。\n馬英九,從新海洋法論釣魚台列嶼與東海劃界問題(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n範利鴻譯,海權論(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n傅啓學,中國外交史(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87年)。\n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n林田富,再論釣魚台列嶼主權爭議(台北,五南出版社,2002年)。\n林金莖,戰後中日關係之實證研究(台北:中日關係研究會,1984年)。\n梁月槐,外國國家安全戰略與軍事戰略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n凌鴻勳等,石油人史話,(台北:中國石油公司成立二十五週年紀念會,1971年)。\n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n郭生玉,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1996年)。\n關中,美國與中共:充滿變數和矛盾的關係(台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1992年)。\n黃兆強編,釣魚台列嶼之歷史發展與法律地位(台北,東吳大學,2004年)。\n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n姜皇池,國際海洋法(下冊)(台北:學林出版社,2004年)。\n邱為君,史學方法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0年)。\n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n趙子聿、賢峰禮,國家安全危機決策(北京:時事出版社,2006年),頁11。\n周美伍,中國海權發展演進與影響(臺北:台灣大學發展研究所講義,2010年)。\n周煦,冷戰後美國的東亞政策,1989-1997(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n張植榮、王俊峰,東海油爭--釣魚島爭端的歷史法理與未來(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n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生智文化出版: 1999年)。\n陳侃,使琉球錄(福建,1534年);轉引自王雲五、「叢書集成簡編」第149冊(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n石家鑄,海權與中國(上海:上海三聯書店出版,2008 年)。\n楊勉,國際政治中的中國外交(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n楊金森,高之國編著,亞太地區的海洋政策(北京,海洋出版社,1990年)。\n吳嘉生,國際法學原理(台北: 五南出版社,2000年)。\n王志鵬、詹英祺,「由中共漢級潛艦入侵日本事件探討台灣國防應有之省思」。\n王逸舟,國際政治學——歷史與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n\n貳、中文期刊、專文、學問論文\n\n一、中文期刊\n\n北京大學教授牛軍接受亞洲週刊記者專訪時表達的見解,阮中強,「東海油田開採中日唯有合作」,亞洲週刊,第19卷第36期( 2005年)。\n平可夫,「中國軍備競賽由隱形轉向有形」,亞洲週刊,第19卷第22期(2005\n 年)。\n毛峰,「中日東海鬥法與外交陷阱」,亞洲週刊,第19卷第41期(2005年),頁94。\n方豪,「從『順風相送』探索鄭和或其他同時出使人員來台澎的可能性」,東方雜誌,復刊第1號。\n段進軍,「從地緣政治角度論冷戰後資源的戰略地位」,地理科學進展(2000年)\n天下雜誌,230期(2000年7月號)。\n李先波,劉婷婷,「從國際法看釣魚台爭議」,時代法學,2004年第3期,(2004年)。\n李中邦,「324中日釣魚台之爭讓『台灣主權』原形畢露」,海峽評論,第161期(2004年)。\n李恩涵,「中日東海油氣之爭 應預籌對付日本『突然襲擊』的良策」,海峽評論,第180期,(2005年)。\n李遊,「試從國際法視角淺溪中日東海劃界爭端」,當代法學論壇,第3期(2006年6月)。\n琉球、「尖閣群島」,地學雜誌,第5巻60號(1898年9月)。\n劉妙龍,孔愛莉,「地緣政治歷史,現狀與中國的地緣戰略」,地理研究(1994年)。\n劉江永,「論釣魚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日本學刊,1996年第6期(1996年)。\n劉雪蓮,「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日關係」,東北亞論壇,第7卷(2004年)。\n劉文宗,「石油資源與釣魚島爭端」。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1期(2002年)。\n劉文宗,「從歷史和法律依據論釣魚台主權歸我」,海洋開發與管理,1997年第1期(1997年)。\n龍村倪,「釣魚台的歴史與戰略的重要性」,海軍學術月刊,第38卷第7期(2004年)。\n龍村倪,「釣魚台及春曉油田─日本劃定的「防空識別區」」,全球防衛雜誌 261 期-軍事焦點評論,http://www.diic.com.tw/mag/mag261/261-68.htm。\n呂建良,「日本東海政策-東海的地緣環境」,問題與研究,第51卷第2期(2002年6月)。\n呂建良,「東海石油能源與中日衝突之分析」,復興崗學報,第88期(2006年)。