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nccu.edu.tw/handle/140.119/69486
|
Title: | 革命群眾報刊視野下的地方文革:以重慶、武漢為例(1966—1968) Local Cultural Revolution of Masses Newspepers:Taking Chongqing and Wuhan for Example(1966—1968) |
Authors: | 許陳品 Hsu, Chen Pin |
Contributors: | 楊開煌 許陳品 Hsu, Chen Pin |
Keywords: | 文化大革命 革命群眾報刊 文革小報 紅衛兵小報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9-01 13:54:29 (UTC+8) |
Abstract: | 1966年,中國現代史上爆發一場名為「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政治運動,由中共最高領導人所發動,數千萬青年響應,做出許多難以理解的瘋狂行徑,例如「破四舊」、使用熱兵器的大武鬥,嚴重衝擊當時的黨政機關與社會秩序,甚至徹底洗滌了中國人的內心。官方宣稱的文革已經結束了近40年,卻仍有許多老人挺身而出,對著媒體述說著往日的故事,懺悔昔日的罪過。 是什麼原因讓這些老人願意在遲暮之年揭開傷疤悔過?甚至開記者會或登報道歉?儘管有個人的回憶錄紛紛問世,中國大陸媒體也在2013年的夏秋之際密集報導紅衛兵懺悔的種種故事,但那都屬於個人的故事,過於瑣碎。要重建歷史現場,除了高層政治活動以及底層群眾的回憶,筆者試圖使用基層革命群眾組織報刊(又稱文革小報、紅衛兵小報),去揭示一個廣泛具有群眾基礎,卻又代表地方基層觀點的「文革」。 筆者希冀能用「文革」研究去釐清一些歷史真相,還原本來面貌,也為了療癒廣大曾受這場政治運動迫害的民眾,達成生命、心靈上的救贖。因為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被遺忘。 |
Reference: | 一、專書與學位論文 1.《一九六七匪情年報(十七年來匪情總覽)》,臺北:匪情研究雜誌社,1967。 2.《一九六八匪情年報》上、下冊,臺北:匪情研究雜誌社,1968。 3.《一九六九匪情年報》上、下冊,臺北:匪情研究雜誌社,1969。 4.《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卜偉華,《「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浩劫(1966-1968)》,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第二版。 6.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二卷,北京:中共黨史出版7.社,2011。 8.中共北碚區委黨史研究室 著,《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北碚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 9.中共江北區委黨史研究室 著,《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江北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 10.中共沙坪壩區委黨史研究室 著,《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沙坪壩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 11.中共渝中區委黨史研究室 著,《中國共產黨重慶歷史.渝中區卷》,重慶:重慶出版社,2011。 12.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黨史黨建政工教研室 編,《「文化大革命」研究資料》上、中、下冊,北京,1988年10月。 13.《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14.《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組織史資料》(1949-1987),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5.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 編,《中國共產黨新聞工作文件匯編》上卷、中卷,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 16.方漢奇 等編,《中國新聞事業通史》第三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17.《毛澤東年譜》(1949-1976)共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18.《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19.王力,《王力反思錄(王力遺稿)》第二版,香港:北星出版社,2008。 20.王年一,《大動亂的年代》,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1.王家平,《紅衛兵詩歌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2002。 22.王紹光 著,王紅續 主譯,《超凡領袖的挫敗—文化大革命在武漢》,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 23.王紹光 著,燕青山 等譯,《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 24.王曉嵐,《中國共產黨報刊發行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25.史實 編著,《文革中的檢討書》,臺北:時英出版社,2011。 26.白承旭 著、延光錫 譯,《文革的政治與困境:陳伯達與「造反」的時代》,新竹市:交大出版社,2014 27.《列寧全集》第二版第十二卷、第卅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8.《列寧選集》第一卷,北京:新華出版社,1983。 29.行政院新聞局 編,《中國大陸大眾傳播事業及其管理概況》,臺北:新聞局,民93。 30.何川,《中共新聞制度剖析》,臺北:正中,1994 31.何蜀,《為毛主席而戰—文革重慶大武鬥實錄》,香港:三聯書局、香港浸會大學當代中國研究所,2010。 32.余仁,〈略論今日之四五運動〉,《四五論壇》第六期(北京:《四五論壇》編輯部,1979年2月25日);轉引自 《大陸地下刊物彙編(第一輯)》,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80,頁36。 33.吳冷西,《憶毛主席:我親身經歷的若干重大歷史事件片斷》,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34.吳宓 著、吳學昭 整理注釋,《吳宓日記續編》第七冊(1965-1966)、第八冊(1967-1968)、第九冊(1969-1971),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35.宋永毅 編,《文化大革命:歷史真相和集體記憶》上、下冊,香港:田園書屋,2007年。 36.宋永毅(Yongyi Song)編,《新編紅衛兵資料Ⅲ》,Oakton, VA : Center for Chinese Research Materials,2007。 37.李木森回憶,何蜀整理、注釋,《親歷重慶大武鬥—重慶反到底派一號勤務員自述》,香港:中國文化傳播出版社,2011。 38.周孜仁,《一個紅衛兵小報主編的文革記憶》,台北:新銳文創,2012。 39.周院(Yuan Zhou) 編,《新編紅衛兵資料I》,Oakton, VA : Center for Chinese Research Materials,1999。 40.林蘊暉,《國史札記:事件篇》,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8。 41.《武漢市志》大事志、新聞志、總類志,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1991,1998。 42.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3.《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二冊、第十三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 44.胡繩,《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 45.重慶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總編輯室 編,《重慶市志》,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 46.