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5461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林勳發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韓開明zh_TW
dc.creator韓開明zh_TW
dc.date2013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5-06-01T04:18:14Z-
dc.date.available2015-06-01T04:18:14Z-
dc.date.issued2015-06-01T04:18:14Z-
dc.identifierG0096961107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5461-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zh_TW
dc.description96961107zh_TW
dc.description102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保單貼現交易在美國合法化經營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早期的保單貼現者係限於末期癌(絕)症患者多數為愛滋病患者或慢性病患者。現今的保單貼現者,已擴及於一般健康的老人(銀髮一族),且亦屬廣義的金融投資理財工具之一。\n保單貼現交易因符合被保險人之經濟需求,其交易結果對投資人亦屬有利。在美國,因保單貼現交易市場的形成係先於政府制定有關管理法令機制之前,導致時有人謀不臧的道德風險發生,而強烈危害到保單貼現市場的信譽及其對保單貼現交易本質上的誤解。\n本研究即在介紹保單貼現交易制度之緣起、交易流程、交易風險及美國對此制度所制定的法規(C保單貼現模範法、NAIC保單貼現模範規則),同時亦將美國保單貼現專家Groria Grening Wolk在其名著《Viatical & Life Settlements─An Investor`s Guide》中之重要內容,予以彙整並強調保單貼現交易中最重要的風險控管即在於詐欺的防止。\n 再,本研究亦舉二則在美國發生保單貼現詐欺的實際案例(SEC V. Life Partners,Inc;SEC V. MBC),藉此二案例,吾人亦可確知美國聯邦法院對保單貼現的法律性質究竟是如何予以定性。\n 最後,本研究之終極目的乃在提供些許建言予我國主管監理機關,如未來引進保單貼現此項金融商品而制定相關法令機制時,當可對此一金融商品可能發生的各類風險上,得以事先予以預防並能夠精準且合理地管理此一市場的交易秩序,進而增強本國金融市場的體制功能。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 1\n第二節 研究方法 3\n第三節 研究範圍 4\n第四節 研究目的 5\n第五節 研究架構 8\n第六節 文獻探討 10\n第二章 保單貼現之起源、意義及其市場的發展 15\n第一節 保單貼現之起源 15\n第二節 保單貼現之意義 16\n第三節 人壽保險之生前給付與保單質借 17\n壹、人壽保單之生前給付 17\n貳、保單質借 19\n第四節 保單貼現興起之背景 20\n壹、興起之緣由 20\n貳、興起產生阻礙 20\n叁、貼現市場之再度擴大 20\n第五節 保單貼現之原因 22\n壹、紓解重症患者之被保險人在財務上之困境 22\n貳、將壽險保單做更有效的財務規劃 22\n第六節 保單貼現之特性 24\n壹、具有較高的收益率 24\n貳、較不受經濟景氣榮枯的影響 24\n叁、違約之風險性較低 25\n肆、享有稅法上的優惠 25\n第七節 保單貼現市場上的規模 27\n壹、世界各國人口結構開始老化 27\n貳、保單貼現公司增加與市場規模擴大 28\n叁、其他新慢性疾病患者之加入 28\n第八節 保單貼現市場之現況與發展前景 29\n壹、保單貼現市場之現況 29\n貳、保單貼現市場之發展前景 29\n第三章 保單貼現之交易關係人及交易流程與保單貼現證券化 32\n第一節 保單貼現之交易關係人及交易流程 32\n壹、單一保單貼現商品之交易關係人 32\n貳、單一保單貼現商品之交易流程 36\n第二節 保單貼現交易之進階演化 45\n壹、運用履約保證保險,以減輕被保險人死亡時間不確定之風險 45\n貳、發展為保單貼現證券化 47\n第四章 美國保單貼現交易之相關法規 50\n第一節 NAIC保單貼現模範法 50\n壹、證照及保證金之要求 51\n貳、證照之撤銷與否准 52\n叁、保單貼現契約之核准及資訊揭露之聲明 53\n肆、年度報告之提出 54\n伍、隱私權之保護 54\n陸、資訊揭露 55\n柒、一般性規定 62\n捌、詐欺之防止與控制 65\n第二節 NAIC保單貼現模範規則 69\n壹、授權依據 69\n貳、定義 69\n叁、證照要求 70\n肆、委任條款 75\n伍、絕症或慢性病患之被保險人之合理給付評估標準 76\n陸、年度報告之要求 78\n柒、一般性規定 79\n捌、禁止規定 81\n玖、保險公司之作業 82\n拾、生效日期 83\n第三節 代本章之結論 84\n第五章 保單貼現交易之相關風險分析 86\n第一節 商品本身之風險 88\n壹、醫療評鑑機構對被保險人之預期餘命之報告精確度不足 89\n貳、保險契約效力所生之瑕疵 90\n叁、保單貼現契約之瑕疵 93\n第二節 信用風險 94\n壹、保單貼現公司(即保單貼現提供者)之信用風險 94\n貳、信託機構之信用風險 94\n叁、保險公司之信用風險 95\n肆、特殊金融機構之信用風險 95\n第三節 流動性風險 96\n第四節 利率風險 98\n第五節 機制風險 99\n第六節 匯率風險 100\n第七節 道德風險 101\n壹、保險經紀人或保單貼現經紀人將保單貼現人之健康情況予以隱匿,以詐欺保險公司順利取得保單再予以貼現 102\n貳、保單貼現人自行隱匿其健康狀況,詐欺保險公司取得保單,再予以貼現 103\n叁、保單貼現人詐欺保單貼現公司 104\n肆、保單貼現公司詐欺投資人 104\n第八節 代本章結論 115\n第六章 美國保單貼現實務案例之法律面分析 116\n第一節 MBC事件之案例事實介紹 117\n第二節 保單貼現公司與保單貼現人間之法律關係 123\n壹、何人得為保單貼現人? 123\n貳、保單貼現購買人是否應具備保險利益? 130\n叁、保單貼現購買人取得受益權之內涵 133\n肆、保單貼現購買人有無取得要保人之地位? 134\n第三節 保單貼現公司與投資人間之法律關係及其定性 136\n壹、保單貼現公司與投資人間之法律關係 136\n貳、保單貼現商品買賣契約之定性 137\n第七章 保單貼現證券化之法律性質及保單貼現之相關法律爭議 149\n第一節 保單貼現證券化之法律性質 149\n壹、有價證券之概念 150\n貳、我國法制上現階段各種保單貼現交易型態,法律性質之定性 158\n第二節 保單貼現之相關法律爭議 168\n壹、所貼現之保單之要保人或被保險人違反據實說明義務 168\n貳、經停效後再復效之貼現保單須否再履行保險法第64條之告知義務? 171\n第八章 結論與建議 176\n第一節 結論 176\n第二節 建議 180\n參考文獻 190zh_TW
