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9233
題名: 台灣近代的喪禮告別式
The Modernization of Taiwanese Funeral
作者: 黃芝勤
Huang, Chih Chin
貢獻者: 林修澈
Lim, Siu Theh
黃芝勤
Huang, Chih Chin
關鍵詞: 傳統的
近代的
喪禮告別式
家祭
公祭
執禮者
祭拜者
traditional
contemporary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private ceremony
public ceremony
funeral director
mourner
日期: 2015
上傳時間: 2-Nov-2015
摘要: 本論文以喪禮告別式為研究主軸對象,觀察傳統的與近代的喪禮告別式在『性質』上差異,探討由「傳統的」到「近代的」喪禮告別式的各個環節中有哪些不變之處?又哪些發生變化的地方?變化的方式是簡單化或消失,還是有了新增加的項目與其隨附的意義?\r\n本論文將整體喪禮告別式分為儀式流程、場所與布置、執禮者與祭拜者、語言與文字的運用四個部份,以四個章節分別探討傳統的與近代的喪禮告別式在該四個元素上所呈現的異同。並在第五章透過統整第一到第四章的內容,剖析喪禮告別式在「近代的」所代表的意義。\r\n我們發現社會環境變遷、人際關係的轉變與觀念的改變是影響喪禮告別式變遷的三大主要因素。可各自再細分為多項子因素並影響喪禮告別式各個環節的變遷。所呈現的諸如告別式舉行日期由良辰吉日改為遷就喪家及參與者方便的假日。祭拜者因家祭規模隨著少子化因素而縮減以及公祭規模隨著人際互動與政治活動的熱絡而有擴大的情形。此外,喪禮告別式中的許多環節,也因為今日治喪環境或場地限制的因素,而有了簡化的趨勢。例如移柩、壓棺位、接外家等。而執禮者專業化也是很顯著的變遷。另外由於政治活動熱絡,今日常有政治人物因為趕場因素,干擾公祭時程的情形。相同的人際關係活絡因素也造成了輓額餽贈氾濫,而讓輓額失去其表達哀榮意涵的情形。告別式因此引起的混亂,固然有待改善,但也算是時代的特色。
This paper uses the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as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haracteristic”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and to also explore what aspects were changed and what aspects remain unchanged. In the case of changed, is it just simplified or total elimination? Or are there additional events with specified meanings? \r\nThe paper divides the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into four parts. They are ceremony program; ritual space and decoration; funeral directors and mourners; the use of language and words. Four different chapters are used to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four parts respectively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contemporary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ies. The fifth chapter combines the content of the four chapters and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the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in contemporary times. \r\nWe realized that the evolution of the society, the changes in people’s relationship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nception of people’s relationships are the three major impact factors of funeral farewell ceremony evolution. Each of the 3 factor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many sub-factors. For example, the ceremony date has been changed from the specific auspicious day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to just a convenient day for all parties. The home private ceremony has been simplified due to the birth rate decline while the public ceremony has grown larger due to the increase of people’s interaction and political involvement. \r\nAlso, these days many rituals are simplified due to ceremony space restrictions – for example, the moving of the coffin from family home to ritual hall, the sharing of the blessed