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983
題名: 荀子禮治思想研究-儒家傳統命題創造性轉化之嘗試
作者: 陳正忠
Chen, Chen-Chung
貢獻者: 蔡明田
陳正忠
Chen, Chen-Chung
關鍵詞: 荀子
禮治
治人
治法
內聖外王
創造性轉化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15-四月-2016
摘要: 從上古時代以禮祭祀的主體儀式看來,禮是與征伐同樣重要的家國大事,它連接了天人關係,指導了政治上的地位,說明了關於身分地位的行為規範,大部分是儀式的成分居多。後來周公制禮作樂,以德代禮;孔子賦予禮以一種倫理性解釋,即「仁禮一體」;孟子認為仁義禮智根於心,將恢復社會秩序的期待,寄於心性道德的確立上,可說是內在於禮的誠摯尊敬態度的發揚;荀子寄託禮義的王道思想,考量現實與理想,一方面倡言以王道取代霸道與強道,一方面將法適度地滲於禮的統攝之下,使得儒家價值理想具備現實色彩,使禮能與時俱進、體常而盡變。
參考文獻: 一、 典籍類目\r\n王先謙(民82),荀子集解,台北:華正。\r\n王忠林(民86),新譯荀子讀本,台北:三民。\r\n王邦雄(民72),論語義理疏解,台北:鵝湖。\r\n老聃(民57),老子,臺北:中華。\r\n北京大學哲學系(民72),荀子新注,台北:里仁。\r\n朱熹(民55),四書集注,台北:中華。\r\n朱熹(民75),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大安。\r\n李滌生(民75),荀子集釋,台北:學生。\r\n李漁叔註譯(民63),墨子今註今譯,台北:商務。\r\n荀況(民57),荀子,台北:中華。\r\n馬持盈(民68),史記今著,台北:商務。\r\n莊周(民55),莊子,臺北 : 中華。\r\n賀凌虛註譯(民76),商君書今著今譯,台北:商務。\r\n管仲(民55),管子,台北:中華。\r\n謝冰瑩等同編譯(民75),新譯四書讀本,台北:三民。\r\n瀧川龜太郎(民61),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藝文。\r\n二、 一般專書\r\n孔繁(1997),荀子評傳,江蘇:南京大學出版。\r\n王冬珍等著(民88),中國歷代思想家:2,台北;商務。\r\n方穎嫻(民85),先秦之仁義禮說,台北:文津。\r\n石元康(民87),從中國文化到現代性-典範轉移,台北:東大。\r\n向世陵、馮禹(1991),儒家的天論,濟南:齊魯書社。\r\n任劍濤(1999),倫理政治研究,廣州:中山大學出版。\r\n任繼愈(1983),中國哲學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r\n成中英(民75),知識與價值-和諧、正義與真理的探索,台北:聯經。\r\n牟宗三(民83),名家與荀子,台北:學生。\r\n牟宗三(民80),政道與治道,台北:學生。\r\n余英時(民65),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r\n何淑靜(民77),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台北:文津。\r\n吳復生(民87),荀子思想新探,台北:文史哲。\r\n李酉潭、陳志瑋譯,Georg Sφrensen原著(1998),民主與民主化,台北:韋伯文化。\r\n李明輝(民86),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中研院文哲所。\r\n李澤厚(1999),中國思想史論,安徽:安徽文藝。\r\n杜維明(1996),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r\n杜維明(1999),十年機緣待儒學-東亞價值再評價,香港:牛津。\r\n周天瑋(1999),法治理想國-蘇格拉底與孟子的虛擬對話,北京:商務印書館。\r\n林安梧(民87),儒學革命論-後新儒學的革命向度,台北:學生。\r\n林毓生(民78),政治秩序與多元社會,台北:聯經。\r\n胡 平 (民83),從自由出發,台北:風雲時代。\r\n范建德、吳博文譯,Edgar Bodenheimer原著(民86),法理學-法哲學與法學方法,台北:漢興。\r\n韋政通(民80),儒家與現代中國,台北:東大。\r\n韋政通(民81),荀子與古代哲學,台北:商務。\r\n韋政通(民85),中國思想史,台北:水牛。\r\n俞榮根(1998),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廣西人民。\r\n馬振鋒等著(1999),儒家文明,北京:中國社會科學。\r\n馬積高(2000),荀學源流,上海:上海古籍。\r\n徐復觀(民68),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八十年代。\r\n孫廣德(民88),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r\n梁啟超(1996),先秦政治思想史,北京:東方。\r\n張國華(1991),中國法律思想史新編,北京:北京大學。\r\n張曙光(1995),外王之學-荀子與中國文化,河南:河南大學。\r\n陳來(1996),古代宗教與倫理,北京:三聯出版。\r\n陳大齊(民78),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r\n黃維幸(民80),法律與社會理論的批判,台北:時報。