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514
題名: 大陸食品業內銷市場行銷環境之研究
作者: 陳文林
Chen, Wen-Lin
貢獻者: 魏艾
陳文林
Chen, Wen-Lin
關鍵詞: 大陸內銷市場
食品業
行銷環境
日期: 2000
上傳時間: 31-Mar-201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n(一) 書籍\n1、呂梁,大陸股市狂潮(香港:香港聯合報社,1993年5月)。\n2、林武郎,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與兩岸經濟關係的回顧與前瞻(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11月)。\n3、卜妙金,中國市場營銷—環境與策略(香港︰商務印書館出版,1996年7 月)。\n4、黃榮俊,中國大陸消費品商業流通體系—東北篇(台北:外貿協會調查報告,1995年7月)。\n5、陳義豐,新企業、新觀念:大陸合資經營觀(台中:夏河文化,1993年8月)。\n6、中華民國管理學學會,台商投資大陸內銷市場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年2月)。\n7、朱世鎬,現代商品學基礎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5年5月)。\n8、林昌修,大陸市場實戰手冊(台北:故鄉出版公司,1995年3月)。\n9、陳義豐,呂一林,搶購、待購:大陸消費取向(台中:夏河文化,1994年1月)。\n10、盧泰宏,兩岸三地廣告業發展之綜合比較(上)(北京:國際廣告,1996年1月)。\n11、海鳴杜蕾,1997中央電視台招標記實(北京:國際廣告,1998年12月)。\n12、林楠,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與廣告量透析(北京:國際廣告1996年9月)。\n13、管理科學學會,服務業赴大陸投資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管理科學學會,1993年7月)。\n14、葉春生,中國大陸企業組織與管理(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年6月)。\n15、袁明仁,GATT與大陸投資最前線(台北:時報文化,1993年6月)。\n16、經濟部投資貿易處,第二十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經濟部投資貿易處,1993年3月)。\n17、金鑫、劉志成、王紹飛編,中國稅務百科全書(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1993年6月)。\n18、陳絜吾,大陸最新稅法教室—最新法令與實務解讀(台北:月旦出版社,1994年9月)。\n19、勞久編,大陸工業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4年4月)。\n20、吳修藝,中國文化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n21、周雪光主編,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台北:桂冠出版社,1996年3月)。\n22、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大陸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研討會論文集(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1992年4月)。\n23、何淑貞,洗日明,營銷在中國—營銷、投資、管理:中國、香港(香港:廣角鏡出社,1985年6月)。\n24、商業部經濟研究所編,新中國商業三十年(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6年7月)。\n25、毛信萃,中國著名集貿市場薈萃(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年4月)。\n26、張敦富、黎福賢、楊世祺等著,中國投資環境(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發行,1993年9月)。\n27、閔建蜀,市場管理(台北:曉園出版社,1991年7月)。\n28、唐彥博,大陸經改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5月)。\n29、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中國大陸消費品商業流通體系—環渤海篇(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5年7月)。\n30、林永汀,如何進行兩岸經貿投資(台北:世潮出版社,1994年1月)。\n31、陳輝吉,大陸投資經營手冊(台北:財團法人省屬行庫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1993年9月)。\n32、陳豐明,大陸經濟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1995年3月)。\n33、何明桹,李國貞,兩岸食品工業互動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糖業出版,1996年6月)。\n34、唐彥博,大陸經改與兩岸關係(台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9月)。\n35、沈朝江,大陸經貿投資概要(台北:中庸出版社,1993年3月)。\n36、邱毅、謝京壑,兩岸食品工業發展與分工策略(台北︰台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5月)。\n37、中華民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食品產業之轉型—放眼大陸根留台灣」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1992年12月)。\n38、楊燦煌,如何進行對大陸投資(台北:書泉出版社,1990年7月)。\n39、文合山、鄭洋梅合著,中國大陸市場投資指南(台北:韜略出版,1994年12月)。\n40、政大廣告系,兩岸華人消費文化與廣告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政大廣告系,1997年3月)。