dc.format.extent2463297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61107en_US
dc.subject保單貼現zh_TW
dc.subject證券詐欺zh_TW
dc.subject保單貼現不實廣告zh_TW
dc.subject保單貼現證券化zh_TW
dc.subject保單貼現模範法zh_TW
dc.subject保險法zh_TW
dc.title從美國保單貼現論我國保單貼現制度之建構zh_TW
dc.titleThe Construction of Life Settlement System from US Life Settlementen_US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參考文獻\n一、中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遞增排列)\n(一)專書\n王志誠等著(2011),《實用證券交易法》,台北︰新學林。\n王澤鑑(2012),《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台北︰自版。\n王澤鑑(2008),《民法總則》,台北︰自版。\n王衛恥(1981),《實用保險法》,台北︰文笙書局。\n牛津當代大辭典(2000),台北︰旺文出版。\n江朝國(2003),《保險法基礎理論》,台北,瑞興書局。\n林勳發等著(2007),《商事法精論》,台北︰今日書局。\n施文森(1987),《保險法論文第一集》,台北︰自版。\n施啟揚(1996),《民法總則》,台北︰自版。\n陳彩稚(2001),《保險字典》,台北︰保銷國際。\n彭秀玉(2003),《到全世界去賺錢Ⅱ-保單貼現致富手冊》,台北︰二魚文化事業。\n曾宛如(2008),《證券交易法原理》,台北︰自版。\n劉宗榮(1997),《保險法》,台北︰自版。\n劉連煜(2013),《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台北︰元照。\n(二)學位論文\n王柏舜(2009),《保單貼現證券化於金融風暴下之競爭力分析》,臺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n王惠光(2000),《論證券交易法上之有價證券》,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n杜冠民(2006),《壽險保單貼現交易之法制化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政治大學風險管理暨保險學系碩士論文,台北︰未出版。\n吳克中(2006),《人壽保險保單各類風險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n林裕峰(2003),《保單貼現之設計與投資風險之分析》,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新北︰未出版。\n張君帆(2009),《論保單貼現商品之法規範--證券交易法或保險法?》,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n陳文國(2000),《我國推行壽險保單貼現之可行性分析》,逢甲大學保險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未出版。\n(三)期刊\n王超馨,〈貼現保單市場實務與法律問題之研究〉,《壽險季刊》,第129期,2003年。\n王文宇,〈資產證券化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2006年5月。\n江朝國,〈保險法第64條據實說明告知義務履行期之認定〉,《月旦法學雜誌》,第66期,2000年,11月。\n沈玉芬,〈台灣人玩出1000億美元的「死亡遊戲」?〉,《現代保險月刊》,第186期,2004年4月。\n余雪明,〈認識證券交易法(二)有價證券之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16期,2007年9月。\n莊永丞,〈論保單貼現金融商品是否為證券交易法之有價證券〉,《法令月刊》,第58卷第3期,2007。\n曾妏如、塗能謀,〈資產證券化及基本法制問題〉,《經濟法制論叢》,\n 第20期,1997年7月。\n陳 斌,〈壽險保單貼現業務的發展與思考〉,《武漢大學保險研究》,第12期,2009年。\n劉紹樑,〈論資產證券化的立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第48期,1999年5月。\n(四)報章雜誌\n莊瑞祥,「MBC公司被美國證管會調查,台灣貼現保單權益可保?」,民生報,A11版,2005年5月14日。\n彭禎伶,「MBC陷泥沼,投資人恐失金」,工商時報,第9版,2005年5月9日。\n「金融商品之介紹--保單貼現」,蘋果日報,2009年5月3日。\n周國瑞、羅立群,「保單貼現--人道關懷的金融商品」,工商時報金融論衡專欄,2004年5月17日。\n周國瑞、羅立群,「MBC事件之剖析與因應之道」,工商時報金融論衡專欄,2004年5月18日。\n陳天翔,「上海保監局探索建立壽險保單貼現市場」,第一財經日報,2010年3月23日。\n郭文平,「保單貼現商品,財政部嚴禁偷賣」,聯合報C2版,2004年5月25日。