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434
題名: 保險法開放銀行兼業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業務之影響與因應
The impacts and responses of bancassurance internalization
作者: 羅琬勻
Luo, Wan Yun
貢獻者: 彭金隆
Peng, Jin Long
羅琬勻
Luo, Wan Yun
關鍵詞: 銀行保險
內部化
bancassurance
internalization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13-Jul-2015
摘要: 目前銀行若欲販售保險商品,除金控公司可利用金控法共同行銷之規範跨售保險商品外,其餘非金控之公司僅能透過轉投資保險經紀人或代理人公司販售保險商品。然於方式下卻衍生出銀行將責任丟予保經代公司或保險公司處理,而不需直接負擔銷售疏失責任之問題。有鑑於此,2015年2月4日行政院修正公布《保險法》草案,開放銀行得以透過成立保險部門之方式辦理「保代、保經」業務,以期解決市場上長久以來之權責不符問題。\n因此本文將藉由深度訪談與文獻探討之方式,就此次修法(保經代部門化)對銀行保險市場各關鍵角色所造成之影響與衝擊做一深入研究。並了解主管機關對於此次修法所為之相關因應措施與對法律條文中有疑義之處做一探討。\n最後本文得出之結論如下。關於對銀行保險各方之影響為:一、對於銀行而言影響有利有弊,最大之好處為所得稅之減少與解決個資法規範問題,另一方面其所需負擔之責任將大幅增加,故於此情形下,銀行大多處於觀望態度。二、對保險代理人與經紀人公司而言,設部將造成其人事上等衝擊,故對其為百害而無一利。三、對保險公司而言,雖然設部可能使其提供之商品更趨於儲蓄型商品,但卻擁有降低交易成本之好處,因此整體評估仍是利大於弊。四、對消費者而言最大之好處為增加於銀行保險消費中所受之保障。五、對監理官而言,則需注意後續之監理議題。六、對金控公司而言可能產生銀行外子公司之理專無處登錄之問題。七、對公營銀行而言將可能因整併較不易而產生設部困難之情形。\n 對於後續因應與監理議題之結論為:一、主管機關應併同修改《銀行法》、《銀行、保險公司、保險代理人或保險經紀人合作推廣或共同行銷企約書範本》等相關法條較為妥當。二、對於保經代設部應採行雙軌制亦或是單軌制之部分,本文主張主管機關應採行雙軌制或有條件之雙軌制。三、關於設部後應設立保經部亦或是保代部,本文則認為由於保經代各有其優缺點,實難一言以蔽之,故應交由市場自行決定,唯可建議若銀行設部時沒有保險兄弟公司者,應設立保險經紀人部門較為合適,反之,若有保險兄弟公司者,則設立保險代理人部門較為合適。四、關於組織架構則建議應將保經代部門與財富管理部設立平行部門,以防保險之地位趨於傭收。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n\n(一) 碩士論文\n1.王映文,銀行保險招攬人員對消費者所負責任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 年。\n2.李攀,我國銀行保險制度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博士論文,2013年。\n3.李俊飛,我國壽險葉銀行保險營銷問題研究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n4.顏成青,銀行保險對因應高齡化商品之推動探討推,國立中央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n5.黃愉婷,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對銀行保險業務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年。\n6.陳炫婷,我國銀行從事銀行保險業務之合作策略分析,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n7.韓業立,我國銀行保險法律監管問題研究,西南法政大學法學碩士論文,2011年。\n8.董業平,我國銀行保險的組織模式選擇,山東大學民法商學碩士學位,2011年。\n9.吳佳寧,我國銀行保險監理法治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n10.洪淳涵,銀行保險行銷激勵制度對工作投入及工作績效之影響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n11.林進修,金控保險子公司發展銀行保險之競爭策略研究─以個案公司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n12.陳建國,商事信託下受託人忠實義務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n13.林毅強,合併對員工衝擊與因應之研究~以金融業合併個案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n14.李郁亭,銀行合併對中基層員工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n15.林媗琪,論保險經紀人之自律規範與法令遵循,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n16.李俊男,我國銀行合併之研究-以個案銀行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論文,2006年。\n17.徐英,工會組織運作對企業合併之影響--以台灣中小企業銀行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n18.蔡廣平,銀行保險糾紛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n19.陳韋佐,我國銀行業理財專員行銷壽險商品對業績貢獻度之研究,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05年。\n20.洪若梅,我國銀行保險發展趨勢之研究,逢甲大學保險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n21.王寸久,人壽保險業經營銀行保險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年。\n22.李運元,以商業銀行為基礎之金融控股公司經營銀行保險之行銷競爭優勢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n23.