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301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崔垂言<br>芮和蒸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克思明zh_TW
dc.creator克思明zh_TW
dc.date1996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4-14T05:53:34Z-
dc.date.available2016-04-14T05:53:34Z-
dc.date.issued2016-04-14T05:53:34Z-
dc.identifierA2002000537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301-
dc.description博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封面頁\n證明書\n目錄\n前言\n第一章 緒論\n第一節 研究動機\n一、反「左」反右: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課題\n二、「左」、右概念的理論意涵缺乏系統地研究\n三、「左」、右的研究在國際觀上深具意義\n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評析\n一、政策解析的觀點:左是激進的,右是保守的\n二、歷史反省的觀點:文革後窮極而變地全面反「左」\n三、量化研究的觀點:反「左」右傾向幅度的調控\n(一)、「調控論」的立論基礎\n(二)、各解釋項的界定\n(三)、求解「協同關係」\n(四)、對「調控論」的評析\n第三節 概念界定:什麼是「指導思想」\n一、以馬列主義毛思想為內涵的指導思想\n二、指導思想有多樣的面貌和內容\n三、約定性界說:既反「左」也反右的指導思想\n第二章 研究架構之探討\n第一節 研究假設\n一、反「左」與反右的辯證統一性\n二、反「左」與反右的爭論有跡可循\n三、研究假設之提出\n第二節 研究方法之探討\n一、歷史研究法:編年記述\n二、類型學研究法\n三、比較研究法\n第三節 研究資料的評估\n一、資料的來源和類別\n二、資料的限制\n第三章 左、右概念的起源與含義\n第一節 近代歐洲政治史上的偶然\n一、左、右概念起源於英國說\n二、左、右概念起源於法國說\n三、左、右概念的複雜化\n第二節 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理論傳承\n一、機會主義:共產主義運動內部的「左」傾和右傾\n二、「三大於二?」:列寧的妥協藝術\n三、左派要反對「左」派:斯大林的觀點\n第三節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實踐經驗\n一、早期的理解:左是革命的、右是反動的\n二、「左」是群眾運動或統一戰線中的過火現象\n三、「左」是超越客觀情況的估計或行動\n第四節 「左」、右概念的再反省\n一、《聖經》裡的相關記載\n二、左、右概念的中國背景及突變\n第四章 改革思想的緣起與發展\n第一節 解放思想與思想的解放\n一、「貓論」的提出與覆滅\n二、反「左」的號角: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n三、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肇端\n第二節 四堅持的提出和清除精神污染運動\n一、理論工作務虛會的轉向:開始反右\n二、清除精神污染和整黨:繼續反右\n第三節 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進一步發展\n一、反資產階級自由化鬥爭的規律說\n二、四號文件和涿州會議:反「左」和反右的較量\n三、改革開放的最大危險是「左」的干擾\n第五章 改革思想的變遷與挑戰\n第一節 反「左」與反右的交替出現\n一、由「再認識」引發的反「左」\n二、「六.四」的衝擊:反右回潮\n第二節 反和平演變論和改革思想的北伐\n一、反和平演變論的出現與強化\n二、改革思想的北伐\n第三節 鄧小平南巡講話的針對性\n一、主要是防止「左」\n二、反「左」的前景難料\n第六章 「左」、右的根源與具體內容\n第一節 「左」、右傾向的根源探討\n一、小生產意識是右傾的社會根源\n二、小資產階級的急躁情緒是「左」傾的社會根源\n三、「小資產階級」已成為歷史概念\n四、「左」右的根源與文化和民主素養的關係\n第二節 中共認識的「左」右的侷限性\n第三節 「左」右的具體內容或表現\n一、比較大躍進的「左」和文革的「左」\n二、改革開放以來的「左」右傾現象\n(一)、理論家認識的「左」\n(二)、群眾和基層幹部所理解的「左」\n(三)、傳統中國政治文化的「左」\n(四)、什麼是右\n第七章 指導思想「左」右傾向的建構類型\n第一節 對改革開放指導思想的再反省\n第二節 「左」右的建構類型\n一、主觀判斷偏差的類型\n二、教條主義僵化的類型\n三、宗派意識影響的類型\n四、整合紅專衝突的類型\n五、歷史理論謬誤的類型\n六、極端轉化變質的類型\n第八章 結 論\n第一節 「左」右爭議的客觀存在與經驗指涉\n第二節 「左」右的建構類型和指標功能\n第三節 研究的限制和進一步探討的前景\n表 錄:\n表(一):「大躍進」和「文革」的「左」傾主要表現比較表\n表(二):「四人幫」階級鬥爭路線的「左」、右傾向比較表\n表(三):歷史唯物主義所規範的社會發展過程中的正統類型和變質類型表\n表(四):中共改革開放指導思想(淵源與現況)的「左」、右傾向內容表\n表(五):中共改革開放指導思想「左」、右傾向的「光譜分析」示意表\n附錄\n一、「左」右傾向協同調控論。\n二、張蘇,〈孔子的「過猶不及」論與最優化原理〉。\n三、〈一位鄉黨委書記的心裡話〉。\n四、袁紅冰,〈我為什麼主編《歷史的潮流》-給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信〉。\n五、丁賢,〈鄧小平南巡後大陸左派浮沈錄-專訪《防「左」備忘錄》主編趙士林博士〉。\n參考書目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537en_US
dc.title論中共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左」、右辨zh_TW
dc.typethesisen_US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openairetype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