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nccu.edu.tw/handle/140.119/81234
|
Title: |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於黃岩島爭議之研究 China and Philippines in the study of the Huangyan Island dispute |
Authors: | 羅世強 |
Contributors: | 邱坤玄 羅世強 |
Keywords: | 菲律賓 南海主權爭端 中菲關係 黃岩島爭議 |
Date: | 2015 |
Issue Date: | 2016-02-03 12:23:05 (UTC+8) |
Abstract: | 「黃岩島事件」凸顯東協國家對中國大陸的恐懼,菲律賓因軍力不足以與中國大陸對抗,轉而藉由與美方的軍事合作關係嚇阻中國大陸,顯示小國(菲律賓)面臨「安全困境」時,不惜違背區域內經濟盟友(中國大陸),反與另一強國(美國)結盟,以共同對抗區域強權。菲律賓反映在其國防、外交和經濟政策等面向上。在國防政策上,菲律賓開始積極進行國防衛隊的現代化進程,以應付中國武器現代化對南海區域可能的衝擊。在外交政策上,菲律賓希望透過協調東協發出一致的聲音,將南海主權爭端問題國際化,進而運用國際壓力與中國大陸達成具有法律拘束力的南海行為準則(Code of Conduct)。除此之外,菲律賓也試圖將美國、日本和澳洲等區域大國重新拉進南海區域中,成為平衡中國的力量。經濟政策上,菲律賓曾與中國進行雙邊的南海合作探勘計畫,希望與中國在南海區域達成制度性合作。
本文以黃岩島爭議事件探討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南海政策為研究主軸,檢視菲律賓捍衛南海主權所執行的相關政策。透過了解中菲兩國的南海政策作為,拼湊出中菲南海爭端涉及國際衝突管理與權力平衡及兩國南海政策的整體樣貌,讓台灣更加了解同為南海主權爭端國菲律賓的南海政策特性,進而掌握南海區域衝突可能的發展。菲律賓曾與中國大陸簽訂雙邊南海行為準則,也曾與中國大陸在南海進行雙邊共同探勘的合作計畫,提供了與中國在南海進行雙邊合作的重要實例,值得同為南海聲索國的台灣作為參考省思。 |
Reference: | 中國大陸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編,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0。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
中國科學院南沙綜合科學考察隊,南沙群島歷史地理研究專集。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1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海上通道安全課題組,海上通道安全與國際合作。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係文件集1951-1953。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8 年。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中外條約編輯:中華民國十六年至四十六年。臺北:外交部,1958年。 內政部營建署編,永續海岸推動實施服務團及海岸環境風貌評選總結報告書。臺北:內政部營建署,2011年。 王小波,誰來保衛中國海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 王生榮,金黃與蔚藍的支點:中國地緣戰略論。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冠雄,南海諸島爭端與漁業共同合作。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6年。 王曙光,海洋開發戰略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 丘宏達,現代國際法(修訂二版)。臺北:三民書局,2007年。 安應民等。南海安全戰略與強化海洋行政管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年。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臺北:正中書局,2008年。 自蘇浩,從啞鈴到橄欖球:亞太合作安全模式研究。臺北: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發行,台灣海洋。臺北: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0年。 吳士存,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2年。 吳士存,南沙爭端的起源與發展。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 吳士存,聚焦南海:地緣政治·資源·航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 吳士存等,聚焦南海─地緣政治 資源 航道。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 宋吉峰,南海衝突下的台灣海軍戰略 。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宋燕輝,美國介入南海法律戰-臺灣如何因應。臺北:台北論壇,2014年。 宋燕輝等,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6年。 宋燕輝等,南海情勢與我國因應之道。高雄:行政院海岸巡防署,2011年。 李向陽,亞太藍皮書 亞太地區發展報告2013。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李金明,南海波濤:東南亞國家與南海問題。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5年。 沈克勤,南海諸島主權爭議述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9年。 周方銀,大國的亞太戰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 季國興,中國的海洋安全和海域管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林正義、宋燕輝,南海情勢與我國應有的外交國防戰略。