items of the deceased and the reception of the in-laws for death inspection. There is also an obvious change in the professionalism of funeral directors. Aside from that, these days we often see political figures rushing between ceremonies and often interrupting the ceremony process. The same factors also resulted in the over gifting of elegiac couplets which has lost the true meaning of sending condolences. Thus it caused some confusion. Although the situation needs improvement, it still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day funeral.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r\n內政部\r\n  2012 《慎終追遠‧性別平等 現代國民喪禮》。台北市:內政部。\r\n片岡巖 著,陳金田、馮作民 合譯\r\n  1981 《台灣風俗誌》。台北:大立。\r\n台灣省政府民政廳\r\n  1995 〈喪葬禮儀篇〉,《禮儀民俗論述專輯4》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r\n  1998《喪葬禮俗範本》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r\n江廷遠\r\n  1937 《台灣葬儀改善要覽》台中:埔里街部落振興會聯合會。\r\n江慶林\r\n  1983 《台灣地區現行喪葬禮俗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r\n何冠妤\r\n  2007 《個性化告別式-會場規劃範例與設計》。台北:五南。\r\n何聯奎、衛惠林\r\n  1978 《台灣風土志》。台北:台灣中華書局。\r\n吳瀛濤\r\n  1975 《台灣民俗》。台北:眾文。\r\n呂子振編\r\n  1985 《家禮大成》。台中:瑞成。\r\n宋業瑾、王韻松\r\n  1998 《吉祥語》。北京:新華出版社。\r\n\r\n李民鋒\r\n  2014《台灣殯葬史》。台北:殯葬禮儀協會。\r\n周何\r\n  1991 《古禮今談》台北:萬卷樓。\r\n周慶芳\r\n  2005 《台灣殯葬禮俗彙編》高雄:高雄復文。\r\n林素英\r\n  2000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台北:文津。\r\n花松村\r\n  1999《台灣鄉土續誌 第七冊》。台北:中一。\r\n姚漢秋\r\n  1999 《台灣喪葬古今談》台北:台原。\r\n洪秀桂\r\n  1972 《南投縣婚喪禮俗》。南投:南投縣文獻委員會。\r\n郁元英\r\n  1984 《喪服草案簡編‧喪禮儀式》。台北:財團法人郁氏印書及獎學基金會。\r\n徐福全\r\n  1978 《台灣民間傳統孝服制度研究》。台北:文史哲。\r\n  1984(2008再版)〈台灣民間傳統喪葬儀節研究〉(博論)台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r\n尉遲淦\r\n  2003 《禮儀師與生死尊嚴》。台北:五南。\r\n張汝誠編\r\n  1985《家禮會通》。臺北:大立。\r\n張劍光\r\n  2004《入土為安:圖說中國古代喪葬文化》。廣陵:陽州。\r\n許金用\r\n  1992《台灣民俗文化彙編》。桃園:內海國民小學鄉土文化研究會。\r\n陳金田\r\n  1993《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第一部調查第三回報告書:台灣私法,第二卷》台北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r\n陳堯塘\r\n  2005〈台灣殯葬流程禮俗〉。收錄於《台灣民間殯葬禮俗彙編》。高雄:復文。\r\n陳繼成、陳宇翔\r\n  2008 《殯葬禮儀: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r\n陶立璠\r\n  1987《民俗學概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r\n黃文博\r\n  2000《台灣人的生死學》。台北:常民。\r\n黃有志\r\n  1991《社會變遷與傳統禮俗》。台北︰幼獅。\r\n楊士賢\r\n  2008 《慎終追遠-圖說台灣喪禮》台北:博揚文化。\r\n楊炯山\r\n  2002 《喪葬禮儀》。新竹:竹林。\r\n楊國柱\r\n  2003 《殯葬政策與法規》。台北:志遠。\r\n楊國柱、鄭志明\r\n  2003 《民俗、殯葬與宗教專論》。台北:韋伯。\r\n鈴木清一郎 (馮作民譯)\r\n  1989 《台灣民間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r\n作者、出版年代與出版地不詳,《殯葬禮儀服務作業守則》。\r\n二、日文專書\r\n大淵忍爾\r\n  2005,《中國人の宗教禮儀 道教篇》。東京:風響社。\r\n碑文谷 創\r\n  2004,《葬儀概論(改訂)》。東京:表現文化社。\r\n三、研究成果報告\r\n王鴻楷、劉可強\r\n  1995 《台閩地區喪葬活動空間之研究》。台北:內政部。\r\n台灣省政府社會處\r\n  1986 《台灣省改善喪葬設施實錄》。南投:台灣省政府社會處。\r\n  1998 《台灣省喪葬設施使用及費用概況調查報告》南投:台灣省政府社會處。\r\n江慶林(主編)\r\n  1983 《台灣地區現行喪葬禮俗研究報告》台北:中華民國台灣史蹟研究中心。\r\n徐福全\r\n  1992 《台北縣因應都市生活改進喪葬禮儀研究》台北:台北縣政府。\r\n莊英章\r\n  1990 《從喪葬禮俗探討改善喪葬設施之道》。