\n41、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大眾傳播事業投資環境之研究-出版部分(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5年3月)。\n42、葉天榮,大陸投資環境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大陸企業管理委員會,1992年3月)。\n43、林彩梅,多國籍企業(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7年11月修訂五版)。\n44、中國國家統計局編,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2000年6月)。\n45、胡鞍鋼,王紹光,康曉光編著,中國地區差距報告(台北:致良出版社,1996年7月)。\n46、黃葦町、李凡,當代中國的消費之謎—困惑與思考(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三刷)。\n47、許強,邱德俊,大陸股市投資—B股H股實戰入門(台北:金錢文化,1998年11月)。\n48、黃葦町,中國隱形經濟(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年1月)。\n49、楊鴻儒,李天贈譯,大久保勳、今井理之著,中國經濟100問與答(台北:建宏出版社,1993年8月)。\n50、簫新煌,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台灣研究基金會,1989年)。\n51、李英明,中共研究方法論(台北:揚智文化出版社,1996年)。\n52、李明琨,李江濤,中國社會分層:改革中的巨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n53、林歷山,警告共和國:神聖憂思錄(北京:團結出版社,199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基金統計資料)。\n54、商業部經濟研究所編,新中國商業三十年(北京:商業經濟研究所, 1996年3月)。\n55、李孟洲等編,行銷大陸市場—掌握十億人口消費流通脈動(台北:工商時報社大陸新聞中心,1994年2月初版)。\n56、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大陸台商規劃案例(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7年9月)。\n57、錢兆和,劉春明,銷售學(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7月)。\n58、柳隨年、蔡寧林主編,中國物資系統概況(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 1991年12月,第一版)。\n59、「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編輯,當代中國商業(下)(天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88年7月)。\n60、劉常勇、李立,前進大陸快易通:贏得十二億市場的投資教戰手冊(台北:商智文化,1998年3月)。\n61、郎寶書、劉興銀,現代市場營銷學(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1993年8月)。\n62、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物資經濟研究所「財貿經濟」編輯部編,中國市場發育探索(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1992年7月)。\n63、李復甸,瞭解大陸台商權益保障(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年8月再版)。\n64、胡耀蘇,陸學藝等著,中國經濟改革與社會結構調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2月)。\n65、嵐德編輯委員會大陸小組,西元2020年中國大陸科技發展藍圖彙編(台北:嵐德出版社,1994年1月)。\n66、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編印,中國大陸連鎖店發展現況市場調查(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8年7月)。\n67、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1996兩岸廣告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廣告學系,1996年11月)。\n68、曾培炎,2000年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報告(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0年3月)。\n69、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出版社, 1998年10月)。\n70、梁再添,台商投資大陸稅務規劃案例(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 1998年8月再版)。\n71、何雍慶編著,大陸國有企業改革(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7年10月)。\n72、林文軒,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下之大陸農村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5年3月)。\n73、林文軒,中共科技事業發展現況(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1992年12月)。\n74、黃經明,中國食品工業年鑑1998(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年5月)。\n75、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6)(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7年5月)。