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4921
題名: 午夢堂家族女詞人研究──以酬唱詞為討論中心
作者: 陳怡貝
Chen, Shells
貢獻者: 潘麗珠
Pan, Li Chu
陳怡貝
Chen, Shells
關鍵詞: 午夢堂
文化家族
明清女性詞
酬唱詞
女詞人
葉紹袁
沈宜修
張倩倩
葉紈紈
葉小紈
葉小鸞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1-May-2015
摘要:   明代女性詞介於宋、元與清代之間,於女性詞史上呈現出「單一詞家」與「詞人群體」兩種不同女性創作型態之過渡。本論文以午夢堂家族為範圍,午夢堂家族女詞人之酬唱詞為討論之核心,探討其家族「婦姑姐娣,更唱迭和」之現象對女詞人、家族乃至於文壇之多種面向影響,並透過明清女性群體創作之共相與個殊的分析,追尋明代女詞人創作對清代女性群體創作影響之線索,釐清詞學史上明代女詞人創作之所以不同於宋、元與清代之緣由,並且梳理明代女性詞於詞學史上之承傳地位。\n  午夢堂家族女詞人在明清女性文學創作群體/女詞人群體上,屬於初放啼聲之先驅,其家族女詞人之酬唱以「婦姑姐娣,更唱迭和」為主,酬唱之目的在於娛樂生活、情感慰藉、交流情誼以及抒發情緒,相較於明清其他女性創作群體而言,其創作並無統一之核心精神,而其酬唱與交往對象仍以閨閣為主,少有閨閣外之創作與對象,屬於相對封閉性的閨閣酬唱,此皆昭示其於女性群體創作之發軔地位。而由午夢堂家族與其他女性詞人家族之對照可發現,明清女性詞的發展脈絡是由親族而向外延伸之歷程、由封閉而轉向開放之發展,是以可將明代女詞人群體創作視為清代女性詞繁盛之先聲。
參考文獻: 一、古典文獻\n(古代文獻先依年代排序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近人著作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n〔明〕葉紹袁原編、冀勤輯校:《午夢堂集》,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n〔清〕王昶:《明詞綜》,《四部備要》本,臺北:中華書局,1970年。\n〔清〕王端淑:《名媛詩緯初編》,《明詞彙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n〔清〕朱彞尊:《靜志居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n〔清〕沈善寶:《名媛詩話》,《續修四庫全書》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n〔清〕周銘:《林下詞選》,《明詞彙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n〔清〕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清代傳記叢刊》本,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n〔清〕徐乃昌:《閨秀詞鈔》,臺北:富之江書局,1997年。\n〔清〕徐樹敏、錢岳:《眾香詞》,臺北:富之江書局,1997年。\n〔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n〔清〕陳維崧:《婦人集》,《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7年。\n〔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n〔清〕鍾惺:《名媛詩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本,台南:莊嚴事業文化有限公司,1995年。\n〔清〕歸淑芬原編、林玫儀校錄:《古今名媛百花詩餘》,《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005年15卷3期。\n吳灝:《歷代名媛詞選》,上海:吴氏木石居石印本,1913年。\n周明初、葉曄:《全明詞補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n張宏生等:《全清詞順康卷補編》,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n程千帆等:《全清詞‧順康卷》,北京:中華書局,2002年。\n葉恭綽:《全清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n趙尊嶽:《明詞彙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n饒宗頤、張璋纂:《全明詞》,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n二、專書\n(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n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n王兆鵬:《詞學史料學》,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n朱惠國、劉明玉:《明清詞研究史稿》,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n李栩鈺:《《午夢堂集》女性作品研究》,臺北:里仁書局,1997年。\n李真瑜:《明清吳江沈氏文學世家論考》,香港:國際學術文化資訊初版公司,2003年。\n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臺北:師大書苑公司,2005年。\n段繼紅:《清代閨閣文學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7年。\n胡文楷著、張宏生增訂:《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n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出版公司,2003年。\n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n徐茂明等:《明清以來蘇州文化世族與社會變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n郝麗霞:《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n張仲謀:《明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n梁乙真:《中國婦女文學史綱》,上海:上海書店,1990年。