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911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蘇永欽<br>林佳和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楊奇zh_TW
dc.creator楊奇zh_TW
dc.date2015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5-08-24T02:28:12Z-
dc.date.available2015-08-24T02:28:12Z-
dc.date.issued2015-08-24T02:28:12Z-
dc.identifierG101651064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911-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律學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101651064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檢察監督,是中國大陸承襲蘇聯體制而制定的,非常特殊的監督體制。從中國大陸的憲法文本出發,檢察機關作為法律監督機關,應該針對其他的國家機關進行監督,從而規範其行為,限制其權力,進而保障公民權利以及國家法制的統一。然而目前的檢察機制,由於歷史原因和立法的偏差,導致檢察機關職能集中于刑事訴訟領域,雖然符合一般檢察概念的認知,但與中國大陸憲法所定位的法律監督機關相去甚遠。\n 本文通過歷史解釋的方法,梳理出檢察機關在目前中國大陸窘迫現狀的由來,以及法律監督的含義和歷史淵源。并通過體系解釋和文本解釋,進一步強化對法律監督概念的核心認識,將中國大陸的檢察概念和一般檢察概念區分開來,指出中國大陸憲法所指之檢察監督,其範圍絕非今日限縮於刑事訴訟這一小塊。\n 同時,通過與台灣監察院的對比,進一步強調,國家監督機關的制度設計,與其所扎根的憲法背景息息相關。兩岸國家監督機關而今都陷入了尷尬境地,雖然這種境遇的成因不同,但卻殊途同歸。而這種不同,背後反映出來的,都是監督制度的發展和憲法整體理念不適應的後果。因此,這種對比也才有了其價值。\n 最後,通過對法律監督的正名,在尊重憲法現有文本的前提之下,本文提出了較為簡單但相對完整的檢察監督制度新的架構設計。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第一章:緒論 7\n第一節:研究動機 7\n第二節:研究目的 8\n第三節:研究範圍 8\n第四節:研究方法 9\n第二章:檢察的概念對比 11\n第一節:一般意義的「檢察」概念 11\n一、大陸法系的檢察制度發展 11\n二、英美法系的檢察制度發展 12\n三、小結 13\n第二節:作為法律監督的檢察 14\n一、 導論 14\n二、 法律監督的概念、分類與標準 14\n第三章 法律監督的由來與變遷 21\n第一節:蘇聯的法律監督制度 21\n一、 沙俄時期的檢察制度 21\n二、 蘇聯的檢察制度 23\n三、 小結 29\n第二節:中國大陸檢察監督制度的變遷 30\n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1919~1949)人民檢察制度 30\n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的初創 35\n三、 1954年《憲法》與《人民檢察院組織法》頒布後的發展 36\n四、 檢察監督制度的波折與中斷 39\n五、 檢察制度的重建及缺陷 43\n六、 小結 45\n第三節:檢察權的理論紛爭 46\n一、檢察權的性質 46\n三、 法律監督的存廢爭論 49\n第四章:憲法中的法律監督 51\n第一節:憲法及法律文本中的法律監督 51\n第二節:憲法體制中的法律監督機關 52\n一、民主集中制下的法律監督機關 52\n二、一府兩院制中的檢察機關 54\n第三節:檢察機關與其他機關之間的關係 56\n一、 檢察機關與人民代表大會的關係 56\n二、 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政府 56\n三.人民檢察院與人民法院 56\n第四節:作為法律監督的檢察的實際問題 56\n第五節:小結 59\n第五章:中華民國監察院制度與檢察監督制度之比較 61\n第一節:導論 61\n第二節:監察制度與中華民國的憲政 62\n一、 主權在民、權能分離與五權分立 62\n二、 行憲前的監察制度 67\n三、 七次修憲與監察 72\n第三節:兩岸監督體制對比 80\n一、 組織、職權與地位之對比 80\n二、 兩種監督機關現狀之分析 82\n三、兩種監督機關殊途同歸的經驗 84\n第六章:檢察監督制度的重構 87\n第一節:檢察監督的職權 87\n一、 檢察與檢察監督的分離 87\n二、 具體的檢察監督職能 88\n第二節:檢察監督的職權行使程序 90\n一、 地方立法的法律監督程序 90\n二、 對行政機關的監督程序 90\n三、 對職務犯罪的起訴程序 91\n四、 對審判機關的監督程序 91\n五、 最終解決程序 91\n六、 兩點補充 92\n第三節:檢察監督的機構設置 92\n一、 公訴體系與監督體系分立 92\n二、 檢察體系雙重領導機制 93\n三、 內部領導機制 94\n四、 檢察長的任免 94\n第七章:總結 95\n參考文獻 97\n書籍 97\n論文 98zh_TW
dc.format.extent1670410 bytes-
dc.format.mimetypeapplication/pdf-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16510642en_US
dc.subject檢察zh_TW
dc.subject法律監督zh_TW
dc.subject職能分立zh_TW
dc.subject權力分立制衡zh_TW
dc.title中國大陸檢察監督制度研究--以中華民國監察權為比較對象zh_TW
dc.titleResearch on Procuratorial Supervision System in China---monitoring powe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the comparative targeten_US
dc.typethesisen