\n(五)網路資訊\n2014年第3周內政部統計通報(民國102年底人口結構分析)。\n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網址︰http://www.rmim.com.tw/images/237-207全球保險市場總回顧。\n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基因醫學中心報告,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gmh-p/index.asp?PID=33I00。\n美國保單貼現公司對投資人的一般投資報酬率,http://www.tgi-guide.com;http://home.kimo.com。\n\n二、英文文獻(按作者姓氏筆畫遞增排列)\n(一)專書\nGloria Grening, Wolk, Cash for the Final Days: A Financial Guide for the Terminally Ill and Their Advisors, Bialkin Books Feb, 1, 1997.\nGloria Grening, Wolk, Viatical Settlements: An Investor`s Guide, Bialkin Books, May, 1, 1998.\n(二)期刊\nAlbert, Miriam R, The Future of Death Futures: Why Viatical Settlements Must Be Classified as Securities,19 , Pace L, Rev.345(1999).\nAndrew Spurrier: The Death of Death Futures? Connecticut Insurance Law Journal , July ,1997.\nCharles A. Stone and Anne Zissu, Securitization of senior Life Settlements. The Journal of Derivatives, Vol.13.No.3.2006.\nJoy D, Kosiewicz, Comment, Death for Sale: A call to Regulate the Viatical Settlement Indusry 48 case w. Rev.701.705(1998).\nHalechko, Anna D, Viatical Settlements and the Elderly: Potenntial Advantages and Hidden Dangers, 6 N.Y.city L. Rev.135(2003).\nHalechko, Anna D, Viatical Settlements: The Need For Regulation to Preserve the Benefits While Protecting the Ill and the Elderly From Fraud, 42 Dug. L. Rev.803(2004).\nLann, Jennifer A, Viatical Settlements: A Explanation of the Process. An Analysis of State Regulations, and Examination of Viatical Settlements As Securities.46 Drake L. Rev.923(1998).\nTom, Reichl, The Death of Insurable Interest? Advisor Today, Journal, Washington, Apr.2001.\n(三)美國法規\nAccelerated Benefited Model Regulations. http://naic.org/store/free/MDL-620.pdf. \nNY CLS Ins. http://www.lexisnexis.com/store/catalog/booktemplate/productdetail.jsp?pageName=relatedProducts&prodId=6979 \nPennsylvania Comparative Negligence Act. http://digitalcommons.law.villanova.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431&context=vlr\nThe Viatical Settlements Model Act. http://www.naic.org/store/free/MDL-697.pdf \nThe Viatical Settlements Model Regulation. http://www.naic.org/store/free/MDL-698.pdf \n(五)美國法院判決\n474 F. 2d 476(9th Cir.1973),Cert denied,414 u.s.821(1973)\n645 F. 2d 404(5th Cir.1981),Cert denied,459 u.s.897(1981)\nMBC v. SEC, ML2238126(NO.05-333)(U.S.Sep.13.2005)\nMordaunt V. Incomco, 686F.2d 815(9th Cir .1982)\nSEC V. MBC 323F Supp.2D 1337(S.D.FLA.2004)\nSEC V. MBC 408F .3d737 (No.04-14850)\nSEC V. Life Partners Inc,898F.Supp.14(D.D.C1995)\nSEC V. Life Partners Inc,87F.36536(D.C.Cir 1996)\nSEC V.W.J.Howey Co.328u.s.293(1946)\nSrein V. Frankford Trust Co.(No.01-4516)zh_TW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10701.pdf2.41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