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229
題名: 臺灣眾召會的變遷(1984~2015):神學與教會組織之因素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l Church in Taiwan (1984~2015) :Theological and Ecclesiological Factors
作者: 張證豪
Chang, Cheng Hao
貢獻者: 郭承天
Kuo, Cheng Tian
張證豪
Chang, Cheng Hao
關鍵詞: 地方召會
教會組織
神學
宗派關係
社會參與
Local Church
theology
ecclesiology
sectarian relation
social welfare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3-Aug-2015
摘要: 地方召會是目前臺灣信徒人數居於第二多的基督教團體。自李常受於1949年來臺後,地方召會即在短期內快速增長到約五萬人的規模。早期地方召會鮮少與外界往來,但是近年來在對外關係上有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表現。地方召會不僅頻繁的與各個基督教團體交流,並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投入人道救援與關懷等活動。當此諸多變革進行之際,又逢其內部人事的世代交替。然而,召會不僅未產生分裂現象,信徒人數也持續增加。凡此種種維繫教會內部穩定與對外關係之多元發展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探究其轉變的緣由與歷程。\n本研究從召會內部結構與對外關係的改變,探討臺灣眾召會轉型的緣起與制度變遷的歷程。研究發現,召會內部結構的變遷是按照李氏新的神學論述與實踐方式所進行的。召會對外關係的發展與改變,在宗派關係的經營上也是依照李氏提供的神學論述與實踐方式進行的;至於社會公益參與則跨出了李氏所架構的框架之外,是召會面對社會環境變遷的新發展。
At present the Local Church in Taiwan is the second largest Christian community in the number of believers. Ever since 1949 when Witness Lee came to Taiwan, the Local Church has rapidly grown to the scale of about five million believers within a few years. In the past, the Local Church scarcely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outside world, but these years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side world has shifted—the Local Church not only frequently communicates with various Christian communities, but also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social welfare and care. While many changes are initiated in the church concerning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internal personnel alteration, the Local Church remains intact rather than falling apart. At the same time, the number of believers also continuously multipli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 issue how and why the Local Church on the one hand maintains the internal stability within the community, and on the other, participates in the multiple social activities is worth discussing.\n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history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l Church in Taiwan in its internal structure and external relations with the socie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church transformation.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urch’s internal structure is based on Lee`s new theologic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s. Concerning the church’s changed attitude with the outside world as well as the sectarian relations, they are also based on Lee`s new theological discourse and practices. However, the church’s participation in social welfare is distinct from Lee’s teaching, given that the Local Church is facing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us adapting itself to the new changes.
參考文獻: 壹、外文部分:\nKuo, Cheng-tian,2008. Religion and Democracy in Taiwan,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nKrasner, Stephen D., 1984.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Alternative Conceptions and Historical Dynamics. Comparative Politics 16, 2.\nMahoney, James, 2001. Path-Dependent Explanations of Regime Change: Central America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Comparative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36(1).\nPeter A. Hall, Rosemary C. R. Taylor, 1996.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Three New Institutionalism, Political studies.\nRoger Finke, Rodney Stark, 1992. The Churching of America: 1776-1990: Winners and Losers in Our Religious Economy , New Brunswick: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n貳、中文部分:\n 一、專書\n 呂亞力,1989。《政治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n 史文森,1981。《台灣教會面面觀─1980的回顧與前瞻》,盧樹珠譯。臺北:中國主日學協會。\n 林國平,2006。《當代台灣宗教信仰與政治關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n 林治平,1996。《基督教與台灣》,臺北:宇宙光出版社。\n 林金水,2007。《台灣基督教史》,北京:九州出版社。\n 卓遵宏、周琇環、林秀華,2010年。《基督與召會:李常受先生行誼訪談錄》增訂一版,臺北:國史館。\n 李佳玲,1996。《台港澳宗教現況》。臺北:東方出版社。\n 李常受,1971。《約翰福音生命信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0。《新約福音的祭司》,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1。《申言的實行》,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2。《一個身體和一位靈》。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4。《神經綸的總綱與神人該有的生活》。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5。《聖經中管制並支配我們的異象》簡體版。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6。《神聖奧秘的範圍》。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7。《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第一冊新路實行的異象與具體實行步驟》,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9。《速興起傳福音》。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9。《新路生機的實行》。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1999。《作主合用的器皿》。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0。《迫切並專一為福音而活》,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2。《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第二冊帶領聖徒實行主所命定的新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2。《召會實際並生機的建造》,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2。