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50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姚瑞光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黃加昌zh_TW
dc.creator黃加昌zh_TW
dc.date1972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4-14T06:06:16Z-
dc.date.available2016-04-14T06:06:16Z-
dc.date.issued2016-04-14T06:06:16Z-
dc.identifierA2002000968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650-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法律學系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任何人不得基於他人之損失而有所得利」,此乃基於自然法之公平正義思想演變而成。自希臘大哲亞里土多德氏首倡正義觀以還,學者乃著手探討此一法理之實用。故羅馬法 中關於不當得利原則之揭藥,英美法系中衛平制度之出現,實乃此一理念之高度發揚。降及後世,社會生活雖日形複雜,人事關係雖日趨錯綜,然此一制度之理論,非但未因此而湮沒不彰;且更隨之而大為闡揚,其立論之稍微可知矣。惟如何方能運用此一制度衡情酌理,細無窮之世事,則仍的時後學者努力從事,剖析其奧理,以應現事社會之需也。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封面頁\r\n論文摘要\r\n目錄\r\n第一編 緒論\r\n第一章 不當得利之意義及其性質\r\n第二章 不富得利之沿革\r\n第三章 不當得利制度在羅馬法中之規定\r\n(一)概說\r\n(二)古典時代法律中不富得利之要件、分類及標的\r\n(1)要件\r\n(2)分類\r\n(3)標的\r\n(三)優帝法典中之規定\r\n(四)日耳曼決關於不當得利之理論\r\n第四章 當得利制度在英美法系中之演變\r\n第五章 當得利制度在英美法系中之規定\r\n第六章 不當得利之理論依據\r\n第一節 大陸法系部分\r\n(一)公平說\r\n(二)正法說\r\n(三)侵害利益請求權說\r\n(四)前提說\r\n(五)韋利浦氏說\r\n第二節英美法系部分\r\n(一)擬制諾言說\r\n(二) 誠實信用說\r\n(三)結語\r\n第二編 本論\r\n第一章 不當得利之成立要件\r\n第一節受利益\r\n(一)財產之積極增加\r\n(二)財產之消極增加\r\n第二節 致他人受損害\r\n(一)損害\r\n(二)受益與受損之問須有因果關係\r\n(1)直接因果關係說\r\n(2)非直接因果關係說\r\n第三節 大陸法系之原因與英芙法系之約因比較\r\n第一項 概說\r\n第二項 約因之適用原則\r\n(一)約因須對任何一簡單契約皆為有效\r\n(二)約因無須相當,惟須在法律上有相當之價值\r\n(三)約因應由受領諾言人為之\r\n(四)約因須為未履行或已履行,但不得為過去者\r\n第三項 結語\r\n第四節 無法律上之原因\r\n第一項 統一說\r\n(一)公平說\r\n(二)正法說\r\n(三)債權說\r\n(四)權利說\r\n第二項 非統一說\r\n(一)前提說\r\n(二)韋利浦氏說\r\n第三項 結語\r\n第二章 不當得利之種類\r\n第一節 因非債清償之不當得利\r\n第一項 成立要件\r\n(一)須以清償為目的而為給付\r\n(二)須無給付義務\r\n(三)須清償出於錯誤\r\n第二項 英美法上之非債清償\r\n第三項 排除返還請求權之事由\r\n(一)履行道德上之義務\r\n(二)期前清償\r\n(三)明知無債務之清債\r\n第二節  不法原因之不當得利\r\n第一項 立法例及立法意旨\r\n第二項 民法第一八○條第四款適用要件\r\n(一)很有給付\r\n(二)須因不法原因而給付\r\n(三)須不法原因僅存於受領人之一方\r\n第三項 民法第一八○條第四款規定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以外之請求權之關係\r\n(一)與物上講求權之關係\r\n(二)與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之關係\r\n第四項 英美法上不法原因之給付\r\n(一)非法契約之給付\r\n(二)被脅迫而為給付\r\n第三節 效果未成就之不當得利\r\n第四節 無權處分之不當得利\r\n(一)處分為有償時\r\n(二)處分為無償時\r\n第五節 英美法上之其他準契約\r\n(一)為他人而付款(Money paid to the use of