\n76、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5),(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 1996年5月)。\n77、中國國家統計局編,新中國五十年(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2000年5月)。\n78、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料組編,2000年中共年報(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資料組,2000年7月)。\n79、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編,食品工業統計資料彙編(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1994年3月)。\n80、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大陸食品工業研究組編,大陸食品工業發展(新竹:大陸食品工業所,1997年6月)。\n81、中國國家統計局,2000年中國統計年鑑(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2000年3月)。\n82、嵐德編輯委員會大陸小組,西元2020年中國大陸科技發展藍圖彙編(台北:嵐德出版社,1994年1月)。\n83、法務部調查局大陸資料組編,中國大陸綜覽(1997年)(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大陸資料中心,1998年4月)。\n84、胡鞍鋼,人口與發展—中國人口與經濟問題的系統研究(杭州:浙江人出版社,1989年)。\n85、遲福林等著,政治體制改革基本問題探討(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10月)。\n86、趙建民,當代中共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出版社,1997年9月)。\n87、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7月)。\n88、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1995年5月)。\n89、黃葦町、李凡,當代中國的消費之謎—困惑與思考(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92年6月,初版三刷)。\n90、蔣碩傑,臺灣經濟發展的啟示(臺北︰經濟與生活,1986年五刷)。\n91、王山,第三隻眼看中國(山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n92、陳玉明,中國加入WTO各行業前景分析(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1月)。\n93、「中國國內貿易年鑑」社編輯發行,中國國內貿易年鑒(北京:中國國內貿易年鑑編輯出版社,1999年10月)。\n94、中共國務院出版,國務院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北京:中國法律出版社,1986年10月11日)。\n95、史煒,中國財政補貼問題(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0年3月)。\n96、高德步,明補、暗補:大陸荷包透視鏡(台中:夏河文化,1993年8月)。\n97、中國統計出版社,CEC中國市場營銷環境年鑑:1998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5月)。\n98、李京文編,走向21世紀的中國經濟(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7 月)。\n99、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8)(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年5月)。\n100、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9)(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5月)。\n101、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編,大陸台商投資風險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1996年5月)。\n102、褚先忠譯,小林實、吳敬璉著,中國-向高度經濟成長挑戰(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年11月)。\n103、林英華譯,江戶雄介著,在中國投資事業充滿危機(台北:建宏出版社19959月)。\n104、范重平主編,新時期對臺工作(北京:華藝出版社,1990年12月)。\n105、法務部調查局大陸資料組主編,「一年來中國大陸情勢總觀察--中共科教」,1999年中共年報(台北:法務部調查局大陸資料組,2000年3月)。\n106、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合編,海外市場經貿年報1998-1999 亞太篇(台北: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00年3月),頁62。\n107、周世雄主編,兩岸經貿社會總體檢(台北:河洛圖書公司,1995年7月)。\n108、邱毅,大陸食品工業的發展及我方因應策略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4年6月)。\n109、胡煥庸、嚴正元,人口發展和生存環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5月)。\n110、蔡文輝等編,轉型期的中國:社會變遷(台北:時報出版社,1995年6月)。\n111、李明琨,李江濤等著,中國社會分層:改革中的巨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有限公司,1994年12月)。\n112、姜蓉、陳志萍編,新編納稅指南(上海:立信出版社,1994年1月)。\n113、張敏蕾,「大陸台商稅務規劃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年7月)。