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ah.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611
DC FieldValueLanguage
dc.contributor.advisor高長zh_TW
dc.contributor.advisorKao, Charngen_US
dc.contributor.author侯佩君zh_TW
dc.contributor.authorHou, Pei-Chunen_US
dc.creator侯佩君zh_TW
dc.creatorHou, Pei-Chunen_US
dc.date1999en_US
dc.date.accessioned2016-04-20T03:15:19Z-
dc.date.available2016-04-20T03:15:19Z-
dc.date.issued2016-04-20T03:15:19Z-
dc.identifierB2002001392en_US
dc.identifier.urihttp://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611-
dc.description碩士zh_TW
dc.description國立政治大學zh_TW
dc.description東亞研究所zh_TW
dc.description85260001zh_TW
dc.description.abstract論文提要zh_TW
dc.description.tableofcontents中國大陸工資制度\n\n第一章 緒論 1\n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n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4\n第三節 論文結構 5\n第二章 改革開放以來職工收入分配概況 7\n第一節 1978-1984年的工資分配制度 8\n一、 工資改革 8\n二、 收入分配情形 10\n 第二節 1984-1993年的工資分配制度 12\n一、 工資改革 12\n二、 收入分配情形 14\n第三節 1993年至今的工資分配制度 17\n第四節 改革後工資制度改革對收入分配情形之影響 與評述 20\n第三章 相關文獻回顧 25\n第一節 現代西方收入分配相關理論 25\n第二節 社會主義體制下的收入分配理論 31\n一、 馬克思的『按勞分配』理論 31\n二、 鄧小平的『致富論』 35\n第三節 衡量收入分配之相關應用指標 38\n第四節 本章結論 43\n第四章 職工收入分配公平性之探討 46\n第一節 公平與效率 46\n第二節 工資分配之公平性評估 52\n第三節 影響收入分配公平性之因素分析 69\n第四節 深化工資分配制度改革 74\n第五節 本章結論 83\n第五章 結論 86\n參考書目 Azh_TW
dc.source.uri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392en_US
dc.subject工資制度zh_TW
dc.subject工資攀比zh_TW
dc.subject按勞分配zh_TW
dc.subject平均主義zh_TW
dc.subject公平與效率zh_TW
dc.subject基尼係數zh_TW
dc.subjectWage systemen_US
dc.subjectChasing the raise of wageen_US
dc.subjectDistribution by laboren_US
dc.subjectEqualitarianismen_US
dc.subjectEquality and Efficiencyen_US
dc.subjectGini coefficienten_US
dc.title中國大陸工資制度改革後收入分配公平性之研究zh_TW
dc.titleThe study of the equilit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after the reform of wage system of Mainland Chinaen_US
dc.typethesisen_US
dc.relation.reference中文書目:\n1. 于光遠(1998),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n2. 于祖龍(1997),中國經濟轉型時期個人收入分配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n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197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n4. 王春正主編(1994),轉換分配機制、理順分配關係,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n5. 王春正(1995),我國居民收入分配問題,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n6. 文魁(1991),新格局與新秩序中的分配—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多種分配方式並存,陜西:陜西人民出版社。\n7. 甘本佑主編(1996),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研究,四川: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n8. 石良平等(1993),中國:國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9. 史景星、胡逢雲主編(1992),企業勞動制度改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10. 李斌(1992),社會主義分配通論,北京:人民出版社。\n11. 李黃瀚(1997),工資人力資源配置的關係-中國大陸實證分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n12. 范一飛(1994),國民收入流程及收入分配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13. 金喜在(1996),當代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n14. 胡寄窗(1996),西方經濟思想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n15. 胡德偉、黎漢明(1993),“勞動力市場”,沃爾特•加勒森主編,中國經濟改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16. 翁天真主編(1993),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評價與決策,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n17. 高安邦(1993),馬克思的經濟思想,台北:巨流圖書公司。\n18. 高長(1982),中國大陸人力資源分配問題之研究—從制度面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n19. 高長(1991),中共工資制度改革之研究,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n20. 高長(1997),工資、物價與勞動生產力:中國大陸的實證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n21. 郭大力、王亞南編譯(1981),李嘉圖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北京:商務印書館。\n22. 袁守啟(1993),中國與外國勞動工資社會保險制度比較,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n23. 陸百甫主編(1999),大思路—專家論述:東亞危機和中國的改革與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n24. 陳佳貴(1992),“中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問題與對策”,九十年代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吳家駿、汪海波主編,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n25. 