another)\r\n(二)對他人提供勞務(services rendered to another)\r\n(1)由契約而生者\r\n(三)由準契約而生者\r\n第三章 不當得利之效力\r\n第一節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當事人\r\n(一)權利人\r\n(二)義務人\r\n第二節 利益之確定時期\r\n(一)受領人為善意時\r\n(二)受領人為惡意時\r\n第三節 不當得利返還義務之範圍\r\n第一項 善意受領人之返還義務\r\n(一)現存利益不存在之各家學說及批判\r\n(1)消極利益說\r\n(2)誘引原則說\r\n(3)意思決定說\r\n(4)差額說\r\n(二)現存利益之意義\r\n(三)開於扣減利益額之舉證責任\r\n第二項 惡意受領人之返還義務\r\n(一)自始為惡意者\r\n(二)嗣後為惡意者\r\n第三項 轉得人之返還義務\r\n第四項 英美法上轉得人之返還義務\r\n(一)對物救濟\r\n(二)對人救濟\r\n(三)結語\r\n第四節 不當得利之返還標的\r\n(一)原物返還\r\n(1)所受之利益\r\n(2)木於所受利益之取得\r\n(二)價額之償還\r\n第五節 契約無效、撤銷與不當得利\r\n第一項學說、判例概觀\r\n(一)差額說\r\n(二)因果關係之直接性\r\n(三)物權行為之獨立性及無因性\r\n第二項 本國法上之適用\r\n第六節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之消滅時效\r\n第四章 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與其他請求權之關係\r\n第一節 學說及其理論\r\n第二節 不富得利返還請求權與其他請求櫂之關係\r\n(一)契約上履行講求權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r\n(二)契約終了後標的物返還請求權與不富得利返還請求權\r\n(三)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與不富得利返運請求權\r\n(四)解除權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r\n(五)占有物返還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r\n(六)民法第一七七條之無因管理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r\n(七)侵壞行為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與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r\n第五章 與不富得利有關之特殊問題\r\n第一節 自然債務\r\n第一項 大陸法系部分\r\n(一)罹於時效之債務\r\n(二)有無訴權及強制執行請求權特約之債務\r\n(三)因不富判決而免責之債務\r\n(四)欠缺侵權行為要件之損害賠償\r\n(五)婚姻外同居所生之義務\r\n(六)婚姻居間報酬之債務\r\n(七)因賭博而生之債務\r\n(八)親屬問之扶養義務\r\n(九)費用(小費)之支付與自然債務\r\n第二項 英美法上之自然債務\r\n第二節 非債務人所有之動產被強制執行與不當得利\r\n第一項 第三所有人之所有權是否仍存在\r\n第二項 被拍賣動產之第三所有人對何人有不當得返還請求權\r\n第三節 訴訟與不當由得利\r\n第四節 擬制信託(constryctive )\r\n(一)信託之意義\r\n(二)分類\r\n(1)明示信託\r\n(2)默示信託\r\n(三)擬制信託與不當得利之關係\r\n(四)英美法中對擬制信託所揭示之講原則\r\n(五)可發生擬制信託之其他類型\r\n(1)衛平法之留置權所以(equitable line)\r\n(2)求償代位權(Subrogtion)\r\n(六)擬制信託之適用場合\r\n(七)英美法系中相關實例之探討\r\n(八)發生信託關係後之救濟\r\n(1)受益人對於受託人所有之救濟\r\n(2)受益人對於第三人所有之救濟\r\n(3)受益人對於信託債權之債務人所有之救濟\r\n附錄\r\n附錄:各國法律之規定\r\n附錄:本文參考書目錄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0968en_US
dc.title不當得利之比較研究zh_TW
dc.typethesisen_US
item.fulltextWith Fulltext-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open-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