\n陳水雲:《明清詞研究史》,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n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n黃拔荊:《中國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n趙雪沛:《明末清初女詞人研究》,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n蔡靜平:《明清汾湖葉氏文學世家研究》,長沙:岳麓書社,2008年。\n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n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0年。\n嚴迪昌:《清詞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n蘇菁媛:《晚明女詞人研究》,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0年。\n〔美〕高彥頤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n三、學位論文\n王昵昵:《明末女詞人葉小鸞研究》,江西財經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n王秋文:《明代女詞人群體關係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2005年。\n王婕:《清代蘇州閨閣詩人研究》,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6年。\n王慧瑜:《明末清初江南才女身世背景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n王曉洋:《明清江南文化望族研究──以吳江汾湖葉氏為中心》,蘇州大學專門史專業碩士論文,2004年。\n王酈玉:《美國漢學家對明晚期至清中葉婦女詩詞創作的研究初探》,華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n王豔紅:《明代女性作品總集研究》,上海師範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業碩士論文,2006年。\n白梅:《晚明閨秀詞人的閨情世界》,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n曲向紅:《吳江葉氏女性詩詞研究》,山東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4年。\n吳碧麗:《明末清初吳江葉氏家族的文化生活與文學》,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n李雅婷:《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的影響——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n林秩輝:《明清之際江南閨秀詩人社會形象研究》,華南理工大學美學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n胡慧南:《沈宜修及其《鸝吹詩》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n孫敏娟:《明代女詩人的主體性研究》,國立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n徐娟娟:《從午夢堂到約克郡──晚明吳江葉氏姐妹與英國勃朗特姐妹的女性作家群研究》,安徽大學戲劇戲曲學專業,2009年。\n徐曉瑩:《晚明曲論主情思想之研究》,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5年。\n張清河:《晚明吳江葉氏女性文學研究》,武漢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5年。\n許玉薇著:《明清文人的才女觀:以「西青散記」與賀雙卿為例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n郭姿吟著:《明代書籍出版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n陳宇俊:《午夢堂及其女性創作》,蘇州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n陳宇俊:《午夢堂及其女性創作》,蘇州大學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04年。\n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n陳萬益:《晚明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n黃冠儀:《晚明至盛清女性題畫詩研究──以閱讀社群及自我呈現為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n黃郁晴:《晚明吳中地區名門女詩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n黃郁晴:《晚明吳中地區名門女詩人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n黃曉丹:《沈宜修研究》,南昌大學統招人文學院中文系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年。\n楊心懿:《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n趙崔莉:《明代婦女地位研究》,安徽師範大學中國主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02年。\n劉云云:《沈宜修母女詞研究》,西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n劉鳳云:《清代江浙地區「女子詩社」研究──以「蕉園詩社」為例》,四川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n蔡依玲:《明代伎詞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1年。