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r\n釋慧開\r\n  2007 《台灣雲林地區傳統喪葬儀節變遷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台灣人文研究中心。\r\n釋慧開、蔡明昌\r\n  2006 《台閩地區殯葬消費行為調查研究》。台北:內政部。\r\n龔鵬程\r\n  2001 《通用喪葬儀式專案研究》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r\n四、碩博士論文\r\n孔維愉\r\n  2005 〈殯葬禮儀服務人員之人格特質、殯葬管理條例知覺、工作生活品質、專業承諾、工作倦怠、工作士氣與留職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市殯葬禮儀服務人員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王書偉\r\n  2007 〈殯葬禮俗「禁忌」研究-以嘉義大林鎮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宗教學研究所。\r\n王貫徹\r\n  2006 〈殯葬設施設置使用管理面臨之困境與因應對策之研究 —以台南市殯葬管理所為例〉(碩論)長榮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r\n余惠媛\r\n  2011 〈客家釋教喪葬儀式及其音樂之研究~以苗栗縣「廣福壇」之午夜功德儀式為例〉(碩論)新竹教育大學 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r\n吳升元\r\n  2007 〈台灣龍華教派司公壇之研究─以苗栗苑裡地區為中心〉(碩論)逢甲大學 歷史與文物管理所。\r\n吳俊緯\r\n  1999〈台灣地區殯儀館空間形式與相關行為之研究〉(碩論)逢甲大學 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r\n吳信雄\r\n  2010 〈台灣閩南傳統喪禮之研究—以儀式及其意涵為中心〉(碩論)長榮大學 台灣研究所。\r\n吳信漢\r\n  2012 〈台灣閩南釋教師公之文化內涵形成析論──以台東慧德壇為例〉(碩論)彰化範大學 台灣文學研究所。\r\n吳國寶\r\n  2010 〈公部門殯葬管理問題之研究-以新竹市殯葬管理所為例〉(碩論)中華大學 行政管理學系碩士班。\r\n呂學興\r\n  2009 〈台灣閩南社會婚喪儀式吉祥話研究〉(碩論)輔仁大學教育 宗教學研究所。\r\n李佳穎\r\n  2011 〈套裝的死亡旅程通往何方?當代台灣死亡儀式商品化研究〉(碩論)清華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r\n李孟秋\r\n  2008 〈台灣中南部閩南社群告別式音樂之研究〉(碩論)台南藝術大學 民族音樂學研究所。\r\n李松根\r\n  2004 〈殯葬管理與社會發展-以台北市為例〉(碩論)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r\n李錫憲\r\n  2010 〈殯葬設施經營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碩論)樹德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r\n李麗春\r\n  2011 〈殯儀館工作人員之生命經驗〉(碩論)台北教育大學 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r\n沈明宏\r\n  2008 〈殯儀館之交通衝擊分析〉(碩論)台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r\n林美芬\r\n  2009 〈台灣清微道宗拔度儀式研究〉(碩論)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r\n林清泉\r\n  2003 〈喪葬禮儀的傳統及演變—以宜蘭地區漢人為例〉(碩論)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 生命學研究所。\r\n林龍溢\r\n  2004 〈在太平間之實踐—某醫院的個案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r\n林駿華\r\n  2002 〈馬祖喪葬禮俗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侯明惠\r\n  2007 〈新竹市政府殯葬管理所服務績效評估之研究〉(碩論)玄奘大學 國際企業學系。\r\n姜寶河\r\n  2002 〈當代台灣殯葬儀式擬態變遷研究〉(碩論)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r\n洪筱蘋\r\n  2009 〈從台灣閩南諺語與語彙看喪葬禮俗之變遷-以嘉義地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張宇呈\r\n  2009 〈嘉義地區殯葬業的傳統經營模式與現代發展:分工模式與儀式的變遷〉(碩論)南華大學 應用社會學系社會學碩士班。\r\n陳川青\r\n  2001 〈台北市殯葬設施及其管理服務所面臨的困境久探討與因應對策之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陳仲瑛\r\n  2010 〈台灣佛教喪禮研究〉(碩論)玄奘大學 宗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r\n陳旭昌\r\n  2002 〈現行治喪環境,社區優質殯儀館功能及設置策略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市楠梓區為例〉(碩論)高雄師範大學 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r\n陳明莉\r\n  2001 〈鹿港喪葬禮俗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陳信良\r\n  2011 〈公立殯葬設施設置鄰避衝突化解過程之研究─以台灣南部三個殯葬設施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陳冠印\r\n  2011 〈如果沒有明天─大學生死亡態度與生前告別式接受度及使用意願度之相關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陳姿君\r\n  2010 〈人、情、儀式----埔里鎮殯葬業文化研究〉(碩論)暨南大學 人類學研究所。