\n114、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及國務院法制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選編(上)(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年3月)。\n115、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編,台胞投資指南(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1年2月)。\n116、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編,第二十屆中、日「中國大陸問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1993年3月)。\n117、逢甲大學中小企業研訓中心,中小企業融資策略研討會論文集(台中:逢甲大學中小企業研訓中心,1998年1月12日)。\n118、劉麗,上海地區商業中心階層體系及產品通路研究(台北:中山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3月)。\n119、李相慶,從投資面探討大陸的服務業與內銷市場(台北: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編印,1993年7月)。\n120、中國行銷研討會論文集(高雄:中國行銷研討會,高雄中山管理學術研究會主辦,1995年2月)。\n121、中共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1995年)(北京:中國國家統計局,1996年6月)。\n122、黃榮俊,中國大陸消費品商業流通體系—東北篇(台北:外貿協會調查報告,1995年3月)。\n123、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編印,中國大陸連鎖店發展現況市場調查(台北: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1998年7月)。\n124、康曉光,中國人口增長的多重危機(台北:時報出版社,1997年5月)。\n125、簡永光,瞭解大陸台商權益:財務操作篇(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4月)。\n126、盧淑,瞭解大陸台商權益保障手冊:賦稅篇(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999年4月)。\n127、賴文平,瞭解大陸台商權益保障手冊:智慧財產篇(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4月)。\n128、呂榮海等著,台商投資大陸法律實用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1997年2月)。\n129、法務部調查局編,中共對經濟糾紛案件之處理(台北:法務部調查局,1995年6月)。\n130、張哲朗、高長、蕭新永等著,台商大陸投資危機管理手冊(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年2月)。\n131、鮑永正,台商在大陸智慧財產權Q & A(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年8月)。\n132、高長、王泰銓、蕭新永、姜志俊等著,大陸投資實務Q & A(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8年2月)。\n133、楊淑卿,兩岸所得稅制度之比較研究—兼論台商前往大陸投資之租稅規定(台北:台灣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1994年6月)。\n134、石紹成、李相慶著,台商大陸投資經營管理指南(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2000年1月)。\n135、楊銘,中國概念投資總覽(台北:財訊雜誌編輯部,1998年7月)。\n136、王重鳴等著,海峽兩岸之企業文化(台北:遠流文化出版社,1998年5 月)。\n137、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及國務院法制局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選編(上)(北京:法律出版社,1990年7月)。\n138、經濟部編印,鄧小平南巡後大陸經濟情勢變化與我因應之道(台北:經濟部大陸經濟研究專書,1992年6月)。\n139、王泰銓,大陸經濟體制改革與投資爭議問題(台北:月旦出版社,1995年6月)。\n140、連德工商基金會,大陸投資環境及整體經濟評析(台北:連德工商基金會,1993年8月)。\n141、鄭竹園,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與互動(台北:聯經出版社,1994年7月)。\n(二)期刊\n1、盧中原、胡鞍剛,「市場化改革對我國經濟運行之影響」,經濟研究(北京),第12期,1993年1月。\n2、王泰允,「大陸行銷有門道(上)」,貿易週刊(台北),第1620期,1995年1 月11日。\n3、邢俊芳,「把商品流通經濟理論研究工作放在應有的位置上,經濟研究(北京),第5期,1995年7月。\n2、高長,「大陸市場投資環境之研究」,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3卷第五期,1997年5月。\n3、蕭蓉梅,「試論完善我國外商投資立法」,華中師範大學學報(武漢),第1期,1993年2月。\n4、李永然,「台商如何保障大陸的投資權益?」,李永然實用法律專欄:大陸經貿專欄,1996年11月, http://www.ivent.com.tw.\n5、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食品工業統計資料彙編」,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新竹),1994年7月。\n6、經濟部統計處編,「民營公司企業調查季報」,經濟部統計處(台北),第7期,1991年6月。\n10、田君美,「大陸台商食品業內銷市場風險分析」,兩岸經貿通訊(台北),2000年1月。\n11、李相慶,「從投資面探討大陸的服務業與內銷市場」,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台北),1993年2月。\n12、凌月,「當前中國城市消費市場的八大特徵」,經濟與信息(北京),第127期,1996年4月。