\n戴立芳:《建構於男性世界中的婦女世界──明清女劇作家論》,福建師範大學中國古代史專業碩士論文,2002年。\n謝愛珠:《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n關春燕:《明代吳江女性文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2004年。\n鸞清照:《明末吳江葉、沈兩大文學世家的女性文學創作》,蘇州大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0年。\n四、單篇論文\n王力堅:〈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長江學術》2006年3月。\n王力堅:〈清代女性婉約詞學觀及女性婉約詞創作中的性別意識〉,《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02年第20期,頁317-326。\n王力堅:〈清代閨閣雄音的二難困境〉,南京東南大學《中華詞學》第3輯,2002年。\n王兆鵬、吳麗娜:〈《全明詞的缺失訂補》〉,《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n王晉光:〈葉小鸞因嫁而亡事件探索〉,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2009年第49期。\n王細芝:〈清代閨秀文學繁榮之緣由〉,《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月。\n王細芝:〈清代閨秀詩人的集中分布及其成因〉,《中國石油大勝利學院學報》2006年3月。\n王細芝:〈論清代閨閣詞人及其創作〉,《中國韻文學刊》2001年第1期。\n王萌:〈明清時期女性筆下的姐妺情誼〉,《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n王萌:〈論明清時期女性群體漸趨自覺的創作傾向〉,《中華女子學院山東分院學報》2004年第1期。\n王學玲:〈《午夢堂集》中的家族驚艷──一個以女性為主的創作群體〉,《暨大電子雜誌》第二十六期,2004年10月。\n石旻:〈亂離中的「玉女」──明末才女商景蘭及其婚姻與家庭〉,《中國典籍與文化》第38期。\n米彥青:〈明末江南世族對女性詞學發展的影響〉,《呂梁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年第2期。\n吳國良:〈吳江沈氏世系事略考〉,《吳江文史資料》第18輯,2000年1月。\n宋清秀:〈論明末清初才女文化的特點〉,《求索》2006年3月。\n宋清秀〈黃媛介──名妓文化與閨秀文化融合的橋梁〉,《中國典籍與文化》第59期。\n李真瑜:〈「吳江沈氏詩集錄」集外作家匯考〉,《文獻》第3期,1990年。\n李真瑜:〈文學世家的文化意涵與中國特色──以明清吳江沈氏文學世家個案為例〉,《社會科學輯刊》2004年第1期。\n李真瑜:〈文學世家的文化意涵與中國特色-以明清吳江沈氏文學世家個案為例〉,《中國文學與文化》2003年8月。\n李真瑜:〈文學世家的聯姻與文學的發展——以明清時期吳江葉、沈兩家為例〉,《中州學刊》2004年3月第2期。\n李真瑜:〈文學世家與女性文學──以明清吳江沈、葉兩大文學世家為中心〉,《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4期。\n李真瑜:〈吳江沈氏文學世家作家與明清文壇之聯繫〉,《文學遺產》1999年第11期。\n李真瑜:〈吳江沈氏文學世家作家與明清文壇之聯繫〉,《文學遺產》1999年第1期。\n李真瑜:〈吳江沈氏文學世家第七代作家考略〉,《新亞論叢》2004年第1期。\n李真瑜:〈沈氏文學世家的家學傳承及其文化指向──關於文學世家的家族文化特徵的探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1期。\n李真瑜:〈周紹良先生「吳江沈氏世家」一文補正〉,《文學遺產》,2004年第4期。\n李真瑜:〈明代戲劇家葉小紈卒年及作品考〉,《文學遺產》1989年第2期。\n李真瑜:〈明清文學世家的基本特徵〉,《中州學刊》,2006年1月。\n李真瑜:〈略論明清吳江沈氏世家之女作家〉,《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01年4月。\n李敏:〈近二十年來明末清初女詞人群體研究回顧〉,《怡賓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n李聖華:〈試論明末女性詩歌創作的群落分佈與時代特徵〉,《中國古典文學與文獻學研究》(第二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12月。\n李聖華:〈論晚明女詩人群落分布與創作特徵〉,《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5年9月第7卷第3期。\n汪泰陵:〈論明末清初的遺民詞〉,《貴州師範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n姜光斗:〈《午夢堂集》的文學成就〉,《南通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6月。\n夏勇:〈論清代宗族類總集的概貌與特徵〉,《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月第27卷第6期。\n夏咸淳:〈九天亦復稱乏才,獨向人間索女郎──明末才女葉小鸞概述〉,《古典文學知識》,1991年第4期。\n孫康宜著、李奭學譯:〈明清詩媛與女子才德觀〉,《中外文學》第21卷第11期,1993年4月。\n孫康宜著、馬耀民譯:〈明清女詩人選集及其採輯策略〉,《中外文學》第23卷第2期,1994年7月。\n郝麗霞:〈吳江沈、葉兩大家族的聯姻與文學創作〉,《太原師範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3月。\n郝麗霞:〈吳江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學意識〉,《淮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4期。\n郝麗霞:〈略論吳江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徵及成因〉,《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6期。