\r\n黃俊傑主編(民71),中國文化新論-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r\n黃俊傑主編(民71),中國文化新論-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r\n黃慶明譯(民88),倫理學,台北:有志。\r\n勞思光(民70),中國哲學史,臺北 : 三民。\r\n彭淮棟譯,J.S. McClelland原著(2000),西洋政治思想史,台北:城邦文化。\r\n惠吉星(1996),荀子與中國文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r\n馮天瑜(1993),中華原典精神,江蘇:上海人民出版。\r\n葉海煙(民88),人文與哲學的對話,台北:文津。\r\n楊日然(民86),法理學論文集,台北:月旦。\r\n楊長鎮(民85),荀子類的存有論研究,台北:文津。\r\n楊國榮(1997),孟子評傳-走出內聖之境,廣西:廣西教育出版。\r\n楊國榮(民85),善的歷程,台北:五南。\r\n揚華(1996),先秦禮樂文化,漢口市:湖北教育出版。\r\n楊慧傑(民71),天人關係論,台北:大林。\r\n揚儒賓編(民82),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r\n趙士林(民88),荀子,台北:東大出版。\r\n趙吉惠(1998),史家隨筆-國學沉思,浙江:浙江人民。\r\n蔡仁厚(民73),孔孟荀哲學,台北:臺灣學生。\r\n蔡錦昌(民85),拿捏分寸的思考-荀子與古代思想新論,台北:唐山。\r\n劉周堂(1998),前期儒家文化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r\n劉述先(民84),當代儒學論輯-挑戰與回應,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所。\r\n劉軍寧譯,Samuel P.Huntington原著(1999),第三波-二十世紀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r\n劉澤華編(1996),中國政治思想史-先秦卷,浙江:浙江人民。\r\n劉翔(民82),中國傳統觀念詮釋學,台北:桂冠出版。\r\n樊和平(民84),中國倫理的精神,台北:五南。\r\n蕭公權(民71),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r\n薩孟武(民67),中國法治思想,台北:彥博。\r\n魏元珪(民76),孟荀道德哲學,台北:谷風。\r\n瞿同祖(民73),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r\n譚宇權(民83),荀子學說評論,臺北:文津。\r\n羅根澤(民59),諸子考索,台北市:泰順。\r\n蘇新鋈(民81),先秦儒學論集,臺北:文津。\r\n嚴一、秦華典譯,Aristotle原著(民90),政治學,台北:知書房。\r\n龐朴(1988),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r\n三、 中文期刊、論文\r\n水秉和(民74),儒家與政治學,知識分子,二卷,一期。\r\n朱學勤(民81),老內聖開不出新外王-評新儒家之政治哲學,二十一世紀雙月刊,九期。\r\n余英時(民65),反智論與中國政治傳統,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r\n吳釗燮(民89),政黨競爭與政黨互動的新局,國策專刊,十五期。\r\n李酉潭(民87),文武關係與民主鞏固初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六卷,一期。\r\n李哲賢(民84),荀子禮義之統思想之理論依據:下,鵝湖雜誌,二十卷,七期。\r\n李哲賢(民84),荀子禮義之統思想之理論依據:上,鵝湖雜誌,二十卷,六期。\r\n李瑞全(民86),個體價值之定位-當代新儒學論人之為人的課題,儒家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市: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r\n林安梧(民88),由內聖到外王:以「社會公義」論為核心的儒學-後新儒學的新思考,第二屆台灣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成功大學中文系。\r\n林毓生(民85),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歷史月刊,九十九期。\r\n林俊宏(民87),荀子禮治思想的三大基柱-從化性起偽、維齊非齊與善假於物談起,社會科學論叢,九期。\r\n柯金木(民87),荀子書中孔子形象析論-兼論孟荀對孔子認知之異同,孔孟學報,七十六期。\r\n侯婉如(民85),荀子之認識論,孔孟月刊,三十四卷,十一期。\r\n徐復觀(民68),荀子政治思想的解析,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八十年代。\r\n柳熙星(民86),試論荀子禮的價值根源問題,鵝湖雜誌,二十二卷,九期。\r\n孫廣德(民65),我國古代政權轉移理論之研究,台大社會科學論叢,第二十四輯。\r\n孫廣德(民65),我國古代的君臣民理論,台大社會科學論叢,第三十二輯。\r\n袁信愛(民79),荀子的社會思想與當前民主政治:上,哲學與文化,十七卷,十一期。\r\n袁信愛(民79),荀子的社會思想與當前民主政治:下,哲學與文化,十七卷,十二期。\r\n陳大齊(民79),孟子性善說與荀子性惡說的不相牴觸,孔孟學報,十三期。