\n13、戈海冠,「三條道路通內銷」,中國通(台北),第57期,1992年8月,頁93。\n14、叢祥,「大陸洋貨市場趨勢剖析」,中國通(台北),第67期,1993年6月。\n15、丁霄霖,「大陸食品工業之現況與展望」,食品產業之轉型—放眼大陸根留台灣研討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民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1992年12月10日)。\n16、張起厚,「台商在大陸現況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1卷第8期,1995年8月15日。\n17、江振昌,『大陸居民「灰色收入」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36卷第7期, 1993年7月。\n18、葉新興,「中共隱形經濟概述」,經濟前瞻(台北),第29號,1993年1月。\n19、邱宏輝,「解析中共經濟實力的新評價」,中共研究(台北),第27卷第7期,1993年7月。\n20、李世義,「中國是超級經濟大國嗎?」,瞭望海外版(台北),第149期,1993年6月。\n21、舒成,「滿足小皇帝,財源滾滾來」,中國通(北京),第13 期,1993年6月。\n22、蔣一葦,「企業本位論」,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1期,1980年。\n23、方業祺,「零售網點不足影響商業服務」,市場(北京),第19 期,1980年。\n24、海鳴杜蕾,「1997中央電視台招標記實」,國際廣告(北京),第23期,1996年12月。\n25、林楠,中央電視台電視節目與廣告量透析」,國際廣告(北京),第24期, 1996年9月。\n26、盧泰宏,「兩岸三地廣告業發展之綜合比較(上)」,國際廣告(北京),199年1月。\n27、戈海冠,「三條道路通內銷」,中國通(台北),第49期,1992年8月,頁117。\n28、叢祥,「大陸洋貨市場趨勢剖析」,中國通(台北),第59期,1993年6月。\n29、程玫,「大陸批發市場近年發展趨勢」,遠見雜誌(台北),第87期,1994 年4月。\n30、秦池江,「宏觀調控下的大陸金融市場(上)」,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10月號。\n31、蔡宏明,「大陸金融體系的危機與轉機」,兩岸經貿(台北),第82期,1998年10月10日。\n32、呂鴻德,「食品業台商縱橫大陸市場秘訣」,兩岸經貿(台北),第75期,1998年3月10日。\n33、史維,「大陸零售市場發展面臨挑戰」,中國通(台北),1998年10月號。\n34、魏志勳,「大陸消費品市場發展面臨挑戰」,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2月號。\n35、陳弘和,「大陸商業流通體系之變化」,兩岸經貿(台北),第77期, 1998年5月10日。\n36、張穗強,「大陸開放服務業市場的新態勢」,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6月號。\n37、李世聰,「中國入世十大利多、八大影響」,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6月號。\n38、黃慧芬,「大陸促銷教戰手冊」,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3月號。\n39、王泰允,「大陸內銷市場法律問題知多少?」,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3月號。\n40、王曉蕾,「中國證券市場的監管及調控體系」,中國通(台北),1998年8月號。\n41、鄭俊平,「大陸內銷市場媒體運用新情勢」,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3月號。\n42、黃慧芬,「大陸促銷教戰手冊」,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3月號。\n43、許素華,「加入WTO後,兩岸食品業分工合作,開拓大陸潛在市場,台商應做策略調整提昇競爭力」,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4月號。\n44、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景氣監測中心與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有限公司,「1999年中國城市居民消費形態報告」,摘自中國經濟新聞(北京),第4期,2000年1月24日。\n45、尤可為,「大陸商業百貨行業的困境與出路」,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12月號,頁94-95。\n46、魏艾,「大陸銀行體制改革,健全金融體質」,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1月號。\n47、李明宏,「入會對大陸各行業之衝擊」,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9月號。\n48、洪明洲,「2000年開拓大陸內銷市場策略 」,兩岸經貿(台北),第100期,2000年4月10日。\n49、普泰投顧,「台灣食品上市公司赴大陸投資損益表」,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10月號。\n50、吳雯雯,「大陸內銷市場發展面臨瓶頸」,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2月號。\n51、蕭永新,「加入WTO對大陸內銷市場之影響」,兩岸經貿(台北),第98期,2000年 2月10日。\n52、程玫,「大陸市場消費演變趨勢」,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1月號。\n53、兩岸經貿編輯部編,「大陸市場法規訊息」,兩岸經貿(台北),第97期,2000年1月10日。\n54、黃道清,「加入WTO對大陸市場衝擊」,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2月號。\n55、蔡欲成,「大陸投資法律問題知多少?」,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9月號。\n56、陳德昇,「大陸改革開放與政權穩定之關係」,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2月號。