\n高建立:〈論明啟蒙思潮與晚明人的覺醒〉,《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7卷第5期,2007年9月。\n高彥頤:〈「空間」與「家」─論明末清初婦女的生活空間〉,《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3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8月。\n區宗坤:〈葉小鸞及其詞〉,《廈大週刊》第12卷第8期,1932年11月。\n康正果:〈重新認識明清才女〉,《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n張宏生:〈清代婦女詞的繁榮及其成就〉,《江蘇社會科學》,1995年第5期。\n張清華:〈明代女作家沈靜蒪家世生平及著述考論〉,《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3月第28卷第1期。\n張清華:〈明代女作家沈靜蓴家世生平及著述考論〉,《青島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第28卷第1期,2011年3月。\n張遠鳳:〈清初「蕉園詩社」形成原因初探〉,《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8月。\n張璋:〈聽我說句公道話──論明代的詞及全明詞的編纂〉,《國文天地》第6卷第2期,1990年7月。\n許周鶼:〈明清吳地婦女與通俗文學〉,《鐵道師院學報》,1998年5月。\n郭延禮:〈明清女性文學的繁榮及其主要特徵〉,《文學遺產》2002年6月。\n陳水雲、王茁:〈文學女性從閨內到閨外_以山陰祁氏家族女性文學群體為例〉,《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7月第33卷第4期。\n陳書錄:〈德、才、色主體意識的復甦與女性群體文學的興盛──明代吳江葉氏家族女性文學研究〉,《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5期。\n陳雪:〈人世不稱意,多向夢中求──論葉小紈《鴛鴦夢》的主題傾向與藝術特色〉,《古代戲曲研究叢刊》第3輯,2005年。\n陳瑛珣:〈由明清家訓探討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婦女角色〉,《僑光學報》卷17,1999年10月。\n陳廣宏:〈中晚明女性詩總集編刊宗旨及選錄標準的文化解讀〉,《中國典籍與文化》第60期。\n陳寶良:〈論晚明的平等觀念〉,《社會科學輯刊》1992年第2期。\n陸林:〈《午夢堂集》中「泐大師」其人──金聖嘆與晚明吳江葉氏交遊考〉,《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7月。\n傅蓉蓉:〈論明代詞學的「主情近俗」〉,《華山學院學報》2004年2月。\n曾東輝:〈淺論明代文學尊情觀的發展脈絡〉,《江西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1998年2月。\n黃曉丹:〈《伊人》一卷留芳名──沈宜修編撰《伊人思》的目的與意義〉,《新課程研究》(教研版),2006年第6期。\n劉召明:〈鴛鴦夢散,人琴痛深──葉小紈《鴛鴦夢》賞析〉,《文史知識》,2008年第1期。\n劉秀麗、秦曉紅:〈男性話語觀照下的女性敘事──從《午夢堂集》看晚明上層家族對儒家話語權威的超越〉,《船山學刊》2006年第3期。\n劉春玲:〈論晚明江南地區女性自我意識的萌動〉,《陰山學刊》2005年8月。\n劉揚忠:〈填補詞史空白的力作──評鄧紅梅《女性詞史》〉,《文學評論》2001年第1期。\n鄧長風:〈關于葉紹袁家世資料的幾點補正〉,《文獻》第3期, 1993年。\n鄧紅梅:〈女性詞綜論〉,《文學評論》2002年1月。\n鄭海濤:〈心學與中晚明詞學主情論〉,《人文雜誌》2008年第4期。\n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第6卷第2期,1994年7月。\n鄭培凱:〈晚明袁中道的婦女觀〉,《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期,1993年6月。\n冀勤:〈葉氏一家及其「午夢堂集」的流傳〉,《文獻》第3期,1990年。\n冀勤:〈關于「午夢堂集」及其佚文〉,《文獻》第3期, 1993年。\n戴慶鈺:〈明清蘇州名門才女群的崛起〉,《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年第1期。\n鍾慧玲:〈清代女詩人寫作態度及其文學理論〉,《東海中文學報》第3期,1982年6月。\n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第15期,2003年7月。\n簡瑛瑛:〈何處是(女)兒家?試論中國現代女性文學中的同性情誼與書寫〉,《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5期,1997年8月。\n魏愛蓮(Ellen Widmer)著、劉裘蒂譯:〈十七世紀中國才女的書信世界〉,《中外文學》第22卷第6期,1993年11月。\n關春燕:〈葉小紈生平及作品小考〉,《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5卷第3期,2006年6月。\n蘇淑芬:〈陳維崧筆下之婦女研究〉,《東吳中文學報》第9期,2003年5月。\n蘇菁媛:〈不禁憔悴一春中──葉小鸞《返生香詞》研究〉,《東方人文學誌》,臺北:文津出版社,2004年12月。\n蘇菁媛:〈休憐吳地有飛花──沈宜修《鸝吹詞》研究〉,《中華教育學報》第12期,2005年6月。\n蘇菁媛:〈年光一瞬最堪哀─葉小紈詞析論〉,《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2009年3月第5期。\n蘇菁媛:〈商景蘭《錦囊集》內容思想探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第29期,2007年12月。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9151017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15101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701.pdf3.0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