\r\n陳美鳳\r\n  2001 〈台灣民間喪禮內涵與社會功能之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教育社會學研究所。\r\n陳繼成\r\n  2002 〈台灣現代殯葬禮儀師角色之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曾丹群\r\n  2008 〈喪服服飾變遷之研究〉(碩論)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碩士班。\r\n游麗萍\r\n  2009 〈宜蘭地區喪葬儀式變遷之社會學研究〉(碩論)佛光大學 社會學系。\r\n程正嘉\r\n  2010 〈大學生對「個性化告別式」接受態度及服務內涵看法之研究〉(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黃有志\r\n  1987 〈我國傳統喪葬禮俗與當前台灣喪葬問題研究—以北部地區喪葬問題為例之探討〉(博論)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r\n黃芝勤\r\n  2005 〈台灣殯葬禮儀人員執業現況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黃毓茹\r\n  2014,〈台灣殯葬禮俗中「點王為主」儀式之變遷—以澎湖縣為例〉(碩論)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r\n黃榮盛\r\n  2012 〈台灣地區殯葬業人力資源管理績效衡量模式之建構〉(碩論)吳鳳科技大學 應用數位媒體研究所。\r\n\r\n黃慧玲\r\n  2006 〈喪葬禮儀師悲傷輔導服務與能力之民族誌研究〉(碩論)台北護理學院 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r\n黃瓈嬅\r\n  2010 〈殯葬禮儀服務人員之工作特性知覺、工作投入與情緒勞務負荷之研究〉(碩論)清雲科技大學 經營管理研究所。\r\n楊士賢\r\n  2006 〈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儀式戲劇研究─以花蓮縣閩南釋教系統之冥路法事為例〉(碩論)東華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r\n  2010 〈台灣釋教喪葬拔渡法事及其民間文學研究─以閩南釋教系統為例〉(博論)東華大學 民間文學研究所。\r\n楊順安\r\n  2010 〈台灣道教喪葬禮俗之研究—以旗山鎮為例〉(碩論)台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r\n葉國杏\r\n  2004 〈客家喪祭三獻禮及其教育意涵之研究〉(碩論)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r\n葉曼華\r\n  2010 〈凶禮告終除喪卽吉-台灣民間喪葬禮俗中合爐儀式的研究〉(碩論)台南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教學碩士班。\r\n詹栩茵\r\n  2010 〈殯葬禮俗中告別式的場域與程序設計探討〉(碩論)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碩士班。\r\n鄒輝堂\r\n  2004 〈從儀式與生計看殯葬改革對傳統殯葬從業人員的影響──以南投地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廖明昭\r\n  2008 〈個性化告別式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r\n廖聖雲\r\n  2009 〈台灣六堆客家地區三獻禮儀式之研究〉(碩論)屏東教育大學 中國語文學系。\r\n劉美玲\r\n  2011 〈釋教打血盆儀式的意涵、流變與傳承:以新竹縣橫山鄉春盛壇為例〉。(碩論)交通大學 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r\n劉益彰\r\n  2006 〈彰化地區殯儀館建築空間之研究〉(碩論)雲林科技大學 空間設計系碩士班。\r\n潘宏泉\r\n  2009 〈喪禮告別式追思光碟對重要親人的存在意涵〉(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蔡少華\r\n  2007 〈殯葬禮儀師之專業成長歷程:以懷恩祥鶴公司為例〉(碩論)輔仁大學 宗教學系。\r\n蔡侑霖\r\n  2000 〈台中地區喪葬禮俗初探〉(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蔡金鼎\r\n  2009 〈無形文化資產的生命史─民俗喪葬陣頭「孝女白琴」的啟示〉(碩論)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r\n蔡淑惠\r\n  2009 〈傳統殯葬業者與現代禮儀師的語言比較—以台灣閩南語為例〉(碩論)台北教育大學 台灣文化研究所。\r\n蔡鴻儒\r\n  2009 〈成人參與勞委會職訓局之職業訓練移轉成效研究~以殯葬禮儀師訓練課程為例〉(碩論)雲林科技大學 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r\n鄭素卿\r\n  2011 〈小琉球喪葬文化〉(碩論)高雄師範大學 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r\n謝坤欣\r\n  2004 〈神聖與世俗─從佛教喪葬儀式探討當代台灣殯葬發展〉(碩論)世新大學 社會發展研究所。\r\n謝東任\r\n  2005 〈台中市殯葬管理與服務之研究〉(碩論)逢甲大學 公共政策所。