\n57、徐偉捷,「大陸最新稅務改革初步探討」,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1月號。\n58、張國華,「論收入差距對消費需求的影響及對策」,財經研究(北京),第210期,1999年5月。\n59、田君美,「大陸台商食品業內銷市場風險分析」,兩岸經貿(台北),第88期,2000年2月。\n60、胡彬,「我國城市基礎建設與城市增長問題的研究」,財經研究(北京),第207期,1999年2月。\n61、李良書,陳柏基,「大陸國企改革的總體策略及未來方向」,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7月號。\n62、蔡欲成,「大陸租稅新規範因應策略」,兩岸經貿(台北),1998年3月。\n63、洪明洲,「大陸內銷市場策略思考」,貿易雜誌(台北),第53期,1998年7月。\n64、程玫,「食品業大陸顯神通,遠景看好」,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4月號。\n65、余言吾,「大陸擴大內需政策面臨的挑戰和機遇」,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6月。\n66、姜皓天,「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探討」,財經研究(北京),第200期,1998年7月。\n67、袁明仁,「大陸融資問題知多少?台灣中小企業如何在大陸借錢」,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10月號。\n68、范錦明,「大陸金融改革對台商的影響與對策」,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5月號。\n69、李世珍,「台商融資面面觀」,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3月號。\n70、蘇武華,「大陸大型商品零售業有前景」,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6月號。\n71、史維,「大陸消費市場疲軟,消費者看緊荷包少花錢」,投資中國(台北),2000年4月號。\n72、蔡宏明,「台商因應國際競爭之思維」,兩岸經貿(台北),第102期, 2000年7月。\n73、林淳惠,「大陸對外資開放批發零售業投資經營之探討」,兩岸經貿(台北),第101期,2000年5月10日。\n74、李文,「大陸大西部投資經營的機遇與挑戰」,兩岸經貿(台北),第101期,2000年5月10日。\n75、潘望博,趙美榮,「大陸加入WTO對商業領域之衝擊」,兩岸經貿(台北),第101期,2000年5月10日。\n76、王曉蕾,「大陸超市發展現況與困境」,中國通(台北),1997年5月號。\n77、李智淵,「大陸連鎖商業發展現況」,中國通(台北),1997年5月號。\n78、蕭永新,「加入WTO對大陸內銷市場之影響」,兩岸經貿(台北),第98期,2000年 2月10日。\n79、周延風、黃光,「外資企業拓展市場有盲點」,中國通(台北),1997年5月號。\n80、蕭介仁,「大陸商業銀行改革對台商之影響」,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5月號。\n81、曾文雄,「台商大陸融資實務問題之探討」,兩岸經貿(台北),第75期,1998年3月10日。\n82、韋旭,「大陸電信市場迅猛發展」,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10月號。\n83、兩岸經貿通訊編輯部,「大陸公佈食品業鼓勵、限制、禁止條件」,兩岸經貿通訊(台北),第68期,1997年7月。\n84、經濟部國貿局,「1999年中共經濟情勢國貿局專案研究報告摘錄」,轉引自兩岸經貿(台北),第103期,2000年7月10日。\n85、普泰投顧整理,「台灣食品上市公司赴大陸投資損益表」,投資中國(台北),第76期,1999年3月。\n86、經濟部統計處編,「民營公司企業調查季報」,經濟部統計處(台北),第17期,1994年12月。\n87、葉章美,「中國大陸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分權」,中國大陸研究(台北),1995年12月。\n88、仲夏,「中共近年來加強中央集權的實質及其發展趨勢」,中共研究(台北),第29卷7期,1995年7月,頁20-27。\n89、周立三,「中國國情的簡要分析」,中共中央黨校報告選(1995年10月18日),總第90期。\n90、彭珂珊,「中國耕地資源嚴重失衡與擺脫困境之途徑」,農業經濟(北京),1994年第七期。\n91、陳德昇,「中共經濟改革與政治運作之互動關係」,大陸經濟研究(台北),第11卷第 5期,1989年9月10日。\n92、王允泰,「規範價格秩序,大陸價格法出爐」,兩岸經貿,第74期,1998年2月10日,頁48-51。\n93、陳東璧,「台商在大陸商務糾紛仲裁應注意之事項」,兩岸經貿(台北),第103期,2000年7月10日。\n94、兩岸經貿編輯部編,「大陸市場法規訊息」,兩岸經貿(台北),2000年1月10日。\n95、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景氣監測中心與新生代市場監測機構有限公司編,「1999年中國城市居民消費形態報告」,中國經濟新聞(北京),第4期,2000年5月24日。\n96、兩岸經貿通訊編輯部編,「1999年大陸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兩岸經貿(台北),第100期,2000年4月10日。\n97、兩岸經貿編輯部編,「外商對京、津、滬投資環境評價報告」,兩岸經貿(台北),第67期,1997年7月10日。\n98、中國國家統計局,「未來能源供需預測」,經濟工作者學習資料(北京),第40期,1988年6月。\n99、蔡裕成,「大陸最新稅法對台商之影響」,兩岸經貿(台北),第102期,2000年6月10日。\n100、呂鴻德,「大陸內銷市場流通體制變革與台商大陸投資策略之探討」,兩岸經貿(台北),1998年3月。\n101、王曉蕾,「大陸連鎖超市漸成氣候」,中國通商業雜誌(台北),1997年5月。\n102、韓德強,「在戰略思維與政策思維下的西部開發」,戰略與管理(北京:2000年4月)。\n103、韋旭,「脫胎換骨,展現商機的大陸電信市場」,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10月號。\n104、李文,「大陸開發大西部優惠政策分析」,兩岸經貿(台北),第103期, 2000年7月10日。\n105、李良書,陳柏基,「大陸國企改革的總體策略及未來方向」,投資中國(台北),1998年7月。\n106、李良垠,「大陸消費面面觀」,中華民國財經資訊網,http:\\\\www.rocchamber.org.tw/cost.htm.1997.3.10.