重慶市沙坪壩區志編纂委員會 編,《重慶市沙坪壩區志》,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7.重慶報業志編纂委員會,《重慶市志.報業志》,重慶市:重慶出版社,2000。 48.徐友漁,《形形色色的革命︰紅衛兵精神素質的形成及演變》,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9年。 4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一卷上冊、第二卷、第四卷、第六卷、第十四卷、第卅八卷、第卅九卷、第四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0.高郁雅,《國民黨的新聞宣傳與戰後中國政局變動(1945-1949)》,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5。 51.張化、蘇采青 主編,《回首「文革」》上、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 52.啟蒙社 莫建豪,〈啟蒙社宣言〉,1978年11月24日,原載於《情報專報》第十輯(67年)頁9-11;轉引自 劉勝驥,《北京之春(1978-1979)》(臺北:幼獅文化,1984),頁60。 53.陳力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思想體系》,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54.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01。 55.陳再道,《陳再道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 56.陳佩華,《毛主席的孩子們》,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7。 57.陳煥仁,《紅衛兵日記》,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5。 58.當代中國研究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稿》六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 59.葉言都,《臺海分治初期兩岸報業之比較分析(1949-1958)》,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2009年12月。 60.鄒讜 著,甘陽 編、何高潮 等譯,《中國革命再闡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 61.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從宏觀歷史與微觀行動角度看》,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 62.劉青峰 編,《文化大革命:史實與研究》,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6。 63.魯禮安 著、王紹光 校,《仰天長嘯:一個單監十一年的紅衛兵獄中籲天錄》,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5。 64.錢理群,《毛澤東時代和後毛澤東時代(1949─2009)─另一種歷史書寫》上、下冊,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 65.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下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8。 66.叢進,《曲折發展的歲月》下冊,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 67.羅金義、鄭文龍 編,《浩劫以外:再論文化大革命》,臺北:風雲論壇,1997。 68.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 著,王笑歌 譯校,《文化大革命的起源》共三卷,香港:新世紀出版及傳媒有限公司,2012。 69.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rrick MacFarquhar)、沈邁克(Michael Schoenhals) 著,關心 譯,《毛澤東最後的革命》,台北:左岸文化,2009。 70.羅德里克‧麥克法夸爾(Rodrrick MacFarquhar)、費正清(John K. Fairbank) 編,俞金堯 等譯,《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革命內部的革命(1966─1982)》,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71.《蘇聯共產黨決議匯編》第二分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二、期刊論文 1.王克明,〈我打谷志有〉,《炎黃春秋》2008年第5期,頁64-67。 2.王家平,〈紅衛兵小報及其詩歌的基本型態〉,《文藝爭鳴》2000年第6期,吉林:文藝爭鳴雜誌社,2000年,頁4-9。 3.古陽木,〈紅衛兵小報興亡錄—中國報刊史上的亂世奇觀〉,《炎黃春秋》1994年03期,炎黃春秋雜誌社,1994年,頁40-49。 4.印红標,〈文革中的群眾組織小報〉,《新聞與傳播研究》1992年第1期,頁146-162。 5.吳怡慧,〈製作毛澤東—以紅衛兵小報為研究中心(1966-1968)〉,《史苑》第70期,臺北:輔仁大學歷史系系學會,2010年7月,頁157-207。 6.宋曉丹,〈《武漢晚報》的誕生〉,《武漢文史資料》2012年第9期(武漢:武漢文史資料雜誌編輯部,2012,頁59。 7.李斯頤,〈也談建國初期私營傳媒消亡的原因〉,《當代中國史研究》第16卷第3期,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2009年。 8.郭若平,〈「文化大革命」期間的「小報」文獻及其研究價值〉,《黨史研究與教學》2007年第5期(總第198期),福州:中共福建省委黨校、福建省中共黨史學會,2007年,頁9-13。 9.曾憲明,〈解放初期大陸私營報業消亡過程的歷史考察〉,《新聞與傳播研究》2002年第2期,北京 : 新聞與傳播研究編輯部,2002年,頁71-79。 10.賀吉元,〈「文革」小報——運動初期的亂世奇觀〉,《黨史博采(紀實)》2009年第4期,石家莊:中共河北省委黨史研究室、河北省中共黨史學會,2009年,頁49-52。 11.賀吉元,〈「文革」初期的紅衛兵報紙〉,《文史博覽》2005年07期,長沙:文史博覽雜誌社,2005年,頁38-41。 12.楊開煌,〈社會主義新聞自由之評析〉,收錄於《台大新聞論壇》第一卷第二期,頁1-28。 13.楊擊,〈文革小報《新復旦》和《復旦戰報》出版情況和話語方式初探〉,《新聞大學》2011年第2期 總108期,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頁108-112。 14.劉伯勤,〈鄭重道歉〉,《炎黃春秋》,2013年第6期,總第255期,頁83。 15.樊星,〈「文革」小報也算一種啟蒙〉,《粵海風》2010年第6期,廣州: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2010年,頁74-75。 三、報刊 1.《武漢晚報》,1966年7月-1966年12月。 2.《長江日報》,1967年1月-1968年12月。 3.《重慶日報》,1966年6月1日-1966年12月31日。 4.《重慶日報》,1968.6.2-1968年12月31日。 5.《新重慶報》,1967年2月1日-1968年6月1日。 6.《新聞報道》(重慶),1967年1月1日-1月31日。 四、多媒體資源 1.人民日報 2.大公網 3.《中國文化大革命文庫光碟》,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2002年。 4.中國共產黨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數據庫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8/index.html 5.中國青年報 6.中國新聞週刊 7.南方周末 8.南方網 9.廉政瞭望 10.新京報 11.新浪網 12.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 13.瀟湘晨報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97260002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260002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東亞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學術集成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