\n呂建良,「東海油氣田爭端的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51卷第2期(2012年6月)。\n郭永虎,「關於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美國因素』的歷史考察」,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5卷第4期(2005年)。\n侯松嶺、遲殿堂,「中國周邊海域的戦略地位和地緣戰略價値初探」。第39卷第1期(2005年)。\n季興國,「論大陸棚架專屬經濟區兩種制度及中日東海劃界」,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15卷第5期(2007年)。\n金熙德,「中日關係:轉折期的特點和展望」,日本研究,2005年第2期(2005 \n江新風,「日:東海油氣田怎樣開發」,世界知識「中國周邊」,第14期(2008年)。\n丘宏達,「日本對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的論據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5期(1971年)。\n丘宏達,「釣魚台列嶼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評論,第6期(1972年)。\n秦亞青、閻學通、張文木、時殷弘、馮紹雷,「國際關係研究方法論筆談」,中國社會科學,第145期,(2004年)。\n趙建民、何思慎,「日本外交中有關中國或美國優先之爭論----兼論日、中、台新安全架構」,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n趙愛玲,「東海油氣之爭『日中之間新的懸案』」,中國對外貿易,第8期(2004年)。\n張東江、武偉麗,「論中日東海海域劃界問題及其解決----從國際法角度的研究」,世界經濟與政治,2006年第4期(2006年)。\n張沱生,「如何發展中日長期友好合作關係」,中國評論,第97期(2006年),\n鄭苒,「從地緣政治角度看中日東海之爭」,理論新探,第6卷(2007年)。\n朱鳳嵐,「中日東海爭端及其解決的前景」,當代亞太,第7期(2005年)。\n陳本善,「日本政治右傾化與釣魚島問題」,東北亞論壇,1997年第1期(1997年)。\n沈明室,「美軍駐琉球陸戰隊兵力移駐關島的意涵與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2期(2006年)。\n沙學浚,「釣魚台屬中國不屬琉球之史地根據」,學粹雜誌,第14巻第2期(1972年2月)。\n邵亞樓,「民族主義與中日關係」,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卷第4期(2004年)。\n蔡鵬鴻,「中國東海爭議現狀與開發前景」,現代國際關係,第 3期(2008年)。\n司徒尙紀,「關於釣魚島群島歷史地理的若干問題」,嶺南文史,1997年第1期(1997年)。\n孫冰冰,「論中日東海爭端與能源合作」,太平洋學報,2005年第6期(2005年)。\n嚴佳維,「由中日東海問題看國際爭端的解決」,法律教育網,第35期(2005年),頁186~214。\n尹曉亮,「中日『春曉油田』之爭的『結』與『解』」,日本問題研究,第 2 期(2005年)。\n楊志恆,「美日安保之沿革及其對台海安全之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2卷第2期(2000年)。\n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第2巻第4期(2001年)。\n楊仲揆,「從史地背景看釣魚台列島」,文藝復興月刊,第1卷第10期(1970年)。\n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九期( 1998年),http://club.ntu.edu.tw/~yang/paper-11.htm\n楊永明,「冷戰時期日本之防衛與安全保障政策:1945-1990」,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5期 (2002年)。\n王秀英,「中日東海大陸棚架化界中的若干關鍵問題」,東北亞論壇 Northeast ASH Forum,第16卷第6期(2007年11月)。\n吳輝,「從國際法論中日釣魚島爭端及其解決前景」,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0巻第1期,2001年。\n余民才,「中日東海油氣爭端的國際法分析----兼論解決爭端的可能方案」,法\n 商研究。\n安豐雄、邱伯浩、張彥之、羅慶生,軍事學導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n\n二、專文\n\n林吉郎等,「我國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整合性緊急管理政策與機制」,全民國防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實錄(台北:台灣國家和平安全研究協會,2001年)。\n丘宏達,釣魚台列嶼主權爭執問題及其解決方法的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1年)。\n陳荔彤,「現行台灣海洋事務主要議題:台日東海劃界」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海洋事務與科技研討會〉,2011年12月23日。\n陳荔彤,從台灣海域爭端檢視暫定執法線的定位與功能等,現行台灣海洋事務主要議題,(台日東海劃界,台灣大學中共海洋專題研究講義,2009年),。