\r\n陳大齊(民60),荀子所說的義,孔孟學報,第十六期。\r\n陳弱水(民70),內聖外王觀念的原始糾結與儒家政治思想的根本難題,史學評論,第三期。\r\n陳弱水(民85),立法之道-荀、墨、韓三家法律思想要論,中國文化新論-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r\n陳德和(民88),孔子的創造性人文主義,鵝湖月刊,二十五卷,三期。\r\n陳熙遠(民82),聖王典範與儒家『內聖外王』的實質義涵-以孟子對舜的詮釋為基點,孟子思想的歷史發展,台北: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三期。\r\n張靜如(民86),儒家政治哲學:從孔子到荀子,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r\n張才興(民83),荀子的禮義之治與法治,逢甲中文學報,二期。\r\n張 亨(民81),『天人合一』觀的原始及其轉化,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r\n張 亨(民77),荀子的禮法思想試論,台大中文學報,第三期。\r\n張 亨(民86),天人合一觀的原始及其轉化,中國人的價值觀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冊,台北:漢學研究中心。\r\n彭立忠(民84),中國人的國民性與政治民主化之關聯性研究:先秦儒學在民主價值上的轉化,台北: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r\n游清鑫(民86),共識與爭議:一些民主化研究問題的探索,政治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r\n馮耀明(1998),儒學的理性重建與典範轉移,人文中國學報,五期。\r\n楊日然(民86),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及其歷史意義,法理學論文集,台北:月旦。\r\n楊秀宮(民87),從『禮衍生法』的觀點論荀子禮法思想的特色,東海學報,三十九卷,一期。\r\n楊宇勛(民85),從君臣關係來看孔孟荀的政治思想,嘉南學報,二十二期。\r\n楊素珍(民84),荀子政治思想與其禮論的關聯,中山中文學刊,一期。\r\n楊素珍(民84),荀子禮論與其政治思想的關聯:上,孔孟月刊,三十四卷,二期。\r\n楊素珍(民84),荀子禮論與其政治思想的關聯:下,孔孟月刊,三十四卷,三期。\r\n楊國榮(民82),儒學的演化與轉向-荀子思想新論,孔孟學報,六十六期。\r\n楊國榮(民80),先秦儒學的歷史展開,孔孟學報,六十一期。\r\n楊宗峰(民79),荀子的政治論,哲學論集,二十四期。\r\n葉 崗(民87),原始儒學的兩大基本結構,孔孟學報,七十六期。\r\n趙士林(1999),荀子的人性論新探,哲學研究,十期。\r\n趙吉惠(民88),論荀學與孔孟哲學的根本區別,哲學與文化,二十六卷,七期。\r\n趙吉惠(民79),荀子非儒家辯,哲學與文化,十七卷,十一期。\r\n蔣年豐(民82),從思孟後學與荀子對內聖外王的詮釋論形氣的角色與義涵,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與身體觀,台北:巨流。\r\n蔣忠益(民87),孔孟荀三儒之政治思想歧異,國立高雄海技學報,十三期。\r\n黃俊傑(民82),中國古代儒家歷史思維的方法集其運用,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三期。\r\n黃俊傑(民71),內聖外王-儒家傳統中道德政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r\n黃俊傑(民88),傳統中國的思維方式及其價值觀,本土心理學研究,十一期。\r\n黃開國(民84),戰國儒家人性學說即其意義,孔孟月刊,三十三卷,七期。\r\n熊公哲(民57)。,孟子仁義荀子禮義其辨如何,孔孟學報,十六期。\r\n劉東(民84),創造性轉化的範圍與限制,二十一世紀月刊,三十期。\r\n蔡英文(民85年),天人之際-傳統思想中的宇宙意識,天道與人道。台北市:聯經。\r\n蔡明田(民85),德合天地,道濟天下-先秦儒道中的理想人格中國文化新論-理想與道德,台北市:聯經。\r\n蔡明田(民73),論孔子仁學中的正名思想,孔孟學報,48期。\r\n蔡仁厚(民62),荀子的認識心及其義用,孔孟學報,二十六期。\r\n鮑國順(民86),近代學者對荀子的評價,國文天地,十三卷,五期。\r\n潘小慧(民87),荀子的解蔽心-荀學作為道德實踐論的人之哲學理解,哲學與文化月刊,二十五卷,六期。\r\n韓德民(民87),荀子性惡論的哲學透視,孔孟學報,七十六期。\r\n繆全吉(民78),荀子的法治思想,第一屆中國思想史研討會論文集,台中:東海大學文學院。\r\n蕭楚珊(民82),荀子的知識論初探,鵝湖月刊,十八卷,八期。\r\n薛保綸(民67),荀子的心學,哲學與文化月刊,五卷,六期。\r\n龍宇純(民88),荀卿子記餘,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十五期。\r\n龍宇純(民74),荀子思想研究,中山大學學報,二期。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191
資料類型: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115 BHTML2View/Open
Show full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