陳宗勝(1994),經濟發展中的收入分配,上海:三聯書店。\n26. 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1995),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研究,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n27. 許連友主編(1992),企業用工制度改革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n28. 符鋼戰(1992),中國:勞動力市場發育的經濟分析—從微觀到宏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n29. 馮文榮等(1996),中國個人收入分配論綱,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n30. 曾令華、趙晷湘、夏杰長、黃河清(1995),個人收入分配比較研究,武昌: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n31. 凱恩斯(1963),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北京:商務印書館。\n32. 張向達(1996),中國收入分配與經濟運行,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n33. 楊宜勇等(1997),公平與效率—當代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n34. 楊黎明(1996),工資分配,北京:法律出版社。\n35. 趙人偉、基斯•格里芬主編(1994),中國居民收入分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n36. 劉杰三、練岑主編(1994),中國工資體制改革和工資工作研究,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n37. 劉良文(1998),中國大陸所得分配:政策與變遷,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n38. 劉尚希(1992),收入分配循環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n39. 戴圓晨、陳東琪、夏積智、信長星、鄭國綺(1994),中國勞動力市場培育與工資改革,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n40. 戴圓晨、陳東琪(1997),勞動過剩經濟的就業與收入,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n41. 薛暮橋(1998),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研究,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n\n二、中文期刊:\n1. 丁仕達(1998),“淺談收入分配合理性”,中國經濟問題,第3期。\n2. 方山(1992),“大陸工資制度改革之研析”,中國大陸研究,第11期。\n3. 王寅(1996),“如何看待當前的個人收入差距”,經濟問題探索,第1期。\n4. 王珺(1997),“收入分配的類型與過渡”,經濟科學,第5期。\n5. 牛敬方(1996),“淺談體制轉軌時期的工資分配問題”,改革與發展,第2期。\n6.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收入分配》課題組(1997),“我國當前收入分配問題研究”,管理世界,第2期。\n7. 王樹春(1997),“試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個人收入分配機制”,山西財經學院學報,第1期。\n8. 王檢貴(1997),“從吉尼係數的特殊性談我國的收入分配問題”,上海經濟研究,第2期。\n9. 田野(1997),“關於收入分配公平問題的再思考”,經營管理,第12期。\n10. 朱世宏(1998),“目前我國行業間職工工資收入差距分析”,經濟改革與發展,第5期。\n11. 任啟東、鄭東亮、韓孟(1995),“對貧富差距擴大的趨勢不可掉以輕心”,學習,第12期。\n12. 向書堅(1997),“我國功能收入分配格局分析”,當代經濟科學,第5期。\n13. 向書堅(1998),“如何看待我國主體收入分配格局的變化”,經濟經緯,第1期。\n14. 宋一峰(1998),“剷除分配不公的體制性因素-一個特別需要研究和解決的社會經濟問題”,中國改革報,第2期。\n15. 李丹、李明生(1998),“試論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內部分配的新特點”,貴州社會科學,第1期。\n16. 沈立人(1995),“試析轉軌時期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現象”,內蒙古財經學院學報,第4期。\n17. 肖漢平(1997),“收入差距對效率有四個影響”,經濟學家,第3期。\n18. 李實、趙人偉、張平(1998),“中國經濟轉型與收入分配變動”,經濟研究,第4期。\n19. 沈衛平(1997),“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江蘇經濟探討,第12期。\n20. 沈學明(1995),“關於我國當前收入差距問題”,真理的追求,第12期。\n21. 金仁言(1991),“對完善分配機制緩解分配不公的若干建議”,計劃經濟研究,第3期。\n22. 官春子(1998),“市場經濟呼喚多種分配模式”,理論與實踐,第3期。\n23. 周華偉(1998),“解決個人收入分配不公之我見”,財經問題研究,第6期。\n24. 林毅夫、蔡昉、李周(1998),“中國經濟轉型時期的地區差距分析”,經濟研究,第6期。\n25. 胡小平(1996),“國有企業職工在分配觀念上的誤區”,經濟體制改革,第5期。\n26. 侯峰(1997),“我國目前收入差距擴大問題淺議”,經濟問題,第2期。\n27. 胡健、劉家泯(1994),“論雙重體制中工資改革的思路選擇”,經濟評論,第2期。\n28. 馬文斌(1996),“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初探”,理論研究,第1期。\n29. 高書生(1998),“論收入分配的內在協調與功能整合”,中國經濟問題,第3期。\n30. 高書生(1997),“論收入分配的邊界和構成”,經濟學家,第3期。\n31. 高書生、劉晶(1998),“收入分配的效應分析”,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第3期。\n32. 徐毅(1995),“分配不公與腦力勞動”,理論與現代化,第10期。\n33. 郭飛(1998),“我國當前個人收入差距實證考察”,經濟學動態,第5期。\n34. 陳瑞(1997),“堅持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社科與經濟信息,第6期。\n35. 崔慧霞(1997),“縮小地區及個人收入差距的財政政策”,財經問題研究,第5期。\n36.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1996),“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關係對策研究(上)”,經濟改革與發展,第7期。\n37. 國家計委經濟研究所課題組(1997),“我國居民收入分配關係研究”,經濟縱橫,第12期。\n38. 國家體改委分配司“收入分配”課題組(1998),“當前分配領域的突出問題與治理”,經濟學家,第3期。\n39. 國務院研究室課題組(1997),“關於城鎮居民個人收入差距的分析和建議”,經濟研究,第8期。\n40. 勞動部綜合計劃與工資司(1997),“當前個人收入、工資分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勞動科學,第4期。\n41. 張向達(1996),“勞動、資本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分析”,財經問題研究,第2期。\n42. 楊宜勇(1997),“警惕當前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中國國情國力,第2期。\n43. 楊東海、張志義、付官清(1998),“關於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思考”,黨的建設,第2期。\n44. 張軍、徐少明(1996),“關於收入分配的若干思考”,經濟體制改革,第6期。