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nccu.edu.tw/handle/140.119/83639
|
Title: | 台灣閩南語一字多音之研究(上篇) |
Authors: | 游子宜 |
Contributors: | 謝雲飛 董忠司 游子宜 |
Date: | 1997 |
Issue Date: | 2016-04-01 17:04:59 (UTC+8) |
Abstract: | 本文全二冊,計約三十萬言。上篇為主要論述部分,下篇為附錄。上篇共分八章,其主要內如下:
第一章 緒論:敘述本文研究動機目的,本文研究方法與內容,前賢研究成果,及臺灣閩南語多音字概述等。 第二章 文言音與白話音之研析(一):文言音與白話音是臺灣閩南語多音字形成的主要原因,所以分三章詳細論述。本章主要論述文白異讀之義界及形成原因,如何區分文白異讀,其中舉豪韻之字例做進行分析,文白異讀聲韻調對應有那些類型,文白異讀構詞之方式等。 第三章 文言音與白話音之研析(二):本章利用中古音41聲類、206韻仔細分析文言音與白話音聲韻調之異同。其中分析其演變方式與演變類型之差異,歸納文言音與白話音聲韻調之特徵、分析文言音與白話音之歷史層次,及文言音與白話音之保守與創新性。 第四章 文言音與白話音之研析(三):本章利用臺灣閩南語文言音與白話音去觀察漢語古音(含上古音與中古音)聲韻調之問題。聲母如喉牙雙聲、匣母群母喻三之分合,照二照三之來源、複聲母、清鼻音等問題。韻母如中古音開合分韻之問題,等第洪細之問題,重韻之問題等。聲調則從破讀之角度認為古無去聲。 第五章 音隨義轉之探討:本章探討臺灣閩南語音隨義轉之問題。音隨義轉或由於字義引申,或由於假借,或由於人名地名物名特殊音讀所致。方言與方言之間,方言與文獻資料之間,有同有異,是一個有趣的問題。 第六章 訓用現象之分析:本章探討臺灣閩南語訓用字之問題。其中包括訓用之成因,訓用字之分類,與白話音之區分,考求臺灣閩南語本字與臺灣閩南語書面化等問題。 第七章 其他形成臺灣閩南語多音字之原因略論:本章探討臺灣閩南語多音字形成其他因素。含次方言之混雜、訛讀、又音、連音合音變化、舊音殊音之殘留、新生音、非漢語成分之吸收等等。為了避免篇幅過於龐大,因此簡要論述,以作為將來繼續研究之課題。 第八章 結論:本章綜合歸納臺灣閩南語形成之原因,並與傳統文獻資料作簡要比較,提出本文研究成果與研究限制,未來繼續研究之方向等。 下篇含多音字索引,臺灣閩南語多音字分析表,本文參考書目等。 |
Description: |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070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
All items in 學術集成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