蔡南芳,金融控股公司監控法制之研究─以內部監控機制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3年。\n24.杜淑華,台灣銀行業合併之個案研究--以台新銀行合併大安銀行為例,國立政治大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學位論文,2003年。\n25.林澄慶,企業合併前之整合規劃對合併綜效之影響---以台灣首宗自發性銀行合併之個案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財務管理所碩士論文,2003年。\n26.胡榮健,台灣銀行業建構銀行保險業務之策略與步驟,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論文,2002年。\n27.賴惠瑛,論我國銀行經營保險業務之策略分析─以金融控股公司之經營模式為例,淡江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n\n(二) 研究報告\n1.王儷玲、彭金隆,銀行保險行銷通路監理之研究,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委託研究,2010 年。\n\n(三) 期刊\n1.黃文娟,保經保代公司併入銀行組織之我見,彰銀資料,第59卷第1.2期,頁13-27,2010年。\n2.林建智、彭金隆、吳佳寧,我國銀行保險業務監理架構之探討,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十輯第四期,頁135-158,2009年。\n3.楊偉文,金融監理機關功能性組織調整之研究,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七十期,頁157-255,2009年。\n4.卓俊雄,銀行保險展望與監理制度之改革─以日本經驗為比較研究中心,保險專刊,第29 卷第1 期,頁23-44,2013 年。\n5.彭金隆,銀行保險業務個人資料保護法之法律尊循風險分析,風險管理學報,第14卷第1期,頁75-92,2012年。\n6.張邦茹、林惠芳、鄭鎮樑、林治皓,「壽險業非理賠申訴率之研究-從通路的角度分析比較」,保險專刊,第24卷第2期,頁185-208,2008年。\n\n(四) 書籍\n1.翟因華,金融投资PICC培訓教材:銀行保險,首都經濟贸易大學出版,2014年。\n2.堯金仁,銀行保險:一種新的金融制度安排,中國經濟出版社,2003年。\n3.林群弼,保險法論,三民書局,2002 年。\n4.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2002 年。\n5.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2003年。\n6.尚榮安,個案研究法,弘智出版社,2001年。\n7.Nadege Gentay, Philip Molyneux,銀行保險-銀行兼營保險之策略,張文武譯,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2000年。\n\n(五) 網路資料\n1.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網址:http://www.lia-roc.org.tw。\n2.立法院法律全文索引系統,網址: http://lis.ly.gov.tw/lgcgi/lglaw?%40%401804289383。\n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擬具「保險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2014年09月18日,網址:http://www.slideshare.net/OpenMic1/ss-39220820。\n4.吳鴻麟-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國內銀行保險將進入衰退期?,現代保險雜誌,2007年5月,網址: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4501。\n5.洪淑妍,崛起中的銀行保險新勢力,現代保險雜誌,2009年4月,網址: http://www.rmim.com.tw/news-detail-2042。\n\n(六) 其他\n1.壽險經營管理實務講座課堂內容。\n2.銀行保險經營管理實務講座課堂內容。\n3.蘇志誠先生-華銀保險代理人公司總經理,「談台灣的銀行保險市場演進與發展」,2011年05月30日。\n4.吳鴻麟,國內銀行保險將進入衰退期?,現代保險雜誌,2007年5月。\n5.洪淑妍,崛起中的銀行保險新勢力,現代保險雜誌,2009年4月。\n\n二、 英文部分\n1.Greenberg, J. & Liebman, M.(1990), Incentives: The Missing in Strategic Performance,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Jul-Aug, p.8-p.11 \n2.Bernard, H. R. (1988). Unst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ing. Reserch Methods in Cultural Anthropology. Newbury Park: Sage.\n3.Coase, R. H.(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Economica, Vol.4, p.386-p. 405\n4.Williamson, O. E. (1975), “Markets and Hierarchies: Analysis and Antitrust Implic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n5.Hoschka, T.C. (1994), Bancassurance in Europe, London: Macmilla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風險管理與保險研究所
102358007
10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358007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800701.pdf1.39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