\n45. 張春魁(1995),“論公平與效率原則”,企業經濟,第6期。\n46. 張燕(1997),“對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狀況的思考”,中南財經大學學報,第6期。\n47. 張澤榮(1997),“當前我國收入分配存在問題分析”,經濟學動態,第8期。\n48. 趙人偉、李實(1997),“中國居民收入差距的擴大及其原因”,經濟研究,第9期。\n49. 趙迎琳(1996),“略論‘九五’期間收入分配的發展趨勢”,學習論壇,第4期。\n50. 齊海鵬、付伯穎(1996),“我國居民個人收入差距的成因及對策思考”,財經問題研究,第7期。\n51. 蔡彥(1997),“對當前我國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判斷”,財貿經濟,第2期。\n52. 蔡思復(1998),“收入分配市場化改革的科學選擇-論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含義及其運作”,中南財經大學學報,第3期。\n53. 劉純潔(1991),“對個人收入分配不公問題的理論思考”,理論學習,第8期。\n54. 劉解龍(1997),“我國分配方式的變革與選擇”,經濟體制改革,第6期。\n55. 賴德勝(1996),“個人收入分配面臨理論創新”,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第1期。\n56. 戴圓晨、黎漢明(1991),“雙重體制下的勞動力流動與工資分配”,中國社會科學,第5期。\n57. 戴圓晨、黎漢明(1995),“雙軌體制下工資收入及其對勞動力供需的調節”,經濟學動態,第10期。\n58. 營艷英(1997),“事業單位工資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現代財經,第9期。\n59. 魏後凱(1998),“論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中國工業經濟,第5期。\n\n三、外文書目:\n1. Bian, Yanjie(1994), Work and Inequality in Urban China, N.Y.:State of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n2. Clark, John Bates(1965), The Distribution of Wealth, N.Y.:Sentry Press.\n3. Duangkamon, Chotikapanich(1994),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Income Inequality: Application to Thailand, England:Avebury Ashgate Publishing Ltd..\n4. Griffin, Keith & Wei, Zhao Ren(1993),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in China, N.Y.:St. Martin’s Press.\n5. Keynes, John Maynard(1954),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 and Money, N. Y.:Macmillan Press.\n6. Lambert, Peter J.(1993), The Distribu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Income:a mathematical analysis, Manchester: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n7. Marshall, Alfred(1952), Principle of Economics, N.Y.:Macmillan Press.\n8. Nygard, Fredrik & Sandström, Arne(1981), Measuring Income Inequality, Sweden:Stockholm Press.\n9. Riskin, Carl(1987),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N. Y.:Oxford University Press.\n10. Sundrum, R. M.(1990), Income Distribution in Less Developed Countries, London:Routledge Press.\n11. Takahara, Akio(1992), The Politics of Wage Policy in Post-Revolutionary China, Hampshire:Macmillan Press.\n四、外文期刊:\n1. Chew, David C. E.(1990), “Civil Service Pay in China, 1955 to 1989:Overview and Assess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Service, vol.56, Pp.345-364.\n2. Davis, Deborah(1988), “Unequal Chances, Unequal Outcomes:Pension Reform and Urban Inequality”, The China Quarterly, No.114, Pp. 221-242.\n3. Khan, Azizur Rahman、Griffin, Keith、Riskin, Carl & Wei, Zhao Ren(1992), “Household Incom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The China Quarterly, No.132, Pp.1029-1061.\n4. Khan, Azizur Rahman & Riskin, Carl(1998), “Income and Inequality in China: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 1988 to 1995”, The China Quarterly, No.154, Pp.221-253.\n5. Kuznets, Simon(1955),“Economic Growth and Income Inequality”,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45, No.1.\n6. Lee, Ching Kwan(1998), “The Labor Politics of Market Socialism-Collective Inaction and Class Experiences Among State Workers in Guangzhou”, Modern China, Vol.24, No.1, Pp. 3-33.\n7. Maurer-Fazio, Margaret(1995), “Labor Reform in China:Crossing the River by Feeling the Stones”, Comparative Economic Studies, Vol.37, No.4, Pp. 111-123.\n8. Meng, Xin & Kidd, Michael P.(1997), “Labour Market Reform and the Changing Structure of Wage Determination in China’s State Sector during the 1980’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Vol.25, No.3, Pp.403-421.zh_TW
item.cerifentitytypePublications-
item.grantfulltextnone-
item.openairetypethesis-
item.fulltextNo Fulltext-
item.openairecristypehttp://purl.org/coar/resource_type/c_46ec-
Appears in Collections:學位論文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Google ScholarTM

Check


Items in DSpace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unless otherwise indicated.