\n陳國雄,「台、日、中的戰略關係與美日同盟」,「台灣的安全保障與民主」國際研討會論文,台灣安保協會,http://www.wufi.org.tw/tisf/040117f.htm。\n\n三、學問論文\n\n潘李泳淇,「論釣魚台列嶼主權歸屬-以國際法中國家取得領土之方式為核心」,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潘建華,「生物戰對我國國家安全威脅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n呂建良,「日本東海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博士論文(2007年)。\n\n参、英、日文書目\n\nCharles Majar,「 peace and security for 1990s」(unpublished paper,1990),轉引至鈕先鍾,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 1999年)。\nClaude Witze , The Gaps in Our Defense", Air Force magazine (March 1972), pp. 33-39.66.\nHiroshi Niino and K. O. Emery,“Sediments of Shallow Portions of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Bulletin,Vol. 72,1961,pp. 731-762.轉引日本,青年出版社1979年版,高橋庄五郎,尖阁列岛纪事。\nJohn M. Collins,鈕先鍾,大戰略(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75年)。\nST/LEG/SER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Regime of the High Seas,” B/l. P. 112.,陳德恭著。\nシップ■アンド■オーシャン財団海洋政策研究所編集,(海洋白書2006----日本の動き世界の動き)。\n平松茂雄,「拡大する中国の東シナ海進出----侵食されるわが国の経済水域」,新國策。\n平松茂雄,中国の海洋戦略(東京,勁草書房,1993年)。\n平松茂雄,中国は日本を併合する。(東京:講談社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株式会社,2006年)。\n浦野起央,尖閣諸島.琉球•中国-—日中国際関係史(東京,三和書籍,2005年)。\n高木誠一郎,冷戰後の日米同盟と北東アジア-安全保障ジレンマ論の視點ら,國際問題月刊, 東京都,(1999年) 頁10。\n國立公文書館藏,閣議決定書。秘別第一三三号,明治二十八年一月十四日。此\n ー檔案可由「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網站取得: \n http://www.iacar.go.ip/DAS/meta/MetaOutServlet\n海洋白書2006----日本の動 き世界の動き。シップ■アンド■オーシャン財団海洋政策研究所\n 編集。\n吉田東伍,大日本地名辭書(東京:富士房,1910年)。\n見山崎直方、佐藤傳藏,大日本地誌,第10巻(1915年)。\n小島朋之,中国のゆくえ----この国が世界を決める(東京:時事通信社,1997年)。\n向多耐志邁,日本在中國(台北:中華民國歷史文化出版社,1973年)。\n周永生著,鄭清榮譯,日中和解.共栄への道:関係改善への戦略的提言(東京,日本僑報社,2005年)。\n中外條約彙編(台北:文海出版社,1964年)。日文本見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n 竝主要文書(上)(東京:原書房,1978年)。\n上田愛彦、高山雅司、杉山徹宗ほか,東シナ海が危ない(東京,光人社,2007年)。\n日本小田滋,當代海洋法的新發展,1966-1975第1冊,1977年版,轉引自趙理海,海洋法問題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66年)。\n日暮高則,沖縄を狙う中国の野心----日本の海が侵される(東京:祥伝社,2007年)。\n佐久間一,「これからの日本の安全保障とシーレーン防衛(上) 」,新国策,2001年12月15日。\n佐藤英夫,對外政策,(東京:東京大學,1989年)。\n村田忠禧,尖閣列島・釣魚島問題をどう見るか----試される二十一世紀に生き \n るわれわれの英知(埼玉:日本僑報社 2004年)。\n\n肆、英、日文期刊\n\nThe Senkaku Islands Study Group (尖閣歹U島硏究会),“The Senkaku Islands and the Japan`s Territorial Titles to Them,”季刊沖織,第63號(1972年)。轉引自浦野起央、劉庭朝、植栄辺吉編修。\n宮島幹之助,「黃尾島」,地學雜誌,第12輯第144巻(1900年)。\n黑岩恆,「尖閣列島探險記事」,地學雜誌,第12輯第140巻(1900年)。\n後藤康浩,「アジアのエネルギー安全保障----日本に必要な新思考」,國際問題,第524 期(2003年)。\n小島朋之,「中国の原潜が日本領海を侵犯」。東亞週刊,第450期( 2004年)。\n西村幸彥著,馮彥國譯,「日本與中國大陸油田爭議探討」,海軍學術月刊。\n宇佐美滋,尖閣列島問題,程家瑞編,釣魚台列嶼之法律地位(台北:東吳大學法學院,1998年)。