dc.relation.reference書籍\n1. 王玄瑋,中國檢察權轉型問題研究,法律出版社,2013年10月\n2. 王桂五,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制度研究,中國檢察出版社,2版,2010年9月\n3. 呂世倫,列寧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n4. 李伸一,監察權之理論與實務,監察院出版,2版,2005年5月\n5. 李炳南,憲政改革與國民大會,月旦出版社,1994年6月\n6. 李勇,傳承與創新:新中國檢察監督制度史,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11月\n7. 何勤華,檢察制度史,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11月\n8.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5版,2012年9月\n9. 武延平、劉根菊,刑事訴訟法學參考資料彙編(上冊),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0月\n10. 許崇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史,上、下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版,2005年5月\n11. 荊知仁,中國立憲史,2版,1985年12月\n12. 孫謙,人民檢察制度的歷史變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11月\n13. 張培田,新中國法制研究史料通鑒,第三卷、第十卷,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n14. 張千帆,憲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8月,2版\n15. 張千帆,憲法學,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n16. 張淑中、姚中原,台灣憲政改革—修憲理論、政治過程與制度影響,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4月\n17. 閔钐,中國檢察史資料選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08年6月\n18. 郭道暉、李步雲、郝鐵川,中國當代法學爭鳴實錄,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n19. 曾憲義,檢察制度史略,中國檢察出版社,2版,2008年6月\n20. 葉俊榮,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2月\n21. 傅啟學、陳文仁、張劍寒、賀凌虛、徐松珍、胡佛,中華民國監察院之研究,1967年9月\n22. 陶百川、陳少廷,中外監察制度之比較,中央文化供應社發行,1982年12月\n23. 監察院,監察報告書,1996年2月\n24. 齊光裕,中華民國的憲政發展—民國三十八年以來的憲法變遷,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11月\n25. 劉清生,中國近代檢察權制度研究,湘潭大學出版社,2010年4月\n26. 劉方,檢察制度史綱要,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n27. 劉惠仁,五權憲法中的監察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碩士論文獎助出版委員會,1990年9月\n28. 趙玲玲,憲政改革:理念、歷程與展望,財團法人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1996年7月\n29. 謝政道,中華民國修憲史,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版,2007年7月\n30. 熊先覺,中國司法制度資料選編,人民法院出版社,1987年5月\n31. 韓延龍、常兆儒,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第2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n32. 【蘇】列寧,列寧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7月\n33. 【蘇】Л.Н.古謝夫,蘇聯和蘇俄刑事訴訟及法院和檢察院組織法立法史料彙編(上冊),法律出版社,1958年\n34. 【蘇】B·H·庫德里亞夫采夫,蘇聯憲法講話(刪節本),群眾出版社,1983年7月\n35. 【蘇】C·T·諾維科夫,蘇聯檢察系統,群眾出版社,1980年\n論文\n1. 王磊,法律監督地方立法對憲法實施的作用,人民檢察,2011年第8期\n2. 王曉、任文松,獨具特色的蘇維埃法律監督權,社會科學輯刊,2009年第4期\n3. 任文松、王曉,社會主義法制視角下的檢察權設計,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55卷第5期\n4. 李復甸,監察院現況與展望,全國律師,2015年5月號\n5. 洛甫,蘇維埃工作的改善與工農檢察委員會,鬥爭,第37期\n6. 徐益初,析檢察權性質及其運用,人民檢察1999年第4期\n7. 徐尚金,檢察權定位問題的思考,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02年第6期\n8. 徐顯明,司法改革二十題,法學,1999年第9期\n9. 唐素林,對檢察權屬性定位的重新認識,江漢論壇,2002年第8期\n10. 柴春元,法律監督是人大制度下的獨立權能,人民檢察,2002年第9期\n11. 孫謙,」檢察監督」評介—中俄檢察之比較(上),人民檢察,2010年第1期。\n12. 孫謙,」檢察監督」評介—中俄檢察之比較(下),人民檢察,2010年第2期\n13. 陳瑞華,司法權的性質---以刑事司法為範例的分析,法學研究 2000年第5期\n14. 陳衛東,中國檢察權的反思與重構---以公訴權為核心的分析,法學研究,2002年第2期\n15. 葉建豐,法律監督權:檢察權的合理定位,河北法學,2004年第3期\n16. 彭勃,檢察權的性質與「檢警一體化」理論試析,當代法學,2002年第8期\n17. 蔣德海,論我國法律監督的政治和法治價值,華東政法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n18. 龍宗智,論檢察權的性質與檢察機關的改革,法學,1999年第10期\n19. 魏臘云,論檢察機關憲法定位的理論基礎,江西社會科學,2007年3月刊\n20. 韓大元,檢察學理論研究的若干前沿問題,法學,2007年第9期\n21. 韓大元、劉松山,論我國檢察機關的憲法地位,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n22. 韓大元,柴華,論檢察制度在憲法實施中的作用---紀念1982憲法頒布30週年,人民檢察,2012年,第21期\n23. 韓大元,關於檢察機關性質的憲法文本解讀,人民檢察,2005年7月(上)\n24. 謝鵬程、任文松,蘇聯檢察制度對我國的影響,河北法學,第28卷第7期\n25. 謝鵬程,論檢察權的性質,法學,2000年第2期zh_TW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64201.pdf1.63 MBAdobe PDF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