\n107、顏萬進,「加入WTO對大陸政經情勢的衝擊」,投資中國(台北),1999年9月號。\n108、袁明仁,「大陸融資問題知多少?台灣中小企業如何在大陸借錢」,投資中國(台北),1997年10月號。\n109、「大陸內銷市場新趨勢及攻堅策略座談會」論文摘錄,投資中國(台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6年3月)。\n110、邱毅,「大陸食品工業潛力、機會和策略(上)」,食品工業(新竹),1995年6月號。\n111、史維,「大陸零售市場發展面臨挑戰」,中國通(台北),1998年10月號。\n112、叢祥,「大陸百貨零售通路解祕」,中國通(台北),第59期,1993年6月。\n(三)報紙\n1、《工商時報》\n2、《經濟日報》\n3、《中國時報》\n4、《明報》\n5、《聯合報》\n6、《新華社》\n7、《更生日報》\n8、《人民日報》(海外版)\n9、《經濟日報》(北京版)\n10、《國際經濟情勢週報》\n11、《北京週報》\n12、《財訊快報》\n13、《中國消費者報》\n14、《自由時報》\n二、 英文部份\n(一) Books:\n1、 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 : Analysis,Planning and Control , 5th Edition , (Engl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1984 ).\n2、 Philip R.Cateora,International Marketing (New York:Homewood I l l , Richard D. Irwin , 1971).\n3、Karl Marx, Capital(Chicago: Charles H. Kerr and Co,1907).\n4、E.Jerome Macarthy,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3rd Edition(New York:Richard D.Irwin,Inc.1968).\n5、Peter Drucker,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London:Harper & Row,1954).\n6、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4th Edition,(Washington:Prentice-Hall,Inc.1980).\n7、Tomas Gold,State and Society in the Taiwan Miracle(New York:M.E.Sharpe,1986).\n8、 Philip R. Cateora , International Marketing,5th ed (New York:Prentice Hall,1994).\n9、J.Migdal,Strong Society or Weak States:State-Society Relations and State Capacities in the Third World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8).\n10、Gina R Levy,Consumer Marketing in China:Chasing Billions,Catching Millions (Hong Kong:The 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 April 1996).\n11、Gane Greaves with Peter Baldwin,Distribution in China:Getting Down to the Nuts and Bolts(Hong Kong:The Economic Intelligence Unit, November 11 1994).\n12、Leslie Holmes ,The end of Communist Power : Anti-corruption Campaign and Legitimation Crisis , ( Englwood Cliffs ,N. J.:Prentice Hall ,1993 ).\n(二)Periodcals:\n1、World Bank,China,“Country Ecnomic Memorandom Reform and the Role in the 1990s”(Washington,D.C:Hall Mark .June,1992),Report No.10199-CHA.\n2、Clifford,Mark,“Marketing:Consuming passions”,Far Eastern Ecnomic Review (Hong Kong: Feb 11,1993).\n3、Mun Kin-chok,“China’s Management System and State Enterprise Behavior,”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Beijing),Vol.10,No3,(1981.3).\n4、R.Charlton“Bureaucrats and Politicians in botswana’s Policy - Making Process:A Re-interpretation,”Journal of Commonwealth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New York:New York Press),vol.29,no.3(1991).\n5、J.Migdal,“Strong States,Weak States:Power and Accommodation,” In M.Weiner and S.P.Huntington(eds.),Understanding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MA: Little,Brown & Co.),vol3.,no.2(1987).\n6、Tomas Gold,“The Ressurgence of Civil Society in China,”Journal of Democracy.(New York:M.E.Sharpe)vol.I,no.1(1990).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83260014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91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