\n\n伍、報刊\n\n一、中文報刊\n\n中國時報\n自由時報\n青年日報\n人民日報\n\n二、英文報刊\n\nThe New York Times\nWashington Post\n\n陸、網站資料\n\n一、中文網站資料\n\n《博弈與實力》〈釣魚島撞船事件棋局復盤〉,衛視鳳凰台報導,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zhongridiaoyudao/。\n「美國爲避免利益受損希望私下調停中日爭端」。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た/2005-08-10/09406654880s.shtm。\n「日本謀劃重掌沖繩,進逼釣魚島」,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news.cn/world/\n「中國一年出動146架次飛機維護東海主權,日本注意」,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http://www.iapanresearch.org.tw/hotnews-3745.asD 。\n「世界與中國的能源數據比較」,中國發改委能源局,http;//203.207.194.3;82/gate/big5/nyj.ndrc.gov.cn/sjtj/t20061128-51344.htm。\n『博弈與實力』「釣魚島撞船事件棋局復盤」衛視鳳凰台報導,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zhongridiaoyudao/。\n 東海和平倡議-主權在我,共同開發,總統府網站《全民焦點》2012年09月07日,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103&rmid=2780&itemid=28089\n唐淳風,「日本侵佔釣魚群島的戰略意義」,鳳凰日報,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1021/20/1430844_62832965.shtml。\n立法院全球法律資訊網 \nhttp://glin.ly.gov.tw/web/legalSubject.do?isChinese=true&method=topicWeb&irQuer\n y=&id=316\n何亮亮,「中日東海爭議可能導致兩國對峙」,成報網,http://www.singpao.com/20050425/local/704767_main.html\n邱坤玄,「兩岸關係與東亞形勢」,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網站,亞太和平月刊,第3卷第11期,http://www.faps.org.tw/issues/subject.aspx?pk=230。\n\n二、英、日文網站資料\n\n美日安保防衛新指針全文參見「日米防衛協力のための指針」,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kyoryoku.html。\n牧野清,「尖閣諸島日本領有の正当性」,尖閣諸島の領有権問題,\n httD://akebonokikaku.hD.infoseek.co.jp/Dage075.html 。\n「日米安全保障共同宣言¬¬--- 21世紀に向けての同盟」,外務省http://www.mofa.go.jp/mofaj/area/usa/hosho/sengen.html。\n奥原敏雄,「尖閣列島の法的地位」,季刊沖绳,第52號(1970年)。本文可由「尖閣諸島 の領有權問題網站取得:http://akebonokikaku.hp.infoseek.co.jp/page017.html\n\n柒、官方出版品\n\n美國國務院新聞稿。1970年9月10日。\n聯合國海洋公約,(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n國軍軍語辭典(龍潭:國防大學2000年)。\n國際法院北海大陸棚架案判決書,中共國家海洋局政策研究室編,(國際海域劃界條約集)(1989年)。\n海洋法相關公約(廈門大學出版社,2005年)。\n韓毓傑,「從法的觀點論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之關係-兼評全民防衛動員法草案」,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學術研討會(台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2001年)。\n海洋劃界原則,北京大學法律系國際法教研室編,海洋法資料彙編(人民出版社,1974年)。\n中國石油公司編,中國石油志(下冊)(台北:中國石油公司,1976年)。\n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國家海洋局政策法規辦公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法規選編,海洋出版社,2001年版)。\n曹明主編,六十年來之中國石油公司(台北:中國石油公司,2006年)。\n速家麟,飛航情報區設施與服務(臺北:交通部民航局,1997年11月22日)。\n俞大維口述,魏汝霖筆錄,國防論(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1月)。\n歐錫富,「中國大陸媒體看日本軍事力量」,大陸工作簡報,2005年12月14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101981020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81020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2001.pdf11.02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