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年。 金永明,兩岸關係新論 。臺北:麗文文化事業,2012年。 金永明,海洋問題專論第二卷。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年。 俞寬賜,南海諸島領土爭端之經緯與法理:兼論東海釣魚臺列嶼之主權問題。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年。 南海區域問題研究編委會編,南海區域問題研究第一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2年。 姚嘉文,南海十國春秋:南海與臺灣安全。臺北:大村文化,1995年。 姜皇池,論兩岸南海海上執法合作可能議題。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7年。 柳昆助,全球戰略觀察。臺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2008年。 洪農,2011年度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12年。 胡波,中國海權策 外交、海洋經濟及海上力量。北京:新華出版社,2012年。 孫哲,亞太戰略變局與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北京:時事出版社,2012年。 高子川,藍色警示─21世紀初的海洋爭奪與展望。北京:海潮出版社,2004年。 高之國,國際海洋法論文集(一)。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 張小明,冷戰時期新中國的四次對外戰略抉擇。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7年。 張世平,中國海權。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9年。 張植榮,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當代中國的挑戰及其歷史由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張維一,南海資源開發與主權維護。臺北:潘氏圖書公司,1994年。 張潔等,中國周邊安全形勢評估2012。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 曹雲華、鞠海龍,南海地區形勢報告2011-2012。北京:時事出版社,2012年。 梁錦文,後冷戰時期之越南外交政策。臺北:翰蘆圖書,2002年。 畢恆達,教授為什麼没有告訴我。臺北:學富文化,2006年。 符駿,南海四沙群島。臺北:世紀書局,1981年。 郭淵,地緣政治與南海爭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陳烈甫,菲律賓的歷史與中菲關係的過去與現在。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之發現、開發與國際衝突。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陳鴻瑜,南海諸島主權與國際衝突。臺北:幼獅文化,1987年。 陳鴻瑜,越南近現代史。臺北:國立編譯館,2009年。 陳鎮東,南海海洋學。臺北:渤海堂,2001年。 傅崐成,南(中國)海法律地位之研究。臺北:一二三資訊,1995年。 傅崐成,海洋的能源通道安全與中國。臺北:問津堂,2009年。 傅崐成、水秉和編,中國與南中國海問題。臺北:問津堂書局,2007年。 黃異,海洋秩序與國際法。臺北: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楊志恆,我國應有的南海戰略。臺北:業強出版社,1995年。 劉中民,世界海洋政治與中國海洋發展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9年。 劉復國、吳士存,2010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11年。 潘彥豪,中共海洋武力的發展與影響(1992-2010)-海權理論的觀點。臺北:粵儒文化出版,2012年。 蔡明彥,21世紀美國東亞戰略與美日中安全關係。臺北:鼎茂圖書出版社,2006年。 蔡東杰,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8年。 蔡東傑,當代中國外交政策。臺北:五南書局,2011年。 蔡政文,南海情勢發展對我國國家安全及外交關係影響。臺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2001年。 鄭永年,通往大國之路:中國與世界秩序的重塑。北京:東方出版社, 2011年。 鄭澤民,南海問題中的大國因素。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盧兵彥,和平崛起 中國邁向世界大國的地緣戰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 蕭建國,國際海洋邊界石油的共同開發。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年。 閻學通等譯,爭論中的國際關係理論(第五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鞠海龍,2013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安全研究中心,2015年。 鞠海龍,亞洲海權地緣格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韓振華等編,我國南海諸島史料彙編。北京:東方出版社,1988年。 蘇冠群,中國的南海戰略。臺北:新銳文創,2013年。 蘇冠群,中國的南海戰略。臺北:新銳文創出版社,2013年。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102981019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2981019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學術集成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