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3882
題名: 由談判利益分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之設計-交易成本理論觀點
其他題名: An Analysis of the Monitoring Mechanism Structure of the Cross-Strait Agreements Based on Negotiation Interests - A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Perspective
作者: 吳宗憲;侯凱翔
Wu, Chuang-Hsien;Hou, Kai-Siang
貢獻者: 政治所
日期: May-2014
上傳時間: 18-Mar-2015
摘要: 2014 年3 月17 日,審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委員會迅速通過該協議。隨即因「黑箱」爭議而引發學生占領立法院議場,學生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先立法、再審查」,進而提出三項訴求,第一、立法院必須在本會期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立法;第二、在完成立法之前不得審查服貿;第三、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不得繼續阻擋「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法制化」的提案。1 嗣後,隨著太陽花學運越演越烈,2014 年3 月28 日行政院長江宜樺宣布「同意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 2 而在同日,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臺灣守護民主平台與台灣人權促進會也同時提出《兩岸協定締結條例草案》, 3 而行政院隨即在同年4 月3 日通過《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草案》, 4 至此,行政院版與民間版兩大版本隨即吸引輿論廣泛地討論,社會上兩種截然不同的立場對於兩個版本有迥然相異的詮釋,馬總統認為「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民間版立法權凌駕行政權,造成行政部門非常大的困難根本無法執行」, 5 而行政院版亦有監督條例合法化黑箱程序之批評, 6 然而,筆者認為,綜觀政院版與民間版草案,若從不同的面向來看,皆有其利弊得失,無法僅憑一隅而斷其全面, 7 因此,筆者以下謹試由談判利益、交易成本理論分析行政院版與民間版兩岸監督機制,解析兩岸談判困境,試圖解決我國當前所面對的僵局。
關聯: 展望與探索,12(5),100-106
資料類型: article
Appears in Collections:期刊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0-106.pdf775.78 k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