《召會的組織》。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3。《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那合乎聖經的聚會與事奉之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3。《為著建造基督的身體講說基督》。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倪柝聲─今時代神聖啓示的先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第三冊主恢復的前景與生機事奉的建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倪柝聲─今時代神聖啟示的先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長老訓練第五冊關於主今日行動的交通》。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長老訓練第七冊同心合意為著主的行動》。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4。《擴建召會的三要事─生、養、教》。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召會的歷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關於活力排之急切需要的交通》。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活力排的訓練與實行》。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第四冊召會的擴增與開展》。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主恢復中劃時代的帶領第五冊召會分項事奉的建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歷史與啟示》上冊。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歷史與啟示》上冊。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召會的歷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長老訓練第八冊主當前行動的命脈》。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長老訓練第九冊長老職分與神命定之路(一)》。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5。《跟上時代重建聖殿》。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8。《實行召會擴增與開展的新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李常受,2009。《事奉主者的存心、配搭與功用》。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倪柝聲,2004。《倪柝聲文集 主恢復中成熟的帶領(卷一)》。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查時傑,1994。《民國基督教史論文集》。臺北:基督教宇宙光傳播中心。\n 張郁嵐、林元度,2008。《造就故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眾召會編輯小組,2001。《全球眾召會九二一賑災回顧與感恩專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董顯光,1970。《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臺北:聖屋社。\n 廖元威、呂沛淵,2003。《屬靈實際的追尋》,許宏度主編。臺北: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n 鄭仰恩,2005。《定根本土的台灣基督教─台灣基督教史研究論集》。台南:人光出版社。\n 趙鏞基,1991。《成功的家庭小組》,曾秀敏譯(桃園:臺灣教會增長促進會)。\n 瞿海源、袁憶平,2006。〈人格、刻板印象與教會的復振過程〉,《宗教、術數與社會變遷第二冊》。苗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1983。《教會通問》。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1984。《話語職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1994。《主後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四年五年福音化台灣簡記》。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1996。《1996台灣區眾教會聚會所相調大會專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1997。《李常受紀念專輯》。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2003。《新舊約聖經恢復本經文簡介》。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2012。《臺灣眾教會簡介2009~2011》。臺北:臺灣福音書房。\n 二、期刊論文:\n 米勒艾略特,〈院長前言〉,《基督教研究院期刊 我們錯了 重新評估倪柝聲、李常受的「地方教會」運動》,2009年7月。\n 汪長欣,〈基督徒在「神聖」與「世俗」之間──以「台北市召會聚會所」的基督徒為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7月。\n 李少明,〈對基督徒聚會處若干問題的考證與考察〉,《宗教學研究》2006年第2期, 2006年。\n 李佳福,〈倪柝聲與中國「地方教會」運動(1903-1972)〉,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n 李銘倫,〈台灣「地方召會」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8月。\n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卷第2期,2005年。\n 胡婉玲,〈論歷史制度主義的制度變遷理論〉,《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6期, 2001年12月。\n 姚蘊慧,〈親密交通與社會資本-以倪柝聲思想應用於臺灣地方召會為例〉,《2011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10月。\n 郭承天,〈新制度論與政治經濟學〉,《邁入二十一世紀的政治學》,何思因、吳玉山主編, 2000年11月。\n 郭承天,〈民主的宗教基礎:新制度論的分析〉,《政治學報》第32期,中國政治學會,2012年12月。\n 許恆嘉,〈教會管理與靈性經驗的集體印證之探討─以基督教臺北靈糧堂核心管理團隊的決策為例〉,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n 黃宗昊,〈歷史制度論的方法立場與理論建構〉,《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3期,2010年9月。\n 陳俊良、歐陽家立、鄭伊芳,〈臺灣教會社會服務與慈善公益工作之轉型與要點探討〉,《2013兩岸基督教論壇論文集》,2013年。\n 蔡維民、吳銘達,〈全球化思潮衝擊下倪柝聲教會觀的落實-以台灣聚會所經驗為例〉,《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2012年10月。\n 三、定期報刊:\n 《臺北市召會週訊》。臺北市召會發行。\n 《基督教論壇報》。財團法人基督教論壇基金會。\n 《國度復興報》。財團法人國度復興傳播基金會。\n 《今日基督教報》。蒲公英希望基金會。\n 《得榮基金會湧流報》。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n參、信件、聲明與會議資料:\n 李常受,1997年。《一封感激、交通的信》。\n 臺北市召會提供,2012年9月。〈臺北市召會新聞稿總覽〉。\n 臺北市召會,2014年12月12日。〈臺北市召會各會所負責弟兄名單〉。\n 臺北市召會,2012年12月。〈臺北市召會弟兄事奉成全訓練名單〉,《2012年臺北市召會弟兄事奉成全訓練》綱要。\n 富勒神學院,2006年1月。《富勒神學院2006年1月5日聲明》。\n 臺灣福音書房,2006年10月。〈1996年7月11日臺灣同工們與李弟兄一次聚會的彙記〉,《2006年國殤節特會信息綱目》。\n 臺灣福音書房,2012年9月。〈主恢復歷史的回顧與展望─在臺灣(1997年至2012年)〉,《2012年秋季全台同工成全訓練綱要》。\n DCP辯護與證實,2006年10月。《朱韜樞和他一些同工之不同的教訓與異議的觀點》。\n肆、網頁:\n 中華基督教福音協進會網頁:http://www.ccea.org.tw/about/about.aspx。\n 臺灣福音工作全時間訓練中心之沿革:http://www.fttt.org.tw/Main.php?History&Ch\n 國家建築金質獎官方網站:http://www.yestaiwan.com.tw/page06_14.html。\n 台灣中部相調中心簡介:http://ctbc.recovery.org.tw/。\n 真理辯證中文網」:http://www.cftfc.com/com_chinese/lawsuit/lawsuit.htm。\n 台北市兆如老人安養中心:http://www.hangan.org.tw/organization_list.aspx\n 財團法人桃園縣私立佳安長期照護中心:http://jiaan.com.tw/about.php?tbid=AC1759420894。\n 聚會處發展歷史:http://www.wnee.net/html/shengpingpingshu/jianzhengchuanji/20131129/33187.html\n 可信靠的話:http://www.afaithfulword.org/simpchin/index.html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宗教研究所
10115600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156004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600401.pdf2.36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