\r\n羅珮瑜\r\n  2001 〈台灣殯葬業現代化的研究—台北地區的例子〉(碩論)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r\n譚維信\r\n  2000 〈台灣地區殯葬設施管理服務之研究-以新竹市殯葬管理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龔萬侯\r\n  2005 〈牽亡歌陣儀式意涵之探討--以台南地區為例〉(碩論)南華大學 生死學研究所。\r\n龔澤民\r\n  2012 〈地區殯葬設施設置可行性研究-以桃園縣楊梅市為例〉(碩論)長庚大學 企業管理研究所亞太營運管理組。\r\n五、期刊及研討會論文\r\nEvelyn Rawski, “A Historian’s Approach to Chinese Death Ritual,”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pp.20-35.中譯:羅友枝,〈一個歷史學者對中國人喪葬儀式的研究方法〉。《歷史人類學 第1卷第2期》頁135-150。\r\nJames Watson, “The Structure of Chinese Funerary Rites: Elementary Forms, Ritual Sequence, and the Primacy of Performance,” in James L. Watson and Evelyn S. Rawski eds.,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 (Berkeley: UC Press, 1988), pp.3-19.中譯:華琛,〈中國喪葬儀事的結構──基本型態、儀式次序、動作〉。《歷史人類學 第1卷第2期》頁98-114。\r\n石磊\r\n  1984 〈喪葬儀式與社會結構〉,《生命禮俗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r\n\r\n邱泯科\r\n  2004〈客死他鄉與落葉歸根─1971~2000年台灣地區死亡者死亡地點與死亡場所分析〉。發表於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灣人口學會。\r\n徐福全\r\n  2013 〈社會變遷下的台灣喪葬禮俗〉,《平等自主‧慎終追遠~現代國民喪禮新書研討會論文集》頁30-42。台北:內政部。\r\n紐則誠\r\n  2001〈生前契約︰臨終關懷的殯葬服務〉。《社區發展季刊:第96期》頁146-148。\r\n陳皎眉、林世崇\r\n  2001〈台北市殯葬改革面面〉。《社區發展季刊:第96期》頁78-85。\r\n黃芝勤\r\n  2007〈我的鄉土發現—中部地區殯葬禮儀服務人員執業采訪錄〉。《台灣史蹟研究會96年會友年會》頁815-832。台北:台北文獻會。\r\n  2009〈「點王為主」—台灣喪禮中點主儀式的象徵意義〉。發表於慈濟大學第九屆人類學與民族學相關系所研究生論文發表會。\r\n黃芝勤、林松農、釋慧開\r\n  2009〈台灣雲林地區傳統喪葬儀節變遷之研究〉。發表於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所山海觀研討會。\r\n黃芝勤、徐福全\r\n  2005〈台灣殯葬禮儀人員工作價值觀與執業角色自我定位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生死學研究第五期》頁163-208。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系。\r\n  2007〈台灣殯葬禮儀人員執業角色自我定位與工作內容重要度知覺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為例〉。《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五期》頁55-69。雲林:環球技術學院。\r\n黃毓茹、楊國柱、黃芝勤\r\n  2013〈由奠禮會場(場所)之變遷探討殯葬管理條例有關禮廳及靈堂設置之規定〉。發表於第四屆全國清明殯葬理論學術交流會。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r\n謝孟雄、黃秀春\r\n  2001 〈善終關懷與往生服務-東敏先生對喪葬習俗的改革〉,《社區發展季刊:第96期》,頁64-69。\r\n六、影音資料\r\n真開利三郎\r\n  1931(2005出版)〈追念民主鬥士與文化先鋒-蔣渭水〉台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r\n七、網路資料\r\n內政部全國殯葬資訊入口網。網址:http://mort.moi.gov.tw/frontsite/search/facilitiesSearchAction.do?method=doFindAll&siteId=MTAx&subMenuId=401。上網日期:2015.1.8.。\r\n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網址:http://www.moi.gov.tw/files/news_file/week10335.pdf。上網日期:2015.1.8.。\r\n台中縣沙鹿鎮老照片專輯網站。網址:http://book.shalu.gov.tw/book-s3/headline_03p93.htm。上網日期:2015.1.31. \r\n彰化縣北斗鎮的古文書與老照片數位化建置計畫網站。網址:http://km.moc.gov.tw/bhedu/cate_0b_001.html。上網日期:2015.1.31.\r\n台灣殯葬資訊網。網址:http://www.taiwanfuneral.com/Detail.php?LevelNo=353。上網日期:2015.1.8.。\r\n釋慧開法師彙編,〈佛教生死觀與殯葬佛事儀軌(含內容及程序)〉。資料來源:www.fba-tcc.org/upfile/1225336601.doc 上網日期:98.04.30.
描述: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民族學系
972595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7259502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