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2299
題名: 諮商的教育哲學基礎之研究
作者: 張可昌
貢獻者: 沈清松
教育研究所
日期: 1988
上傳時間: 10-Mar-2016
摘要: 提要內容\n一、研究目的:\n 1.探討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彼此的關係;尋求以諮商和哲學來共同對教育做較整全的說明。\n 2.檢視一般在理論比較上的缺失,尋找足以幫助教育者形成自己的「通用理論」之方法與態度。\n 3.在上述二目的中,肯定存有學對於教育與諮商的重要性。\n二、方法與進程:\n 本研究採詮釋學與現象學的方法,並輔以分析的方法以行批判與綜合;而這些方法的統整又需要一連貫性的方法來完成,本文於是進而採取對比的方法來進行統整。\n 依這些方法在第二章中針對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既有的關係,予以分析和批判,在初步的「存而不論」中對比,以找出應有或能有的關係。第三章則先將一般對理論的取向和上述鉅觀層次的關係「存而不論」,就個人層次進一步地分析與批判,以彰顯理論和其比較中的主體性,並初步地完成以對比的方法來連接其他的方法;繼而從存有學出發,在諮商與哲學的對比中,形成對人的存有與其存在的關聯的詮釋,並以此對諮商中有關的哲學概念和實務予以批判。第四章再以此對比結果,在有關的教育哲學中既還原又詮釋地再對比,並對教育上的一些概念與實務進行批判。\n三、研究發現:\n 教育是在開顯中求治療,諮商則是在治療中求開顯,二者具有相輔相成的辯證關係;忽略了此種關係,學生並不能真正的學習與均衡地發展。現代哲學對於人的存有的追問,在結合了諮商的研究成果時,可以對人的形成有著較完善的解說,使得教育能夠把握人性開顯的方向。這種結合同時也形成了對教育(哲學)與諮商的批判:教育和諮商同樣具有科學與哲學的雙重性格,然而二者皆缺少了對哲學的共同隸屬,而教育哲學往往又不能對哲學採取距離,因此都未能促使科學和哲學進行對此。\n 教育者本身未能進行對比,也是教育未能落實其理想或目的的一個原因。教育者的專業資格往往被不當地預設,使得「自覺覺他」、「己立立人」的對比層次中出現了斷層。教育者對於教育理論的統整與把握,乃繫於對自己的統整與把握;在人的共同隸屬上採取距離時,教育者不但能對人和教育做承諾,並且能進行自由與批判的教學,在重獲人師的角色功能中,促使學生去自我實現與重建社\n會。\n四、有關建議:\n 1.諮商應列為師範教育的必修課程。\n 2.師範教育的諮商課程應注重哲學基礎的研究;諮商員的「輔系」不應被視為教師來源的「第二進路」。\n 3.教育哲學課程應注重存有學的研究;諮商與教育哲學課程,應考慮以一種諮商的方式來進行教學。\n 4.教學、諮商和訓導應調整彼此的合作關係。
目錄\n第一章 緒論………1\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2\n第二節 研究方法的說明………8\n第二章 教育、諮商與(教育)哲學的關係………17\n第一節 教育與諮商………17\n第二節 諮商與哲學………31\n第三節 哲學與教育哲學………48\n第三章 諮商的哲學基礎………73\n第一節 理論取向中的方法和態度………73\n第二節 從存有學出發的諮商………102\n第四章 教育哲學的研究………169\n第一節 人性觀………169\n第二節 人格發展………178\n第三節 人際交往………190\n第四節 自由與責任………201\n第五節 知識與價值………211\n第六節 完善的教學………225\n第五章 結論………255\n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有關建議………257\n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展望………271\n參考書目………273
描述: 碩士
畢業學年度:76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index.html568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